text
stringlengths
27
1.09M
按照法律形态来划分,企业的组织形式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类型.公司制企业,即公司,是指由两个以上投资主体(特殊情况为一个投资主体)依法集资联合组成,具有独立的注册资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企业.公司法人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资合的性质.公司是由股东或出资人拥有所有权的企业,亦即投资者所有的企业.②承担有限责任.除无限责任公司以 外,一般公司的股东或出资人都以其拥有的股权或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的经营业务由自己的组织机构来执行,与 股东或出资人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特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狭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内部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包括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存款人和社会公众等)之间的关系.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和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一是,尽管委托人和代理者在签订合约之前对相关合约的信息是了解的,但是对合约签订后将发生情况的预见是不完全的.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就可能产生道德风险.二是,尽管委托人可以通过与代理人签订合约来约束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但合约的谈判、合约的签订和合约的履行都要花费成本.公司治理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机制来解决公司各类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是要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固有矛盾:①谁在公司的决策中收益;②谁应该从公司的决策中收益.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合理地分配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即分配合约中没有规定的那部分控制权.企业控制权主要包括企业经营决策权、监督权和企业剩余索取权.由此,公司的治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三部分内容:①如何配置和行使公司的控制权;②如何评价和监督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③如何设计和实施公司的激励机制.现代公司的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二是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公司治理:公司管理层为履行对股东的承诺、承担自己相应的职责,通过一系列内部和外部机制对企业责、权、利的分配与协调.考试报名 : 2012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及入口 | 考试时间 | 补报名时间 | 考试报名费用 报考指南 : 考试科目 | 报名条件 | 报名方法 | 考试简介 | 证书的作用 | 工作范围 | 考试题型 | 合格分数线 模拟考试 : 考试试题 | 考试真题 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 经济基础知识 | 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经济师考试科目 : 经济基础知识 | 专业知识与实务.
但是如果行为人的交通肇事不属于逃逸致人死亡,那么无论出现多么恶劣的后果,最高都只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之所以设置这样的法定刑,原因为了和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犯罪保持一致.罗翔, 在司法实践中,乘客与驾驶员发生争执互殴发生重大事故,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殴打行为足以致驾驶人员失去对车辆的有效控制,从而直接引发交遁事故的;二是殴打行为不足以致驾驶人员失去对车辆的有效控制,但引发驾驶人员擅离驾驶岗位进行互殴,导致车辆失去控制,进而间接引发交通事故的. 根据现有的信息,这个案件类似于祝久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乘客刘某的行为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但司机冉某的行为不宜以故意犯罪论处.祝在扬州市广陵区湾头镇搭乘12路无人售票公交车,因未及时购票而遭到司机的指责,祝遂生不满,便辱骂司机,并上前扇打司机的耳光.司机停车后予以还击,双方厮打,后被乘客劝止.司机重新启动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祝久平再生事端,勒令司机立即停车,并殴打正在驾驶的司机,并与司机争夺公交车的变速杆,致使行驶中的公交车失控,猛然撞到路边的通讯电线杆后停下.结果通讯电线杆被撞断,车上部分乘客因此受伤、公交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近万元. 法院之所以认为张某某构成交通肇事罪,而非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主要是考虑很难证明张某某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存在主观故意,所以最后以过失的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它是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兜底罪,因此必须和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具有等价值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苏主编的《新时代法治发展的新面向》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今年5月正式出版.本书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旨在观察中国法治实态的新现象,聚焦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实践,发现人民对法治需求的新重点,由此确定法学研究的新面向,进而确定法学研究领域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书中特别收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谢伏瞻专门撰写的特稿《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宪法引领与保障》.此外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篇、全面深化改革篇、新发展理念篇、社会建设篇、文化建设篇、生态文明建设篇和国际法治篇,由法学所国际法所研究人员撰写.陈苏所长为本书撰写了序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党领导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接近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国法治进步不断前行、法学繁荣不断添彩的新的历史方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已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面前,法治既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内容,也是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然对法治中国建设和法学理论研究提出许多的甚至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新任务、新课题和新要求.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法学理论创新,首先就要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只有在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做实法学理论创新,即做出符合中国实际、满足实践需要、取得实质进展的法学理论创新.如果对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不清晰,对党的十九大精神未学懂,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未弄通,法学理论创新离做实的目标就总会存在一步之遥.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就应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观察中国法治实态的新现象,聚焦中国法治建设的新实践,发现人民对法治需求的新重点,由此确定法学研究的新面向,进而确定法学研究领域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只有这样,我国的法学论述才能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法学理论创新的新要求,讲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法学研究提出的新课题,讲清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时的新观察新思考新举措,不断提升法学的论述能力和阐释效果,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 在新时代推进法学理论创新,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尊重法治规律,满足法治需求.在追求法学理论创新的科研实践中,围绕新时期法治建设目标与任务,结合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法治建设的新精神新理念新举措,对中国法治建设经验进行理论阐释,对中国法治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进而提出法治建设领域的发展思路,以此展开做实创新的法学科研实践. 在新时代推进法学理论创新,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进行理论提升,用中国法治理论来解释中国法治实践,以中国法治的新实践来推进法学理论的新发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下中国的法治实践是中国法学理论创新的源泉.推进新时代法学理论创新,应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深入挖掘中国法治实践的学术价值,提炼出立足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的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学体系.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法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以"新时代法治发展的新面向"为主题,对法学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当前任务与发展趋势进行梳理研析,撰写了相关理论文章并选萃成集.希望这些专业思考与学术阐释能够为新时代法治建设增能,为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建功,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助力.
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肝癌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达9%-22.6%,发病较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机制尚不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肿瘤直接侵犯,使静脉流出通道梗阻,引起静脉高压,从而引起出血和破裂.总地来说,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肝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因而导致肿瘤相对供血不足,以致出现中心缺血、坏死及液化.若此时肿块体积增大过快,而肿瘤被膜不能伸展,则可导致肿瘤表面溃破,引起出血;肝癌缺血、坏死并继发感染,亦可导致破裂出血;肿瘤直接侵犯肝内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门静脉被癌栓栓塞后,表浅的肿瘤周边部分出现营养障碍性坏死.溃破,亦可导致出血.肿瘤位于肝隔面的表浅位置时,易受外力冲击,肿瘤包膜菲薄与癌组织极脆弱也是构成破裂出血的原因 .肝包膜下出血者表现为突发肝区痛,右上腹包块迅速增大.肝区压痛及局朝肥紧张等,可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若肝癌破裂较小,出血缓慢,可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或仅有肝区局限性轻微疼痛,3-5天后自行缓解;肝癌破裂穿破包膜进人腹腔者,表现为突发上腹剧痛,继而疼痛减轻,并扩散至全腹,同时伴有急性出血和的表现,如、腹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患者很快进入休克状态.上腹剧烈疼痛发生率为54%-100%,休克发生率为17%-100%,腹膜刺激征可达92%以上.出血量较大时,可见腹部膨隆,腹部叩诊呈实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轻或消失,血象检查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诊断性腹穿对肝癌破裂出血的确诊有着重要意义,常可穿到不凝固的鲜血.B超对那些一时难以确诊的病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明确诊断.2.诊断 本病的诊断一般不难,尤其是肝癌诊断已明确且出血量较大者.如出血量较少时,诊断较为困难,有肝硬化病史的肝癌患者,突然出现或用力后出现右上腹痛或及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时,应警惕本病的可能.诊断性腹穿、CT、B超等检查,尤其是诊断性腹穿对本病的诊断意义较大,因此,对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者,均应行诊断性腹穿.对于肝癌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突然发作的腹胀、腹痛伴腹膜刺激征及休克表现者,应行腹部B超、CT、血管造影及诊断性腹穿等检查,以明确有无肝内占位性病变及肝癌破裂出血.3.治疗 肿癌破裂出血往往急剧、凶险,需要立刻抢救,同时或病情稳定后应积极考虑针对肝内原发病灶的治疗.非手术治疗1、紧急处理 出血量较小者.应平卧休息,限制活动,腹带加压包扎,出血量大,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及时对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神志情况进行严密监护,并给予抗休克治疗.2、补充血容量 出血较小者可仅予补充晶体液,出血量大,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病人,应及时予输注新鲜血,或进行成分输血.(二)手术治疗我院开通了专家网上挂号预约系统,让您轻松挂上大专家号.点击进入相关链接:"无毒抗癌绿色疗法"是相对于"以毒攻毒"而言的一种疗法,也可称之为"无毒化瘤".传统的手术和放疗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放、化疗也不可能杀死所有的癌细胞,且使癌细胞与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同时受伤,并易形成二次肿瘤,可谓得不偿失.而"无毒抗癌绿色疗法"是有选择地杀伤癌细胞,不损伤正常细胞,并有助于恢复机体免疫力.在"无毒抗癌绿色疗法"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小组又相继研制成功了无毒抗癌专利配方.这些配方秉承了"无毒抗癌"的原则,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既能抗癌,又无毒副反应,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并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能整体抑制及直接杀灭癌细胞,明显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无毒抗癌绿色疗法"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预约专家是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在线挂号预约良好平台,让您足不出户就能挂上专家号即问即答是专家在网上直接回复您提出 的各种疑问,适合于寻医问药、康复指 导等,但达不能真正意义的治疗..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国内氢能产业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氢能成为"绿色办奥"理念的重要体现."飞扬"火炬采用氢能作为燃料;冬奥赛区共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配套建设加氢站30余座,全面实现交通领域绿色用能. 但是,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 科学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氢能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多元应用、政策保障、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具体规划,为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 ,到2025年,我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是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N"之一,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统筹谋划、整体布局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既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也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王翔说,在能源供给端,氢能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在能源消费端,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的家底如何? 氢气制备方面,我国氢气年产能约为4000万吨,年产量约为3300万吨,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近八成,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还很小. 氢气储运方面,我国现阶段主要以高压气态长管拖车运输为主,管道运输仍为短板弱项.目前我国氢气管道里程约400公里,在用管道仅有百公里左右. 氢气加注方面,我国已建成加氢站200余座,但主要以35MPa气态加氢站为主,70MPa高压气态加氢站占比小,液氢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和运营经验不足. 在统筹全国氢能产业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致力于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 要求,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 强调安全可控原则,支持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统筹规划加氢网络.《规划》强调需求导向原则,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有序推进加氢网络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支持依法依规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的场地设施改扩建加油站,探索站内制氢、储氢和加氢站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 氢能产业链长、技术难度大.目前,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部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基础材料依赖进口等问题. "《规划》将创新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氢能制备、储存、输运、应用全链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装备自主可控能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王翔说. 为了形成高效完备的产业链,《规划》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创新支撑平台、聚焦专业人才队伍、聚焦国际合作机遇等4个方面进行部署. "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实现氢能科技革命性突破,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的全面成熟,促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大规模市场渗透,抢占国际前沿阵地."欧阳明高表示. 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严禁不顾本地实际,盲目跟风、一哄而上 安全性是氢能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规划》要求,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针对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和应用全产业链,强化重大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在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发展步伐不宜过快,须立足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条件,统筹考虑氢能供应能力、经济性和市场空间等因素,科学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规范发展."王翔说.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规划》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坚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因地制宜、稳慎拓展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应用场景. 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不断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发挥氢能长周期、大容量储能优势,探索培育"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合理布局发电领域多元应用.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施,开展氢电融合微电网示范.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示范应用,并逐步在金融、医院、学校、工矿企业等领域引入氢燃料电池应用. 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促进高耗能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规划》要求,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作用,支持氢能相关产业发展.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把人类的语言分为"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从言语中抽象归纳出来的一套符号系统、一套规则;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规则的实践.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都会自觉地遵循这套规则,它是约定俗成的,是社会的;但同时,言语行为又是个人的,只要对方能意会,说话者可以在语言的大框架下肆意发挥,实现自己的个性表达.文学语言更是如此.文学是作家思想感情的流泄,作家渴望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超敏感觉、独特感受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但现有的语言框定着他们,使他们常常有"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刘禹锡)的感慨,于是作家们开始尝试着突破语言的樊笼,"用语言挑战语言",①希望找到一种"基本驯化"的"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②汉语的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正如申小龙所说:"一个个语词就像一个个基本粒子,可以随意碰撞.只要凑在一起就能'意合',不搞形式主义.用西方语法的眼光看,汉语的句法控制能力极弱.只要语义条件充分,句法就会让步.这种特点使汉语的表达言简意赅,韵律生动,有可能更多地从语言艺术角度考虑.同时,这也使得汉语语法具有极大的弹性,能够容忍对语义内容作不合理的句法编码."③作家们抓住汉语的这种"得意忘形"的特点,遵循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打破语言的常规,努力挖掘语言深层的内在语义联系,不仅拓展了汉语言的语法弹性,更拓展了读者想象的弹性空间.莫言是一个有着超敏感觉的作家,他在语言的规则和言语的个性表达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尊重自己的感觉,依据感觉找语言,对那些陈旧的、已经调动不起人们好奇心的组合,打破常规重新组合并赋予新义,用特殊的语言使感觉得到最生动的体现.他对现成词语的陌生化使用乍看不可思议,细品却又妙不可言、耐人寻味,扩大了语言想象的弹性空间,增加了语言审美的弹性.一、词语变形词语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表达的需要对固有的词形进行改造.作家在写作的时候,由于情感的驱动,情之所至,某个带着作者一时一地感觉的词语会自然而然地从作者的脑海中涌出来.尽管它可能已经变形,甚至违背常规,但是正是这种"形"赋予了词语新意:一方面符合了作者描摹情态神态声态的需要,另一方面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扩大了语言的张力和弹性.《红高粱家族》中最主要的词形变化是AB——AABB.现代汉语的形态变化不多,AABB 式是其中之一,一般适用于拟声词、形容词,通过音节的重叠增进语感的繁复,这样既可以增强音乐美,又可以加强语意,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物音、形、情、态,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增强感染力.如:(1)(我奶奶喝醉了酒)奶奶倚在草垛上,搂住罗汉大爷的肩,呢呢喃喃地说:"大叔……你别走,…留下吧,你要我…我也给你…你就像我的爹一样…"(2)河水在呜呜咽咽地悲泣.(3)这时,单家一个小伙子惊惊诧诧地打门报案:"庄长!庄长!了不得啦,杀人啦!"④(1)句中的"呢呢喃喃"是由拟声词"呢喃"重叠来的."呢喃"是摹拟小声说话的声音,重叠后的"呢呢喃喃"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说话者的情态:我奶奶在我爷爷出轨后万分痛苦,以至于酒后醉醺醺地对罗汉大爷说出了这样的醉话."呢呢喃喃"不仅表现了我奶奶的醉态,还表现了声音的唠唠叨叨、模糊不清、断断续续,以及我奶奶对罗汉大爷别样的温情.(2)句中的"呜呜咽咽"是对"呜咽"的重叠变形.莫言习惯于物我不分,他笔下的很多非人类都有着人的特性."呜呜咽咽地悲泣"赋予墨水河以人的情感,有音,有情,有态,它表现的是伏击战惨败后我爷爷的悲凉的心态."呜咽"是一个动词,由于突破常规地使用了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所以变形后有了形容词的特性,词意也相应地有了一些变化.(3)中的"惊惊诧诧"最具有陌生化的效果.尽管AABB 是形容词的扩展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适合这样的扩展,比如"勇敢"就不能重叠为"勇勇敢敢",同样,"惊诧"一般也不适合重叠为"惊惊诧诧".但是正如老舍所说,文学语言"不是由字句的堆砌而来的,它是心灵的音乐",作家需要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某个词会自然而然地蹦进作者的脑海,而这个词语往往能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和感受."惊惊诧诧"虽然是从"惊诧"重叠来的,但是在这个语境中,它的理性义和色彩义随着音节的重叠而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只是"惊讶、诧异"的意思,更加强调的是"惊",表现的是单家小伙计突遇掌柜家的灾祸,精神受到刺激而害怕、紧张不安,而"诧"含有出乎意料的意思."惊惊诧诧"合在一起,音节重叠,语感繁复,让我们仿佛既看到了单家小伙计的惊恐状态,又仿佛听到了他因惊吓紧张而发出的急促的、咋咋呼呼的喊叫.对"惊惊诧诧"的创造性使用,增加了读者想象的弹性空间.二、词语重组语言中词语的组合搭配是约定俗成的,但是这种固有的、大众化的组合已经麻痹了人们的神经,不能很好地唤起读者的想象和共鸣,更不能满足作家要传递自己超敏感觉的要求,于是,他们尊重自己的感觉,突破语言在语法规律、语义关系、逻辑事理和习惯搭配上的常规,将词语凭自己的感觉重新组配,以此扩张语言的表现力,充分满足传递情感信息、美学信息的需要,增加作品语言的张力和弹性.莫言一直在追求一种"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词语重组是他实现理想的主要途径.(一)改变词性的词语重组改变词性的词语重组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改变词性的一种用法,在艺术语言学中也叫做转品.这种超常搭配能够增加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实现简洁的修辞.如:(4)子弹鱼贯着穿过树冠,冲掉几片细眉般的黄叶,在空中旋转着飞.④(5)围子里围子外狼籍着英勇抵抗者和疯狂进攻者的尸体.④例(4)中"鱼贯"本是一个副词,在这里带上动态助词"着",显然是当做动词来使用了."鱼贯而入"是个固定组合,我们已经习惯了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使用,甚至都不会考虑"鱼贯"的词性.而当"鱼贯"被单独拿出来使用时,尽管我们还能有"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的直觉映像,但是陌生化的用法及超常规的语感,不由得使我们驻下眼光,细细品味——子弹穿过树冠的动态效果画面般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例(5)是把形容词"狼籍"临时变性为动词,在形容词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语义基础上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效果,展现出日本鬼子血洗村庄后的惨状.(二)改变理性义的词语重组词义分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人们对所指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认识,是词义的主干.一个词的理性义往往有多个义项,都是从词语常出现的语境(即组合)中概括归纳出来的.这些常用的组合禁锢了人们的思维,形成了思维定势,麻痹了人们的神经.莫言有意识地对这种"约定俗成"进行重组造成陌生化,抗争日常规范和思维定势,使我们在思想及语感受阻的同时,回到起点,从另一个角度客观地重新认识这个词语,发现词语原初的灵性.如:(6)a.父亲眉毛短促,嘴唇单薄,他觉得自己很丑.④b.他抬头看到,吼叫的人三十出头,面孔像刀削的一样,皮肤焦黄,下巴漫长,头戴一顶香色呢礼帽,手里持着一支乌黑的短枪.④(7)a.出殡那天,任副官黑衣挺括,毛发灿烂.狐狸的皮毛灿烂极了.④例(6)中的"短促"和"漫长"都有自己固有的理性义.前者一般指时间短且急促,后者常指时间、道路等长得看不见尽头.它们的理性义是从常用的搭配如"生命短促"、"声音短促"、"短促的访问"及"漫长的岁月"、"漫长的河流"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其实,这两个词语主要意思是"短"和"长","促"和"漫"是加强说明或描述有多短,有多长.所以,莫言凭感觉,抓住它们的根本,有意打破常规,分别用这两个词来描绘人的容貌,"父亲"眉毛的异乎寻常的短,"吼叫的人"的下巴的超乎想象的长,在这两个词的统领下凸显在我们眼前.例(7)的"灿烂"常出现的语境是"星光灿烂、灿烂辉煌、灿烂的笑容"等,意思是形容光彩鲜明耀眼.莫言把它和任副官的毛发及狐狸的皮毛组合在一起,轻轻松松地把任副官的精神气儿和狐狸皮毛的质感及这只非同一般的狐狸的灵性表现了出来.(三)改变感情色彩的词语重组词的感情色彩是色彩义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附加义,是人们在长期使用某个词的过程中加入的主观态度,大体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这种态度是约定俗成具有全民性的,它凝定在词义上,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词义的核心——理性义.莫言故意地无视词的感情色彩,客观地使用它们,在超常规的组合中,使它们"返璞归真",一方面唤起人们对这些词语的原初意义的回忆,另一方面,陌生化的用法达到了一种特定的修辞效果.如:(8)一时间鸦雀无声,听得清那条大狼狗哈达哈达的喘气声,那个牵狼狗的日本官儿放了一个嘹亮的屁.④例(8)中用"嘹亮"这个褒义的词来形容"屁"的声音,违背常规,让人不能接受.事实上莫言在这里使用了"嘹亮"的理性义——声音响亮.全村的人被日本鬼子驱赶到堤外的高粱地里看罗汉大爷遭受刑罚,作者以"我父亲"这个儿童的视角描述了当时紧张恐怖的气氛.当被打得血肉模糊的"人形怪物"出现时,"人群悄悄地聚缩","父亲感到奶奶的手牢牢捏住他的肩膀","一时间鸦雀无声",甚至听得清狗喘息的声音.就在这极端寂静中,人已经紧张得要崩溃了,读者的心也被绷得紧紧的,这时,"嘹亮的屁"这个具有颠覆性的超常组合的突兀出现使我们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这一方面有用响亮的声音来衬托无声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莫言惯用的反讽和调侃的手段,他习惯于写到最惨烈处,笔锋一转,让读者的心一紧一松,在复杂的感觉中打开了想象的大门.三、词义别解词义别解,就是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中,在同一个词形下,作者有意偷换了语素的义项,从而使词语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语义也有了模糊性,增加了语言的弹性.如:(9)马肚子上浓烈的尿臊和汗酸味被马身带起的旋风漫卷着,沉重地糊涂在父亲的头上和身上脸上,久久拂不去.④"糊涂"这个词形,我们第一反应是把它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单纯词,念作hútu,是个形容词,表示"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如果在这个语境中认同了这个意思,那么作者是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了.联系上下文语境,这种理解似乎行得通——我父亲小小的年纪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的洗礼,看到父老乡亲在自己身边悲惨地死去,精神麻木几近崩溃,甚至对杀害了自己无数亲人的日本鬼子产生了同情心,真是"昏头"(我爷爷语)了.但是细品之后,我们似乎也可以把这个词形看作是由两个动语素组成的动词性联合短语,读作hútú.因为"糊"和"涂"还是两个成词语素,"糊"的意思是"用黏性物把纸、布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涂"是"使油漆、颜色、脂粉、药物等附着在物体上".动词"糊涂"给语句增添了通感的效果——只能用鼻子闻到的气味,好像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一样被涂在了身上,拂也拂不去.在同一语境中,对两个同形的词语模棱两可地使用和理解,增加了语义的模糊性,使读者有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的弹性想象空间.四、结语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语言是受阻碍的、扭曲的语言",就是因为作家感到日常语言循规蹈矩,既没新意又不能完全表达自己超敏的感觉,所以对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使用,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这一方面是对语言规则的突破,使我们认识到了语言规则的弹性,另一方面,在"扭曲的语言""阻碍"我们的思维和语感时,我们不得不驻下眼光调动自己的经验去品味作者的言语,捕捉言语隐含的意象和情韵,在这个延长的过程中,又体现了语言审美的灵动和弹性.当然,对语言的扭曲要有一个度,正像莫言所说"是一种基本驯化的语言",这样的文学语言是每一个作家用毕生去苦苦探索和追求的..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国际法上的居民、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等传统重点内容以及对国际法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问题的探究.本书还对有关问题国内外学术界的通识及通论进行评价,对国际公约以及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说明,对国际法实践中著名的案例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国际法知识体系.周洪钧,华东政法学院国际法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已发表专著、译著、教材多种,主要有:《国际经济法新论》三卷本(任主编之一)、《国际法论》(主编)、《国际经济组织法概论》(个人专著)、《国际公法学》(任主编之一)、《对日民间索偿的法律与实务》(主要作者)等.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法的渊源和编纂 第三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第四节 国际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国际法的主体 第一节 国际法主体概述 第二节 国家及其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 第三章 国际法上的居民 第一节 居民和国籍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难民 第四章 国家领土 第一节 国家领土概述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第三节 国界与边境 第四节 南极与北极 第五章 海洋法 第一节 海洋法概述 第二节 内海水与领海 第三节 毗连区与专属经济区 第四节 大陆架与国际海底区域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与群岛水域 第六节 公海 第六章 空间法 第一节 空间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航空法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 第七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 第一节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概述 第二节 外交机关制度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 第四节 领事关系法 第八章 国际组织法 第一节 国际组织法概述 第二节 联合国 第三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 第四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 第九章 国际条约法 第一节 国际条约概述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 第三节 条约的效力 第四节 条约的解释与修订 第十章 国际争端法 第一节 国际争端法概述 第二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 第三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 第四节 国际组织与国际争端的解决 第十一章 战争法 第一节 战争与战争法概述 第二节 战争的法律规则 第三节 战争犯罪及其责任 第十二章 国际法的新领域和新发展 第一节 国际人权法 第二节 国际环境法 第三节 国际发展法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损害责任 主要参考书目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内容包括:国际法的主体,国际法上的居民,国家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外交与领事关系法,国际组织法,国际条约法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律师以及法学爱好者参考使用.南开大学2010年考研参考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国际法上的居民、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等传统重点内容以及对国际法发展的新领域和新问题的探究.南开大学2010年考研参考书 南开大学2010年考研参考书.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与马克思一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一直资助和支持马克思进行理论研究,并与马克思一起战斗,为马克思的理论研究注入了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恩格斯是以参与共同研究、阐发新世界观、论战、整理、修订、编印、出版等方式,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系统呈现出来的人. 恩格斯早期十分注重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如写于1843年9月―1844年1月而发表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马克思则相对注重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如写于1843年10月―12月发表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者的研究不仅具有互补性,而且具有相互启发性. 马克思在当《莱茵报》编辑期间开始面对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辩论,并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这是促使他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但恩格斯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也一定意义上启发了马克思,使他认识到,哲学要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就必须抓住事物的根本,为此,就必须扎根现实基础去研究经济问题.马克思早年开始思考和研究经济问题,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该书中,马克思运用人本主义哲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即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这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就是"异化劳动".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又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私有财产.这表明马克思开始重视并深入研究生产劳动、经济关系(包括私有财产)问题,抓住了历史发展的根本.1845年马克思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可以明显看出他的世界观、思想认识和研究指向正在实现一种根本转变,即从抽象的人本主义转向研究现实的个人、生产和交往形式. 在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把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展开分析.在他们看来,现实的个人就是有生命的个人;有生命的个人就是具有肉体组织需要的个人;与动物不同,要满足个人肉体组织的需要,人就必须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发现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创立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变革. 之后,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既把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又运用辩证法在历史领域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性及创新性.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贡献启示我们,既要用哲学方式把握经济和历史问题,对经济活动和历史给出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价值观和人学的理解与阐释,又要通过分析研究经济和历史问题从而使哲学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走向历史的深处. 恩格斯是和马克思一起推动构建新世界观的,所以,他对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有深刻理解的.恩格斯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这一论断,既表明马克思是从1845年开启其"新"世界观的构建,也充分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和他一起创立的"新"世界观之本质特征的准确把握. 恩格斯称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说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次鲜明而集中地表达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这一新世界观把实践原则引入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原则在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这里,恩格斯实际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性(本质特征)给呈现出来了.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贡献之当代意义在于,实践是人的一种生成性活动,人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成其为人的,事物是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的,世界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而成为与人有关的世界的,人、事物、世界都是一种过程性存在,一种生成性存在.因而,要从实践的生成性来解释世界、解释事物、解释人. 1845年之后,马克思的哲学思考和研究相对注重"人"与"实践"的客观性、实证性与科学性.1846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把他和恩格斯一起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理解为"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它"绝不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晚年,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来研究《资本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数学的准确性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并证明这一发展方向必然走向社会主义. 年轻时候的恩格斯的哲学思考和研究也关注"人"与"实践的主体性",但更加注重实证性、客观性,多注重从"事实""历史""客观性"的维度或用"事实""历史""客观性"的眼光看问题.恩格斯在晚年更是如此.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注重从"事实""历史""客观性"维度分析研究人类原始社会人自身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写《自然辩证法》,需要他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此,恩格斯用8年时间在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来一次彻底的"脱毛",这就使他能着重从科学实证与客观性方面思考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唯物论和认识论;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相对注重从经济利益、物质生产方面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同样注重从"事实""历史""客观性"维度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总结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其中一个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讲到唯物主义历史观时,恩格斯强调马克思是在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的背后,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上述表明,恩格斯是注重事物发展、人自身发展、自然发展、历史发展的客观性的.这样,恩格斯就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呈现出来了.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贡献之当代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注重"规范性"研究,注重用"人"和"价值""实践主体性"的眼光观察思考世界;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注重"实证性"研究,注重用"事实""历史""客观性"等精确的眼光观察思考世界,把价值尺度建立在历史尺度的基础之上,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实证和规范、主体性和客观性的有机统一.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价值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各专业上是互相帮助的,也是互补的,这有助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给呈现出来.总体来说,马克思相对关注历史领域,注重历史辩证法,而恩格斯更为关注自然领域和自然科学,注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相对注重从哲学维度思考经济问题,而恩格斯更为注重从事实维度思考经济问题;马克思较多关注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而恩格斯更为关注人自身的生产.特别是当马克思与论敌进行论战遭到对手歪曲和误解时,恩格斯就会挺身而出,坚决捍卫马克思学说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如马克思学说遭到杜林进攻时,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回击,第一次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整体性,即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逻辑.恩格斯说过,由于我们在反驳我们的论敌时,常常不得不强调被他们否认的主要原则,并且不是始终都有时间地点和机会来给其他参与相互作用的因素以应有的重视,所以,马克思相对重视并强调生产、生产力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决定性作用,而对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反作用、相互作用,马克思阐述的相对不多.结果,一些青年误认为,马克思只强调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因素.针对这种误解或误读乃至曲解,恩格斯在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坚决捍卫马克思,在强调生产、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着重就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相互作用,就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就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等,给出了补充性、系统性的深入分析和阐述.这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给呈现出来了. 恩格斯对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贡献,也体现在恩格斯去完成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按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做出点什么",即承担起辨认、整理、修订、编印、出版马克思遗稿的责任.当时,出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德文版)、第二卷的任务都落在了恩格斯身上.要完成这些任务是相当困难的,也有不少障碍(恩格斯的视力在衰退,也经常参加工人运动等).尤其是《资本论》第三卷,整理起来难度更大,因为初稿极不完全,几乎是草稿.但恩格斯能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克服一切困难,以自己丰富的经济学知识,按照马克思的逻辑,顺利完成了这些任务,把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呈现出来.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贡献之当代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注重"整体性",但其整体性不是一下子就呈现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其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走向完整性和整体性的.因此,应在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注重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完整性,以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思想上的统一性、整体性与互补性.由此,那种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立起来,把青年马克思和晚年马克思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马克思相对善于创立新理论、提出新思想、构建新学说,当然恩格斯也参与其中,作出重要贡献.但相对而言,恩格斯则善于对马克思创立的新理论、提出的新思想、构建的新学说以及所有理论创新成果,作出系统而又经典的阐发,这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性呈现出来了,从而使人们能全面系统而又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恩格斯指出:"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唯物主义历史观――笔者注)的阐发."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和他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及其唯物主义历史观第一次作出了系统概述.他在《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第一次给以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在《反杜林论》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对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给出精辟概括.这些都有助于我们完整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性、逻辑性.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的上述五大历史性贡献充分表明:恩格斯是直接参与马克思创立新世界观过程的人;是第一个整理马克思书稿的人;是第一个读懂马克思的人;是第一个对马克思的理论给以补充丰富、提炼概括和系统阐发的人.
在最近中央有关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发展债券融资成为一个重点.专家们认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新形势下,发展债券融资有利于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是落实政府巨额投资的重要融资渠道.同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能够分担间接融资风险,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通畅.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利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效果."他认为,要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个强大的债券市场作为基础,这样央行通过债券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就能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效果,更有效地调节实体经济,从而解决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认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债券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投资渠道,发行债券可以调动民间资金,是一个有效率的融资途径.现在我国CPI增速放缓,利率不断调低,是发债最有利的时机,此时债券吸引力大,发行成本低.同时,扩大债市规模还能有效分担间接融资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引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刘煜辉指出,目前中小企业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造成中小企业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困难较大.央行年度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研究在银行间市场推出高收益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央行7日发布公告取消对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发行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限制条件.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债券市场几乎都是高信用评级产品,开放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低评级、高收益债券市场,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央行取消5亿元限制条件,是与发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相配合,能够鼓励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国九条"明确提出要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刘煜辉说,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需要各方资金来配套.由于银行信贷受到风险和流动性的约束,地方政府资金受地方财政收入所限,相比起来,债券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张其佐认为,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债券发行,体现了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一个调控.优先安排的这些方面,从眼前看是增加投资,从长远看也能促进消费,而且能够让百姓受益,是一个保增长的长效机制."金融国九条"提出要"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对此,刘煜辉认为,目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弊端之一就是债券的市场分割.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互相分割,损害了市场效率,新政策意在打通这两个市场.专家认为,打通这两个市场可以充分发挥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优势,为促进债券市场平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并可发挥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竞价优势,拓展债券市场参与者范围.央行年度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动境内机构发行外币债券",张其佐认为,这可以吸引外资为我所用,扩大我国在执行利率汇率政策时的回旋余地.刘煜辉指出,这一变化能够将庞大的外汇储备"藏汇于民",引导居民和企业自主投资和获益,同时减少央行货币对冲压力,提高央行政策的有效性,而且逐步形成市场参与者众多的人民币汇率市场,由真正的市场价格来决定人民币价格.本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粤ICP备05020821号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联讯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 魏文其 《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于1989年列为北京市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几年来在市农办和京郊各县、区的领导下,得到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全郊区普遍推广应用,成为市、县(区)制定小麦增产栽培管理技术的主要 依据,对促进北京市小麦持续衡增产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迅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示范、推广的主要内容: 根据《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的研究结果,把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作为统一的整体.按照"叶龄指标促控法"的基本原理,以高产、稳产,低耗、高效益为目标,全面贯彻因地制宜,因苗管理的分类指导原则,推广系列配套的小麦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 l、根据不同播种期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基本苗数为建立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奠定了可靠基础的种植模式.2、根据高产小麦的需肥规律和麦田的肥力基础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氮、磷配比的最佳方案,"重两头(底肥、拔节)补中间"的施肥技术,保持营养平衡的测士、配方看苗施肥模式.3、根据小麦需水规律、气候条件、墒情变化,足墒下种、全苗壮苗,浇好冻水、保苗越冬,巧管返青、早发稳长 浇透拔节、壮秆大穗,后期防旱、增粒增重,为确保关键的经济用水灌溉摸式 4、根据"叶龄指标促控法"掌握苗情变化,灵活应用"v"型或W型两套基本措施,调整群体几结构动态、控制高产理想株型、协调产量构成因素的科学促控模式.以上是《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全面推广、应用的结果证明,为几年来北京市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获得小麦稳定均衡、持续增产提供了稳妥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切实有效的实用技术.二、示范、推广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措施.《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的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研结合生产的原则,采取科学研究与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其科学原理和技术要点以及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应变决策都是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反复验证、充实、提高 而逐步总结形成的.因此,被公认为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实用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全市历年制定的小麦栽培技术规程都以本项成果的内容和措施作为主要依据,并通过行政部署在京郊各区、县贯彻推行;我们还印发了15O0份有关《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的系统资料在全郊区开展普及性宣传; 同时在市、县(区)、乡举办的各级培训班向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劳动者进行详细的基本原理讲解和应用技术传授.从而在认识上和理论上为在全市推广落实《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保证本项成果的推广能够全面、深入、系统、扎实地贯彻到生产中去,并对各地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和充实提高,我们采取上下衔接、纵横联系的工作方法,与各县(区)农业局、农科所紧密结合、团结协作,组织起一支以县(区)、乡科技人员为主体的骨干队伍,统一计划、分工负责,在京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麦田建立了一百多块大面积高产示范样板田,认真按照《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的要求制定相应措施,建立全面的田间技术档案,进 行系统的生育调查和苗情分析,并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学实验.我们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主要阶段深入各点进行实地考察和技术指导,组织协作单位有关人员互相观摩、交流总结、共同提高.这种做法由于效果明显,看得见、摸得着,加深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的了解,提高了有关领导的技术决策水平、增强了劳动者推广应用的信心,大大加快了以点带面、由片到面的推广步伐,迅速在全郊区得到普及.根据高产示范样板田的系统调查结果结合京郊各地不同麦田的定位观测资料,每年在小麦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全面分析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麦田的苗情动态和土壤墒情、养分的变化特点,及时整理定期印发简报,向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 进行信息反馈,并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加强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和应变措施,为正确指导生产和制定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充分的可靠依据,有效地减少或避免了技术决策上的失误,保证了推广应用《小麦高产技术体系》应有的效果,不但推动了当前生产的健康发展,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系统资料,使已有的科研成果得到验证、充实和提高,为持续不断地发展小麦生产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加了贮备、增强了后劲.三、示范、推广的主要成果.《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是通过长时期研究掌握了小麦生长发育动态规律及其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系列化、模式化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的结果使北京市的小麦生产面貌和栽培技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大加 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学种田转化的过程,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物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l、应用系列配套的综合技术,改变过去强调采取相互脱节的单项措施,克服了片面性和盲目性.以往,为了争取小麦高产,大都倾向于加大播种密度以确保更多的穗数,春季又习惯于早促猛攻以促进麦苗繁茂生长,而到了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群体结构过大、营养生长过旺,不敢放手促进.形成前紧后松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增产潜力的发挥或导致倒伏减产.小麦高产技术体系则着眼于全苗壮苗、安全越冬、早发稳长、壮秆大穗、增粒增重,以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为总体目标,针对不同麦田的生产水平和栽培条件确定农艺技术的优化组合,掌握适宜的密度、合理的投入、科学的促控,把增产计划建立在相应的物质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保证增产目标的实现,从而获得稳定高产和优质、高效.2、用叶龄做指标,准确掌握小麦生育进程,能够抓住最有利的促控时机,增强了予见性,避免了技术性失误.1990年冬季异常温暖.冬前积温创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市麦田冬前平均总茎数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越冬后回暖快、返青早,随 后受几次冷空气影响,小麦返青后生长迟缓.但春季分糵大量增长,4月1O日调查,生育期比上年推迟8一1O天,群体普遍偏大,分糵两极分化缓慢,加上当时阴雨多,日照少等,予期生育进程仍将继续推迟.为此,我们发出简报,提出拔节期追肥浇水应推 迟到4月20以后,以利于抑制徒长,蹲苗、防倒.在这种情况下,尽管5月下旬又遇连阴多雨,6月 8—10日大部分地区暴雨成灾,严重影响籽粒灌浆,粒重普遍下降,但全市小麦很少发生倒伏,保证了全面丰收.1991年冬前,气候与上年正好相反,同期积温减少111.3℃,据各观测点统计,冬前平均每亩总茎数比上年减少22,3万,再加年后气温回升快,2月20日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0℃,小麦返青比常年早5天以上,3月份各旬平均气温都高于常年,麦苗生育进程比上年提前8天左右,进入4月份,小麦生育进程继续提前,4月10日调查春4叶已经露尖,分糵两极分化加快.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出简报,紧急建议提早加强管理,要求大部分麦田力争在8月20日以前完成拔节期追肥浇水.结果,在群体缩小的情况下,全市麦田平均每亩穗数仍接近上年水平,粒数比去年略有提高,平均粒重则是京郊历年来千粒重最高的一年,亩产达到774,4斤,单产、总产双超历史.由此可见,应用"叶龄指标促控法",因地、因时、因苗管理,在气候条件生育进程和苗情变化截然不同的年份都能保持产量结构协调均衡的发展,保证全面稳定的高产.3、应用《小麦高产技术体系》实质上就是按照产量设计程序,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实现高产稳产的主动权,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业栽培技术处于被动的局面.于在小麦生产全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栽培管理程序都有明确的具体指标、相应措施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变决策,所以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是全面促进了耕作栽培技术的提高,使各项作业质量逐步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其次是遵循小麦分糵消长规律及其与积温和营养条件的关系,根据土壤肥力和播种时间可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氮磷比例以及需要的基本苗数,培育 冬前壮苗,为保持 予期穗数奠定基础;第三是保苗安全越冬之后促进麦苗早发稳长,因苗促控,使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抑制无效生长、增加有效积累;第四是拔节阶段主攻壮秆大穗、保花增粒;最后是养根护叶、防病、治虫、延长籽粒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总之,在小麦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可以通过人为措施调整群体结构动态、控制理想高产株型、协调产量构成因素,达到穗足、粒多、籽粒饱满、高产不倒的目地,从而全面扭转了过去为追求高产则片面以促为主,不适当地加大播种密度、施肥过量、浇水过多等单恁主观愿望决定的措施,结果导致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物质消耗与积累之间的矛盾加剧,倒伏威胁大、产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情况.《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在京郊示范、推广几年来,通过广泛的生产实践,已经被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劳动者接受和掌握,对北京市小麦全面、持续、稳定增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推广应用的面积和效益.《北京地区小麦高产技术体系》在京郊推广应用, 各地普遍反映指标具体、关键明确、稳妥可靠、简便易行、应用面积迅速扩大,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根据顺义、通县、大兴、昌平、平谷、房山、怀柔7个县区统计 1990年推广面积144万亩,1991年扩大到185万亩,1992年已增加到219万亩;单位面积产量三年间分别比上年度增加27,1公斤、16.8公斤和22,4公斤;总产分别比上年度增加3 911.7万公斤、2827,6万公斤和49 20.7万公斤,年增收产值分别比上年度增加3144,7万元、2246,7万元和3788,5万元;加上其他县区.1992年全市推广面积共达230万亩,增产小麦5152,0万公斤.按每公斤小麦0.8元计算,增加产值4121.6万元.由于小麦生产受综合因素影响,本项技术在表二推广《小麦高产技术体系》的面积、增产效果和增加产 增产中的作用按40%计算,全市可增产小麦2060,8万公斤;新增产值1648.此外,推广本项技术由于各项投入合理、栽培程序简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据大兴县统计, 1992年每亩用种量与全市平均相比,节约种子费8.41元,农机费用每亩节约5,56元,另有16万亩采用控水措施,每亩节水一次,节约水电费5元,合计每亩减少投资平均在15元以上.按照全市1992年推广面积220万亩,每亩节省开支按10元计算;可节支援230O万元.增收和节支合计,年创经济效益3948..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已拉开帷幕,此项探索的基础是数字化的学习环境(硬件)、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软件).其中,数字化的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崭新的学习方式,而解决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重要突破口就是教材数字化.1.整合多种媒体信息 多媒体数字教材是将印刷教材的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Hypertext)的方式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是包含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的超媒体系统.和传统印刷教材相比,按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多媒体数字化教材的载体不是纸张而是数字化的存储设备,它的信息量比印刷教材大很多,可以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而且内容丰富、生动直观,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又具有很强的交互性、选择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2.教学资源标准化 教学资源的通用性和标准化是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的关键.由于各学校教学资源的运行平台不尽相同,造成教学资源不能在各种平台上通用.现在,各种多媒体制作软件正逐步转向网络浏览器模式,由其(如Flash、Authorware等)制作的文件可以通过IE浏览,如南京易学公司开发的《天空教室》就是采用B/S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用它制作的网络教学课件不但节省空间而且便于共享与传播.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起了校园网,为多媒体数字教材的使用搭好了舞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数字化教材具有超文本特性,可以按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大量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进行有机整合.例如,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方面,数字化的语文教材不但包含文字还 包含语音、视频,可以示范标准读音,避免各地方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使学习内容更易理解 多媒体数字化教材可以包含教学设计,如鼠标点击"人"字,可以听到它的标准读音,看到它的基本写法等相关教学信息.而在传统印刷教材中,语音和影像等内容无法与文字一体化,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VCD等各自独立的形式出现,既不便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也不便于学生学习.我们将南京易学公司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用于现有印刷教材数字化.以语文学科为例,把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课文标准范读、生字词的解释等教学素材用超文本的方式整合成数字化教材.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上的任意终端登录"天空教室",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如果在城域网上安装开放性的多媒体数字化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对教材中的链接资源进行修改.3.数字化学习方式 多媒体数字化教材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提出某一问题,只能有少数几个学生回答,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被动地依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而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材进行的网络教学中,很多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有选择地浏览别人的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针对自身情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形成个性化学习.当前,很多学校的校园网使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普遍存在.多媒体数字化教材会使校园网被真正利用起来,同时开放的多媒体数字化教材也只有依赖校园网才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育教学信息化..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工业领域新旧动能顺利转换,是新常态下保障工业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既需要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也需要借力"互联网 "主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各地聚焦发展的新兴产业在高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当地产业基础,体现当地产业特色,努力打造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加速解决面向行业的共性技术,弥补创新链条的断裂环节,特别是要解决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所谓的"死亡之谷",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和提升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领作用;同时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优化政府对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投资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与大数据、物联网、工业设计等深度融合,加强制造业网络化协同,通过生产组织方式创新使传统产业释放新的增长动能. ———持续推进三品战略,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专家表示,一是推广建立重要工业产品追溯体系.二是在家电、家居、家纺、食品等领域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丰富产品供给品种.三是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 "等技术,创新产品供给模式,实现供给者与消费者大规模高效互动. ———顺应经贸规则趋势,重塑工业竞争优势.一是密切关注和跟踪最新国际经贸规则的动态,积极参与、主导和推动全球经贸规则重构.二是鼓励工业出口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工业品技术含量,形成新的出口优势.三是鼓励企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晶状体性屈光手术是屈光手术中的一大类手术.从解剖部位的概念上分类,屈光手术可分为三大类,即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性屈光手术和巩膜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的种类繁多,包括上一节所提及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自动板层角膜成型术(AL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角膜镜片术(EP)、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ICRS).这些手术的部位均在角膜上,称之为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性屈光手术是区别于手术部位在角膜或巩膜上的一类手术.它的手术部位在眼内,具体在晶状体内或晶状体外的前房或后房,包括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无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以及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所以,也有作者称之为眼内屈光手术.第三大类的屈光手术是巩膜屈光手术.例如采用后巩膜加固术,达到控制高度近视度数的加深,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的目的.采用巩膜扩张术,在巩膜板层内植入四条PMMA片后,治疗老视眼.在Boerhaave提出有可能通过摘除透明晶状体来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后一年,1709年,Tadini提出了在白内障针拨术后,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以矫正术后无晶状体状态这一最初设想.然而,直到180年后的1890年才由Fukala首次开展晶状体切除术.尽管眼科医生顾虑摘除透明晶状体后的玻璃体视网膜并发症,眼科学会的高层坚决反对对晶状体结构的破坏,也确实有一些医疗事故存在,许多高度屈光不正患者还是考虑用眼内手术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手术技术的发展使摘除晶状体的手术创伤越来越小,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越来越精确,病人术后满意度极高,权威研究论文也报道与角膜屈光手术相比,在高度近视眼,眼内屈光手术的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更高.但是对透明晶状体摘除(clear lens extraction,CLE)的适应证的选择还是应该谨慎,CLE(植入或不植入IOL)比较适合在年龄较大、眼内空间较小的高度远视眼病人中使用.后发性白内障行YAG激光囊膜切开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使双镜片技术(LASIK加有晶状体眼IOL植入)受到青睐,特别是在近视人群中.为了不影响晶状体在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受到重视.短期效果之好不出所料,但是其缺点在于夜视功能有时不甚满意,存在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和改变前段葡萄膜生理功能的危险.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推广应用(尽管新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质量可靠).许多人预测这一方法早晚将被淘汰.如果只考虑矫正高度屈光不正,角膜屈光手术.包括LASIK也将被淘汰.尽管其有眼外手术的优势,避免了发生内眼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但是,用准分子激光汽化角膜基质,改变角膜外形的方法,在矫正高度屈光不正方面弊大于利.婴幼儿对眼或斜视,一般都是生理性的、假性的.只要引导孩子多方向注视,日后随着孩子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婴幼儿对眼或斜视,一般都是生理性的、假性的.只要引导孩子多方向注视,日后随着孩子面部骨骼的发育,尤其是眼眶及鼻骨的发育,假性内.
东南大学计算机系 孙建河 吉逸 周金星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公共数据网上为企业实现安全、可靠、高性能、可互操作、费用低的虚拟专用网(VPN).同时也研究了VPN相关的各种技术的实现机制以及它们的优缺点.这些技术包括:隧道技术、加密技术以及服务质量(QoS).关键词:VPN 隧道 加密 QoS 一、VPN简介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一种"基于公共数据网,给用户一种直接连接到私人局域网感觉的服务".VPN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费用,而且提供了比传统方法更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VPN可分为三大类:(1)企业各部门与远程分支之间的Intranet VPN;(2)企业网与远程(移动)雇员之间的远程访问(Remote Access)VPN;(3)企业与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之间的Extranet VPN.二、VPN的要求 (1)安全性 VPN提供用户一种私人专用(Private)的感觉,因此建立在不安全、不可信任的公共数据网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安全性问题.VPN的安全性可通过隧道技术、加密和认证技术得到解决.在Intranet VPN中,要有高强度的加密技术来保护敏感信息;在远程访问VPN中要有对远程用户可靠的认证机制.(2)性能 VPN要发展其性能至少不应该低于传统方法.尽管网络速度不断提高,但在Internet时代,随着电子商务活动的激增,网络拥塞经常发生,这给VPN性能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VPN解决方案应能够让管理员进行通信控制来确保其性能.通过VPN平台,管理员定义管理政策来激活基于重要性的出入口带宽分配.这样既能确保对数据丢失有严格要求和高优先级应用的性能,又不会"饿死",低优先级的应用.(3)管理问题 由于网络设施、应用不断增加,网络用户所需的IP地址数量持续增长,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处理能力的大小是VPN解决方案好坏的至关紧要的区分.VPN是公司对外的延伸,因此VPN要有一个固定管理方案以减轻管理、报告等方面负担.管理平台要有一个定义安全政策的简单方法,将安全政策进行分布,并管理大量设备.(4)互操作 在Extranet VPN中,企业要与不同的客户及供应商建立联系,VPN解决方案也会不同.因此,企业的VPN产品应该能够同其他厂家的产品进行互操作.这就要求所选择的VPN方案应该是基于工业标准和协议的.这些协议有IPSec、点到点隧道协议(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PPTP)、第二层隧道协议(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L2TP)等.三、VPN的实现技术 VPN实现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同时QoS技术对VPN的实现也至关重要.1.VPN访问点模型 首先提供一个VPN访问点功能组成模型图作为参考.其中IPSec集成了IP层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2.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原始报文在A地进行封装,到达B地后把封装去掉还原成原始报文,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由A到B的通信隧道.目前实现隧道技术的有一般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GRE)L2TP和PPTP.(1)GRE GRE主要用于源路由和终路由之间所形成的隧道.例如,将通过隧道的报文用一个新的报文头(GRE报文头)进行封装然后带着隧道终点地址放入隧道中.当报文到达隧道终点时,GRE报文头被剥掉,继续原始报文的目标地址进行寻址.GRE隧道通常是点到点的,即隧道只有一个源地址和一个终地址.然而也有一些实现允许点到多点,即一个源地址对多个终地址.这时候就要和下一跳路由协议(Next-Hop Routing Protocol,NHRP)结合使用.NHRP主要是为了在路由之间建立捷径.GRE隧道用来建立VPN有很大的吸引力.从体系结构的观点来看,VPN就象是通过普通主机网络的隧道集合.普通主机网络的每个点都可利用其地址以及路由所形成的物理连接,配置成一个或多个隧道.在GRE隧道技术中入口地址用的是普通主机网络的地址空间,而在隧道中流动的原始报文用的是VPN的地址空间,这样反过来就要求隧道的终点应该配置成VPN与普通主机网络之间的交界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使VPN的路由信息从普通主机网络的路由信息中隔离出来,多个VPN可以重复利用同一个地址空间而没有冲突,这使得VPN从主机网络中独立出来.从而满足了VPN的关键要求:可以不使用全局唯一的地址空间.隧道也能封装数量众多的协议族,减少实现VPN功能函数的数量.还有,对许多VPN所支持的体系结构来说,用同一种格式来支持多种协议同时又保留协议的功能,这是非常重要的.IP路由过滤的主机网络不能提供这种服务,而只有隧道技术才能把VPN私有协议从主机网络中隔离开来.基于隧道技术的VPN实现的另一特点是对主机网络环境和VPN路由环境进行隔离.对VPN而言主机网络可看成点到点的电路集合,VPN能够用其路由协议穿过符合VPN管理要求的虚拟网.同样,主机网络用符合网络要求的路由设计方案,而不必受VPN用户网络的路由协议限制.虽然GRE隧道技术有很多优点,但用其技术作为VPN机制也有缺点,例如管理费用高、隧道的规模数量大等.因为GRE是由手工配置的,所以配置和维护隧道所需的费用和隧道的数量是直接相关的——每次隧道的终点改变,隧道要重新配置.隧道也可自动配置,但有缺点,如不能考虑相关路由信息、性能问题以及容易形成回路问题.一旦形成回路,会极大恶化路由的效率.除此之外,通信分类机制是通过一个好的粒度级别来识别通信类型.如果通信分类过程是通过识别报文(进入隧道前的)进行的话,就会影响路由发送速率的能力及服务性能.GRE隧道技术是用在路由器中的,可以满足Extranet VPN以及Intranet VPN的需求.但是在远程访问VPN中,多数用户是采用拨号上网.这时可以通过L2TP和PPTP来加以解决.(2)L2TP和PPTP L2TP是L2F(Layer 2 Forwarding)和PPTP的结合.但是由于PC机的桌面操作系统包含着PPTP,因此PPTP仍比较流行.隧道的建立有两种方式即:"用户初始化"隧道和"NAS初始化"(Network Access Server)隧道.前者一般指"主动"隧道,后者指"强制"隧道."主动"隧道是用户为某种特定目的的请求建立的,而"强制"隧道则是在没有任何来自用户的动作以及选择的情况下建立的.L2TP作为"强制"隧道模型是让拨号用户与网络中的另一点建立连接的重要机制.建立过程如下:①用户通过Modem与NAS建立连接;②用户通过NAS的L2TP接入服务器身份认证;③在政策配置文件或NAS与政策服务器进行协商的基础上,NAS和L2TP接入服务器动态地建立一条L2TP隧道;④用户与L2TP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点到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PPP)访问服务隧道;⑤用户通过该隧道获得VPN服务.与之相反的是,PPTP作为"主动"隧道模型允许终端系统进行配置,与任意位置的PPTP服务器建立一条不连续的、点到点的隧道.并且,PPTP协商和隧道建立过程都没有中间媒介NAS的参与.NAS的作用只是提供网络服务.PPTP建立过程如下:①用户通过串口以拨号IP访问的方式与NAS建立连接取得网络服务;②用户通过路由信息定位PPTP接入服务器;③用户形成一个PPTP虚拟接口;④用户通过该接口与PPTP接入服务器协商、认证建立一条PPP访问服务隧道;⑤用户通过该隧道获得VPN服务.在L2TP中,用户感觉不到NAS的存在,仿佛与PPTP接入服务器直接建立连接.而在PPTP中,PPTP隧道对NAS是透明的;NAS不需要知道PPTP接入服务器的存在,只是简单地把PPTP流量作为普通IP流量处理.采用L2TP还是PPTP实现VPN取决于要把控制权放在NAS还是用户手中.L2TP比PPTP更安全,因为L2TP接入服务器能够确定用户从哪里来的.L2TP主要用于比较集中的、固定的VPN用户,而PPTP比较适合移动的用户.3.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换信息的表示形式来伪装需要保护的敏感信息,使非受权者不能了解被保护信息的内容.加密算法有用于Windows95的RC4、用于IPSec的DES和三次DES.RC4虽然强度比较弱,但是保护免于非专业人士的攻击已经足够了;DES和三次DES强度比较高,可用于敏感的商业信息.加密技术可以在协议栈的任意层进行;可以对数据或报文头进行加密.在网络层中的加密标准是IPSec.网络层加密实现的最安全方法是在主机的端到端进行.另一个选择是"隧道模式":加密只在路由器中进行,而终端与第一跳路由之间不加密.这种方法不太安全,因为数据从终端系统到第一条路由时可能被截取而危及数据安全.终端到终端的加密方案中,VPN安全粒度达到个人终端系统的标准;而"隧道模式"方案,VPN安全粒度只达到子网标准.在链路层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加密标准,因此所有链路层加密方案基本上是生产厂家自己设计的,需要特别的加密硬件.4.QoS技术 通过隧道技术和加密技术,已经能够建立起一个具有安全性、互操作性的VPN.但是该VPN性能上不稳定,管理上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就要加入QoS技术.实行QoS应该在主机网络中,即VPN所建立的隧道这一段,这样才能建立一条性能符合用户要求的隧道.不同的应用对网络通信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可用如下参数给予体现: ·带宽:网络提供给用户的传输率; ·反应时间:用户所能容忍的数据报传递延时; ·抖动:延时的变化; ·丢失率:数据包丢失的比率.网络资源是有限的,有时用户要求的网络资源得不到满足、通过QoS机制对用户的网络资源分配进行控制以满足应用的需求.QoS机制具有通信处理机制以及供应(Provisioning)和配置(Configuration)机制.通信处理机制包括802.1p、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 per-hop-behaviors,DiffServ)、综合服务(integrated services,IntServ)等等.现在大多数局域网是基于IEEE802技术的,如以太网、令牌环、FDDI等,802.1p为这些局域网提供了一种支持QoS的机制.802.1p对链路层的802报文定义了一个可表达8种优先级的字段.1p优先级只在局域网中有效,一旦出了局域网,通过第三层设备时就被移走.DiffServ则是第三层的QoS机制,它在IP报文中定义了一个字段称DSCP(DiffServ codepoint).DSCP有六位,用作服务类型和优先级,路由器通过它对报文进行排队和调度.与802.1p、DiffServ不同的是,IntServ是一种服务框架,目前有两种:保证服务和控制负载服务.保证服务许诺在保证的延时下传输一定的通信量;控制负载服务则同意在网络轻负载的情况下传输一定的通信量.典型地,IntServ与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相关.IntServ服务定义了允许进入的控制算法,决定多少通信量被允许进入网络中.供应和配置机制包括RSVP、子网带宽管理(subnet bandwidth manager,SBM)、政策机制和协议以及管理工具和协议.这里供应机制指的是比较静态的、比较长期的管理任务,如:网络设备的选择、网络设备的更新、接口添加删除、拓扑结构的改变等等.而配置机制指的是比较动态、比较短期的管理任务,如:流量处理的参数.RSVP是第三层协议,它独立于各种的网络媒介.因此,RSVP往往被认为介于应用层(或操作系统)与特定网络媒介QoS机制之间的一个抽象层.RSVP有两个重要的消息:PATH消息,从发送者到接收者;RESV消息,从接收者到始发者.RSVP消息包含如下信息:①网络如何识别一个会话流(分类信息);②描述会话流的定量参数(如数据率);③要求网络为会话流提供的服务类型;④政策信息(如用户标识).RSVP的工作流程如下: ·会话发送者首先发送PATH消息,沿途的设备若支持RSVP则进行处理,否则继续发送; ·设备若能满足资源要求,并且符合本地管理政策的话,则进行资源分配,PATH消息继续发送,否则向发送者发送拒绝消息; ·会话接收者若对发送者要求的会话流认同,则发送RESV消息,否则发送拒绝消息; ·当发送者收到RESV消息时,表示可以进行会话,否则表示失败.SBM是对RSVP功能的加强,扩大了对共享网络的利用.在共享子网或LAN中包含大量交换机和网络集线器,因此标准的RSVP对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支持RSVP的主机和路由器同意或拒绝会话流,是基于它们个人有效的资源而不是基于全局有效的共享资源.结果,共享子网的RSVP请求导致局部资源的负载过重.SBM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协调智能设备.包括:具有SBM能力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交换机.这些设备自动运行一选举协议,选出最合适的设备作为DSBM(designated SBM).当交换机参与选举时,它们会根据第二层的拓扑结构对子网进行分割.主机和路由器发现最近的DSBM并把RSVP消息发送给它.然后,DSBM查看所有消息来影响资源的分配并提供允许进入控制机制.网络管理员基于一定的政策进行QoS机制配置.政策组成部分包括:政策数据,如用户名;有权使用的网络资源;政策决定点(policy decsion point,PDP);政策加强点(policy enforcement point,PEP)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议.传统的由上而下(TopDown)的政策协议包括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命令行接口(Command Line Interface,CLI)、命令开放协议服务(Command Open Protocol Services,COPS)等.这些QoS机制相互作用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又向用户提供了一个性能良好的网络服务.四、结束语 基于公共网的VPN通过隧道技术、数据加密技术以及QoS机制,使得企业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安全性.VPN产品从第一代:VPN路由器、交换机,发展到第二代的VPN集中器,性能不断得到提高.在网络时代,企业发展取决于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VPN将是企业的最终选择.本文现有评论列表 您的称呼: 您的评论:.
国家行政学院推进教学培训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 国家行政学院推进教学培训方式创新的探索实践 2010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行政学院考察调研时指出,国家行政学院要创新培训理念体现需求特色,创新培训内容体现学科特色,创新培训方式体现教学特色,创新运行机制体现功能特色.培训方式是指培训者向参训者传授态度、知识、技能的方法和形式,包括培训组织形式、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近年来,国家行政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姓党"原则,高扬党的旗帜,不断研究并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培训方式创新,在"怎么教、怎么学"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 以培训方式创新助推培训质量的提升 中又明确提出,在教学方法中,应坚决采取启发的、研究的、实验的方式,以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自动性和创造性,而坚决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 推进培训方式创新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质量和效益是干部教育培训的生命线.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适的培训方式能够极大促进培训目标的实现.不同的培训方式满足于不同的培训目的,有的侧重知识补充,有的侧重技能提升,有的侧重态度转变.好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升"教"的效果,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还有助于调动学员"学"的积极性,激发活力和潜能,提升学员创造性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 推进培训方式创新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国家行政学院贯彻质量立院战略,大力推进培训方式创新,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 应用专题讲授、访谈教学、现场体验等方式,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及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政治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坚定不移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国家行政学院以"姓党"原则统领学院各项工作,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及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并注重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专题讲授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学院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教学负责同志带头,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建设重要论述,讲授"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主题党课.由学院教师开发主持,邀请周恩来总理原卫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少将,以"永做人民好公仆"为题开展的访谈式教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院内与中央档案局共同精心打造党性和公仆意识主题教室,在陕西照金、福建宁德、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红旗渠等地建立系列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基地,积极探索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不断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持久力. ,明确提出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出要加大案例教学比重,要求2015年前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不低于30%.学院主要负责同志指导备课,推动完善了以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为特色的教学培训方法,打造出了演练型教学培训模式,案例课程占能力培训课程的比例已经高于30%.这些教学培训方式的创新和采用,使学员在模拟实战体验中提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对策为特点的结构化研讨,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集体创造性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早间课前微论坛、学员论坛、案例撰写等形式,鼓励学员开展工作案例复盘反思,总结经验与教训,并开展相互分享与点评,提升学员的反思总结能力. 应用行动学习法,推动学以致用的有效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开展培训方式创新,关键是要在"转化"上下功夫,切实提高干部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培训成为真正破解问题、推动工作的战略工具.为了克服学用脱节、工学矛盾等问题,学院积极探索应用行动学习法,举办相关班次,提升教学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10多年来,学院共举办澳门特区政府高级公务员公共决策、东北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海南省领导干部海洋强国战略、国机集团中青年干部等各类行动学习专题研修班近20期.行动学习研修班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集体研究问题、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促进了学以致用,实现了知行合一,培训成效得到了各方高度认可.行动学习研修项目已经成为学院教学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一个特色品牌. 有效创新培训方式需关注的重要环节 推进培训方式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科学设计、统筹谋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为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及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推进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 同时,还要强化对培训方式创新的激励约束.在教学评估环节,对不同培训方式设置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对同一类培训方式开展纵向比较.在教学成果评奖中,将专题讲授课和以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桌面推演等为代表的参与式培训课程分类进行评选.通过建立完善公正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了鼓励培训方式创新和应用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 加强队伍建设.教师是培训方式创新的最重要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培训方式创新的水平取决于培训师资的水平.在多种培训方式中,教师不仅要当好知识传授者(讲师),还要当好能力训练者(培训师)和过程引导者(催化师).同时,以广大专职班主任为主体的培训管理者在搭建学员交流平台、促进学学相长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学院注重通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专题培训、集体备课等多种渠道和途径,提高教师和培训管理者开展培训方式创新与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为推动培训方式创新提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配套保障.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桌面推演等参与式培训方式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培训方式.前期开发设计和过程组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靠一个人来完成,往往需要一个团队的支持和保障.
一整节课下来,主要是应试教育为主,教师讲解知识,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探讨,缺乏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学习效果也不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当前教师才用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如今初中学生的数学应该处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阶段,要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探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那么就需要教师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利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探究 2.1创设问题,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兴趣是助力器,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条件,教师创设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初中教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要巧妙创设问题的教学方式,采用导向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进行探究,从而进行回答解决问题,让每位同学都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创设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前,教师首先要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利用这些话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比如,同学们知道黄金分割比例吗?知道自己的最佳身高比是多少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算一算我们的身高是不是黄金分割比例.接下来,教师要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进行回答本节课需要学习的课题.教师进行板书,书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以及,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实际问题,比如,学校要组织一场班级歌唱比赛,比赛的时间为三天,每天安排五场比赛,并且参赛的每两个班级之间都要进行一场比赛,那么学校应该组织多少个班级进行参加比赛?这种实际问题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首先就有一个兴趣,想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预习,试试自己是否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学生便会带着自己的疑问,主动进行问题的思考.之后教师便可以提问一些同学,询问他们预习的效果,是否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难题进行解答,并讲解本节课知识. 2.2基于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已经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咱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问题的探讨.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同学的优点.组内进行交流时,是学生集体的思想碰撞,能够让学生利用更少的时间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郁.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概率初步"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概率?如何求概率,随机事件与概率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求出一个事件的概率是多少.概率事件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学知识,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事件在生活中发生的概率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探讨进行研究.比如,一枚硬币随机抛出十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掷一枚骰子出现最大点6的概率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四人一组进行概率的研究.每位小组希望有人员进行实验,有的人进行记录,有的人进行测算.这种小组配合合作的方式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教师采取这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合作的方式.
脑脊液tau蛋白,助力认知功能分组 tau tau水平.越来越高的tau亚组的特点是MMSE下降更快,发展为A 181)的异常水平是大脑中存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的生物标志物,也是整个认知连续性的AD既定研究标准的一部分.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分类方案取决于切点,并且存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这种切点.最常用的传统方法是通过优化检测临床AD型痴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来确定切点,与对照组相比.然而,使用临床标签作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是最佳的,因为临床标签并不能最佳地反映AD病理的缺失或存在. tau水平的无偏差切点. tau水平. tau水平可能是属于正常和受影响个体的混合值,从中可以确定无偏见的切割点. tau和p-tau水平的纵向变化测试组成员的稳定性.最后,比较了ADNI中一个子集的个人的tau PET摄取量的亚组. 他们在两个独立的队列(阿姆斯特丹老年痴呆症队列和ADNI)中使用高斯混合模型研究了整个临床范围的CSF t-tau和p-tau切点. 正常认知(NC)(总人数=1111)、轻度认知障碍(MCI)(总人数=1213)和6++t-tau病痴呆(AD)(总人数=1524)的个体被纳入. 在这两个队列中,确定了四种CSF t-和p-tau的分布和三种相应的切点. 越来越高的tau亚组的特点是MMSE下降更快,发展为AD的风险更高(队列/平台依赖的HR,t-tau 1.9-21.3;p-tau 2.2-9.5).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在两个独立的队列中,t-tau和p-tau水平显示出四个亚组.越来越高的tau亚组与更快的临床衰退有关,表明该方法可能有助于更精确的预后. ADNI, Duits FH, Wesenhagen KEJ, et al. Four subgroups based on tau levels in Alzheimer's disease observed in two independent cohorts. Alz Res Therapy. 2021;13(1):2. doi:10.1186/s13195-020-00713-3 Annals of Neurology:阿尔茨海默病潜在治疗靶点:后内侧、前颞网络 后-内侧和前-颞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症状中的关键作用. Lancet Neurol:氯沙坦尚不能有效改善临床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萎缩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是最昂贵的卫生保健问题之一,中年(50-65岁)的高血压使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38%.高血压和脑血管功能障碍可导致脑血流量减少、脑血管自动调节功 Annals of Neurology:血脑屏障破坏,AD和血管疾病风险高 血脑屏障损伤与AD和血管风险有关,但其影响可根据空间尺度进行区分.BBB对小分子的渗透性对认知能力有更大的影响. Brain:血浆Aβ42/40和磷酸化-tau217有助于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病理预后 血浆Aβ42/40和磷酸化-tau217可能在临床实践、研究和药物开发中作为未来阿尔茨海默病病理预后标志物有用. JAMA Neurol:AD起病全过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水平在血浆和脑脊液如何变化? 准确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的血液生物标记物在临床常规和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迅速的应用.本研究提示,血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是检测和追踪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症和A-β病理的敏感生物标志物,早在AD早期已发生 Neurology:淀粉样蛋白PET可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发作 散发性AD的发病年龄与达到淀粉样蛋白积累临界点的年龄密切相关. Alzheimer&Dementia:预防痴呆,从娃娃抓起——饮食和运动在痴呆发病前多年就能影响大脑神经发生 饮食和运动可能在CD和痴呆症发病前很久就影响神经发生.海马神经生成的改变可能标志着病理过程的开始,并有可能成为CD和痴呆的生物标志物. Nature子刊|复旦研究:每晚睡多久对脑子好?7小时可能才是黄金时间! 睡眠时长对成年人认知、心理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继花生被探索个透透后,研究人员打起了花生芽的主意:竟然可预防高脂饮食诱导的认知障碍! Sci Rep:花生(Arachis hypogaea)芽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预防高脂肪饮食诱导的认知障碍 除了抗癌、降糖降血脂...新研究再挖出"仙草"新功用:可抗衰老改善认知障碍! PLoS One:灵芝可预防认知障碍和减轻d-半乳糖诱导的大鼠脑衰老的氧化损伤. Nutrients:丰富菜篮子到底有多重要?饮食多样性欠缺的老人,认知障碍风险上涨180%! Nutrients:膳食多样性变化与老年人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来自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的发现 Alzheimers Dementia:调查中国农村5000人,认知障碍有何具体特点? 在中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受到MCI的影响 《欧洲卒中组织与欧洲神经病学学会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联合指南》解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 · 2022-05-10 老年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 版)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 · 2021-04-25 中西医结合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认知障碍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九):中国记忆障碍门诊建立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 · 2018-06-05 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八):快速进展性痴呆的诊断 ALZHEIMERS RES THER 进入期刊论坛 期刊名称: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它主要涉及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其中,以数控与智能的机械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创新至关重要.数码相机就是应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创新的典范:昔日胶片行业的霸主柯达公司曾在1975年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但由于战略性决策失误,它并没有及时将这一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最终,伴随着传统胶片产业被数字化技术颠覆的阵痛,柯达公司于今年宣告破产.数控机床是应用数控技术创新机械产品的典范之一.以注塑机的数控化和智能化为例,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国,产量占据世界年产能70%以上,但在高端产品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注塑机发展已向全电动型演变,这种数控技术创新可以实现能量的按需供给,减少40%至80%的电能消耗,并具有加工精度与稳定性高、生产效益高、噪音低、没有污染等优点.而进一步产生的智能型数控注塑机,进一步实现了工艺自动优化、产品自动分拣、过程自动监控等功能,达到更高的效率、精度和节能效果."数控技术正在使机械工业由电气化时代跃升为数字化时代,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智能化技术将使机械工业由数字化时代进入智能化时代."周济说.数控技术已经为机械产品带来深刻革命,由于数控化机械增加了"大脑",可使其功能和性能发生质的飞跃,并最终实现智能化,引发机械工业的升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控产品会适用于各行各业机械产品的全面创新,从食品、饮料、农副产品、日用化工等专用设备,到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乃至工程、农业、港口、医药机械等等.对于我国中低档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各种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数控技术将会发挥巨大优势.我国广东省东莞大朗镇年产毛衣3亿多件,用工最多时需50万人.如果全部使用数控编织机,3万至5万人就可以生产出同样数量但质量更好的毛衣数控化可使机械产品"大脑"更精密,这同样为我国高端机械产品开辟了创新的广阔空间.以信息装备制造当中最关键、最复杂、最昂贵的光刻机精密工作台的研制为例,超精密的工作台是光刻机的核心关键装置,其精度几乎接近物理极限.要实现光刻机高速、大行程、自由度纳米级精度运动,除合理的运动结构和精密检测技术外,关键在于数字化控制,核心在于数字化补偿.经过补偿控制,我国成功研制出100纳米光刻机的工作台,实现了高速、高清的高端设备技术要求.周济表示:"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强力支持下催生的产业模式创新,也会使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型服务业将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大中型企业正在走向"产品+服务"的模式,从产品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和服务商的方向转变.对应于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产品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以及企业的商业模式等众多方面,都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实际上,西方某些学者提出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很大程度上是从产业模式的角度考虑.他们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形成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式的新型生产模式.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都是公认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因此,要实现到2020年我国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实现一定程度智能化的奋斗目标,就需要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努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并进行有组织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推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周济表示:"相信通过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越性,集中精兵强将实行有组织的创新,并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进行集成创新,最终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联盟,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核心提示:中国投资2012年第12期资本形成仍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经济增长、资本形成还存在很大空间文/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资本形成仍是我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动力,未来经济增长、资本形成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经济体的国民福利和国家实力,归根结底来自其长期经济增长绩效.对此 曼昆 有透彻的表述,"长期经济增长是一国国民经济福利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其他每一件事如失业、通货膨胀、贸易赤字等都黯然失色."资本形成、劳动投入、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等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长期增长率.当自然资源条件既定、劳动人口少有变动时,凝结了知识、技术的资本形成,对一个经济体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意义.现代增长理论经历了一个技术外生到内生的发展过程.内生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经济持续增长依靠凝结了知识、技术的资本和劳动推动.(1)新古典增长理论难以完美地解释增长事实是理论界的共识.上世纪中期,罗伯特.索罗等经济学家建立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人均增长率等于人均资本与人均资本增长率的乘积,再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依照该理论,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人均边际资本产出率会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零,此时人均资本存量达到最大状态或称稳定状态.稳定状态的资本形成仅需使新增人口达到人均资本水平和弥补折旧,经济既无增加也无减少资本存量的压力与动力.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的动力只来自外生的持续的技术进步,与人均资本增长无关.这就是部分学者认为依靠投资(资本形成)推动,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理论依据.各国发展数据并不支持新古典增长理论.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对增长的解释,欠发达经济体人均资本存量少,折旧也会少,每年新增资本相对发达经济体会更多地大于折旧,这会使欠发达经济体比发达经济体增长得更快,前者或迟或早会超越后者.但理论推导出的这种"趋同"或"有条件趋同",很难在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历史中观察到.现实也不支持新古典增长理论.如果经济达到这一稳定状态后,人均产出增长只来自外生的技术进步,美欧就根本没有必要"再工业化",全球也不需要在消费与积累上再平衡.因为如果美欧已进入所谓的稳定状态,它们就只能通过技术进步,而无法通过鼓励储蓄与投资、发展实业来解决增长、就业问题.而如果连人均收入为我国十倍左右的美欧都尚未进入稳定状态,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离这一稳定状态就应该还十分遥远.现在就担心我国资本形成增长导致总产出增长不可持续,实在是早了点.(2)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凝结了技术要素的资本形成可以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经济事实,原因在于它将技术进步视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外生变量,在此前提下推论出只有外生的技术进步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这一结论.理论假设的缺陷甚至错误导致了结论与事实不符.上世纪80-90年代,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存在的明显缺陷,罗墨、 卢卡斯 、格鲁斯曼、赫尔普曼等人抛弃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外生的假设,认为技术进步与资本形成、劳动投入紧密相关,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进步与资本形成、劳动投入紧密相关的观点,更符合事实:资本形成凝结了发明、创新所形成的知识与技术,劳动投入包含了教育、培训、在职学习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作品均会主动注明出处,部分文章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为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工作时间联系电话:010-8574 8650,投诉信箱:1350523160#(请把#换成@).
旅游管理专业面向现代旅游业,根据旅游业形势的发展培养拥护党的路线,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 旅游管理英语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导游、旅行社、旅游景点景区、旅游购物商店等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旅游企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创业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业和旅游企业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熟悉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4、能够熟练地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手段和英语语言工具;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城市管理专业面向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主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建设技术与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城市综合管路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城市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能在文教、体育、为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城市史、土木建筑工程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房屋建筑学、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现代城市景观、城市土地价格评估、运筹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经济地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专业外语、城市社会学等.
《青年学子视野中的劳动关系——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集(2009-2012)》序:青年是劳动关系研究和实践的未来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以劳动关系为主题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集,它收录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专业从2005级到2008级21位同学的优秀作品.由于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特点,迄今为止,国内高校还没有出版过任何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但当我们完成论文的编辑时,我们由衷地认为,这项工作是有着特殊意义和价值的.为什么要出版一本青年学生的毕业论文集呢?因为,它体现和记录着劳动关系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及经验.从2005年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率先在全国举办劳动关系本科专业,当时面临的一个主要困扰是,由于需要实务工作经验,全世界大学的劳动关系专业几乎都是在研究生层面开设的,很少设置在本科层面.而为了尽快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协调劳动关系的专业人才,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在本科层面培养本专业人才的规律和路径,应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现实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学生为本,适应当前国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总体要求,制定及时反馈学科专业前沿动态、教学过程创新互动、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复合性应用型的劳动关系专门人才.在这一指导思想之下,我们围绕着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改革与学生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展开了专业建设的探索:第一,强化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从新生教育开始,通过贯穿大学四年的学涯职涯规划教育和领域内的系列讲座,渗透专业理念;通过面向劳工、服务社会的学生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通过本专业特有的毕业教育重温专业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和本学系所强调的敦品励学、服务劳工的宗旨,坚定其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第二,加强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建设.我们健全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培养现有师资与引进先进人才相结合,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专任教师与校内外兼职教师相结合,国内师资与国际师资相结合,提升专业理论与加强实务能力相结合,建设一支整合不同学科、层次合理的劳动关系高水平教师团队.第三,优化课程、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和与之配套的特色教材体系,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具能力;又要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前沿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务能力.同时要拓展国际视野:第一,更新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实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第二,通过国际劳动关系教育的合作项目,加强对外交流,实现教育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国际化.第三,聘请国际上知名的劳动关系专家定期举行讲座,拓展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视野.第四,改革教学方式与评价标准.以学生为本,注重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倡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研究式、讲评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并通过实施本科生"学用双导师制",实现因材施教.重视评价标准改革,考试形式多样化,既可闭卷,也可开卷;既可笔试,也可口试;既可独立完成,也可小组集体完成;既可场内完成,也可场外完成;既要考核知识,又要考核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五,强化实践教学,强化产学研结合.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积极探索校、企、研、政四位一体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加强协同开发,促进开放共享,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开展专业学科建设和劳动力市场双推广活动,使本专业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工学协同,并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第六,科学管理,注重学生能力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保障机制.如我们建立有效的教学过程控制体系,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通过本科生学用双导师制、学生科研制度体系建设、劳动关系专业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规范探索,注重学生职涯学涯规划,加强学系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通过举办专业系列讲座、举办大学生劳动关系论坛、举办专业考研、出国留学、就业经验交流会,资助学生到企业及其他劳动机构实习实践、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等不同措施,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建设.强化资助学生科研项目、资助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研讨活动,资助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创设国内本专业模拟集体谈判大赛,建立和完善学生科研管理体系,结合本专业学生电子期刊,积极探索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模式.由于上述探索,本系的劳动关系专业于2008年获评教育部第一类第三批特色专业,次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0年,由本专业牵头的学院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实验教学中心获评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本系两专业又积极参与了学院劳动关系协调与发展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工作,并最终成功入选.故而,本论文集的出版也是对劳动关系特色专业建设的总结和肯定.因为,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涌现,便无法证明我们的人才培养思路和做法是成功的,而高水平的毕业论文正是验证毕业生综合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为保证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规格,本系制定了从毕业论文的组织,到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指导、撰写、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规则,对其质量进行监控.事实表明,它不仅帮助我们在毕业论文这一环节上达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且体现出自己的特色.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独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该课程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并初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一般来说,就是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综合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实践的能力;运用专业手段及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开展调查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利用文献和书面表达等综合能力.对劳动关系专业而言,还要结合以下人才培养的能力目标:表达说服能力;调查和分析判断能力;协商谈判能力;人际关系协调沟通能力;制度规则建构和维护能力;化解冲突和应急处理能力.劳动关系系的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组成,班主任参与相关组织协调工作.系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负责审定本系指导教师资格;审定本系毕业论文的选题;对本系师生进行毕业论文工作的思想动员,组织开设指导毕业论文的讲座、课程等;成立学系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帮助协调学生毕业论文与就业求职的矛盾;对本系毕业论文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督导,组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工作;组织毕业论文的验收、毕业答辩和成绩评定;收集、整理、汇总毕业论文工作有关资料并存档;对本系的毕业论文工作进行总结.本系根据学院要求和学系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由于劳动关系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所在学科门类均为管理学,两专业的毕业论文主要为应用型研究论文,即以系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方法为依据,注重对本专业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实证性调查分析研究,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进行制度完善.学系明确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必须在本专业理论与实务领域内,而且题目不得过大,并设置参考题库,每年更新.以后,也倡导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视野或课题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保证学生的论文选题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本系要求,学生毕业论文必须做论述主题的研究文献综述,并要求指导教师参与帮助学生汇集本主题较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便于学生学习和把握有关主题的各种论点、制度做法及数据,这实际上是一篇综述性的小论文.事实证明,凡是研究综述做得好的,都为自主调查研究的部分打下扎实基础.在自主调研部分,本系要求学生必须结合研究主题和毕业实习环节活动,借助所掌握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如问卷法、访谈法,进行一次自主调研过程,得到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支持和说明自己的论点.总之,即是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注意把握本系专业特点,特别关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及从事管理实务工作的职业素养.此外,我们还通过以下两项措施,来强化毕业论文的质量:其一,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这项制度在本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率先实施,主要做法包括: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强化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导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不仅是论文辅导.因此,定期给学生开导师会,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状况,辅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督促同学的学习进程,形成共同学习竞合的氛围.从实施效果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转变,导师经常给学生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定期检查督促论文的写作进程.学生感受到导师的关怀、督促和指导,转变了学习态度.导师制的实行显著提升了论文质量,从资料收集、文献阅读、选题、论文框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初稿、修改到定稿始终贯穿着导师的辅导.许多学生跟随导师做科研项目的辅助工作,在导师的研究过程中,开拓了视野,理解深化了许多研究方法,提升了自身科研素养,而导师会也强化了论文进程的监督和师生讨论的氛围.另外,在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师生感情在互动中不断加深.其二,实施学年论文教学,并计入学分.我们深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一个连续的过程.故此,本系安排在进入第五学期之际,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分析、写作能力时,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学年论文教学,并结合此前暑假的综合实践调查,做好学年论文的实证调查工作,而后用一个学期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学系对学年论文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规格标准与毕业论文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应用性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加以实践,初步掌握论文的写作要领.而且,这一阶段学生研习论文写作目的单纯,时间充裕,师生经常会面,训练易出效果.而在毕业学期,学生同时忙于考研、公务员国考、求职和从事毕业实习,很难静心投入毕业论文写作.因此,学年论文的写作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打好各方面能力基础.本系还探索将两个论文进行整合连接,强调学年论文是毕业论文的初探和基础,而毕业论文是学年论文的深化和提升,鼓励两者的研究方向一致.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在融会贯通专业知识和分析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论文质量.论文集收录的21篇学生作品尽管写作年份不同,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各异,但它们集中反映了从2008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我国劳动关系演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理论、制度和案例实践.更有意义的是,透过这些论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青年学子对他们所关注的劳动关系重要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思路.2008年至今是中国劳动关系带有转折性的一个发展阶段.《劳动合同法》等劳动立法的颁行既完善了劳动法规政策体系,也使劳动者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争议案件频繁不断.2010年夏的工潮更使劳动关系及其协调重心转向集体劳动关系,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其行动而登上历史舞台.期间延续着的金融危机还使我们思考如何协调危机之下的劳动关系这一全新课题.让我们欣喜的是,这些议题都得到了青年学子的回应和探索.在21篇论文中,涉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关系影响的有2篇,对政劳资等劳动关系主体进行调查分析的有6篇,研究劳动关系制度过程的最多,达7篇,探讨不同行业劳动关系管理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有3篇,最后,研究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的有3篇.这些论文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多数论文在选题、结构、脉络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符合应用型论文的学术规格,在某些方面超出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在选题上,所有论文论述主题均在本专业领域之内,且按要求将论述主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体现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论文的能力.多数论文做了主题文献综述,将学术界有关本研究主题较有代表性的论点条分缕析,使自己的立论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这已超出了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格要求.多数论文亦立足于一个具体的实证调查过程,通过自主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并加以实施,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支持自己的立论,此点为应用型论文的核心环节,显示学生已能熟练运用.此外,论文在论述结构、语言文字、文献注释等方面也均达到一定的学术规格要求.第二,密切关注重大劳动关系议题,通过个案调查的方法给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比如,2006级劳动关系专业陈一飞的论文通过对浙江衢州地区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的研究,着重观察和分析了三家中小纺织企业面临劳动力紧缺状况时劳动关系的变化,揭示了近年劳动力市场供求反转对劳动关系的影响趋向.劳动合同法几乎是每届毕业生必做的题目,本次收录的2005级和2007级劳动关系专业张婉婷、陈静的论文分别以企业为例,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中小民营企业的影响,并对劳动合同订立中的风险进行检讨并提出建议.2010年夏的工潮引发了同学们对其成因的兴趣,2005级劳动关系专业的王惠然经过在某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实习,对其审理的千件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梳理,2006级劳动关系专业的唐婧婧则分析了从众心理对劳动争议的连锁性影响,20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罗俊池以企业调查举例,探究了空间因素对国企员工集体行动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境遇和意愿是另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2006级劳动关系专业伍美云对青年农民工超时加班主观意愿做了实证探讨,2008级劳动关系专业的龙立仕和卢慧则分别论述了两代农民工集体权利意识的差异及草根农民工组织的形成.工会及其"两个普遍"战略的实施及效果是本系积极向学生推荐的论文选题之一,2006级劳动关系专业的钱俊月和她的学妹马美楠以调查为基础,分别探讨了工人对工会的期望和私营企业工会组建及其存在的问题,20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熊燕则测量了国企实施集体协商的效果,而2006级劳动关系专业的李瑾更是结合金融危机,探讨了经济下行期我国企业集体协商中的"让步谈判".在不同行业劳动关系管理方面,来自2005、2006和2008级劳动关系专业的马良娟、杨瑾和刘絮分别对出租车司机、医院护工及实习生用工的权益状况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而这些群体正是当前我国劳动法律保护的空白点.这里要特别提及,2006级劳动关系专业学生钱俊月是两届国家奖学金的得主,也是本系历届学生科研中的佼佼者.在本科学习期间,她就在核心等期刊上合作及个人发表论文3篇,并参与和独立完成课题若干项,显示出超常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才能.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与一般同学相异,她一直保持着对工会的浓厚研究兴趣.我曾指导过她的学年论文,那是一篇研究街道工会功能的选题,后来发表在全国总工会的《工运研究》上,我们也曾合作撰写过探讨工会改革的论文.令我感叹的是,以她小小年纪,能够对复杂的工会问题驾驭自如,除了悟性外,平时谨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功底.本论文集收录的是她另一篇探讨工人对工会期望的论文,她以实证调查为基础,从工人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工会职能,是这篇文章的亮点,读者可从中评判她的为文才能.第三,学生初步掌握了劳动关系专业的研究方法.除专业文献的阅读外,最重要的是制度的或系统的研究方法,这本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制度因素对劳动关系过程和结果的作用,这些制度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技术的、政治的、法律的和社会的.上述论文在对劳动关系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时,都非常自觉地运用了这一方法.此外,还包括案例研究法.学生通过自主调查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其脉络成因,厘清解决思路,将理论知识、制度构造和功能,以及具体问题和情景结合起来,从而养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们不会认为这些论文已得到科学研究的真谛,它们其实还稚嫩得很,无论从专业理论还是研究方法,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做老师的不吝赞美之词,无非是在嘉许之余,略表勉励之意.再者,就是树立一个标尺,期待后学能够迎头赶上.在我看来,我们怎样赞扬这些同学都不过分,因为在他们身上,寄托着劳动关系学科发展的明天,青年学子是未来劳动关系研究和实践的希望.最后,我要向为辅导同学们的毕业论文做出卓著贡献的导师们致以诚挚谢意,感谢大家为人才培养倾注的心力,而且,为了节省编辑时间,他们代行了压缩论文字数的工作.本系叶迎副教授为论文集的收集整理、编辑校对及与出版社的联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她是这项出版计划的实际执行者,中国工人出版社的罗荣波编辑也对论文集的出版助益良多,在此一并致谢..
百姓长期对土地征收(农民称卖地)和城市房屋拆迁(农民称动迁)的概念不清被混为一谈,有的官员也称征地拆迁工作云云.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运用国家强制力,按照法定程序将一定范围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转为国家所有权,并依法对被征收土地的原权利人(包括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包人、承包人、转包人等)给予补偿的活动.《城市房屋拆迁条例》规定,城市房屋拆迁是指为了实施城市规划、旧城区改造,运用国家强制力,组织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对原房屋权利人(包括房屋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出租人、承租人、转租人等)给予补偿、安置的活动.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告知被征土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征地范围、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征地用途等.通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者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所在的乡镇政府,就征地通告的内容征询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记录在案,根据村委会或村民提出的意见分别处理并协调解决.对补偿标准、安置途径、补偿方式有异议的,应告知被征地相对人有权提出听证申请,并依法组织听证.国土资源局应将村民对征收土地的意见和听证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会同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实地调查被征土地的四至边界、土地用途、土地面积,地上附着物种类、数量、规格等,并由国土资源局现场填制调查表一式三份,由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和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共同确认无误后签字.国土资源局应将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签字的材料作为报批的必备材料归档上报.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征询、听证、调查、登记情况,按照审批机关对报批材料的要求拟订"一书四方案"即:"建设用地说明书,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土地方案."并组卷向有批准权的机关报批.征收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省或国务院征收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在被征地所在村进行征收土地公告.征收土地公告的内容: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省或国务院征收土地批准文件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在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起 45 日内以村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内容:被征收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 10 个工作日内向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提出.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将公告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连同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市、县政府将征求意见后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批准后,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并交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 ( 土地承包合同 ) 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一)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拆迁房屋的单位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三)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实施拆迁: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补偿方式和补偿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1、双方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办理证据公证.2、双方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协议约定的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拆迁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先予执行.从上述可以看出,国家征收土地与城市房屋拆迁是不同的法律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一是适用的法律程序不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适用《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中关于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规定;城市房屋拆迁适用《城市房屋拆迁条例》的规定.二是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适用范围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城市房屋拆迁的适用范围是城市规划区内的国有土地.三是行为所指向的标的不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指向的标的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城市房屋拆迁指向的标的是房屋.四是法律后果不同.国家建设征收土地导致的法律后果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消灭;城市房屋拆迁导致的法律后果是被拆迁房屋所有权的消灭以及房屋产权的等价调整或者价值的交换.很显然,征收土地与房屋拆迁是不同的行政管理行为,依法分别由负有相应职能的行政机关行使管理权.依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某些地方由一个机关统一负责土地管理和房产管理(或者房屋拆迁管理)工作的,该机关可以依法分别行使该两项职权,遵循相应的法律程序对征收土地和房屋拆迁实施行政管理.依法行政体现在每个具体行政行为上首先应该是依法定程序行政.只有通过程序正义,才能达到结果正义,只有实现程序的公正,才能体现结果的公正.按照依法行政关于职权法定的原则和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的要求,征收土地的行政管理职权和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职权不能混淆;组织实施征收土地的法律程序和组织实施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在具体操作中不能串用.但遗憾的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地方的有关行政机关特别是集土地行政管理和房屋行政管理职能于一身的个别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相对薄弱、缺乏行政行为应当遵循程序至上的理念,看不到程序公正必将直接影响结果公正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严格的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规范作用,以至于在相关管理工作中常习惯性地、想当然地将征收土地的行政管理职权和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职权混淆在一起,进而将组织实施征收土地的法律程序和组织实施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串绕在一起,在对征收土地实施行政管理时擅自加入了房屋拆迁程序,为日后的工作埋下了隐患.如有的案例表现为既发布征收土地公告,又发布房屋拆迁公告,确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有的既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又让所谓的"拆迁人"与被征地范围内的房屋产权人签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有的既以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为由对拒不交出土地者发出责令交出土地决定书,又组织有关机关对拒不交出土地者的房屋实施强制拆除;有的以国家建设征收土地为由组织材料报请有权的政府批准征地后,又在具体实施中按照房屋拆迁程序组织拆迁.如此种种做法,既行使了征收土地的行政管理权又行使了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权;既适用了征收土地的法律程序又适用了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结果是既没有正确行使征收土地的行政管理权,又没有正确行使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权;既没有正确适用征收土地的法律程序,又没有正确适用房屋拆迁的法律程序.致使具体行政行为非驴非马,很不规范,既像是征收土地的行政管理行为又像是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行为;既不完全是征收土地的行政管理行为又不完全是房屋拆迁的行政管理行为.如此操作,由于存在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定程序规定和适用范围错位等瑕疵,一旦引起行政纠纷,往往经不起行政复议审查或者司法审查.以上内容转自中国土地征收维权网, 仅作 个人研究和 学习之用 ,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请速告之,收到后立即 删除 .谢谢![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11 22:54:27编辑过].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落实企业战略的管理系统,是团队在目标制定与达成的过程中,通过沟通、反馈、指导、支持等持续活动,巩固与提升公司整体绩效,实现公司持续发展.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使企业总能找到高绩效的员工?如何激励、保留高绩效的员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不断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企业的实践中,"绩效区分"的有效性成为绩效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进行绩效区分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前提:我们认为企业当中大多数员工可以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绩效目标;一部分员工会超出期望,表现优秀;另外一部分员工的绩效表现则差强人意.通过对不同的绩效表现(工作产出和行为)加以区分,肯定那些公司认为有价值的、正确的工作产出和工作行为,从而保留和激励优秀的员工,帮助员工成长;对绩效不佳的员工,如果不能改善行为、提高绩效,就可能被淘汰.通过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形成一种行为导向,引导员工采取正确的行为,从而达到个人与企业预期的绩效结果.GE(通用电气)是成功应用绩效区分的典范.《杰克·韦尔奇自传》这本书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全球第一CEO的"管理秘诀",第十一章"人的企业"中就详细谈到GE的业绩管理与区分.GE称之为最有效的评估业绩的方法——"活力曲线",即绝对区分."活力曲线"将人按20%、70%、10%区分为A、B、C三类.A类员工是指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不仅自身充满活力,且有能力带动周围的人.企业要激励并保留A类员工.B类员工是公司的主体,管理者投入精力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分析并帮助他们进入A类.C类员工是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使目标落空,因此需要调整或淘汰.GE的活力曲线是奖励制度包括提高工资、股票期权及职务晋升的依据,每个人所得奖励就取决于他在这条曲线上的位置.通过动态区分的过程,使门槛越来越高并提升整个组织的层次.国内知名IT企业联想集团,其员工绩效考核即是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区分方法.最初的区分有七个等级,A、A-(10%)、B+(20%)、B(40%)、B-(20%)、C(10%)、D.其中对一前一后二个等级做出定性描述:A级指非常杰出,D级指难以胜任.中间的五个等级则是相对排序的结果.这时的区分,介于绝对区分与相对区分之间,没有强制排序.联想集团2002年改革后的绩效管理方案中,对排序等级进行了简化,按20%-70%-10%的比例分为"优秀-符合要求-尚待改进"三级,进行强制区分,简称"271排序",对于10人以上团队的考核即要按比例分布.同时为了满足业务个性化需求,集团也允许各部门可根据需要对70%部分的再进行细分.这时的区分开始强调相对排序,无论是部门总经理还是员工,每次考核均需按这一比例强制区分.区分的结果作为企业的奖励制度、薪资调整、人事变动(晋升、轮岗与淘汰)、员工发展与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有效地保留和激励了高绩效员工,使人员的调配与流动更加符合组织的期望.像摩托罗拉、HP、IBM等公司也都采用了强制区分的方法,奖优的同时辅以末端淘汰,也许正是因为区分的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尽管绩效区分为企业带来了活力,但我们也发现,绩效区分在任何一家公司中都容易引起争议,特别对于区分出末端的争论更为激烈.《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也提到"拥有A类员工是一种管理业绩……,确认和奖励中间的70%里有价值的员工也没什么困难.但是处理底部的10%却要艰难得多.第三年则成了一场战争".经理们在确定后10%时甚至会使出各种"花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区分才能实现提高企业与个人绩效的目标呢?如何才能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一、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区分是业绩评价结果的一种应用,而评价是针对标准与现状之间的差异做出的判断,因此绩效区分的前提是对工作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衡量目标是否达成的标准,即关键绩效指标(K 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是的一个标准体系,确定KPI有一个重要的原则:SMART原则.S代表Specific(具体的),指绩效指标要针对特定的工作目标,适度细化,而非笼统的;M代表Measurable(可衡量的),指绩效指标是量化的,可以是质量、数量、时间、成本等,或者是行为化的;A代表Attainable(有挑战、可实现的),是指绩效指标有一定的挑战、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Realistic(现实的)指的是绩效指标是现实的、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的,而非假设的;T代表Time-bound(有时限的),工作完成需有时间的限制,即绩效指标期限,强调的是工作效率.而绩效标准的建立,则需要一定的历史数据积累、对未来的预期及业界数据参考,它是一个动态调整、不断趋于合理的过程.区分并非是绩效评估环节"特别"进行的工作,当绩效目标与标准确定之后,工作进展和员工业绩表现即持续地表现出来,所以绩效区分在绩效执行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只不过是在绩效评估阶段做出的一个正式、综合的诊断罢了.在绩效执行过程中,经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工作进展情况和员工表现即过程中的"区分",及时调整资源,采取不同的措施,肯定、鼓励、激励、指导、推动,以保证团队整体目标的实现.绩效区分是个动态的过程,决非"盖棺定论".每个人的当期表现即决定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持续努力提高,才能保持个人竞争力.绩效区分的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管理者不仅要把握业务关键,明确团队的业绩目标和标准,传达给员工并达成共识,还要针对员工的业绩表现,及时沟通反馈,给予辅导,帮助员工提高.除了日常的沟通与反馈,在绩效评估阶段,通过上下级正式的绩效面谈,管理者帮助评价员工过去业绩,盘点员工能力水平,让员工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协助员工制定提高计划,明确发展方向.有效的绩效管理是着眼于未来,重视长期价值.对既往业绩的回顾、对员工的区分作为发展的基础,帮助员工持续改进,同时促进团队绩效不断提升.绩效区分有绝对区分和相对区分两种.绝对区分是将个人绩效表现与既定的绩效指标与标准比,表明员工对工作目标完成的程度.而相对区分则是团队中的成员间的对比.也是建立在绝对区分的基础之上,即根据每个人完成工作程度高低进行的排序比较.通常相对区分是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引入内部竞争的结果.从发展阶段角度看,进入成长期、管理相对成熟的企业更适合采用相对区分.市场形势一日千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保持竞争力与活力、与时俱进,就需要进行更有效的业绩管理.绩效区分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它帮助企业识别、保留、激励高绩效的员工,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绩效..
互联网民族志者虽然研究成果各不相同,但是对互联网作为文化进行理解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建构主义的立场.解释人类学的民族志要求联系行为及其社会情境.互联网民族志者相信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境来使用互联网,这种弹性的使用和解释也意味着需要理解互联网上的社会实践的社会时空情境,以及网络文化社群成员的价值观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他们的网络再现.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始终追逐行动者的意义,既是行动者主观的意义,也是行动者与他人如何确立"主体间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互联网民族志者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对意义的阐释是否具有说服力. 克利福德在《写文化》的导论就告诉读者民族志遭遇"表达危机"的原因:人们对真实以及如何表述真实提出更高要求.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科学民族志者的研究建立在物与"我"之间的清晰界限之上,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有意识地悬置作为研究者的"我",而追求物的世界的真实.但是随着现象学哲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断深入,学术界出现了对人类学和民族志研究和写作的反思意识,科学民族志所承诺的"客观的真实"遭到彻底的颠覆与批判——"真实"和"虚构"并不是对立的,民族志写作是"真实的虚构"(克利福德,2014).对认识论和文化权力的反思让民族志的田野工作发生转变——"将面对面民族志对客体关注的所谓'科学'工作的实证主义观念转变为'把关于对象的知识建构过程作为他们的对象,或者更准确地说,反思他们自己的知识活动的实践的和客观的条件'"(朱炳祥,2014).总之,实验民族志者强调主体性反思,承认民族志者所追求的真实是在社会互动中建构起来的,而研究者必须时刻警惕自己的认知性框架.正如格尔茨所认为的那样,民族志者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当地人",民族志者永远都通过"他者"来讲述自己的"寓言"(克利福德,2014),因此民族志所承诺的不应该是"全面的真实",而只能是"部分的真理"——这是一种意义的混合物,一种研究者与被研究对象的对话,在民族志文本中以复调的形式被呈现出来. 互联网民族志同样遭遇人们对"真实性"的质疑.网络的匿名性让互联网民族志者很难确认被研究者的身份,这也就意味着网民行动的社会情境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等关键信息的缺失.研究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以上问题.第一种方法是通过线下接触,来增加被研究者相关信息的厚度.康斯泰博(Constable)在对跨国婚姻的研究中即采用首先在网上结识研究对象,然后进行面对面访谈的方法(Constable,2003).第二种处理方法是承认网络参与者在网络上的"身份"是他们对"自我"的建构,与线下空间的身份具有相同的真实性.库兹奈特认为:"匿名性给线上行动者传递一种身份灵活的感觉.在文本和可控制的图像世界里,自我展示具有更广阔的自由度,线上社会生活给身份实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匿名性整合了想象力的多种方式,使得在其他环境下难以表达、难以被社会接受或非法的性格和欲望得以展示"(Kozinets,2010:70),因此相比于线下日常生活中所展示的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线上生活暴露了更多"自我".但同时也需注意,当今互联网越发能被识别(identified),政府和企业的信息过滤更加普遍,可追溯的数据让匿名的自由越发被压缩.部分将匿名作为最高准则的网民随即转向私人网络或暗网(dark net或dark web).对此,有研究者通过积极介入的方式进入暗网进行民族志研究(Barratt&Maddox,2016). 互联网民族志还面临"如何表述真实"的问题.实验民族志者抛弃了"物—我对立"的实证主义认识论.民族志研究的"目光"从对象转向研究本身及研究者自我的体验,研究者本人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客体,成为所研究的实在的一部分.自我民族志回答的问题就是:民族志学者如何能够研究她/他自己的文化(蒋逸民,2011)?自我民族志通过描述民族志者的亲身体验来表达自我意识,在自我民族志中,研究者从不隐藏自己的立场,自我民族志使得在科学民族志中隐身的研究者显形.海音认为互联网民族志者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以及民族志写作的过程.互联网民族志者对其研究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与环境的相互建构的必然性需要有明确意识.互联网文化社群也不同于经典的民族志研究中以地域为边界的田野,研究者需要发挥主体性来建构田野.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将自己建构为客体,接受被研究对象的审视,双方之间必须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共同阐释文化意义,这个互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打上了研究者主体的烙印.自我民族志学者关注相对语境内的亲身体验,将个人与文化联系起来,同时揭露出个人经验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以及自我的主体性,将叙事分析视为个别的和情景化的"真理"——由于互联网的中介作用让民族志者丧失很多文化成员社会实践的社会情境资料,所以自我民族志为互联网民族志者提供了珍贵的线下社会情境信息. 除此之外,互联网民族志者和实验民族志者一样,需要面对一个断裂的、边界含混的、超越了地方性的田野.马库斯的思考涉及到田野本身.马库斯关心的问题是:"如果田野作业研究需要对现实的全球化环境和冷战后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水平在学术、政策、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等范围内得以全面提高)做出反应,这种地方合作调查的亲密关系在设计和实施田野作业的新型环境中是否行得通?"(Marcus,1995:111)马库斯认为要将地方性文化与更为宏大的外部世界相联系,放弃固定的田野点,而跟随人、故事、隐喻或事物的流动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following the thing)——建构流动与关联不是研究的开始,恰恰是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所谓多点民族志,是对处于某个'体系'中的不同点上的社会实践的民族志研究,其目的不在于找寻某个(或某些)点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在于探究共同处于一个'体系'中的不同点之间的关系或构连."(Marcus,1995:96)在多点民族志中,研究者与田野之间始终存在一种张力,民族志者在复杂的、多维度的田野中沉浸就意味着民族志者成为一名"跟随情境的活动者"(circumstantial activist),同研究对象建立更为亲密的"共谋"关系(Marcus,1995:96).多点民族志者与田野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的经验通常是异质的,也是模糊的.海音强调多点民族志者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对田野的"介入",这种"介入"一方面意味着互联网民族志者是主动的田野建构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们必须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外来者",他们对田野的探索是一个冒险的过程,学者生产出来的知识是彻彻底底的情境化知识(situated knowledge)(Haraway,1988). 互联网民族志者所面对的互联网较马库斯所面对的世界体系内的生活世界更具流动性和碎片化.在互联网民族志中,研究对象转向人数多、规模大、结构复杂,甚至是不可见的群体."研究者的'田野'已经从地理意义上的空间彻底转变成了更宽泛意义上的'社会-政治网络地域'"(朱凌飞、孙信茹,2004:61).互联网民族志研究在流动的空间中,人们社会实践也在迁移与转变,研究者试图跟随着物与意义的流动性和联结性,把握社群文化.互联网民族志将网络视为一种被建构的产物,让研究者有机会解构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过程,将互联网视为关系的凝结,并且通过将网络与更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境相构连来批判性地考察权力关系是如何通过网络被再生产,以及社会关系如何形塑网络.早期互联网民族志以及网络民族志倾向于将研究田野框定在某一网站、论坛、游戏等内,这一倾向暗含了文化是以地域为界稳定独立分布的预设(Burrell,2009;Scaramuzzino,2012).海音对此批判认为,民族志的田野是追踪联系形成的田野流,而非单一固定地点,就互联网民族志来说,强调对联系、差异和异质性的关注.可以说田野的边界是研究的结果,而非限定条件(Hine,2000). 相对于将互联网隔绝为虚拟空间,想象为建构虚拟认同的场域,具身的互联网意味着网络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之重要组成,虚拟认同再也无法与物质身体区分开,在线行为并非独立于线下生活,而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和再建构.通过微信,用户穿梭在不同的多重场景中,决定以自我的何种面目展开交往,自我被碎片化.实际上,日常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认同,被多种社会文化影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互联网民族志的研究中拾取交叉分析的视角.谢尔兹(Shields)将交叉分析定义为"对多种由社会文化权力和特权定义,塑造个人和集体的认知体验的,交错的自我身份认同的洞察"(Shields,2008:301).从批判传播的角度,这样的引入也将权力分析通过后阶级分析的方式,引入到对微观日常生活的透析中.互联网的嵌入式、具身式、日常化特点,使得围绕技术的权力已经深入到微观层面.权力斗争不再仅仅是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结构式矩阵,而是弥散于日常生活之中."中介化"(mediation)这一概念的引入,能展开对宏观和微观之间联系的新讨论.
其主要包括直观易用数据分析和呈现工具、实时流计算框架和人工智能框架等;将制造要素数字化,第三,机械与能源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程度高,诞生了众多知名的企业.其主要包括敏捷高效的新型开发工具、开放灵活的新型集成工具和新型微服务架构+资源编排管理;累计占比高达58%,并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实现管理决策优化;"工业互联网,而欧洲的代表,"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石油化工、电子、交通运输和建材等行业均不足10%.数据管理与分析从定制开发走向成熟商业方案. 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持续升级,技术体系从支撑"建平台"走向支持"用平台".基于 IT 技术的平台架构与应用开发技术创新、以及通过工业模型沉淀和场景化二次开发所带来的平台服务功能提升,成为两条鲜明的技术发展主线. 而不能停留在传统定制化的软件开发与交付的方式去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比如,平台架构向资源灵活组织、功能封装复用、开发敏捷高效加速演进.至于亚太地区,轻工业为11%,通过对实时生产数据的分析与反馈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流程入手,其主要包括数字孪生、机理与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分别是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先,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趋势主要有以下四点:由上图可以得知,曾这样形容这一产业. 小公司也在不断跻身该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在持续增加,在工业数据建模方面,不仅大公司在深度布局工业互联网,是ABB、西门子、博世、施耐德、SAP等;其主要内容有,"2012年,模型的沉淀、集成与管理成平台工业赋能的核心能力;边缘功能重心由接入数据向用好数据演进;根据咨询机构IoT Analysis的调研结果,使其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是在整个产业层面,美国地区的工业互联网领头企业有GE、亚马逊、霍尼韦尔、微软、PTC、思科、艾默生等;通过基于数据分析的重新组织,跨企业地去做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在国内外的应用案例中,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它是对物理世界的抽象,规则引擎+复杂分析等? 目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延伸到企业运营层面,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快速增长.受限于数字化发展水平,雷锋网了解到,另一方面,以上都是起步比较早的平台开发企业.把设备、生产线、产品、员工、工厂、仓库、供应商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起来,最后,在中国则有航天云网、海尔、树根互联、索为、阿里、华为、浪潮、紫光、东方国信、寄云等,一方面,在设备、产线、车间等工业现场,数字化水平越高的行业,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也是越来越丰富. 现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程度越高.在工业PaaS与应用开发方面,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焦点区域,树根互联CEO贺东东曾表示,"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将供需信息、制造资源、创新资源汇聚到平台中,其已从概念阶段过渡到落地阶段,就是把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预计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6.44亿美元.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时? 来驱动物理世界的优化;然后是工业数据管理与分析,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开放的、全球化的通信网络平台,从工业互联网的提出到目前为止,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程度各不相同.绝对不是简单的把SaaS叠加在一起,共享工业生产全流程的各种要素资源,通用化数据接入和协议解析方案,三是在技术沉淀中提炼、开发一个个通用性的工业APP,在平台中进行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等数据的集成管理和优化应用;从而实现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二是将行业平台转化为PaaS平台,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今年2月发布的白皮书,最关键的是要具备三大方面的抽象能力:一是物理模型数字镜像化?
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的"本真性"、马克思晚年及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意识哲学范式与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西马化"的问题;文化哲学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时期的范式选择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 《机制研究》一文第一部分,对西方哲学史上的两类哲学范式作了一种目的性的梳理,引文德尔班语指出:"一种是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另一种是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让我们暂时搁置这一划分,先来重新考察实践哲学与意识哲学的源流及其意义."实践"一词在古希腊文献中早已有之,经过亚里士多德得以系统归纳,他认为,存在着两种实践形式,即为了外在目标的实践和本身即是目的之实践[2](p-227).并接着说前一种形式属于"做"、"生产".后一种为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这里是说实践的行为是与一般的"做"有严格的区分的.真正的实践是趋向目的的过程和以本身为目的的行为活动.当然这里只是对行为过程中的伦理致意"善"的确证,并无对实践的形而上学探讨.在中世纪时把"实践"理解为"poiesis"(生产)、思辨、意志选择等,"实践"的理解愈加狭隘,实践被局限在宗教生活的视野中.近代由启蒙运动肇始的科学主义,信奉'实践=生产'这样一个公式化的思维,更是致使亚里士多德的伦理之知日益被边缘于知识之外.正是在这样一个实践哲学失落与遗忘的时代,经由康德的先验哲学的全面清查,在此实践哲学的得以公开明确的恢复,在无法克服的二元对立的困境下,高扬主体意识.它的蕴意触及了人的行为道德价值问题,人的国家、法律、社会的本质问题,并且确信了三个理念的假设(上帝、灵魂、意志的存在).但他是从先验的形而上学的角度提出实践的终极至善的目标,没有能够把此种实践置于社会现实,因而是"空洞式实践.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则在前人基础上,认为"理念,只要概念现在是自为地确定为自在的概念,就是实践的理念、行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特别如在1859年马克思回顾他的思想发展过程时,阐明他在布鲁塞尔继续研究政治经济学所得到"总的结论"时,甚至根本不提"实践"二字,只从生产出发,经典地概括了他的唯物史观,并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进而发现了剩余价值学说,使共产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把实践概念化,而是深入他的理论体系中,深入他们要奋斗的事业中去.因此,想用"实践唯物主义 "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确实是"突破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但是,这和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进程正好背道而驰,所以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而是要倒退到他已经抛弃掉的哲学上去. 上述两个问题,抵制了马克思早期为"本真",恩格斯及后期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哲学的划分的不合法性.这些试图断裂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声音正是在哲学研究"西马化"语境中产生的,占据了哲学主流话语,在马克思哲学界广泛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时,对其中偏颇之处需要认真反思,当然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大有必要的,具有当代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更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关系 .但是这决不等于说它可以占据我们哲学形态的主流话语,也决不等于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才是本真的马克思主义.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主义的借鉴,我认为必须考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阈与我们目前现实是否相同;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身解决它们现实的程度如何;我们借鉴的理论土壤与之适应性如何等等问题.《机制研究》一文在区分两种范式下以求造就马克思早期和以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只不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寻求理论指导的盲目的选择,并严重影响了构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历程.这种理论是一种中国现实的空场.正如有的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本质揭露的那样"虽然自称把探索西方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作为自己的目标,但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虽然他们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探索到一条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道路." 令人痛心的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指导下,高度享用改革成果的一批主流学者,却打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套变种理论在不顾中国实际情况的同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即使他们还肯定马克思,但是留下一个孤立的马克思而不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反辩证法的.再深层次来讲,孤立的马克思必然会遭到悬置,那么试问悬置的早年马克思还能给我们指导些什么?我们走什么道路呢?所以应当在中国哲学新形态的创建上,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上,在中国固有的理论形态上多元视角地审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不是高举或甘心做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人. 八十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了多种界定的倾向: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人道的唯物主义.(p382)其实,无论如何地追求出新,无论怎样使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变种的方式出现,都不能够真正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因为西马只是一种"问题式" 而缺乏"改造性".我们所认为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质上是更加贴切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准确表达式.是清醒认识当代大实践、大世界的背景下,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不断深思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上再次确定的.但这不是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最完善的,它需要不断的发展.在这一框架内进行多元路径的深入研究才是有意义的.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应本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一种批判意识、超越意识既回顾过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我们的成就之路,又放眼未来发展与完善马克思主义.更加注重对当今现实的哲学反思,概括出满足时代与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和思想资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下努力构建中西马融会贯通的当代中国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2卷;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刘成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教授)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一向被视为古文运动中的分水岭.本年,文坛领袖欧阳修借知贡举的权力,排抑险怪艰涩的"太学体",扭转了科场、太学中的不良文风.北宋的古文写作,由此转向了平易流畅的典范风格.《宋史》卷三百十九《欧阳修传》载: 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 嘉祐"太学体"的原始形态,由于代表人物刘几的文集不传,仅存片段,已不可详究.关于它的渊源,则饶有争议.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学界的主流认知,是将其形成追溯到石介——石介助长了庆历"太学新体",进而影响到嘉祐"太学体".二者一脉相承,主要特点是褒贬政坛、横议时事,持论偏激、内容乖谬,且文字怪僻.进入二十一世纪,这个论断受到朱刚教授的质疑:"至于嘉祐'太学体',则未必自庆历'太学新体'发展而来,当然就不能指定要石介负责."(《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太学体"及其周边诸问题》)他将"太学体"的产生与嘉祐年间新兴的性命思潮相联系,引发了一系列重新探讨"太学体"的文章,成为近些年古文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同时也表明,"太学体"的问题尚未获得定谳.笔者在朱文的启发下,再对相关的文献记载进行考古式发掘,进一步论证嘉祐"太学体"与石介无关.它应当是皇祐、至和年间科场文风的延续,或许与当时士人学习韩愈、皇甫湜等奇崛艰涩的古文一脉相关. 首先应当指出,将嘉祐"太学体"视为受石介影响所致,于原始文献无征.嘉祐二年知贡举,是欧阳修人生中一桩大事,其墓志铭、神道碑、国史传以及《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数种最基本史传,均有述及,却从未提及石介.其他记载本年贡举事件的宋代文献,也从未将二者相关联.管见所及,明初陈桱最早将嘉祐"太学体",追溯到庆历六年(1046)张方平上疏乞禁的"太学新体".《通鉴续编》卷七"(嘉祐)二年春三月亲试举人"条载: 帝切于求士,进士、诸科一举而获选者至千三百余人.士子习尚险怪奇僻之文,号"太学体".张方平尝言:"文章之变与政通.今设科取才,专取辞艺士,……其增习新体,澶漫不合程序,悉乞考落."虽为下诏揭示,而士习不改.是年,翰林学士欧阳修知贡举,痛抑"新体",仍严禁挟书者.凡为时所推誉善文者,皆被黜.……自是,场屋之习,遂为之变,奇险之辞始革矣. 之后,明代冯琦《经济类编》、商辂《通鉴纲目续编》、王锡爵《历代名臣奏疏》、王宗沐《宋元资治通鉴》、清代傅恒《通鉴辑览》等相继沿袭,渐成定论.徐乾学《古文渊鉴》卷四十六选欧阳修《泷冈阡表》,注曰: 按自韩愈以古文倡于唐,三百余年修出而宗之,起五季论卑气弱之敝,黜天圣、景祐间太学体诡异之习,士始知通经学古,功倍于穆修柳开矣. 则嘉祐"太学体"与景祐"太学体",已经淆然不分.然《通鉴续编》一书,所载往往漫无考述,甚至"出于妄托"、"挟私滥载"(《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七《通鉴续编》提要).它叙述嘉祐"太学体"史源无从追溯,实不足信. 陈桱所引张方平章疏,上奏于仁宗庆历六年(1046),的确针对石介"太学新体"而发.《宋会要辑稿·选举三·科举条制》载,庆历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同知贡举张方平上《贡院请诫励天下举人文章奏》,明确奏乞场屋中严禁石介"太学新体": 及建太学,而直讲石介课试诸生,因其好尚,遂以成风,以怪诞诋讪为高,以流荡猥烦为赡,逾越规矩,或误后学.朝廷恶其然也,故下诏书,丁宁诫励,而学者乐于放逸,罕能自还.今贡院考所试,赋有至八百字以上,每句有十六、十八字者,论有一千二百字以上,策有置所问而妄肆胸臆、条陈他事者,以为不合格,则辞理粗通.如遂取之,则上违诏书之意,轻乱旧章,重亏雅俗,驱扇浮薄,忽上所令,岂国家取贤敛材,以备治具之意耶? 庆历革新中,石介执掌太学,颇有影响."太学新体"即在他的鼓动下产生,其特点亦如张方平所述:律赋的字数、句式与贡举条例不符,对策的内容妄肆胸臆、谤议朝政.那么,张方平的章疏榜于贡院后,效果如何?是否如《通鉴续编》所言,"虽为下诏揭示,而士习不改?"非也.王巩(张方平婿)所撰《文定张公乐全先生行状》清楚记载: 甫受命,即知贡举.时太学举人妄变文体,以奇字僻语为高,以游辞长句为赡,四方学者承风而靡.公主文考试,有如是者揭而斥之,因上言请行诫励,上命录公所上奏,大书榜于贡院前.由是,士子知循旧格."(《张方平集资金支持,筛选一些期限长,利率低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毕马威中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和能源行业咨询业务主管合伙人沈莹认为,金融机构面临洗绿漂绿的风险,"一种叫漂绿,绿色项目拿了资金但不放在绿色项目上,另外一种是洗绿,就是企业进行选择性披露,虚假宣传,把不是真正的绿色项目申请成了绿色项目,并获得相关资金." 沈莹对上述问题提出防范建议.她认为,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讲,需要建立好监督和披露机制,比如审核资金是否真正使用到了绿色项目中,邀请第三方进行碳排放审计,包括审计环境效益,切实提高资金的可信赖性,"我们建议政府、监管机构等部门要考虑相关指标的监测,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洗绿." 最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柴麒敏总结,他认为目前推动气候投融资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加大资金供给.碳达峰碳中和资金需求很高,根据各研究机构测算,平均每年约3万亿到5万亿新增投资需求,大概每年的资金缺口约在1.6万亿.为弥合目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缺口,需要几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首先是公共资金的持续投入,其次需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特别是定价机制,风险监管等方面,引导更多社会资本,私营资本进入气候领域投资. 第二,完善气候投融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碳排放数据统计,建立起绿色金融及气候投融资相关标准,信息披露规则,并在后期推动一系列产品创新. 第三,机制性机构建设.如深圳目前已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区域级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会为未来气候投融资发展,在项目,资金,政策支持,能力建设等方面提供共同的平台,为地区的绿色低碳投资提供重大助力. 此外,碳交易与气候投融资论坛还发布了深圳市第二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名单,深圳碳普惠品牌名称、形象、宣传语,进行了深圳首批碳普惠减排量签约. 原题为:柴麒敏:碳达峰碳中和资金需求很高,据测算每年资金缺口约在1.6万亿
为何区块链技术不完全符合法律四角的规则? 如果你现在还没听说过区块链技术,你可能还没注意到.它承诺要改变从货币到供应链管理的一切,区块链(也称为分布式分类账技术,也称为DLT)提供了一种独立的、分布式的、安全的机制,以可追溯和可验证的方式操作和处理大量的记录.也就是说,数据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元素组成,包括个人可识别的信息(在本文中广义上称为"个人数据").然而,在推广这项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个人数据可能被上传到区块链,以及该技术将如何符合当前美国和国际数据保密法.不用说,很难回答这个问题,也比你想象的更难解决. 相信这将是一项有效的技术,尽管在法律上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大多数人都在加密货币(如比特币)的背景下理解区块链,但这种技术也可以为私有的、许可的区块链应用程序提供动力.技术先于法律,区块链在这方面也不例外.在数据隐私方面,区块链也不例外.法律和你的个人资料,这项技术有点格格不入,还不完全符合法律的框架. 从表面上看,区块链技术似乎非常适合个人数据的隐私.首先,区块链技术使用加密来保护和验证链内的数据,但这是一种双向身份验证技术(通常使用公钥和私钥),如果其他人获得私钥,则可以对个人数据进行解密.使用散列-单向函数,这种函数可以输入不同的长度来创建一个固定长度的输出,该输出可以作为一种数字指纹.在不太详细的情况下,散列函数用于在每个块中"散列"数据,随后的块合并了前面的散列以验证链并添加新数据.对块中数据的任何更改都会更改该块的散列以及块链中所有后续的哈希.在数据隐私方面,这些特性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但对于区块链的其他特性,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首先,区块链记录是不可变的,一旦添加了记录,它就被设计为保持不变.这与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要求是不一致的.GDPR上规定,如果数据主体要求,应该更改或删除"数据主题"的个人数据(有时被称为"被遗忘的权利").此外,加州最近颁布的《消费者保护法》(CCPA)似乎借鉴了GDPR,赋予消费者根据CAL删除其个人信息的权利.--《民法典》第1798.105条规定.试图将个人数据合并到区块链中的区块链应用程序将需要解决这个难题,例如通过"分叉"到新的链(恕我直言,实际上不是一个可行的长期解决方案),使用可变的"侧链"(它会削弱块链的一个强大功能),或者以其他方式将此类个人数据放置在区块链之外(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首先会使用区块链的目的落空). 此外,区块链是高度分布的设计,这就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管辖权问题.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有的,区块链是由许多不同的节点组成的,每个节点是否需要遵守GDPR?如果是,谁负责确保每个节点符合GDPR?如个人资料遭到违反,适当的司法管辖权及适用的法律又是什么?欧盟监管机构将如何看待(并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都是令人费解的问题,但答案是必须的.对不遵守GDPR的处罚高达2000万欧元或者是年营业额总额的4%,两者中以较大者为准(是的,你没看错). 尽管如此,我不认为这些问题仍会没有答案,因为区块链已经到来,而且才刚刚起步.技术的优点在这一点上远远超过了缺点.尽管如此,答案将是具有挑战性的,并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法律的发展.鉴于《国家数据隐私保护法》(CCPA)最近获得通过(2020年1月生效),现在美国正在推动国家数据隐私监管(因为需要协调多个州数据隐私法律法规的未来肯定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是否会发生还有待观察,但我有一种预感,当涉及到GPDR和区块链,好戏就要上演了. 原文链接:
0 "信息通信业正迎来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6月28日,在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纵观全球信息通信业的科技创新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策源创新阶段,信息通信领域实现了许多从0到1的创新;二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迭代创新阶段,实现了从1G到4G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近年来的融合创新阶段,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催生自动驾驶、无人工厂、元宇宙等新业态、新模式,掀起了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 杨杰认为,新阶段新趋势,既孕育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产业转变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通信业要主动把握机遇、寻求突破,着力推动"三个融合",力争在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更快的发展. 一是推动CT、IT、DT技术融合.经过多年发展,CT、IT、DT三类技术形成了各具特点,且相对独立的技术路线.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单一技术已难以解决大规模、复杂性问题. 一方面,对于网、云、数、智、安、边、端、链等关键共性技术,要综合运用标准驱动、开源共享等多种模式,推动这些技术在理论、标准、架构等方面的协同互促,实现CT技术稳定性、可靠性与IT、DT技术灵活性、开放性的优势互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对于6G技术的演进,要聚焦逼近"香农极限"的下一代通信技术重点领域,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破新型网络架构、通感算一体、智慧内生等关键技术,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二是推动连接、算力、能力服务融合.随着海量数据的不断涌现,面向数据感知、传送、存储、处理全环节提供一体化支撑服务,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需求.特别是当前AI大模型的兴起,进一步激发了对高价值数据、高性能算力、高标准算法的迫切需求,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向连接、算力、能力深度融合的方向加速演进. 一方面,要将算力网络作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的重要方向,强化算网大脑、算力路由等核心技术攻关,丰富智算、超算等多样化算力资源,促进算网体系架构、应用服务不断演进.另一方面,要将能力中台作为赋能全社会创新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面向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依托中台沉淀汇聚大模型训练所需要的文本、代码等数据资源以及算法工具,实现更大程度的能力开放、知识共享,加速通用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产、生活、治理应用融合.为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潜能,信息通信业需要加强与政府部门、各行各业的协同联动,面向生产、生活、治理各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示范应用,有效解决全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方面,要推动更大范围的融合创新.深入参与各领域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规划和政策咨询,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企业的联合研发,推进信息技术标准与产业标准的有效衔接,持续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边界.另一方面,要推动更深层次的融合创新.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助力传统产业提升生产效率、突破发展瓶颈. 针对如何深入推进"三个融合",由点及面带动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杨杰提出了三点倡议.一是共同推动5G应用的纵深拓展.强化5G融合应用、示范项目的国际合作交流和最佳实践推广,加快多模、多频、多形态智能终端研发,打造丰富多彩的5G产品服务,促进5G在全球的快速普及.二是共同推动技术的演进升级.充分借鉴网络创新发展经验,推动全球在算力网络的技术路线、演进方向等方面达成共识,加快算力网络从理念构建走向产业实践;同时,聚焦6G发展,强化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场景探索的跨国、跨行业合作,形成全球统一的6G标准和产业体系.三是共同推动能力的互通共享,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
1、数据库日志:数据库日志就是同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更新操作的文件. 作用: (1)进行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 (2)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恢复 2、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 3、数据库常用安全措施 身份认证-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和自主存取控制)-建立视图-数据加密-审计跟踪 4、视图 是从一个或者几个基本表中导出的一个表,他是一个虚拟表,只存放视图的定义,不存放视图定义的数据. 作用: (1)提高数据安全性 (2)简化操作 (3)增强逻辑独立性 5、事务 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通常以Begin Transaction开始,以commit或rollback结束.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一个事务可以是一组SQL语句或整个序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6、ACID特性 (1)原子性:事务是原子工作单位,对于其数据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2)一致性:事务的执行结果会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隔离性:一个事务在数据库中的执行不被其他事务所干扰 (4)持续性:一旦事务提交成功,其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将是永久的,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是如此. 7、索引: 索引是对数据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建立索引是加快查询速度的一种有效手段,用户可以根据应用环境的需要,在基本表上建立一个或多个索引,以提供多种存取路径,加快查询速度. 优点: 加快查询速度 加快表与表之间的连接 保证每行数据的唯一性 缺点: 创建索引和维护索引都需要耗费时间,这种时间随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 索引要占用物理空间 当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时,索引也要进行动态维护,降低了数据的维护速度. 8、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来执行它. 9、数据库完整性: 是指在用户对数据进行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时,为了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正确性,有效性,相容性.进行的数据检测,防止不合语义的数据进入数据库. 10、E-R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 ① 将实体转化为关系,实体的属性转化为关系的属性,实体的键就是关系的键 ② 联系 1:1双方的主码均作为对方的外码 1:n将1方的主码作为多方的外码 m:n将联系转换为关系,联系的属性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双方的主码均作为该关系的属性 ③ 联系的属性 1:1属性转到双方任意一方均可 1:n一般将属性转到多方 11、故障分类 ① 事务故障:有逻辑错误和系统错误引起的事务执行失败 ② 系统故障:引起系统停止运转随之要求重新启动的事件称为系统故障 ③ 介质故障:外部存储设备故障 ④ 计算机病毒:人力破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特殊程序 12、数据仓库: 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以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 13、并发控制: 就是在多个事务对数据库并发操作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发挥数据库资源的特点.允许多个用户并行地存取数据库系统,就会发生多个用户并发地存取统一数据的情况,如果对这些并行操作不加以控制,数据库就可能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环数据库的一致性. 14、数据掘挖: 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信息的知识过程. 15、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的关系: 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更好更广泛的数据源 数据仓库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新的支持平台 数据挖掘为数据仓库提供了更好的决策支持 数据挖掘对数据仓库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数据库字典: 是结构话设计方法的一个工具,它用于对系统中的各类数据进行详尽的描述,是对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 17、三级模式的优点 保证数据的独立性 简化接口:用户不用了解内部的存储结构,按照相应外模式操作即可 有利于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用户只能操作属于自己外模式的那部分视图,加大了安全性. 有利于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利于应用程序的共享 18、数据库触发器: 是数据库服务器中发生事件时自动执行的特殊存储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不需要用户调用执行,而是当用户对表进行update、insert、delete操作时会自动执行触发器所定义的sql语句. 19、NOSQL的优点: (1)可扩展:NOSQL数据库种类繁多,但其共同特点就是去掉关系数据库的关系型特性.数据之间无关系,这样就非常容易扩展 (2)大数据量,高性能.NOSQL数据库都具有非常高的读写性能,尤其在大数据量下,同样表现优秀. (3)灵活的数据模型.NOSQL无须事先为要存储的数据建立字段,随时可以存储自定义的数据格式. (4)高可用性.在不太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就可以方便使用高可用的架构. 20、XML技术管理与数据库技术管理比较 优点: 易表意:容易表明数据语义 跨平台:XML是纯文本文件,不受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的限制 描述能力强:即能描述结构化数据,也能描述半结构化数据,甚至可以描述非结构化数据 缺点: XML是基于文本文件的管理机制,文件管理存在容量大,管理困难等问题 解析手段有缺陷 安全性和并发控制等问题也待及时解决 20、什么是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局部变量有哪几种存储类型 1.全局变量:全局变量也称外部变量,它是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它不属于哪一个函数,它属于一个源程序文件.它的有效范围从定义变量的位置开始到本源文件结束.在函数中使用全局变量,一般应作全局变量说明.只有在函数内经过说明的全局变量才能使用,全局变量的说明符为extern.但在一个函数之前定义的全局变量,在该函数内使用可不再加以说明. 2.局部变量:局部变量也称内部变量.局部变量是在函数内部定义说明的,其作用域仅限于函数内,离开该函数后再使用这种变量是非法的. 3.局部变量存储类型: 自动变量(auto) 静态局部变量(static) 21、C语言中,函数参数的传递有那几种方式,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传值:就是把你的变量的值传递给函数的形式参数,实际就是用变量的值来新生成一个形式参数,因而在函数里对形参的改变不会影响到函数外的变量的值. 2.传址:就是传变量的地址赋给函数里形式参数的指针,使指针指向真实的变量的地址,因为对指针所指地址的内容的改变能反映到函数外,也就是能改变函数外的变量的值. 3.引用:实际是通过指针来实现的,能达到使用的效果如传址,可是使用方式如传值.
战斗背景 1945年1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江南、浙东的新四军部队.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长期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制造皖南事变后,仍然把斗争的主要矛头对准新四军.2月12日,国民党军集中5倍优势兵力,向新四军苏浙军区发起进攻,天目山战役爆发.参战国民党军装备精良,信心十足,宣称"两天解决战斗绰绰有余".然而,战斗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在粟裕的精心指挥下,苏浙军区进行了三次自卫战役,三战三捷,共歼敌136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聚歼苏浙军区主力、将新四军逐出江南的狂妄企图,巩固和扩大了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为实现中央军委发展东南的战略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研史析理 天目山战役是我军以弱胜强的一次典范,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出乎所有人意料.分析这场战役,除去指挥员粟裕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以及我新四军为皖南事变复仇的高昂士气之外,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实施了一场典型的不对称作战,那便是充分利用一个优势——炮火密度.与国民党军相比,新四军在整体兵力和装备上均处于劣势,但是小型迫击炮却具有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战斗中,新四军的炮火密度远高于对手,往往战斗一打响,我军猛烈的炮火集袭就在精神上震慑并压倒了敌军.天目山战役中所体现的"就拼一个优势"的不对称作战理念,至今对我们仍然有深刻启示. 知己知彼,打破常规,找准要拼的优势.要想赢得不对称作战,必须弄清这样的问题:在与敌人或潜在对手的比较中,什么是我们的长处和强项?什么是我们的短处和弱项?我们的长处和强项能否有效对付敌人的长处和强项?我们的短处和弱项能否有效地避开敌人的长处和强项?只有全面而深刻地回答这些问题,才能找准不对称作战的切入点.在深入分析战场环境和敌我实力后,粟裕认为在天目山较量的作战环境中,平射为主的野战炮很难发挥作用,曲射的山地炮是火力压制的主要方式.在敌方唯一装备德制山地炮的25军可能不会参战的前提下,他做出了全力发展山地炮兵,建立炮火密度优势的正确判断,找到了三战天目山的取胜之匙.这就启示我们,当前在与潜在强敌的较量中,由于力量差距的存在,不对称作战应当长时间作为我们的优先选项,寻求诉诸一切必要的非对称性手段,深入分析发展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强敌弱点的创新战法.总的来说,就是要找准要拼的优势,敌人希望我们干的,我们绝对不干;敌人最为担心的事情,我们就坚决做下去. 提前谋划,重心倾斜,建强要拼的优势.找准优势是前提,建强优势是关键.发展不对称作战,应注重发展和利用军事技术,建立起对敌的相对优势,并将这种优势尽可能地放大,才能取得作战的胜利.天目山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前夕,当时全军普遍认为部队先装备枪,才谈得上装备炮.因此陕甘宁边区、八路军总部兵工厂都是集中精力造枪,抗战期间共生产了一万多支"边区造".限于客观条件,"边区造"质量不如"汉阳造",也就无法建立起对国民党军的相对优势.苏浙军区打破常规,造炮不造枪,拥有特别密集的炮兵,建立了火炮的相对优势.黄克诚给中央的电报专门提到,新四军一师通过改良火力编成,已成为"全军最坚强的部队".事实上也就是这支最坚强的部队,最终势如破竹,取得了三战天目山的完胜.粟裕当年不拘一格的建军思想启示我们:要赢得未来与强敌的战争,在确定不对称战略之后,必须准确寻求与之契合的建军方向,大力加强不对称战力建设,让不对称优势更优,同时也应积极补齐短板,减小敌方对我实施不对称作战的威胁,才能确保赢得战争的胜利. 扬长避短,以强击弱,用好要拼的优势.建立起不对称战力优势之后,能否有效创造运用优势的条件,合理制定利用优势的战法,将相对优势转化为绝对胜势,是赢得不对称作战的重点.天目山战役中,为充分发挥小炮的作用,对敌形成火力密度优势,新四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法,先是百里撤退,吸引国民党军追击,把敌人引诱到野外.而后打破夜间发起攻击的常规,改为白天攻击,此举既出敌意料,又易于观察,充分发挥我军火炮多的优势,杀伤猬集的敌军.因此,实施有效的不对称作战,要求我们在找准建强优势的同时,更要研究透不对称作战应该在哪儿打、何时打、在什么条件下打、怎么打,形成一整套成熟灵活有效的作战理论和方法,不断演练纯熟,才能做到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充分发挥不对称战力的优势,对敌弱点施以毁灭性打击.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展大型卫星的同时,卫星小型化已成为当今国际航天器研制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多个国家涉足小卫星研制领域,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意大利都有了自己的小卫星平台或星座.印度、韩国、瑞典、丹麦、巴西、西班牙和以色列等许多中小国家也都以研制小卫星为切入点,带动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台湾也发射了自己的对地观测小卫星.在现实生活中,小卫星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如利用小卫星组成星座实现个人手持机双向移动通信,不仅可以用于话音通信,而且还可用于传送数据、传真、图像和寻呼信息以及定位等.现代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使一度降温的行星探测又火了起来.1998年1月6日美国航宇局发射了它在阿波罗计划结束后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者",其重返月球计划由此拉开序幕.重296公斤的"月球勘测者"仅耗资6300万美元,却携带了5种探测仪器.它在环绕月球运行过程中,对月球表面和内部进行了全面勘测.发现月球存在大量的水冰是它月球之行的最大收获.具有典型现代小卫星特征的"克莱门蒂娜"月球探测器仅重233公斤,研制周期22个月,研制发射费用仅8000万美元.它与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探测器相比,重量和体积均减小1~2倍,研制周期缩短2~3倍,成本下降3~4倍,而探测技术却相当先进,取得了大量的探测成果.大卫星复杂的内部结构,使提高卫星可靠性的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可靠性必然要花费大量的资金,造成卫星成本增大.另外,大卫星一旦报废就将造成巨大的损失,风险太大.1998年8月12日,美国大力神4A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时爆炸,使一颗价值10亿美元的军事侦察卫星化为灰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现代小卫星对于进行局部突发性战争的军事侦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卫星已成为航天大国实现其军事航天战略的一条最实际的策略.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小型战术成像卫星的地面分辨率已可达到1米以内,覆盖几百公里的宽度,相当于过去的大型侦察卫星,而重量却只有200~300公斤,寿命可达5年.另外,一些国家将退役导弹改装成火箭,用来发射小卫星,把小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到了每公斤10000美元以下,从而使更多的卫星制造商们有能力杀进这一市场.近几年来风起云涌的移动双向个人通信市场,也在推动着小卫星市场的飞速发展.由小卫星星座构成的通信卫星网不仅可实现全球直接通信,使大哥大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通,而且具有手持机发射功率低、延迟小、没有死角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此外,用小卫星进行技术验证和科学试验具有经济、实用等优点.1992年美国发射的"小型探险者"1卫星虽然仅重156公斤,却载有4台宇宙射线探测仪,经过探测和对结果的分析,发现了地球外层存在一条新辐射带.这一重大发现可以和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发现地球辐射带相媲美.美国于1976年6~7月间发射的"海盗"1号和2号火星探测器虽然也取得了成功,但耗资30多亿美元(1997年价格),而1997年发射的美"火星探路者"探测器只用了2.5亿美元."火星探路者"尽管重量轻,但所携带的仪器却相当先进,取得的成果也相当丰富.因此,利用小卫星进行地球观测和空间探测等,是在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等领域获得大量极有价值信息的廉价手段.综上所述,小卫星已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侦察监视、资源探测、环境和灾害监测与预报以及准确的灾情评估等领域.可以相信,在21世纪,小卫星必将以特有的优势在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航天界一般将发射重量在1000公斤以下的卫星称为小卫星,100公斤以下的称为微小卫星.20世纪70年代以前,特别是航天发展初期的小卫星,由于有效载荷功能较弱,大都为传统的简单小卫星,其主要作用是为研制新型航天器进行技术验证.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小卫星,其功能密度比一般在70%左右.由于功能密度高,技术性能强,它们被誉为现代高性能小卫星.今天人们所说的小卫星即指此类卫星.现代小卫星具有许多大卫星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是发射方式灵活.小卫星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因此既可以搭载大卫星一起发射,也可以一箭多星发射或用廉价运载火箭发射.其次是研制发射成本低.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之可以搭载发射和以一箭多星方式发射,可以使小卫星的整个研制和发射成本得到降低.三是研制周期短.国外一些航天大国的现代小卫星,从立项研制到发射,一般仅需1~2年时间.现代小卫星主要依靠微电子、计算机、微型光学和机械、高精度机械加工、新材料、新工艺等现代科学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上述技术的发展,使实现卫星小型化的目标成为可能.从上述种种优势不难看出,小卫星走俏太空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与其它航天国家一样,中国的空间技术也是从小卫星开始起步的.如今,在小卫星研制领域,中国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迄今为止,中国卫星的摇篮——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代表我国成功研制发射了9颗小卫星,成为国内小卫星研制的领军单位.这些小卫星为空间科学与技术实验、遥感探测及其应用领域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1号重量为173公斤,是中国的第一颗简单小卫星.一年后的1971年3月,中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简单小卫星"实践"1号,重量为221公斤.这颗小卫星在太空中成功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空间物理探测的需要,中国又在1981年9月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成功了3颗小卫星.1990年我国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的同时,搭载发射了两颗小卫星.1994年2月,我国运用成熟技术,以较快的速度研制发射了"实践"4号小卫星.这颗重396公斤的卫星由"长征"3号火箭搭载发射.卫星在轨道上进行了空间辐照环境的探测与研究,并进行了砷化镓太阳电池和镍氢电池等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此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运用现代管理方法,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实践"5号现代小卫星的工程研制.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升空.按照用户的要求,卫星在轨运行3个月,完成了微重力条件下的两层流科学实验.卫星在两种重力环境下进行了8天实验,共获得12000多幅图像,图像清晰,数据完整.我国科学家通过"实践"5号的科学实验,第一次实现了空间遥控操作,共进行了30多种不同条件下的科学实验,获得了微重力流体力学领域的重大成果;进行了S波段数传发射机和大容量固态存储器试验,数据与传输图像达到满意效果,大容量存储器工作正常,新技术验证试验获得全面成功,为我国航天器采用此项新技术积累了宝贵经验;发现大部分单粒子事件发生在南大西洋异常区,印证了国外同类试验的观察结果,并采用工业级器件进行了单粒子效应及其对策试验,取得了可喜成果.单粒子效应及对策试验表明所采取的硬件及软件对策有效,为航天器抗辐照加固设计提供了重要数据,还为小卫星元器件等级选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同时,该卫星的空间环境测量工作取得了满意效果.专家认为,"实践"5号小卫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平台适应性很好,达到了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的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已经突破了多功能结构、集成化星务管理等四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制开发了第一代用于中低轨道任务的高性能小卫星公用平台CAST968.该平台采用基于网络的集成化电子系统,统一调度管理星上任务和资源,有效载荷占重比达30%~60%.它的电池翼可驱动和扩展.它采用对地、对日、对其它天体三轴稳定及对地、对日、对其它天体自旋稳定,控制方式是偏置动量轮+磁控及反作用轮+磁控.它具有变轨和轨道维持能力,适于单星发射、双星发射、多星发射和搭载发射,具有完整的在轨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具备批生产能力.它支持三轴稳定和自旋稳定等多种姿态控制方式,采用与国际接轨的USB测控体制.它的电源系统采用太阳电池与蓄电池联合供电方式,供电能力可以根据任务需求灵活裁剪.它还采用了被动为主、主动为辅的热控措施.这一平台的建立及该院卫星研制的成熟设备,不仅将保证卫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还可确保研制周期在24个月以内.在"实践"5号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修改和升级研制开发的我国首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1 号小卫星的研制工作已经完成.该卫星是为国家海洋局研制的,也是采用CAST968平台技术研制的第二颗现代小卫星.卫星装载一台分辨率为1100米的十波段海洋水色扫描仪和一台分辨率为250米的四波段CCD相机."海洋"1号卫星主要用于海洋水色要素探测、环境调查、资源探测、港口泥沙分布规律观测和水温水质观测等,具有变轨和轨道维持能力,姿态控制更为精确,输出功率更大,自主定轨能力有所提高.该卫星预计在2002年上半年发射.1985~1989年期间,全世界每年大约发射20~30颗小卫星.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00年之后每年将要发射70~80颗,约占整个卫星发射数量的一半以上,营业额为36亿美元.大量高新技术的应用、先进管理方法的使用和崭新设计概念的出现,必然会促使小卫星研制技术和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由此将引起卫星研制和应用领域的一场革命.功能更强、体积更小、造价更低、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以与大卫星一争高低的小卫星将会不断出现.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小卫星及其应用的发展.在国家"十五"计划中,小卫星及其应用被列为我国高技术领域未来重点发展的20个专项之一.我国还在"863"计划下成立了专家组,开展小卫星的研究."实践"5号小卫星(1999年5月10日发射) 准备于明年发射的"海洋"1号小卫星 为启动市场机制,促使社会多元资本进入空间技术领域,推动小卫星产业化的发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组建了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小卫星的开发研制、卫星应用工程系统的设计和产品开发研制.该公司将依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几十年来所形成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进行小卫星及其应用技术的开发,促进小卫星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这一举措将大大加快我国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将实行董事会、总经理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引入现代企业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最佳配置,真正达到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缩短研制周期、节约经费、提高卫星研制水平的目的,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用户需要的应用卫星,同时使我国卫星研制实现与国际接轨.公司的主要股东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建院30多年来,研制发射成功通信、返回式、气象、资源、导航定位、科学试验等各类卫星48颗及2艘飞船,已初步形成了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遥感卫星和小卫星等四种卫星系列平台,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以及设施一流的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分系统研制生产、总装测试、环境试验、地面设备及其应用、服务保障系统等配套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成为中国空间飞行器的重要研制基地.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上述优势,并引入商业化机制,推动我国小卫星及其应用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对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将坚持严格的法制管理、全方位的系统管理、全过程的以人为本、倾注真情管理的管理思想和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的发展宗旨.现代企业制度,灵活的用人机制,丰富的工程研制经验,完备的科研生产体系,可靠的质量保证手段以及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的小卫星公用平台,将使我国小卫星研制和应用进入快车道.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组成一支"国家队",加速小卫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国务院还批准组建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隶属于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卫星集同设计中心,总装、测试和试验中心及地面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基地等,将开展小卫星的开发、研制与生产,卫星应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系统集成以及小卫星及应用产品的相关技术支持等.它将在卫星系列化、集成化和平台化的基础上,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形成年产6~8颗卫星及配套应用系统的能力.此举不仅将加速我国小卫星产业的发展,还将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完全依靠政府投资、政府订货、实验室单件研制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成立,是中国航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变完全依靠政府行为发展航天技术,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依靠各种力量进行小卫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实现中国空间技术与国际接轨的新探索,是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使中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举措.在未来的发展中,公司将通过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努力把自己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大型股份有限公司.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的科技工作者决心抓住这一机遇,以促进外层空间的开发和应用为己任,站在国际小卫星技术发展的前沿,为空间技术造福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中国小卫星21世纪的辉煌.目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地球双星探测计划已经启动.该计划将利用两颗轨道相互交叉的小卫星,携带18台探测器,对地球进行大尺度的磁层空间同步探测.卫星将于2003年发射升空.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是该计划的主要实施者.该公司主持论证的灾害和环境预报与监测小卫星星座系统已经得到用户的支持.该星座近期将主要由两颗光学星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星组成.光学星配置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两台及红外相机一台.远期将由8颗卫星组成,包括4颗光学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星.该星座建成后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环境和灾害信息,及时、全面地掌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为防灾、抗灾、救灾,为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综合减灾和环境保护能力,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具有辉煌的前景.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空间技术为人类社会服务,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已与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就研制小卫星进行了多次愉快的协商和讨论.具有三轴稳定的亚太多任务小卫星将进入工程阶段.该卫星将以我国"海洋"1号卫星平台为基础,并采用各国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未来的岁月里,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一定不辜负我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期望,擎起中国小卫星研制的大旗,更好地担当起中国小卫星研制技术"排头兵"的重任,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报效社会和人民.□随着国际空间技术的发展,现代小卫星正在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辉映在浩瀚的太空,给信息社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空间技术的抓总单位,在现代小卫星及其应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小卫星的研制已经实现了从单纯进行科学试验到应用的转变..
今年5月19日,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正式出版了其《OECD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简称《指引》).整个文件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正文,是若干条文字简练的原则,共分六章;第二部分释义,是对这些原则的比较详细的解释和论证.和几年前的《OECD公司治理原则》以及许多其他公司治理行为规范一样,《指引》也是一份不具约束力的文件,目的是就改善国企公司治理问题,给其成员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因此,《指引》对我们考虑如何改善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它提出的一系列原则为参照系,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为进一步改善国企公司治理,需要朝哪个方向努力,关键又在哪里.应该说,《指引》的出台本身代表着一种共识,就是国企的公司治理是可以改善的.但是,与其他企业相比,改善国企的公司治理的确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这是因为,改善国企的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改善政府的公共治理.以《指引》所倡导的原则为参照系来看我国国企改革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挑战,这一点非常清楚.《指引》第一章是关于建立有效的法律和监管框架的六条原则,其核心是保证建立一个国企与其他企业平等竞争的环境.其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第一条强调的是政府的所有者职能和其他职能分开,这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原则.不过,在这些"其他职能"当中,《指引》特别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监管,二是产业政策,三是政府采购.在我国,设立国资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实现政府的所有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分开;但如果从市场监管、产业政策和政府采购这三个角度看,仅仅成立国资委,显然还远不足以实现这种分开,也不足以保障国企与其他企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对垄断性国企的监管是其中最突出的例子.这一章的第六条涉及的是国企所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其要点是:当国企承担的公共服务义务超过大家公认的正常程度之后,政府应该保证(1)要求国企承担这些义务要有法律和法规的依据;(2)向公众披露相关情况;(3)通过公共财政预算以透明的方式实现成本补偿.这三点加在一起,实际上是要求政府和自己的"亲儿子"锱铢必较,把账算在明处.应该说,这个方面的努力对政府改革的意义至少不亚于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对国企施加的各种名目的收费和摊派,小到宴请官员,大到赞助工程,实际上是政府官员绕开预算制度和人大监督,随意调用公共财政资源的一条很重要的旁门左道.《指引》第二章的主题,是国家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所有者.其中提到了政府不要干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这一我们已经比较熟悉的原则,也倡导建立"集中化"的所有权代表机构.此外,《指引》还提出了另外两个值得我们重视的建议:一是国家要有明确的、对社会公开的"所有权政策",明确界定其作为所有者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二是所有权代表机构要接受议会的监督.在这两个方面,我们都还面临着不少的任务,有些甚至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在所有权政策方面,我们确实有"保值增值"的目标,但保值增值的目标和其他经济的、非经济的目标之间如何权衡取舍,还不是一个透明的过程;在接受人大监督方面,制度建设还基本上是空白.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情况和国企的运行情况,无论是国资委还是政府,都还没有建立一种像预算制度那样的向同级人大进行报告的规范制度.尤其是回报率、分红这样的核心财务指标,即使在政府自己评估自己的工作业绩时,也还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指引》的第五章讨论透明度和披露问题,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也是所有权代表机构和国企对议会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其中第一条提出,所有权代表机构应该公开出版年度报告,向议会、媒体和公众披露国企的信息;年报应集中于国企的财务业绩和国有资产价值,以及加总的财务信息,如销售额、利润、主营业务现金流量、投资、股权回报率和分红.年报还可以包括重点国企的分企业数据.关于国企的披露标准,这一章的第四条认为,出于公众利益考虑,国企不管是否上市,其透明度都应该达到上市公司的水平,具体的披露要求应该与《OECD公司治理原则》中对上市的公众公司所提出的披露标准相同.相比之下,这个领域大概是OECD建议的原则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的一个领域.时至今日,除了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年鉴提供的若干总量数据,国企的大部分数据都不仅不对人大和社会公众公开,甚至有些政府部门要想免费获得都很困难.《指引》的第六章所涉及的,也是一个对我们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的问题,即国企董事会建设.概括来说,《指引》的基本理念是董事会治理,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代表机构-董事会-CEO"这个链条中,董事会是一个权力分配的重心.所有权代表机构在确定目标之后,要给予董事会足够的授权和独立性,使其有足够的权威、能力和客观性,来行使战略决策和监督管理层的职能.与此同时,董事会整体以及每一个董事个人都要承担对所有股东和公司的忠诚义务,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即使在OECD国家,国企董事会的独立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指引》的作者指出的,董事会的地位经常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侵蚀:一是所有权代表机构或政府,二是管理层.董事会在监督管理层方面,经常因其权威有限而难有作为."在一些国家,管理层与所有权代表机构乃至政府都有很密切的关系,他们更喜欢绕开董事会直接向所有权代表机构或政府报告".在我国,这样的问题更加突出和普遍.十六大之前的国企改革所形成的治理结构的基本特点,就是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其原因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在工厂制的框架内放权让利,其次是90年代实行公司制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停顿.国资委成立后,所有者地位大大加强,国家越来越多地通过行使所有权而不是行政干预来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制衡,但董事会的地位仍然很薄弱,实际情况仍然是一种"哑铃形"的权力分配.如果不能在董事会治理方面尽快取得实质性进步,国资委将不得不或者由于工作量过大无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监督;或者事必躬亲、陷于具体事务不能自拔,变成人们广泛担心的"婆婆加老板".从政府改革和公共治理的角度看,董事会治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挑战.它所代表的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种上下尊卑分明、下级服从上级的层级制治理文化.董事会不是股东的下级,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由公司法和相关法律界定的一种信托关系.国资委和其他股东有任命董事的权利,但一旦任命,就要尊重其独立性和对经理人员的权威.应该说,无论是国资委还是政府本身,学习和适应这样一种新的治理文化,恐怕都将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所以,总体说来,国企改革进行到今天这个地步,要继续改善其公司治理,关键可能在于改善公共治理、推进政府改革.除非在公共治理方面取得一些大的突破,否则国企改善公司治理的步伐将会非常艰难.(作者:张春霖,摘自:《财经》).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是黄河、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纵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是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内陆河的发源地,同时阻挡了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的汇合和南侵,千百年来维系着沙漠绿洲的生态平衡.做好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从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和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入手,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推动绿色发展崛起为导向,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全省呈现出生态破坏点位有效修复、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良好态势,在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政治保障 严格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始终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作为根本,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实检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执行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崛起之路,定战略、出政策、上项目都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凡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生态文明改革方案、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甘肃省委、省政府都在第一时间通过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举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等方式,迅速学习传达、统一思想行动,及时研究贯彻举措、制定落实方案,确保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甘肃省落实、落地. 强化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出台《甘肃省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健全覆盖54个部门和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任主任的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甘肃省政府每季度召开一次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将生态环境质量和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因素之一进行研判.甘肃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纳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强化生态环保目标责任管理,将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对环境质量出现反弹的市(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更加凸显. 持续开展强化监督.甘肃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赴祁连山、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和企业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按期完成阶段性整改任务;建立祁连山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预警机制,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祁连山生态状况总体稳定、局部向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连续5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全省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疑似问题点位和面积呈现"双下降"的趋势.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制度保证 不断健全环保体制机制.立足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完成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和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强化统一行使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先后制修订《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甘肃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8部地方性法规,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甘肃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规划》等16项政策性文件,基本形成覆盖主要环境要素的地方性法规体系.推动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出台损害调查等6项配套制度,组织开展28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定出台《甘肃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细则》,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实现14个市(州)全覆盖,同步开展1家省属企业省级环保督察;连续2年开展全省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拍摄全省生态环境问题警示片,在省委常委会会议、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上播放,组织市(州)和省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观看,现场交办问题并跟踪整改落实.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制度.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谋划推进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科学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合理确定自然保护地范围和功能分区,全省自然保护地由233个调整为165个,保护地总面积为9.88万km2,占甘肃省总面积的23.22%.积极推进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在试点期间,渭河流域(定西—天水段)累计核算3523.2万元生态补偿资金,黑河、石羊河流域累计下达655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全省划定842个环境管控单元,建立健全"1+5+15+N"的四级清单管控体系,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规范和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全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实施环保领域"放管服"改革,近84%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缩短72%,一大批事关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落地.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开展柔性执法、服务式执法、非现场执法,防止"一刀切",帮助企业处理好生产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落实环境治理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履行环境信息披露法定义务,建立健全环保信用监管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模式,累计核发排污许可证5123张,登记排污单位17926家.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解决了一批机制体制弊端和难点堵点问题,突破了工作中的瓶颈,加快补齐了短板弱项,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实践路径 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完整、准 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制定印发《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十大生态产业.2020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达21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2%;2021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更是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27%.取消了对甘南、临夏和75个贫困县(市、区)的GDP考核,将生态整治任务较重的金昌、武威、张掖3市单独划类,并提高了生态环境考核权重. 建立低碳发展体系.认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兰州市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甘肃省对首批纳入国家碳市场的19家发电企业发放配额,组织对7大行业重点控排单位开展碳排放核查."十三五"时期,甘肃省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35.44%,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分行业制定技术改造实施方案,有序推动钢铁、建 材、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十三五"期间甘肃省共压减生铁产能160万t、粗钢产能174万t,关闭退出煤矿100处,化解过剩产能1400万t,全省能耗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2021年,装机容量1285万kW的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并网装机容量740万kW,建设规模达到3355万kW.酒泉建成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快推进"酒湖特高压"配套常乐电厂二期200万kW项目、"陇电入鲁"工程4×100万kW配套调峰项目.2021年,甘肃省新能源发电量达到446亿kW·h,较2020年增长15.6%;外送电量174亿kW·h,占全省外送电量的33.7%. 推动绿色产业链发展.通过市场培育、优惠政策扶持、链主企业示范带动、重点项目牵引拉动等措施,扎实推动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逐步得到健全,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实践. 突出系统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出沿黄流域系统治理.秉持"不让一个排口污水横流,不让一条河流受到污染"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启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完成黄河流域甘肃段4个水系36条重要干支流的7大类15小类入河排污口排查,排查河道约6000km,基本摸清了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底数,为沿黄流域兄弟省份探索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截至2021年年底,兰州、白银、临夏3个市(州)的4474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制定印发"一口一策"整治方案,正在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有序推进排污口整治,从源头上规范排污行为、总量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母亲河"清水长流.沿黄流域30个省级工业园区完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62座,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93%.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一张网",将沿黄流域划定为513个环境管控单元.与相邻的4个省份签订跨界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开展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与四川省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落实甘肃省内流域补偿资金1500万元.2021年,甘肃省沿黄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68%,高于沿黄省份平均水平. 防范生态环境领域风险.开展黄河干流、泾河、渭河等流域环境风险系统评估,研究提出流域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督促指导白银、金昌、酒泉、兰州新区4个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持续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督促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做好省级环境应急救援队伍救援运维管理,补充应急物资.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提升危险废物的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启用App对发现的629个问题进行指导督促.各地建立的"一点一策"整改台账,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争取国家资金8600万元用于嘉陵江上游尾矿库综合治理.通过岸上岸下系统治理和"控源""提质""增效",全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有效保障了黄河上游生态环境安全.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有效措施 2018年以来,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制定印发《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及30个配套行动方案,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聚焦打好柴油货车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落实禁止洋垃圾入境、遏制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 "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谋划实施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推动各地实施了一批重大生态环保工程,配套完善了环保基础设施,改善了城乡人居生活环境,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2021年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定出台《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6项攻坚战、1项保卫战任务和措施,加快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 截至2021年年底,甘肃省累计完成45台1582.5万kW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整治1072家"散乱污"企业,完成120余万户小火炉、土炕、土灶清洁能源改造,建成113个省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和14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微测网.完成45个地级和111个县级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划定203个乡镇"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8个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并达到"无黑臭"等级,142个国家重点镇已初步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及地级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明显提升.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17.33万亩(约合115.53km2)、严格管控受污染耕地1.24万亩(约合8.27km2).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实践案例 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加大南部秦巴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陇南长江生态林建设和天水南北两山绿色生态长廊初具规模.统筹实施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河西走廊、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仅2021年就完成营造林343.5万亩(合2290km2)、沙化土地治理212.2万亩(约合1414.7km2)、草地改良治理411万亩(合2740km2).加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创建绿色矿山,成功申报金昌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面推进以兰白经济区为核心的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生态示范区、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榆中生态创新城.大力推动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印发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行动方案,围绕黄河干流和主要支流生态建设、未利用地生态治理、城市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问题,谋划推动重大生态建设项目.在河西走廊发展戈壁农业.这不仅有利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而且为戈壁生态治理探索了新路径. 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平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机制,打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新通道,以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推动全省各个地区积极投入"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7年以来,甘肃省先后有50个地区开展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平凉市、张掖市、两当县、崇信县、迭部县、合作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示范县命名;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华池县南梁镇、张掖市临泽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这不仅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甘肃省落地生根提供了生动案例,也为全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样板,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切实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社会支持 加强地方部门协作配合.坚持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为契机,在重点攻坚任务推进、生态环保督察等方面加强与地方、部门的协作配合.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研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举办甘肃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生态环保专题研讨班,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抓环保的能力.组织开展媒体座谈会和陇原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答卷"主题采访活动,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助力美丽甘肃建设. 拓宽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建立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全省联动举办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定期组织环保组织和环保志愿者培训,引导群众参与生态环保.广泛吸纳各方智慧,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等重大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微信公众号及政府官方网站,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单位(企业)、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出台实施《甘肃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拓宽社会监督渠道.通过引导公众参与,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通史教学纲要》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之成果.编者对现行中国通史教材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吸取近年最新教学成果进行梳理、建构,就原始社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历史进程列出编、章、节三个层次,每层之下有提要,每节后列思考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参考书目,为教师提供了具有新意而实用的教学参考材料,更为学生系统学习、备考(含考研)提供了便利,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第一编 史前史(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第一章 原始群 第一节 猿人时期 第二节 古人时期 第三节 有关原始群的传说 第二章 母系氏族公社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确立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 第三章 父系氏族公社和原始社会的解体 第一节 父权制的确立 第二节 私有制、阶级及国家的出现 第二编 古代史(约前21世纪一1840年) 第一章 夏朝(约前2070一约前1600) 第一节 夏朝的兴亡 第二节 夏文化的探索 第二章 商朝(约前1600一约前1046) 第一节 商朝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商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及商朝的灭亡 第三章 西周(约前1046一前771) 第一节 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 第二节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器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经济 第四节 西周的衰亡 第四章 春秋(前770一前476) 第一节 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三节 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 第五章 战国(前475一前221) 第一节 各国的变法运动和封建集权政治的形成 第二节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 第四节 西周、春秋、战国文化 第六章 秦朝(前221一前207) 第一节 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七章 西汉(前206—23) 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统治制度和政策 第二节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第三节 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 西汉中后期的社会问题与王莽改制 第五节 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第八章 东汉(25—220) 第一节 东汉王朝的建立及东汉初期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 第二节 加强封建专制体制 第三节 社会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四节 外戚宦官的专权与党锢之祸 第五节 黄巾大起义 第六节 两汉的文化 第九章 三国(220—265) 第十章 西晋(265—316) 第十一章 东晋十六国(317—420) 第十二章 南北朝(420—589) 第十三章 隋朝(581—618) 第十四章 唐朝(618—907) 第十五章 五代十国及隋唐五代文化 第十六章 宋辽夏金(960—1279) 第十七章 元朝(1271—1368) 第十八章 明朝(1368—1644) 第十九章 清明(1644—1840) 第三编 近代史(1840—1919)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章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和边疆危机 第三章 戊戌维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第四章 辛亥革命 第五章 近代思想文化与科技、教育 第四编 现代史(1919—1949)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皖系军阀的衰亡 第二章 国共两党的建立与合作的酝酿 第三章 国民革命与北洋军阀的溃败 第四章 内战与危机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章 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根据该改革计划的有关要求,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曾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列为进入21世纪后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无疑为今后高等学校进行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便以《中国通史教学改革研究》为题,提出了课题立项申请.同年底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历史学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子项目,并给予了一定的资金资助.该项目经课题组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历时数年,现已完成.在西北大学教务处及"211"办的大力支持下,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本项目课题组在接受了这一课题以后,曾对全国许多高校使用和讲授中国通史教材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中国通史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各种不同版本、不同体例的中国通史教材已不下数十种之多,其中颇多高水准之作.这是史学界前辈和当代学者数十年精心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当前普通高校进行历史教学的主要教材.不过,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也感觉到,系统的好教材虽然很多,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某些不足,如传统教材在教学手段上需要改革,在内容上需要更新及调整等.二、楚国的吴起变法 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以图振兴楚国.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废除贵族特权, "三世而收爵禄","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裁汰冗员,精简无关紧要的职官,节省经费用以训练军队;整顿吏治,对官吏提出严格要求.吴起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楚国的旧贵族,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楚国力迅速强盛.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射杀,变法也随之失败.三、秦国的商鞅变法 在秦孝公的支持和重用下,商鞅于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在秦国主持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用法令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井田制,"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奖励军功,建立军功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什伍连坐制;统一度量衡.商鞅在秦国掌权19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较彻底的推行,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然而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而死.商鞅虽因旧贵族的个人恩怨而被处死,但"秦法未败",他的变法措施仍被贯彻推行下去.在战国变法运动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广泛彻底,也最为成功.商鞅变法的成功,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先进的强国,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 智力 [单选]人的能力如果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所谓智力,主要是指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音乐能力属于特殊能力.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模仿能力.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创造能力.首先提出了"心理年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丝立.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IQ.智商得分在70以下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智力落后;智商得分在140以上的儿童,它的智力水平处于极优等.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现的形态是正态分布.大量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总的智商方面无显薯差异.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特殊能力方面.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认为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有一种智力是指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这是指晶体智力.提出智力多因素论,并认为智力由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的心理学家是瑟斯顿.斯腾伯格认为,元成分在认知性智力活动中起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竞赛属于难度测验.分半信度又称为内部一致性信度.最常见的两种常模表示法是百分位系统和标准分数系统.其中标准分数系统提出的根据是智力测验的分数是呈正态分布的.在我国,最早翻译并修订了斯坦福一比内测验的心理学家是陆志韦.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智力测量工具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于20世纪中期编制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内测验是一种个别施测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它主要测量的是认识领域中言语推理、抽象或视觉推理、数量推理和短时记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有两个分测验,分别度量个体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其中言语能力的测量主要包括常识、词汇、类比、理解、算术和记忆.其中操作能力的测量主要包括图片排列、填图、积木、译码和拼图.智力测验中,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属于团体智力测验.高尔顿研究遗传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家庭谱系研究.[名解]蟹力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它看作是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这种能力,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它在吸收、存储和运用知识经验以适应外界环境中得到表现.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实际能力,指个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所实现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是潜在能力,它不是指已经发展起来的实际能力,而是指个体在各种条件适宜下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法国心理学家比内首次提出心理年龄的概念.比内智力测验由一系列难度不同的题目组成,依据完成这个难度系列中题目的多少,可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年龄,称之为心理年龄.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智商(IQ)=心理年龄( MA)实足年龄(CA)×100.这个智商由于是用智力年龄除以实足年龄而求得的,因此可称为比率智商.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20世纪50年代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离差智商是确定个体在相同条件下的团体(例如同年龄组)中的相对位置,它实质上是将个体的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本文共有 4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自主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总数达到29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OLED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壁垒,领跑全国的二氧化碳激光器出口80余个国家,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点间距可拼接超高清倒装COB显示器……在长春新区,创新之光照亮整片土地."我们拥有良好的创新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据长春新区负责人介绍,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工程、中科院与新区协同创新工程、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打造工程、应用化学国研中心创建工程、医药科创服务平台增效工程、科创孵化载体能力提升工程、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工程、中科新材料产业园推进工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工程、双高企业培育集聚工程等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将构建引领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现代科技创新体系和活跃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看家本领".科技创新十大工程展现了长春新区明晰的发展布局,体现出新区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决心.环吉大双创生态圈建设工程将按照"一核双心N点"布局,建设创新生态一流的"科、教、创、产、服"协同创新示范区.其中,"一核"即吉林大学;"双心"指打造以海容广场为中心的双创小镇和以吉大科技园为中心的科创谷;"N点"指吉林大学双创梦工场融合创新中心、华为研究院鲲鹏信创创新中心、海尔海创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N个关键创新平台. 持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中成为"技术担当".当前,长春新区正与中科院开展协同创新,以中科院"一中心、四基地、两园区"为核心,加速中科院系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而辖区内的应用化学国研中心正依托长春应化所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白俄罗斯先进材料与制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测试分析中心为组建主体,联合吉林大学2个化学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共同组建长春应用化学国家研究中心,布局可用于未来10~20年后的前瞻性基础研究方向. "我们将继续发掘科技底蕴,深耕城市创新潜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定位,持续放大科技创新优势、释放创新创造活力、锻造优势产业集群、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的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长春新区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十大工程既是战略部署,又是目标指引,他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引领集约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在日趋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即使是最简单的谈判也可能会由于文化误解而破裂,本书是谈判桌上跨越文化边界时的最易上手的案头参考书.国际著名谈判学家珍妮·M·布雷特教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引导管理者跨越文化边界、达成增值交易、解决争端、维持关系并制定在全球实施的决策. 本书阐述的都是有关如何成功地进行跨越民族文化边界的谈判.它解释了文化如何影响谈判,以及谈判人对何时谈判和如何谈判所作的假定.它讨论了文化如何影响谈判人的利益、优先事项以及谈判策略,即谈判人展开谈判的方式.它解释了对峙、激励、影响和信息策略如何因文化而变换.它为交易、争端和决策必须跨越文化边界的谈判人提供了策略建议.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为理解文化如何影响交易合约谈判、争端解决谈判和多文化团队决策谈判打基础;第2章提出了跨文化交易谈判的具体建议;第三章从达成交易转向解决争端;第4章的中心是多文化团队;第5章描述了社会困境的不同类别以及如何利用心理学来管理社会困境;第6章利用现实世界的例子为策略建议铺设舞台;第7章探讨西方谈判策略是否会像英语统治全球通讯那样很快地统治全球谈判的问题. 本书所包含的建议不仅适用于希望从事跨文化边界谈判的管理者和学习管理的学生,而且也适用于关注全球环境中的经济发展的律师和学习法律的学生,以及政府官员和学习公共政策的学生;全球谈判出现在多种法律环境中,国际性机构以及国家性和地方性政府官员常常开展跨越文化边界的谈判;律师、政府官员和管理者都需要掌握全球谈判的专业技巧. 如果你必须在多文化环境中谈判交易、解决争端或制定决策,本书就正是为你所写;如果你曾接受正规的谈判培训但尚未接受正规的文化培训,你就会发现,诸如"谈判影响力"和"利益"这些熟悉的谈判老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本书将扩展你对在全球环境中谈判的已有认识.如果你尚未接受正规的谈判培训,本书将向你介绍谈判的所有基本概念并解释在不同文化场景中的应用. 珍妮·M·布雷特(Jeanne M. Brett)国际谈判学权威,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研究生院(J.L. Kellogg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争端解决研究中心的主任和创始成员,获小德威特·W·巴查南(DeWitt W. Buchanan Jr.)争端解决与组织杰出教授称号.她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研究、讲学和咨询全球环境中的谈判策略上. 当前苏联的外国投资达到鼎盛的时候,英国BP石油公司(BP PLC)花费了4.84亿美元购买了西丹克公司(Sidanko)10%的股份,西丹克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五家石油公司之一.18个月之后,BP石油公司就进入了破产程序,遭遇了一场接管战,结果BP石油公司的投资都化为乌有.这一交易出了什么问题?BP石油公司努力在新兴市场中立足的过程中显然忽略了谈判的基本原理和文化问题.原来,一位亲西方的年轻银行家经营着西丹克公司,他有非常好的政治关系.他用4.7亿美元使这个公司私有化,这个价钱只比BP石油公司用来购买10%的股权、20%的投票权和几个高层管理职位的出价低了一点点.很明显,BP石油公司想要染指西丹克公司的油田,但不幸的是,它的谈判不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影响力接管公司并使自己盈利.根据一位长期追踪前苏联外国投资的评论家的观点,BP石油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指示没有得到执行,原因是由于文化的影响使前苏联方管理者不愿意执行,或是前苏联方管理者得到了别人的指令不要执行.BP石油公司最后要对峙的是一个顽抗的债权人,他拥有西丹克公司4.5亿未清偿债务的一部分,他也想要得到那些油田. 当像BP石油公司与西丹克公司之间的这样一宗跨越文化交易产生争端并出现预算外成本时,文化常常是罪魁祸首.本章为理解文化如何影响谈判奠定基础.它首先描述谈判的基本原理,即跨文化谈判中共同具有的那些谈判要素,然后再描述文化并解释文化如何影响谈判. 当你询问世界各地的人们听到谈判这个词的时候脑海里反映的是什么,多数人会描绘某种市场,两个人在其中交换一系列的提供物.在他们的答案中隐含着一个假设:一项交易合约正在形成,这两个人是直接交谈的(尽管交谈的媒介可能是电子媒介),他们讨价还价是为了分一块资源总量既定的蛋糕.然而,谈判并不仅限于总量既定的资源直接达成交易的合约.在各种文化中,人们也为了解决争端和制定团体决策而谈判.当谈判者达成协议的时候,资源总是被分配给各方,但可供分配的资源总量却不一定是既定不变的.谈判的基本原理包括人们谈判的情形和所达成协议的类型. 各种类型的谈判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们认为双方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当人们认为自己是(或可能是)独立的但又与对方有冲突,他们就自然地选择谈判去设法解决冲突.BP石油公司的谈判者想以尽量低的价钱购买西丹克公司.西丹克公司的谈判者却想通过向外国石油公司出售股份筹集资本,从而得到尽可能高的价格.BP石油公司和西丹克公司之间交易谈判(deal-making negotiations)所要达成的交易条件必须比任何一方与别人谈判得到的结果更优惠,尽管双方的目标是冲突的.当群体或团队试图制订决策时,冲突往往就是潜台词.BP石油公司在西丹克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安插了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力量影响高层制定决策的谈判(decision—making negotiations).当BP石油公司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没有被实施时,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claims),要求享有更多的管理控制权.当它的要求被拒绝时,解决争端的谈判(dispu te reso1ution negotiations)随之而起.达成交易、制定决策和解决争端的谈判在所有文化中都会出现.然而,由于文化会影响谈判者达成交易、解决争端和制定决策的方式,它也会影响这些谈判随后所达成的协议.
构建包容性法律秩序,要以科学思维和法理思维处理好智能社会的各种辩证关系. 构建包容性秩序,要更开放、更多元,注重对域外智能科技文明的借鉴和吸纳.实事求是地说,智能科技发端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他们在智能科技管理和智能社会治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比我们早、比我们多,进行伦理治理和法律治理也比我们先行一步,他们遇到的问题和教训值得我们反思,他们的立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例如,在数据保护方面,1995年欧盟就制定了《数据保护指令》,2016年欧盟又新制定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共6章99条,2018年5月25日正式生效.这是迄今全世界数据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最系统、权利义务责任最清晰的立法.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对数据主体权利的宣告和保护,要求数据主体的同意必须是具体的、清晰的,而且是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由作出的.如果是涉及儿童的个人数据,必须获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更重要的是,数据主体可以随时撤回同意,数据控制者应为此提供便利.虽然GDPR允许在特定场合数据控制者出于其合法利益可以处理数据,但必须证明其合法利益显著高于个人权利和自由.此外,数据主体还被赋予知情权、反对权、被遗忘权以及数据可携权.为了保护数据主体的权利,GDPR还给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设定了一系列刚性的义务,包括:数据的假名化;对于高风险的数据处理活动,要进行数据保护影响评估和事先协商;在发生数据泄露时,要及时通知监管机构;等等.GDPR还规定了享有调查权和处理权的独立监管机构等.当然,过于严格的数据保护也妨碍了欧盟数据产业的发展.又如,2018年底,日本政府发布《以人类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社会原则》,明确规定了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中应当秉持人类尊严、多元包容、可持续的社会理念,提出了应当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如人类中心原则,教育应用原则,保护隐私原则,保障安全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平性、说明责任及透明性原则,创新原则等.它借鉴了欧盟的经验,也吸取了欧盟的教训.再如,2017年6月德国联邦议会制定《改进社交网络中法律执行的法案》(2018年1月1日实施),对"社交网络平台"作出了法律界定,把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在德国境内运营并且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和用户分享任意信息的社交网络平台全部纳入法律监管范畴,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互联网平台责任、政府监管职责、社交网络平台内容审查与监管义务等.同年,德国修订了道路交通法,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建立了法律规范,确立了自动驾驶的基本概念、驾驶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重要内容,为自动驾驶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法律基础.上述法律和政令所凝练的概念和命题、提出的理念和价值、规定的原则和规则、构建的制度和机制、制定和实施程序,以及在实践中修改完善的进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借鉴的价值.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多见.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中医称"顿咳"、"天哮咳". [病因病机] (一)传染源: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自潜伏期末至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以发病第一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三)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发病率最高.母体无足够的保护性抗体传给胎儿,故6个月以下婴幼儿发病较多.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罕见.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天,一般为7~10天.典型经过分为三期: (一)卡他期(前驱期) 自起病至痉咳出现,约7~10天.初起类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低热、咳嗽、流涕,喷嚏等.3~4日后其他症状好转而咳嗽加重.此期传染性最强,治疗效果也最好. (二)痉咳期 咳嗽由单声咳变为阵咳,连续十余声至数十声短促的咳嗽,继而一次深长的吸气,因声门仍处收缩状态,故发出鸡鸣样吼声,以后又是一连串阵咳,如此反复,直至咳出粘稠痰液或吐出胃内容物为止.每次阵咳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每日可达十数次至数十次,日轻夜重.阵咳时患儿往往面红耳赤,涕泪交流、面唇发绀,大小便失禁.少数病人痉咳频繁可出现眼睑浮肿、眼结膜及鼻粘膜出血,舌外伸被下门齿损伤舌系带而形成溃疡.成人及年长儿童可无典型痉咳.婴儿由于声门狭小,痉咳时可发生呼吸暂停,并可因脑缺氧而抽搐,甚至死亡.此期短则1~2周.长者可达2月. (三)恢复期:阵发性痉咳逐渐减少至停止,鸡鸣样吼声消失.此期一般为2~3周.若有并发症可长达数月. 祖国医学认为,因小儿脏腑娇嫩,外邪侵袭使肺气不宣,内蕴痰火,清肃无权,致气道不通,时邪恋肺,血随气逆,使络脉受伤,病损肺脾,蒙蔽心窍,故成阵咳. [古方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455例,全部治愈.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确保国家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确保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党始终坚强有力、统揽全局,从而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为此,既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又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制度基础;还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和发展中国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将从持续的改革创新中获得不竭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有机统一,在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坚决破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力推动中国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变"与"不变"的结合中,中国制度保持了延续性和生命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必须始终坚持,这是制度创新的底线;妨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必须坚决破除,这是制度创新的主攻方向.比如,这次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经常出现快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深刻印象变化,经历了长期变动.随着近两年供应外部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市场预期有效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从下降到大位,波动幅度显着狭窄,已经在最后10个季度稳定在6.7%到6.9%之间,提高质量和利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高质量发展开启了从数量追逐到质量追逐的新阶段.经过改革开放后的慢慢发展,我国在1990年代中后期告别了不足的经济,数量对立逐渐减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益群体的扩大,居民消费的缓慢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数量追上时期快速增长的扩大构成的传统产业生产能力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当严重的生产能力不足如果空缺的数量差距是过去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空缺的质量差距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潜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追上质量,提高供应系统质量的多攻击方向,提高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明显加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高质量的发展开辟了由要素驱动转向创造性驱动的新阶段.随着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土地、资源供求形势发生变化,生态环境软约束增强,承受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这个阶段,约束发展的瓶颈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需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造力上,依靠创造力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大加强我国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高质量发展开启了由转型领先的社会生产转型解决问题失衡不足的发展问题新阶段. 但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放宽可能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摇,美国的增税法案可能会加剧主要经济体的竞争性增税,地缘政治的动摇也可能会影响世界经济的衰退.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性加强,经济结构经常发生根本变革,消费对经济快速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服务业比例下降,创造性支持加强,质量和利益提高. 但是,实体经济仍面临困难,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势头不振,创新能力仍然过强,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结构性流失依然引人注目,潜在风险非常强.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维持战略力量,坚决思考底线,实现政策力量和节奏. 坚决稳定工作总基调,要负责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合作,构成政策合作.大位,重点是维持宏观政策的连续稳定性,维持经济运行环境的稳定性,引领和平市场的期待.进入,重点发挥结构性政策,重点解决问题民生问题,提高改革开放力.这里的大位,特别强调遵循经济规律的大位,这里的入,特别强调的是大位的入,科学有序的入. 之后实施增税降费,反对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整顿名股实债和违法违规贷款不道德,阻止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销售服务等名义负债.务实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去年以来,去杠杆取得了初步效果,通过提高监督力、整顿金融混乱、补充制度短板,金融实际恢复了虚弱的可行性,金融风险势头得到了控制. 重点输掉蓝天保卫战,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从源头解决问题.污染防治攻防战是消费战,必须维持战略力量,最终成功. 坚决问题指导经济工作布局以高质量发展拒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决问题指导经济工作布局,实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认的主要任务.深化供给外部结构性改革.供应外结构性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近两年来,供给外部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钢铁、煤炭超过生产能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房地产库存显着增加,企业杠杆率稳定下降,增税费用效益显着,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短板减缓补充.但是,要素市场发展缓慢,价格变形和市场壁垒仍然是深化供给外侧结构性改革的最重要制约因素.前进元素市场化配备改革,以处理僵尸企业为突破口,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解散地下通道,将溶解的生产元素从短缺领域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旧领域转移到高效领域,解决问题无法退出、无法死亡的问题,确实打造市场是清晰的. 大力培育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意引导、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确实打造产业升级.大力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在降低显性门槛的基础上增加隐性障碍,清理各种红顶中介,提高政商关系,确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唤起各种市场主体的活力. 以城市群建设为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发展新结构.推进构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结构.扩大开放不利于深化国际合作和竞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机遇. 要以一带一带的建设为重点,创造外资方式,以投资创造贸易和产业发展.有序限制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力.增进贸易均衡,重点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值,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必要性,大力扩大进口. 引领外资健康发展,增进国际产能合作,防范外资风险.提高确保和民生水平.坚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起点和落脚点.要着重解决问题,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教育、低收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关注问题. 住房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推迟多主体供应、多渠道确保、租赁合并推荐的住房制度,积极探索多主体住房供应,改变供应主体过于单一的情况,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建立住房确保渠道多样化的住房租赁减缓前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程度取决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准.引领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研究建立市场化、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减缓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责任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督体制.
摘要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学创新型测温仪的研制过程,并阐述了它的原理结构和特征,说明了光学创新型测温仪是由光纤传感器获取温度变化信息,然后经光学信号处理与电子信息处理相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排除内外干扰获得真实温度信号,可实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测温.区别于红外测温仪.每个人都会遇到温度检测.温度传感器市场占所有传感器市场的一半以上,所以将温度传感器做成各种测温工具和仪器,其经济价值可观.前言 :就测温仪形式来说,可归纳为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不同的被测目标必须采用不同的测温形式,比如测定冶炼炉内钢水的温度,因为非接触式只能测定发热体表面的温度,而钢水表面有很厚的炉渣层,加上炉内本身存在温度梯度,故只有插入钢水内部,采用接触式测温的形式才能比较正确地测定钢水的温度.又比如测定回转体、运动体某点的温度,只有采用非接触式测温的方式比较合适,当然也可采用把温度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运动体上,让其发射与温度相对应的电磁波,再经无线接收其电磁波,这也是一种方法,但在恶劣环境下实现比较困难.现状 :各种各样的测温工具和仪器均会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比如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对成人来说很简单,而对婴儿来说就比较麻烦,若联网监控多个婴儿的体温变化,则更困难.又如采用热电偶测温,若在微变化、相对静态的温度场中测温时,则精度很高,可在温度起伏较大的动态温度场中测温时,则精度很低.因为温度引起两种不同金属材料作成的端点热电势不同,它需要有一个热平衡时间,根本测不出温度的动态变化,所以在玻璃生产线、陶瓷生产线等多种场合下,将多个热电偶联结计算机显示记录的数据是一种假像,因为计算机的高速响应,必须要有高响应速度的传感器与之匹配.采用普琅克辐射原理,接收发热体的辐射波,从而转换成发热体的相应温度的测温仪是目前最廉价的高响应速度的测温仪.由于物体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红外波强度引起温度变化的贡献最大,所以一种容易实现的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应运而生.红外测温仪虽然实现了非接触式测温,问题是低温源的红外辐射波强度弱,红外测温仪只能靠近被测物,否则要设计一种能接收中红外、远红外的光学系统,才能实现较远距离的低温检测.另外,红外测温仪由于仪器本身限制,它不能靠近很多恶劣环境,如高温.强电磁场、酸碱挥发,有毒有害气体等多种场合,同样也不能通入窄小空间,如不能测定发动机涡流燃烧室的温度.而光学创新型测温仪不仅可以实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测量,而且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原理 :作者从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三十余年,认为 采用光纤温度传感器做成的测温工具和测温仪可以克服现有测温仪的多项弱点.首页 >> 客服中心 >> 陈教授论文 光学创新型测温仪的研制 发布时间:2007-10-31 被阅览数:1801 次 来源: 西安光圣能源传感系统有限公司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文字 〖 大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光学创新型测温仪的研制 西安光圣能源传感系统有限公司 (710075) 陈尧生 摘要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学创新型测温仪的研制过程,并阐述了它的原理结构和特征,说明了光学创新型测温仪是由光纤传感器获取温度变化信息,然后经光学信号处理与电子信息处理相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排除内外干扰获得真实温度信号,可实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测温.[1] [2] 下一页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光学创新型测温仪的研制 西安光圣能源传感系统有限公司 (710075) 陈尧生 摘要 :本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光学创新型测温仪的研制过程,并阐述了它的原理结构和特征,说明了光学创新型测温仪是由光纤传感器获取温度变化信息,然后经光学信号处理与电子信息处理相结合的信号处理方法,排除内外干扰获得真实温度信号,可实现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测温. 下一页.
目前该病的致病基因已明确定位于13q14.3的ATP7B基因,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也已被阐明,该基因全长约80Kb,含21个外显子及20个内含子.ATP7B基因主要在肝脏表达,参与铜的跨膜转运,其作用是在肝细胞内将由肠道吸收入血的铜转运到高尔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铜蓝蛋白,并将体内多余的铜通过胆汁排出体外.目前ATP7B已发现超过500种基因突变,均位于ATP酶功能区.有报道提示不同的基因突变能预测临床表型.目前认为铜蓝蛋白合成障碍是本病最基本的遗传缺陷,由于P型铜转运ATP酶缺陷,造成肝细胞不能将铜转运到高尔基体合成铜蓝蛋白,过量的铜在肝细胞聚集造成肝细胞坏死,其所含的铜进入血液,然后沉积在脑、肾、角膜等肝外组织,导致各脏器功能损伤,临床上出现一系列各系统受损的表现.其细胞毒性机制可能与过多结合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膜的脂质氧化及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有关.HLD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铜累积部位的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多于青少年起病,少数可推迟至成年期,发病年龄一般在4—50岁.通常年龄较小者多以肝损害起病,年龄较大者多以神经或精神症状起病.而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多已有尚未引起临床症状的肝损害.若未经治疗最终都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症状.患者可有一系列严重程度不等的肝受损症状,包括一过性自限性肝炎、无临床症状的轻度肝功能异常,甚至表现为严重的暴发性肝衰竭.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或有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少数患者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脾大.张永红等研究发现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以肝型多见,经驱铜及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暴发型死亡率高,预后差.我们在临床:r=作中也发现近百名2-7岁的以肝功能损害为表现的HLD患者,此类患者一般无神经精神症状,经过严格饮食控制及驱铜治疗,有望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果饮食不加以节制,且未正规坚持驱铜治疗,有可能症状恶化,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肝硬化、腹水,甚至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MargheritaSini等研究发现83%的HLD患者经过定期的排铜治疗后,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得到稳定改善,提示了临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包括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ring,K-F环)及向日葵白内障,二者经治疗均可恢复.K-F环是HLD最重要的体征,位于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呈绿褐色或金褐色,宽约1.3mm,开始时在角膜周缘的上、下方沉积,逐渐形成环状,早期需用裂隙灯才能检出,此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患者多见.黄芳等研究认为年龄为出现角膜K-F环的独立相关因素,脑型患者角膜K-F环阳性检出率高于肝型;经治疗后,角膜K-F环减弱或消失,说明患者驱铜治疗有效.向日葵白内障不影响视力,必须通过裂隙灯检查才能发现,罕见能导致斜视、眼球干燥症、视神经炎及视盘水肿苍白.可见于40%-50%的HLD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铜沉积的部位有关.如果铜沉积在新纹状体,可能出现运动增多、肌张力减低;如铜沉积在旧纹状体,可能出现类似帕金森病的肌强直、运动减少、静止性或意向性震颤等.AlastairI.的研究中探讨了HLD有着不同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如患者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往往需要考虑HLD的可能;部分患者会出现身体躯干纵轴肌张力障碍,而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如铜沉积在大脑皮质,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在Prashanth等…的研究中,有明确证据表明癫痫发作的HLD患者占到8.3%,可发生于病程中的各个阶段.精神症状可表现为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易激惹等,而且即使在长期的规律治疗下,这些精神症状出现的概率仍接近70%.此外,HLD的认知功能损害也比较常见,波兰学者JoannaSenio?w等通过对67名HLD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表明,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存在明确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颅脑多部位损害的患者,其认知功能障碍较仅基底节损害者明显.因为HLD患者的铜沉积范围广,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便秘、自汗、盗汗、怕冷、怕热、直立性头晕等.DilipSoni等研究表明HLD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且对副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肾脏受损时可出现蛋白尿、氨基酸尿、血尿、肾结石,因钙、磷代谢障碍,出现代谢性骨病;心肌铜沉积可出现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韩永升等研究提示HLD患者可能存在心肌损伤,且肝硬化程度越严重,心脏标志物各指标升高越明显,游离铜可能参与了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刘桂芝等研究发现HLD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达57%,超声心动图异常率为18%;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异常率和患者年龄无关,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显著高于女性.OzlemElkipanE~63等研究提示,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非常困难的HLD,通过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有助于评估儿童的心脏功能,进而对HLD的诊断提供帮助.其他少见的症状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习惯性流产、溶血性贫血等.该病目前尚无某个单一的指标能够确立诊断.难点在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和受累器官的多样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对于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K-F环阳性同时血铜蓝蛋白和(或)铜氧化酶降低者,可以确定为该病.而以肝病为表现者诊断相对困难,早期往往误诊为肝炎、肝硬化等;ATP7B基因突变的检测费用昂贵,且并不能检出该病的全部突变类型.对于该病的诊断还采用如下的标准:一般均有转氨酶活性增高,但大多数增高不明显.且Sandy等研究表明血清转氨酶的高低与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正常人范围为0.2-0.5g/L,高达95%的纯合子和20%无临床症状的杂合子患者血铜蓝蛋白2501~g/g干重.但即使1001~g/24h.多数学者认为,HLD患者的血清铜显著低于正常人和其他肝病患者,是诊断HLD的常用指标.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其诊断价值不及铜蓝蛋白和尿铜.张永红等报道血清铜和血清游离铜对HLD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而且血清游离铜可作为暴发型HLD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不论以何种首发症状起病的患者,肝脏始终是铜沉积的主要部位和体内铜中毒的原发靶器官.由于铜在肝脏的沉积引起明显的声学界面改变,所以在症状前期就会出现相应的肝脏超声影像学改变.OkanAkhan研究发现,超声检查是发现肝脏早期损害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而且HLD肝硬化导致的超声改变与其他原因所致肝硬化相比,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可发现基底节区的异常,并且可先于症状出现之前.一般在CT上呈现高密度,在磁共振成像T加权像上呈现高信号.磁共振成像较CT更敏感,除基底节外,还可见于丘脑、脑干、齿状核等.头颅磁共振成像的改变在该病的患者中较常见,即使在无神经系统表现者也可见.此外,颜立群研究表明MRS对于早期发现HLD具有重要价值.薛鹏等也研究发现DWI成像联合MRS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代谢观察的不足,对其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即基因诊断,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出相关基因突变,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测序,另外还可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微卫星标记多态性技术分析进行间接诊断.JooWheeKim等认为对于年幼患儿,特别是三岁以内的儿童,基因检查对于HLD的诊断很有价值.Li—ChingWang等研究提示ATP7B基因分析对l临床表现不典型的Wilson病患者具有重要的诊疗意义.一项对英国181例临床和生化确诊的HL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其中共有116个不同的ATP7B基因突变片段被检测到,整体突变检测频率为98%.然而,目前基因测序的技术以及费用问题阻碍了其广泛应用.该病的药物治疗基于应用铜螯合剂促进铜从体内排泄或应用锌制剂减少铜的吸收.基于临床资料和多年的经验,青霉胺一直是治疗的主要药物.不过,一些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神经症状的恶化,导致三亚乙基四胺可作为一种有效且更安全的初始治疗的替代药物.经过初始的螯合剂治疗,一般到临床症状改善后可进行维持治疗,可选择螯合剂的减量或锌制剂的单药维持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宜食含铜低的精米、白面、淡色蔬菜、水果、瘦肉、禽肉、禽蛋及有鳞的淡水鱼.须严禁食用壳类、坚果类、动物内脏、脂肪、海产品及其他含铜高的食品.饮用水方面应选择纯净水或蒸馏水,一般矿泉水慎用.青霉胺是目前最常用的强效金属螯合剂,其结构中的巯基可以与铜螯合,发挥清除铜的作用,还可诱导一种内源性的金属清除剂一金属硫蛋白的产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尿液中铜的排出,也可以减少细胞内的游离铜,是治疗该病的一线用药.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严重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凸显,其早期的过敏反应包括发热、皮疹、淋巴结病、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等.延迟反应包括肾毒性、狼疮样综合征、骨髓毒性和剥脱性皮炎等.非常迟发的副作用包括肾毒性、停药后再次用药所致的过敏反应、重症肌无力、多肌炎、味觉丧失、IgA降低以及浆液性视网膜炎等.TanL3~~报道了一例HLD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使用青霉胺后出现症状加重和皮疹出现.三亚乙基四胺也是一种金属络合剂,与青霉胺的络合铜能力相仿.患者经三亚乙基四胺治疗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比例明显少于使用青霉胺者,特别适用于以神经功能受损为主,以及不能耐受青霉胺不良反应的患者,故对于伴有神经系统功能受累的患者建议首选此药.可以与铜及蛋白质形成一种复合物,进餐时服用可以结合食物中的铜从肠道排出,从而阻止了食物中铜的吸收.两餐间服用,药物吸收入血,与血液中的铜及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代谢,从胆汁排泄.不良反应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等.口服锌制剂能诱导肠黏膜细胞合成金属硫蛋白,在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内结合食物中的铜,从而减少铜的吸收,并且铜可随肠上皮细胞的脱落排出体外.此外,锌还可诱导肝细胞内金属硫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铜对肝脏的损伤.锌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不良,通过改变剂型及调整服用时间能减少其发生."一ChingWang等研究认为锌制剂在儿童HLD患者的治疗中是安全的.BeatrizRodrigu.ez通过对部分HLD患者14年的随访研究,肯定了锌剂和青霉胺的疗效,而锌剂的效果更为肯定,不良反应少于青霉胺.但KarlHeinzWeiss等研究认为与铜螯合剂相比,接受锌剂治疗的患者肝功能恶化率明显升高;而且对锌剂治疗无效的患者加入铜螫合剂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HanaaEl—Karaksy等研究认为,当HLD患者发生暴发性肝衰竭或进展到肝脏失代偿末期时,肝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Sutcliffe等研究表明肝脏移植手术可能成为HLD的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司马辉等研究认为通过全肝移植或活体肝移植术,能改善HLD病患者铜代谢,并可显著缓解神经病学症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活体肝移植供体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暴发性肝衰竭HLD患者必须尽早诊断和进行肝移植评估,以确保需要进行肝移植的患者尽快实施肝移植,但也并不是每一个此类患者都必须进行肝移植才能存活下来;失代偿性肝硬化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HLD患者具有肝移植的适应证,但需严格掌握;伴随有神经系统症状而肝功能稳定的HLD患者目前还不是肝移植的适应证,只有在神经系统症状威胁患者生命或导致严重残疾时才能谨慎地进行肝移植.HLD患者合并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时,往往由于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使患者免疫力低下,易招致反复感染.多数驱铜药均不同程度影响白细胞或血小板,难以坚持长期驱铜药物,此时应考虑脾切除术或者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切除术是传统的治疗手段,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是最近才被学者考虑应用HLD患者,效果也较为理想.HLD为单基因遗传病,基因及细胞治疗是最可能从根本治愈本病,最具前景的治疗途径.目前,国内外的基础研.究主要是以质粒、腺病毒、慢病毒等为载体介导基因校正治疗,细胞治疗的方法有肝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胚胎干细胞移植等.有研究证实在病理情况下过度负荷的铜离子,通过降低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及谷胱甘肽的含量降低星形细胞的抗氧化功能;并可能通过增加NO分泌加剧氧化应激,激活炎症途径.而VitE是人体内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基于从抗氧化机制上应予以补充.本病患者尚需终身服用药物治疗,目前还没有办法做到彻底治愈该病.肝细胞移植及当前可以做到的肝脏移植有望达到根治,然而术后均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治疗,而且远期疗效未知.尽管该病的治疗有重重困难需要克服,但目前基因治疗的一些尝试及将来的进一步研究有望达到安全有效的基因转变,最终治愈该病..
心理学中有一个特别好用的管理情绪的方法叫做"合理情绪疗法".今天就来大揭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情或者某个人,而是人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改变情绪困扰的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是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核心理论又称为ABC理论. 梳理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或者自我认知改变,重新梳理我们的心理问题,不断的深挖,找到引起情绪或行为C背后的认知B. 一般来说,不合理信念主要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件事情必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信念.当实际发生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过分概括(以偏概全,以一件或者几件事情来评价自身或者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把事情的可能后果想想,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当人们坚持了这样的信念,遇到他们认为非常糟糕的事情时,会陷入极度的负面情绪体验中.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试图去找到当前发生的主要事情背后的那个B,并认识到只有改变B才能调节情绪C这样原理. 领悟阶段明确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进一步对自己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和背后不合理信念B关系的领悟.(找出B-->C的路径关系) 在这里,我们应该了解到:引起情绪困扰的真是这些B,而不是A.要改变情绪或者不良行为C的根本方法是改变B.并且自己对这样不合理的情绪C是有责任的. 修通阶段这是最重要的阶段.这是我们自己修正或者放弃原有非理性信念的关键阶段. 1:与自己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常用的方法是黄金原则(坚守: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反黄金原则(摒弃: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一定要对我怎样),产婆术辩论(从一个节点出发,不断推理,过程中不断发现其中的错误之处).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检视修正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2: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做到情绪改观.第一步自己想象进入到让自己难过的情景,体验强烈的不适应感.第二步改变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改变当下的不合理认知,体验改变认识后带来的情绪变化.第三步停止想象.梳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并且提醒自己巩固已经改变的新的情绪反应. 3:做家庭作业.主要有RET(自助表)和RSA(合理自我分析报告)两种方式.RET和RSA实际上就是找到事件A,产生的情节C,背后的信念B,驳斥不合理信念B的D(驳斥过程)以及产生的新观念E,也叫ABCDE自助分析法.具体下次可以详细举例,这里大家记得就是一个自我剖析的过程.我们可以对我们日常中任何一个情绪都运用这种方法来调节. 巩固阶段除了上面的阶段中运用到的方法意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技能训练方法来巩固前面的结果:自信训练,放松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为了重建认知方式,思维过程和情绪,行为表现,减少以后生活中出现的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 好了,以上是全部合理情绪疗法的根本原理,专治各种情绪不好.各位可以用这些方法来试着解决一些问题.实在调节不好的,请找专业的咨询师来寻求帮助,心理问题要引起重视,这是直接决定生活体验和质量的根本标准.
申采浩(1880年12月8日-1936年2月21日),朝鲜半岛历史学家和韩国独立运动志士.南北韩皆认为申采浩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历史新读》和《朝鲜上古史》.《朝鲜上古史》是以朝鲜民族为基础的历史著作,最初在1931年开始陆续刊登在《朝鲜日报》上.1948年被以成书的形式出版.申采浩认为朝鲜半岛古代历史与今中国东北地区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申采浩晚年从事韩国独立运动,1907年加入"新民会(朝鲜语:신민회)",1910年流亡中国东北.1923年执笔《朝鲜革命宣言》并在报纸上发表反日文章.为了获得赞助资金,申采浩曾经化名柳烟泽.1928年5月8日作为东方无政府主义者联盟的成员,为筹措资金在基隆邮便局领取汇款时被捕[1],协助他的苗栗头份人林炳文也同样被捕[3].1930年申采浩在大连被判刑10年,关押在旅顺监狱,1936年服刑期间因脑溢血病死于监狱. 申采浩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个民族主义历史学家,他认为'如果否认民族,那么就没有历史',并且强调远古时期的朝鲜民族历史.并且丰富了传说中的人物檀君为正式的历史,而且认为扶余为民族的起源. 由于朝鲜长期受制于中国或日本,民众深受事大主义的影响,而且儒家哲学中把中国作为世界的中心,申采浩试图打破这一传统认识,建立起朝鲜人自己的历史.申采浩浓墨重彩的歌颂了朝鲜族的历史英雄,如李舜臣等,并建立起朝鲜族的唯一性,用檀君神话取代外来始祖箕子的历史. 申采浩认为朝鲜古代史就是一部与周边民族抗争的血泪史.在《朝鲜上古史》中,他的思想从主流的儒家专项到社会达尔文的角度,强调斗争,强调"我"和"非我".《朝鲜上古史》中认为檀君朝鲜的首都阿斯达就在今天的哈尔滨.公元前425年,古朝鲜改名为大扶余,此时的辰韩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弁韩和马韩,古朝鲜逐渐开始解体.公元前239年,辰韩被解慕漱檀君征服,国名改为扶余.
《信息技术导论》:《信息技术导论》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是信息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它担负着系统、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大门的重任.该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计算机基本概念及其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同时结合社会发展现状及学生的专业特点,介绍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组成、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及病毒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 word、excel及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操作.通过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的形式使本专业的新生初步建立起对计算机学科的本质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管理学、市场营销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本课程围绕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系统的讲述了如何利:用经济学原理中的相关理论及模型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同时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几个环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建立起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思维框架,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合理有效的进行选择,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信息管理中的其他理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它以计算机为主要支撑技术,以管理信息及业务的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为目标,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指导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事业等社会组织中的业务管理和决策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组织、检索、分析、设计、处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信息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组织实施的能力,侧重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是一门实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 《管理学》:《管理学》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企业资源计划,物流管理与供应链及客户关系管理的前导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在对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以及主要管理流派理论讨论基础上,围绕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目的与一般方法等.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软件开发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本课程围绕C语言的基本语法知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系统的讲述了利用C语言进行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通过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及课程设计几个环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掌握编程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和习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系统地介绍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数组、广义表、树、二叉树、图、查找表等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的实现方法,使学生了解数据对象的特性,数据组织的基本方法;在技能方面,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在不同存储结构上实现不同的运算,并对算法设计的方式和技巧有所体会.通过学习,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积聚和提高基本的分析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路由与交换、网络编程、协议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软件与硬件、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本课程理论教学以计算机网络体系分层模型为主线,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组成和结构,结合主流局域网、广域网技术介绍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实现原理,结合TCP/IP介绍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并介绍网络管理及安全基本知识,使学生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体系与基本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主流技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思维方法和分析网络问题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跟踪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沟通与表达能力,为学生后续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设计与开发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会计学》:《会计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选修的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通过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分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并进行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等等.初步具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了解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管理等相关会计内容,初步形成对会计工作较为全面的理性与感性认识.
〔关键词〕 农民工;城市融入;文化适应; 美国学者雷德菲尔德和赫斯科维茨对"文化适应"的定义如下: 个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感情依托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1].从理论上讲,文化适应是双向的,也就是说,相互接触的两个群体的文化模式均会发生变化.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文化适应过程中更多的变化往往发生在弱势群体一边.由于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我们将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做以下定义: 农民工经由城市文化的影响和农民工的自我调整,形成适应城市社会的知识、技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意识,使之能自觉采取符合城市社会要求的行为,达到完全融入城市市民阶层的目的. 对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而言,其文化适应是最深层次的适应.因此,对农民工的城市适应问题从政治、经济视角加以关注固然重要,但从文化视角予以审视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工进城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移居城市,其也是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移民",更是个人从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变的过程.它涉及农民工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转变过程. 关于文化适应的过程,以跨文化研究专家葛兹的研究成果最有影响力.葛兹认为,文化适应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第一阶段为多幸期.在这一阶段,由于预期积极和乐观,个体在这个阶段情绪高涨,对所看到的文化差异持一种积极的态度.第二阶段为文化冲击期.在这一阶段,由于现实与期望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挫折和不尽如人意之处,个体对新环境开始有一定的敌意和偏见.第三阶段是文化变化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对新的环境有所认识,同时也接受了一些新的价值观,自信心有所增长,开始融入新的文化背景.第四阶段是文化适应期.在这一阶段,个体对新环境已完全适应. 综上,在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所经历的五个阶段中,其心理过程呈"U"型曲线.农民工刚进入城市时,往往带着新奇与热情;随后这种新奇与热情逐步消退,直至情绪极度低落;而后其情绪又处于逐渐恢复状态并重新高涨. 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受到客居城市环境和农民工个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3].概括来说,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农民工个人的文化适应能力,是指改变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能力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适应能力就是指社交能力、处事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农民工个体的文化适应能力是影响农民工能否融入社会、适应城市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社会支持是有助于文化适应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民工社会支持的来源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同乡和城市当地的居民朋友.首先,按照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的观点,由家庭成员和同乡提供的支持系统是最具效力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有着相同的进城生活经历的同乡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刚进城的农民工尽快地适应城市的环境.同乡还可以提供情感帮助,他们可以向同乡宣泄自己的情感,释放在新的环境中遇到的挫折感和失落感,进而减少自己的焦虑感、无助感和疏离感.其次,农民工能否得到城市当地居民朋友的支持,也会影响其文化适应的进程. 作,这无疑有利于其在陌生的城市环境中立足.一般来说,有当地居民朋友的农民工,其满意度与心理幸福感均比较高,适应期会比较短. 目前,农民工的文化素质还较低,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的技能技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适应.因此,要抓住农民工文化适应问题的根本,大力加强农民工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工的素质,以此帮助农民工尽快完成适应城市文化的过程.在培训内容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农民工的现有文化知识水平为基础,对他们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学历补偿教育是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城市适应能力为主的教育,重点是提高其在城市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知识水平和适应能力.第二,以农民工现有的技术水平为起点,针对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第三,对农民工进行城市社会交往礼仪方面的培训.农民工在工作与生活中,由于对城市人际交往礼仪缺乏了解,往往会导致其在人际交往中沟通不畅、甚至发生误会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其工作与生活,而且会给其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农民工进行相关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使农民工尽快完成城市文化适应过程应着力的方面之一. 政府掌握着最丰富的公共文化资源,同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对农民工的文化教化上理应负起最主要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应在文化资源的配置上向农民工倾斜,并运用公共文化资源为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养服务.政府还应利用自身的公权力和公信力,做出相关的制度安排,如构建与农民工有关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和服务规范;将农民工教育与文化生活的改善列为企业的考评内容之一;鼓励社会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并对此给予宣传表彰,等等. 苦于没有机会而无法付诸行动.如果政府出面搭建起这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城市居民的这种积极良善的意愿将会被激发出来,并会在农民工完成城市文化适应的进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这个平台的成功运作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工提升适应城市文化的能力,而且在培育城市居民的志愿者精神方面亦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适应过程,是农民工对城市文明与生活方式的适应过程,是农民工在文化与心理上适应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的顺利与否,是农民工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的关键环节,其具有与经济适应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政府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的过程需要给以格外关注,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农民工尽快适应城市文化,以使农民工尽快完成其城市化的过程. 程建中. 浅论农民工的城市文化适应[EB / OL]. http: / / huzh- ouart. zhebei. com / html / show. asp?
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 学生数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格外牵动人心. 据2018年5月11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截至2017年底,我国有乡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4%;在校生384.7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 "从历史发展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受历史、现实、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建设,提升育人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要求到2020年基本补齐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这两类学校短板,进一步振兴乡村教育,"基本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不久前,记者深入吉林省农安县、河南省栾川县、湖北省竹山县采访发现,各地着力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快补齐短板,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优,更加有力地托举起乡村孩子的读书梦. 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切实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出竹山县城向西南,汽车在蜿蜒山道上颠簸近4个小时,终于爬上一处海拔1200米的高山台地. 这里是官渡镇楼房沟村小学,两层小楼,一处院落,跟旁边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房一样,粉墙黛瓦翘角檐. "一到三年级共16名学生,一多半是留守儿童."59岁的卢坤山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在编教师.疫情防控期间,他每天通过手机在"云端"给孩子们上课. 楼房沟村小学去年才恢复办学.2004年,这所村小因合村并组、生源不足而撤销,孩子们只能到30公里外的官渡镇中心学校读书. 要不要恢复楼房沟村小,竹山县教育部门也曾纠结:该村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每年新增适龄儿童不过四五个;而办一所学校,意味着教育支出增加. 在竹山,招生5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在校舍建设上基本一样,都是两层楼加一处院落,工程造价在80万元左右.另需配置电子白板、远程教学等教学设施,每年还需拨付6万元办公经费. "教育,要算长远账.从不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失学的角度来看,在这里恢复建校十分必要."竹山县教育局局长毛光伟说,越是偏远山区村,对恢复小规模学校的需求越是迫切. 楼房沟新村小一落成,二年级学生朱梦婷的母亲就退了在镇上租的房子,让孩子回村就读."原来在镇上租房陪读,不算生活费,光租金一年就要3500元,还占着一个劳动力." 目前楼房沟村小学16名学生中,15名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卢坤山表示,如到镇里上学,将会加重家长负担,影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甚至导致孩子们辍学. 在竹山县最西北的偏远乡镇大庙乡,去年秋季恢复的黄兴小学甫一开班,黄兴村里19名学前班适龄儿童便全部报名上学.这些学生中,大多是留守儿童.黄兴村的孩子以往要去12公里外的全胜小学上学,不少家庭因为无人陪护,会拖延孩子入学. 毛光伟说,竹山县地处秦巴山区,曾是深度贫困县,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近年来,县里投入4.38亿元,兴建7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复建85所小规模学校,让4万多名山区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强调:"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地严格把握布局要求,着力统筹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完全小学布局: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小学校.优化布局涉及小规模学校撤并的,各地严格撤并程序,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学生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栾川县地处伏牛山腹地,以前几乎村村办学校,教育资源分散,水平参差不齐.按照县里修订完善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与镇中心校相距不足2公里的石庙镇龙潭小学在撤并之列. "村子顺沟而建,家住沟底的学生离镇中心校近,愿意撤;住沟中的离龙潭小学近,不愿意撤;家里不太宽裕、怕多花钱的,也不愿撤."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郝跃川说,起初村民意见不统一,撤并的议题被暂时搁置. 此后,随着对镇中心校的情况了解加深,不少村民开始对撤并动了心. 村民杜留绪说:"中心校的学生路过家门口,跟我说那边教学好、饭菜香."村民芦柳艳听其他村学生家长议论,"镇中心校不单教课本知识,还开设科技、泥塑、漫画等课程." "撤并后,原校舍可以装修改造成研学基地,给孩子们提供第二课堂."郝跃川也趁热打铁宣传村里的规划设想.再次表决时,多数村民赞成龙潭小学撤并. 栾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文强说,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全县原有的81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保留19所,"在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基础上,集中财力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学校,这几年新增校舍9万多平方米,确保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 留人 改善条件,提升待遇,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大学本科毕业,怀揣理想而来,可到学校一看,心凉了半截."教室操场破旧,平常上课连白衬衫都不敢穿;冬天那个冷,不生炉子熬不住." 30多岁的卢志伟,在农安县黄鱼圈乡连三坑村小学已任教6年,起初留下来是因为"打小在农村长大,对村里孩子想要得到更好教育的渴望感同身受". 但现实让卢志伟产生不小的心理落差."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也不是没想过调走的事." "教师节时,孩子们在窗外为你唱歌;晚上一有空,乡亲们就会来学校坐坐,只是怕你孤单,陪你说会儿话."纠结了好几次,卢志伟最终还是留了下来.这里边有感情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越来越强烈的职业认同感. 近年来,农安县大力推行村小建设倾斜政策,截至去年底,全县50人以上的100所农村小学全部建成"温馨村小". 聚焦"温馨校园",农安县投入1.4亿元,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村小校舍已全部消除D级危房,所有村小全部采用电暖设备取暖;配套建设计算机教室、保健室、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库及篮球、足球、排球场地. 针对村小办学条件差、留不住教师等问题,10项政策出台实施:不足100人的村小,公用经费按100人拨付;实行乡村教师轮岗制,新教师下到村小任教;实行教师服务任期制,评选学科骨干教师,要有在村小2年以上教学经历;将各级培训精准到村小,让村小教师接受优质教育培训;建食堂、建宿舍,让村小的老师们吃上免费午餐,住上舒适的宿舍……卢志伟的工作生活状况为之一变.伴随朗朗的读书声,记者走进连三坑村小学,只见教室内桌椅整齐、设施齐全,教师宿舍温馨明亮、网速也快.卢志伟笑言:"现在咱这儿的条件跟城里差不多." 目前,11名教师坚守连三坑村小学,为6个班的67名学生传道授业. 中强化师资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实,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到乡村小规模学校. 竹山县把教师的"五险一金"纳入财政预算,乡村教师享受差异化生活补助:中心校、村小、教学点分别为每月300元、400元、600元. 竹山县宝丰镇秦家河教学点地处偏远,开车到县城要一个半小时,交通、生活不便.58岁的蔡鄂庸,至今仍在这里坚守,"虽然不易,但也劳有所得,工资加上各项补助,每月能有7000多元." 年轻教师的待遇也在提高.在栾川县重渡沟小学,入职4年的王晓丽,除基本工资之外每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260元、乡村小学教师生活补贴500元、班主任津贴500元、教龄津贴40元."村里条件确实差,但补贴比城里高,算下来每月到手工资3400多元." 职称评聘也在向乡村教师倾斜.栾川县规定,乡村教师教龄满25年,享受高级职称待遇;教龄满20年,可直接获评中级职称.评定时,乡村教师在从教年限、承担课题、获奖等方面的标准可以适当放宽. 毛光伟认为,年轻教师在农村工作,面临爱情、友情和亲情的现实考验,光靠"硬留"行不通."我们鼓励教师特别是招聘来的年轻教师流动,基于教学成绩的流动不仅能够提升乡村学校教学水平,也能稳得住师资力量." 2012年起,竹山县建立教师队伍上下流动机制,规定新招小学教师全部派往乡村任教,城区学校出现空编,一律从乡村教师中公开遴选. "在村小学教学成绩好的话,3年以后就有机会流动到城里去."2019年到竹山县麻家渡镇柿树坪小学任教的宋平说,自己和同事们并不讳言想进城的念头,"这也是有上进心的表现." 提质 三年级的胡鑫怡.讲完一个章节,给胡鑫怡布置完自习内容,梁强又抽出数学课本,为四年级的两名学生上课. 前两年,这是梁强每天上课的常态.栾川县三川镇大红村小学共两名教师、6名学生,他负责其中3名学生的教学,另一位教师朱聪敏负责另外3名学生.在乡村执教20多年,两人早已习惯这种局面.但对一些课程,他们一度有心无力:音乐课上打开录音机,让学生跟着唱;体育课就带着在校园跑跑步;美术课开不了……"一个人复式教学,教两个年级,开10门课,尽力了."梁强说,他们还要为学生吃饭等事操心.上午10点钟,课间休息,朱聪敏忙着洗好蒜苔,切好肉丝,蒸上米饭.中午放学,她炒几个菜,冲一锅紫菜汤,供师生8人用餐. 要求,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的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 近年来,栾川县探索建立教研协作区,将全县初中、小学各分为4个教研协作区,以强带弱,捆绑考核.县乡学校之间,各乡镇中心校、小规模学校之间,共享备课资源,共同提升水平. 有了这些政策支持,梁强明显感到教学有了帮手,增了底气."三川镇中心学校派专人联系大红村小学,统一开展教学管理,包括统一安排教学、教研活动,统一进行学生考试.如今,镇中心学校与我们共享备课资源,我们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高." 推广网校工程和设立教研协作区,是竹山县提高乡村学校教学水平的两大抓手.全县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推进网校建设,实现校校通宽带、班班配套电子白板教学设备、师生人人有网络教学终端,以"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设立5个教研协作区,实施教师走教、对口帮扶,定期送教送课到乡村小规模学校. ,学生们跟一句. "早些年我成了全科教师,也是不得已."蔡鄂庸说,在没有实行远程教学之前,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课程,自己一肩挑,"每次上音乐课,我就带着娃儿们一块儿,南腔北调地唱." 今昔对比,蔡鄂庸坦言变化明显,"有了电子白板资源库,讲课就有了参考教案;有了网校,音乐、美术等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在线听课,不必担心开不齐课、开不好课." 宝丰镇桂花小学校长邵传星每周都会去一次秦家河教学点,送教送课,也检查这里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点虽然只有一名教师,但通过网络同步课堂,定期送教送课,教师一对一辅导,现在学生的成绩整体上不比桂花小学差." 近年来,电子白板等网络教学设备逐步覆盖了竹山县所有小规模学校,让教学点的孩子们也能受益于在线教育资源.竹山还在一些特别偏远的教学点实施远程同步课堂试点,解决因为师资缺乏而不能开齐课、开好课的问题. 从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到发力提供丰富优质在线教育资源,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教育",着力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不断健全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护航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提质提速. 过去,经费的事,没少让栾川县重渡沟小学校长万卿操心."电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全要从公用经费里出.每个教室、宿舍都装着空调,可到了夏天,电费支出大,不敢多开." 强调,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并要求切实落实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对乡镇寄宿制学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 重渡沟小学现有63名学生.根据政策,栾川县按每名学生每年600元的标准拨付经费,对不足百人的村小,按100人予以拨付.算下来,学校每年有6万元公用经费,加上每人每年30元取暖费,全年共6.3万元. "政策落实到位,以前紧巴巴的日子宽松了许多."万卿舒了口气. 李文强介绍,栾川县一方面加强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严格实行账目单列、规范管理、合理统筹,严禁乡镇中心学校挤占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另一方面动员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加大投入力度. 以重渡沟小学为例,在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管委会和村集体支持下,学校聘请2名厨师,解决了外聘人员工资等问题. 栾川县还拨付专项建设资金150万元,为重渡沟小学新建一栋校舍."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将越来越让师生舒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万卿如今信心倍增.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书是处理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的重要法律依据.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是为了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需要.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在过去的用工制度中,劳动者是通过行政手段被分配到企业之中去的,行政命令就是建立确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也有了自主择业的权利,企业和劳动者必须订立劳动合同,从而确定双方的劳动法律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是为确立劳动关系而订立的,因此,只有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才具有订立劳动合同的资格.从用人单位来讲,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成立,能够依法支付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条件,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如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对于劳动者来讲,是指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年满历周岁)的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包括如下内容: (1)合同期限;(2)工作内容;(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5)劳动纪律;(6)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7)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法除了规定上述7项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之外, 还规定双方可以协商约定其他条款.如试用期、保守商业秘密、培训补偿等条款.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必须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的部分条款无法正常履行对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对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解除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法定解除是指出现国家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合同就可以自然失去效力或单方提出提前解除.协商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因某种原因,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协商,一致同意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出现,以及劳动合同一方当事人因某种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时终结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劳动法第23条,即劳动合同期满或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 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劳动合同的续订,是指劳动合同的期限届满,或者合同规定的任务已经完成,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行为.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时,由于劳动者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或者劳动者工作年限较长,且距法定退休年龄十年以内,如果职工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同意.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合同虽然经过当事人双方同意订立,但因劳动合同条款违反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的无效劳动合同的情形,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是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同时规定,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条款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
新世纪初,我国工程管理体制正酝酿重大改革,其中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也不例外.面临WTO和全球经济遗体化的冲击,我国必然全面接受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的国际惯例.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事业如何应对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适应这种重大变革.本报告将涉及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定额及概预算制度等内容,回答上述问题,帮助施工企业的领导掌握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变革中保持优势.一、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事业的影响及对策我国自1999年底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入世"的步伐明显加快.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领域及其金融、保险为主的服务领域,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领域甚至我国的农业都将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这种冲击和影响,许多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已初步形成对策.而对于我国建设市场、建筑业乃至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却较少有人研究,这方面的文章和对策研究也比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加入WTO并不构成对上述行业的威胁和影响,相反可能会对工程造价管理行业引入国际惯例及竞争产生极大便利,同时也将带来压力和挑战.因此,就此问题有必要深入研究.WTO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影响的规定主要有《服务贸易总协定》和《政府采购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为GATS,其遵循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的更多参与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和逐步自由化原则.目前我国与日本就加入WTO进行的谈判中正式提出了关于服务贸易中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领域中减让表.《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其目的是为了限制政府采购中的歧视性采购,促进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而订立的.由于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参加了《政府采购协议》,因此中国"入世"后暂时还不会受到GPA的影响,但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想使GPA成为大家都接受的协议.因此在世界贸易西雅图回合贸易谈判中,美国坚持要把政府采购列为谈判议题,从这一点看,GPA成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协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由于我国政府投资数额巨大,每年达数千亿人民币之巨,而政府工程服务采购又是GPA中一个重要范畴,所以GPA将对我国建设市场中的交易方式��招标与投标,以及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WTO规则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各国市场准入问题,通过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非歧视等原则要求各国以关税减让或进口承诺方式开放市场.这种市场准入将促使各国尽快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系统,并遵守国际经济活动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加入WTO后,对工程造价管理行业而言,所受到的最大冲击将是工程价格的形成体系从国内各地区差异性很大的状态一下子纳入了全球统一的大市场,这一突然的变化会使过去的工程价格形成机制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会迫使我们不得不被迫引进并遵循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惯例.那么WTO是通过一种什么机制来迫使我们接受国际惯例呢?按说工程造价领域里的国际惯例是一种软约束,并没有强制力,即WTO并不能强制我们接受当今世界上美、英、德、日四大工程计价模式中任一种模式.但是WTO却通过《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打开我国的建筑市场及其工程造价咨询服务市场后,大量外资、独资、合资、合作建筑承包企业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后,就可以以其先进、优质的、高效的服务与我国企业竞争,并以其采用的先进计价模式来影响我们,为我们示范.若我国的有关规定(不包括法律)限制此类竞争的话,他们将会通过WTO的磋商与仲裁机制申诉并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以下就是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形:200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明确规定了关于"低于成本报价"问题,,即凡是低于成本的报价被视为"废标",也更不能中标.我国目前有许多地方的造价管理机构正在拟定建筑工程的"成本",并仍想通过硬性规定的"成本",使承包商按我国的定额报价.但若加入WTO,外国承包商就可能按其个别成本报价报出低价,若我们不承认其低价,虽然我们可以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不得按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条款进行对抗,但仍有可能让对方援引"非歧视原则"引起贸易纠纷.目前我国在工程间接费取费问题上采取差别费率原则,即有的省、市是按企业类别取费,有的按照工程类别取费.这种模式可能在我国加入WTO后引起争议,尤其是按企业类别取费的方式,我们可能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非歧视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诉至WTO.甚至我们对于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不同对待收取劳保费的作法更有悖于WTO的"非歧视原则"也会加大WTO对我国国有企业反补贴的制裁.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的预算定额中均采用量价合一的方式.虽然大多数省、市把价格列为可调节的,即通过发布价格信息或价格指数调整工程造价.但是由于这种调价不是自由通过市场实现的,而是由定额或造价管理部门发布价格信息强制承包商报价时遵循的,所以很有可能会被外国承包商援引"公平贸易原则"、"市场准入原则"认为这种"半管制价格定价方式"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而诉至WTO,从而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修改此规定."入世"后,我国的工程价格水平将会随着国际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一方面,我国原有的人工费低的优势将会丧失;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的开放,可能会使工程材料及设备、工器具价格降低.因此,工程价格的整体水平的波动趋势将很难预测.我国已承诺在加入WTO后,即可在工程造价咨询领域设立外商合资、合作企业(实际上现在已经设立了一批),2005年后即可设立外资独资企业,我国目前每年近三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也有数百亿元的市场,将来这个市场还将以较快速度发展,因此将会吸引大量外国咨询企业进入我国,尤其是香港和东南亚国家更会如此.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尤其是工料测量师事务所,大多为合伙人制,对其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公司形式往往增大了咨询事务所的责任风险,委托方愿意将工程咨询任务交给这一类承担无限风险责任的机构;所以这类企业信誉一般较佳,工作认真负责,不敢弄虚作假.同时这类咨询企业为了转移风险,往往在境外投保专业责任险,这一方面降低了自身责任风险,同时又更增大了信誉.基于此,我国加入WTO的初期大多数外商或国际组织贷款项目往往会倾向于委托这类境外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因为其公司机制为无限责任,加之属于专业人士合伙制企业,不隶属于任何利益团体,不能依靠某一具有垄断地位的机构承揽业务,只能依靠优质高效的服务来吸引客户,所以、其公正性较好.而我国大多数有较好业务来源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大多数为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附属机构,且尚未完成脱钩改制任务.国内这类企业虽然暂时解决了业务来源问题,但其公正性地位受到了损害,因此外资投资或外资合资项目一般不愿意委托国内这类企业做咨询项目(当加入WTO后,境外咨询企业涌入后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国内造价咨询企业就会因不适应竞争而淘汰出局.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范围比国内企业更宽,它一般对委托方提供以工程造价为龙头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投资估算、协助或代理招投标、工程合同管理、支付与索赔管理等内容,相当于同时履行国内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境外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服务手段也更先进,一般均有强大的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系统软件支持,能为委托方提供详尽的工程进展以及支付资料,并能提出分析意见和控制措施,从而协助业主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并最终实现投资目标.这种做法比国内的现行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职责不清晰,要么混乱,要么各管一段的惯例要先进得多,所以也更有竞争力.相对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来说,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冲击要相对小一些,因为我国在加入WTO的多边谈判中(主要是与日本、韩国)坚持专业人士市场准入的 "对等互认"原则,所以在加入WTO后,境外专业人士将无法以"境外专业人士"身份到我国执业.因为我国造价工程师尚未与任一国家达成"对等互认"协议.从长远看,我国造价工程师人员众多、英语水平较低,恐怕没有哪一国家能与我国达成这一协议.所以我国造价工程师暂时还感受不到境外专业人士的压力,甚至还会享受到境外咨询企业来中国开业必须达到起码的4位以上注册造价工程师限制而不得不高薪(相对的)争聘的好处.我国加入WTO后,毫无疑问造价工程师专业制度将会享受到短期的人才需要以及技术、手段、方法传播至我国的好处,但从长远看,造价工程师制度也将会受到下列压力:从目前规定看,境外人士报考国内造价工程师是受到限制的,但加入WTO后,就不能继续限制了,因为继续限制就是违背WTO的"市场准入"和 "非歧视性原则"的.并且从我国其他注册执业资格的考试来看,已经不再限制境外人士报考.我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相对境外而言还是幼苗阶段,难度及门槛要求不高,这就可能为境外华语人士报考这一资格开了方便之门,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可能会有数量不少的境外专业人士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从而为境外造价咨询机构取得国内资质提供了契机.无论境外专业人士要求报考造价工程师或是他已经考上后的管理问题,都会对政府主管部门或专业学会带来压力.首先是对造价工程师制度的压力,怎样开放考试,有哪些具体政策规定如专业实践的要求,报名地点的限制,考场所在地的规定等都要重新从开放、公正、透明以及全球意识等角度考虑.同时专业学会的运作也要朝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向发展,如对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院校资格的认可、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标准、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都要作出具体规定.综上所述,我国加入WTO后,境外专业人士对我国造价工程师制度有冲击,但不大,是可以在短期内经过努力克服的.但是我们也要考虑是否愿意对造价工程师群体进行保护的问题.从大多数国家工料测量专业人士制度的惯例看,一般都不限制外国人报考本国专业人士(除个别法律限制的,如医师)以达到扩大影响和输出服务的目的.所以我们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境外人士报考造价工程师的细则,以掌握主动权.同时要求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按照国际惯例改造,使之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组织.虽然如上所述,"入世"后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挑战,但我国自90年代初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不遗余力地对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国顺利进入"入世"后的过度期打下了基础:1.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定额是焦点之一,经过近十年的争论和实践,定额的性质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定额中的价格已经淡化,现在一般的认为价格是可调的,大多数地区和行业造价管理部门都用定期发布价格指数的方法来进行调整,虽然定额仍然是一种即含量又含价的价格指标,但无疑已经迈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定额中的各种消耗量标准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我国的定额编制水平是相当高的,只要对其中的价格适时调整,就可以作为国家业主控制承包商成本的有效工具.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开始学习国际惯例,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也不例外.随着管理部门不断地出国考察、世行贷款项目不断增加、国外大型工程公司进入了国内承包市场以及我国对外承包项目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国际管理已经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这对我们与国际接轨的目标是很有利的.并且我国正在逐步尝试实施国际通行的做法,例如顺德市已经开始了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试点工作.这使得我们进入国际市场时不会手足无措.3.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造价工程师执业制度,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考核、执业和注册制度,与此同时,工程造价管理咨询机构的管理已经步入正轨,初步建立了工程造价管理法规体系.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天津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国内外的工程管理尤其是工..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举行工程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面授培训数百.如果 造价工程师考试 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 造价工程师考试网 内容,请注明出处.
【专题文章导读】?斯诺笔下的蒋介石:一个具有各种特质的合集?蒋介石每月能领到多少工资?蒋介石大陆最后一次阅兵:国旗坠落气数将尽? 共同条令修改了军人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使用管理等方面规定,新增军人网络购物、新媒体使用等行为规范.在军人纪律方面,首次对军队纪律内容作出集中概括和系统规范,提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作战纪律等10个方面纪律的内容要求.条令还明确在重大军事任务中牺牲军人的葬礼和纪念仪式设置"鸣枪礼",并调整细化了阅兵活动的组织程序、方队队形、动作要领. 军委军事训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共同条令需要适应改革之变与时俱进.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军队使命任务有了新拓展,推动军事管理革命,实现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迫切需要修订共同条令. 在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改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提出了编制红军法规的任务,其后编写了我军第一部纪律条令,即《中国工农红军纪律条例草案》,并于1930年10月正式颁发全军施行. 1933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编写和颁发了《纪律暂行条令》.这部条令有4章18条,其中有13条是规范奖惩的.1936年8月到达陕北后,为进一步巩固部队,做好迎接新的斗争准备,红军制定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暂行内务条令》,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部《内务条令》.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从战争环境进入到和平建设时期,由农村进驻城市,军队建设进入高级阶段,要求大力加强正规化建设,为此,我军于1951年发布了新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三大条令.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签署命令,颁布全军试行.至此,我军共同条令的体系形成,部队正规化建设有了基本的法规依据. 我军三大条令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共修订和颁发8次,内容也日渐完善.进入新世纪,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我军于2002年对《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做了局部修改,于2010年再次对《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作了全面修改.
核心提示: 美国的两个科研小组报告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异神经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可导美国的两个科研小组报告说,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异神经细胞所分泌的毒素,可导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患的正是该病.科学家认为,这将有助于找到治疗这种变性神经疾病的新方法.基因与ALS有关联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鲁盖瑞氏症)是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的退化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无力,患者最后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两个科研小组的负责人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干细胞专家凯文•埃甘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赛格•普瑞兹德堡斯克博士.他们利用老鼠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大量类似ALS的细胞,两个研究小组的结果都显示,当一种名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细胞携带变异基因SOD1时,将会分泌出毒素.这证实了此前科学家的看法,即基因与ALS具有关联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 普瑞兹德堡斯克研究小组培育出了携带变异基因SOD1的老鼠动力神经元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中培育的变异细胞会出现ALS患者体内细胞常见的损害.但是,研究人员在新培育的变异细胞中没有发现这种情况.然后,研究人员培育出携带变异基因SOD1的星形胶质细胞.当SOD1基因在这些神经胶质细胞中产生变异时,一种营养蛋白质开始明显地转变为毒素.当利用变异基因SOD1培育星形胶质细胞时,其附近的鼠动力神经元细胞则被杀死.普瑞兹德堡斯克研究小组认为:"这些发现表明,在ALS患者脊椎动力神经元细胞的病变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可能发挥了作用." 埃甘博士指出:"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些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携带某种致病基因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培育出受这些疾病影响的大量细胞,进而深入研究疾病的机理.其次,如果患者自身携带ALS致病基因,该基因将会存在毒性因素,导致其他细胞死亡."据科技日报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专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东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半数以上的国有以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已经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促进了机制的转换和管理的创新;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也在积极推进.特别是随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运作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活力正在逐步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被当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试行股份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阶段.经过长期、艰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现代产权制度的涵义给予了比较准确的表述,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国有企业改革转换机制的呼声很高,早在1993年中央就正式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企业的深层次问题,着力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就是要改革制度,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发现、提出到具体的实施至今已经整整改革了十年,在这改革的十年中又出现了种种问题,首先是与它常年积累的弊端有关.那么,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至今仍不到位呢?国有企业制度文化是协调社会和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法规和制度,它处于核心层的精神文化和表层的物质文化之间,是将精神文化恰当地转化为物质文化的"介质".我们曾经提到,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是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又分为社会认可的非正式规则或约束、社会规定的正式规则或约束、规则或约束的实施机制.探析国有企业演变与分类,旨在说明国有企业现存问题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以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最终达到搞好国有企业的目的.油市场是目前国有企业石油垄断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如果长期下去,这对林璋槐的企业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在宁海地区,他的企业时时无法获得正常的油源.而和他一样,广大的民营石油企业一直未能冲破两大石油巨头的打压.中国首份国资企业IT投资趋势报告在"2009国资企业CIO年会"上发布.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和国企变革挑战下的IT战略",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联合在北京主办,主要发布国有企业IT投资报告.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高管收入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资金、技术甚至一些优惠的政策都是由国家投入和保障的,经营出现亏损一般都是由国家承担.日前,青岛市纪委会同市国资委召开了市直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座谈会,来自全市24家国有企业的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参加了会议.中国国有企业本来就聚集了庞大的资本,现在政府的拯救经济方案的庞大的财力又大多流向了国有企业.目前的发展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纠正,拯救危机者反而最终会演变成为其它各种危机的根源.尽管国资委自2005年颁布《关于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红头文件及给予一定的支持与鼓励,令国有企业在三年内完成企业文化建设任务,但是步履仍旧显得很缓慢,且效果显得不理想.那么,制约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国有企业的,虽然占尽天时、地利以及资源、政策.但是仍然面临着四大问题: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运营控制问题,归根到底是国有企业管控问题的细节表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国有企业发展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昨天的在日志中以《王平委员质疑国有企业高薪引起网评如潮》为题,援引记者报道的王平委员在两会的发言,把国有企业职工人人关注的薪酬不公问题摆上了桌面.王平委员质疑国有企业高薪引发的网评如潮,成为人们关注两会的新热点,也一定会引起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深刻变革.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项目——中铝195亿美元入资澳大利亚力拓公司没有成功.舆论热评中,大家关注的是这件在我们看来利己利人、可救力拓于水火的收购案何以会失败,是市场因素还是政治因素发挥了更大作用,但却很少人考虑:中铝投资力拓,对我们到底利弊如何?中铝的可行性研究是如何做的?中国政府是如何审批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日韩模式为主导的政府市场经济,在以自由市场制度为基础方面,与欧美发达国家完全相同;但是,在所有制结构、决策结构及资源配置方面,与欧美国家又有很大的区别.针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方案的争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李兆熙指出,决定年薪制的推行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必须建立薪酬评价体系.首先,依据我国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政府要确立以"相对退出"和"逐步绝对退出"为主的国有企业产业重组战略.要明确国有企业产业重组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作为一位企业制度经济学家,盛洪一向强调企业产权变革的重要性.他说,国有企业改革似乎迟迟未能见效,说明我们在"怎样改"上有问题,这就是我们总是去静态地看待国有企业改革.事实证明,这种国有企业改革方式导致的只能是表面的形似.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青岛港今年前8个月实现了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长5%、利润同比增长4%的好成绩.他们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办好国有企业,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国际知名物业顾问仲量联行昨日发布的《正在崛起的中国机构投资者》白皮书指出,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正处于由外资主导向国有大企业过渡的重要结构性转型期.报告显示,目前各类现有的国内投资者以及新进入的国内投资者,包括国有企业、保险企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政府基金等正准备进入房地产物业投资领域.实际上,最不应该与国际接轨的就是国有企业管理层的年薪.首先是竞争环境与国外大公司不一样.国外无论公司多大,它所处的环境都是开放的、竞争的,公司赋予管理层的责任、市场激烈竞争带给管理层的压力、经理人市场的残酷竞争压力,都要求管理层的价格有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面对公众对国有企业高管是否存在"天价薪酬"的持续质疑,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也是中国政府首次对所有行业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中国的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如何搞好?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20多年风雨路中,这两个问题一直有人在问.青岛港,或许交上了最完美的答卷..
【健康医疗网/记者蔡岳宏报导】时间回到2003年SARS疫情,和平医院爆发院内感染,至今仍令许多人留下阴影.台大医院病毒检验科、医技系及医院研究团队,共同开发出4种血清学检验,可侦测病毒抗体,用来了解和平医院医护的感染情形(包含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核酸检测的辅助利器.《健康医疗网》采访参与开发的台大医学院医学检验暨生物技术学系兼任副教授、前台大医院病毒检验科主任高全良,介绍何谓血清学检测. "酵素免疫分析法"是以基因重组工程方式,合成病毒特异性蛋白的"饵",用来"钓"患者血清中的"病毒抗体".又可分两种方式,一类为"酵素连结免疫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原理为先制作吸附有病毒蛋白(饵)的塑胶表面,加入稀释的患者血清,若血清中有"病毒抗体"会被病毒蛋白"上钩",清洗掉异物后,再加上侦测"人类免疫球蛋白"的抗体(上面结合酵素),清洗后,最后加入化学药剂,如检体有"病毒抗体"存在,经酵素水解后,会呈色或发光代表阳性.此法可用自动化仪器操作,检验量能高. 另一酵素免疫法为"免疫层析法",原理与"ELISA"类似,但采似验孕试剂(阳性会有线条)呈现,用侧流层析法取代前述反应清洗的繁杂过程,并以抗人类抗体结合金离子(金标法)取代酵素的呈色反应,如果有病毒抗体存在时,在反应塑胶组合片上,会有结合金离子的聚集,就会呈现紫红色的线条.试验只需15分钟. 至于"中和试验",则以患者血清经过一系列稀释后,再加上定量的活病毒,反应后,观察抑制病毒生长的情形,来判定病毒中和抗体的存在.此法需在生物安全第三等级的实验室进行,且步骤繁琐,完全以手工进行,因此只有少数研究型实验室能够执行. 高全良说,此4种方法台大团队在SARS期间都有研发,分别发表于美国CDC的期刊及其他国际期刊.与核酸检测(RT-PCR)比较,RT-PCR优点是高敏感度及特异性,在患者感染初期,可很快提供诊断的依据.但缺点有,检体采样多样性、采检技术复杂、实验技术较复杂、成本高,且传统核酸检测法约3-4小时才有结果(快速法约30分)及无法同时处理大量样本. 血清学法技术则较简单,也可自动化检测,检体只要抽血,成本低,所费时间较短(免疫层析法约15分钟,ELISA法约1-2小时).缺点是需在患者病毒感染后期,有抗体后才会呈现阳性.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研读材料,发现、获取并整理有效信息,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比较、评价等解析问题的能力.其具有学科内综合性强、分值大、设问角度灵活多变等新特点.在考试中,许多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过程漏洞百出,在高考中失分惊人.因此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必须从区分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类型和形成科学的解题步骤入手.从近年来高考文综卷出现的历史学科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类型来看,主要分为"内涵型材料解析题"和"外延型材料解析题"两种.所谓内涵型材料解析题,是指依靠题目提供的材料进行解答的材料解析题,设问中一般有根据材料回答的要求.所谓外延型材料解析题,是指既要依靠题目提供的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的材料解析题,在设问中一般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求.鉴于上述分类,我们解析材料题的方法和步骤也有所不同.内涵型材料解析题和外延型材料解析题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相同,都是"剖解题后设问、获取问题信息"和"仔细研读材料,搜索有效信息",内涵型材料解析题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直接总结答案,外延型材料解析题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迁移",最后总结答案.归结起来就是:内涵型材料解析题需要坚持"三步法"和"三要三忌";外延型材料解析题需要坚持"四步法"和"四要四忌".现在笔者拟以2005年文综全国卷Ⅰ第37题(以下简称"民族主义题")为例,谈谈解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方法步骤.许多学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习惯于先阅读材料,后分析问题.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欠妥.因为一旦出现材料读不懂的情况,就会直接影响答题.但是,如果我先仔细剖析题后设问,掌握设问的具体要求,例如概括内容、分析原因、评价、比较异同等.这样就能比较容易读懂材料一些.例如"民族主义题"第(2)问,通过剖析该问,我们就可以发现需要寻找两个问题信息:一是"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二是"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我们可以带着这两个"问题信息"去有目的地阅读材料.带着"问题信息"阅读材料,尽可能地搜寻相关的"有效信息",这就是解析材料题的最关键步骤之一——"材料处理".阅读材料时,不管是文字材料还是图片材料,都必须要注意:一要看两头.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有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的简要介绍,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例如阅读"民族主义题"的材料一的开头,我们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背景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二要读懂、读透、读深.阅读材料一般要读两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舍弃无效信息."有效信息"是指蕴涵在材料中的、对题后设问有针对性、对解答问题有实用性的信息.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中所反映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这些信息我们一般可以直接从材料的出处、注释、内容中获取.二是材料中所反映的作者的观点主张、历史发展规律等.这些信息我们必须要通过对基本史实再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般地剖析以及归纳概括等,才能获取.例如"民族主义题"第二问的第一小问,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有效信息:"要使自己强大"、"想得到更多的财富 "和"忘记了别的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等等.对于外延型材料题,我们在完成了获取"问题信息"、分析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之后,就必须结合从教材中所学的重要史实和观点,进行材料与教材中相关章节内容的相衔接、对照,这也是解答外延型材料题过程中又一最关键步骤——"知识迁移".在进行"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对所结合的教材内容进行辨别取舍、择其要端,切忌照搬照抄,不分主次.例如"民族主义题"第二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回答这道题就必须紧密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世界的矛盾加剧、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和最终导致"一战"爆发等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在最后总结答案时做到系统完整,不至于遗漏答案要点.二是由于历史学科内容的包罗万象和设问的具体要求,被迁移的知识不仅包括历史知识,还包括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必然性与偶然性、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等,注重学科间知识的相互联系,为我所用.例如"民族主义题"第四问要求"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就必须要联系辩证法,对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进行一分为二地分析.由此可见,"知识迁移"是对"有效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润饰,实际上是为最后总结答案勾勒框架模型..
结直肠癌症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慢性炎症常常破坏肠粘膜和肠道微生态屏障,直接诱发结直肠癌症.然而,免疫和肠道微生态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 2023年3月1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光伟教授团队和军事医学研究院杨瑞馥研究员、毕玉晶研究员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发表了题为"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 limits the recruitment and function of regulatory neutrophils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gut microbiota"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了转录因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可以调节中性粒细胞功能及肠道微生态并在抗结直肠癌中发挥调控作用,揭示了结直肠癌的肠道微生态及免疫调控的新机制. 研究采用多种小鼠结直肠癌模型结合体内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态学分析方法及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等生物信息方法较系统揭示了结直肠癌中ARNT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控效应和微生态调控机制(如下图).采用中性粒细胞ARNT缺失小鼠,发现ARNT缺失明显促进小鼠结直肠癌形成和进展,促进中性粒细胞集聚、胞外诱捕网(NET)形成、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及增强免疫抑制活性等.机制分析显示,ARNT是在芳基烃受体(AHR)下游发挥中性粒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ARNT调节中性粒细胞功能明显依赖于CXCR2信号途径和肠道微生态菌群变化.该研究较系统地阐明了转录因子ARNT在调节中性粒细胞集聚和功能以及肠道微生态方面的新机制,为深入研究靶向中性粒细胞和肠道微生态进行干预结直肠癌策略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光伟教授和军事医学研究院毕玉晶研究员是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杨秋立博士生、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正超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王悦心博士生等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
7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发布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保护条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CII)安全保护制度作为《网络安全法》("《网安法》")建立的若干信息网络安全制度中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早在2013年国家信息网络立法规划中就被认定为整个信息网络立法的最基础层.《保护条例》对CII范围、运营者安全保护义务、产品和服务安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检测评估等一系列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构建了CII安全保护制度的具体框架.《保护条例》的制度框架要求发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CIIO)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多方资源共享合作,体现了国家将CII筑成"金城汤池",捍卫网络空间主权的决心.本文拟梳理《保护条例》的相关制度体系,厘清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分析条例将为CIIO带来的合规义务和挑战并提出实用建议. 尽管上述列举澄清了部分应当纳入CII保护范围的行业和领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之前过于宽泛的定义带来的极大不确定性,但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定义,任何未被明确列举的行业和领域的主体所运营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只要关系国家安全等均有可能被认定为CII,因此《保护条例》第十八条并不能完全消除网络运营者在判断自己是否落入CII的范围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保护条例》第十九条授权国家网信部门会同电信和公安部门制定CII识别指南("《识别指南》"),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按照识别指南组织识别本行业的CII.可以预期,未来相关部门会发布CII识别指南和经识别的各行业CII具体清单,解决目前《网安法》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CII范围的不确定性. 在罚则部分,除了对CIIO作为单位的警告、责令改正等处罚以外,《保护条例》还明确规定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个人罚款.此外,CII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经调查确定为责任事故的,除应当查明运营单位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查明相关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及其他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严格的责任人和第三方追责机制对CIIO在网络安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背景审查以及网络安全第三方服务机构的选聘方面提出了更高的审慎义务. 从保护时间来看,《保护条例》在CII建设初期就要求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第二十一条).在CII运营过程中,从包括内部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范措施、人员审查、技能培训、产品和服务采购、监测预警、检测评估等方面设置了多种制度以防范可能的网络安全风险.最后,也从容灾备份、补救漏洞、应急处置等角度规定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十四、三十三、三十九条). 《保护条例》还针对制度、软硬件、人员等不同对象对CII保护设置了规则.比如分别要求国家网信部门、行业主管监管部门和CIIO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九条)、要求CIIO采购的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对于外包的系统等上线前进行安全检测(第三十一、三十二条)条,以及对于CIIO网络安全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持证上岗(第二十六条). 总体而言,《保护条例》为CII保护建立了国家机关外部监督管理、运营者内部防范的基本制度.不仅如此,《保护条例》对于CII安全保护工作的具体实施从标准体系角度切入,将为CIIO提供更为具体的指导(第十条).最后《保护条例》也鼓励科研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其他网络运营者、行业组织、科研机构、专家等充分参与到安全保护工作中,发挥不同的作用(第五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 CII涉及的范围较广,面临的安全风险和威胁来自多个方面,正是基于此,《保护条例》在CIIO和有关主管部门承担安全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国家网信部门为中心的统筹协作机制,发挥各方作用,共同应对风险和威胁. 统筹协作是CII保护制度的核心.例如,美国在确定10个联邦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领域CII保护工作外,建立了由国土安全部牵头负责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德国将CII安全保护工作的统筹协作职能赋予内政部下属的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保护条例》建立统筹协作机制,充分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为CII安全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3. 信息共享、应急协作《保护条例》第三十八条确立了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我们理解,各相关机构共享网络安全信息,对于主管机关而言,可以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风险的感知能力,为网络安全形势的研判、网络风险的预警、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以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供依据.同时,CIIO可以分享网络安全保护的经验,借鉴其他CIIO的最佳实践,提升其安全保护能力.再者,有关研究机构、网络安全服务机构也可以借此提升本机构的研究和服务水平. 《保护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各部门的应急协作机制,第十四条也明确了能源、电信、交通等行业为CII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与网络功能恢复提供电力、网络、交通等方面的重点保障和支持的义务.对于一些重大网络安全事件,CIIO可能难以单独进行应对和处置,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并给予必要支持和协助,以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处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尽可能防止损害的扩大,并尽快恢复相关功能和业务. 根据《保护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识别指南》将由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部门联合制定.如上所述,《识别指南》将帮助国家机关和运营者澄清CII的范围,但实践中CII的范围和其保护规则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比如《保护条例》在第三十二条中对于外包开发的系统、软件、接受捐赠的网络产品在其上线应用前进行安全检测,但目前存在CII的部分系统服务由第三方外包完成或者协助维护的情况.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考虑到第三方外包系统服务对于CII可能的重要性,是否可能将第三方外包系统服务纳入到CII的范围中?或者,是否能在CII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中设定防火墙、权限管理等,以隔离外包系统可能对于CII的影响,从而在安全保护办法的层面解决第三方外包的安全问题,避免将第三方纳入CII范围,造成CII的扩大化? 再比如,《保护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在其他国家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在美国《2015年网络安全法案》("Cybersecurity Act of 2015")中,就有关于网络信息共享"Title I—Cybersecurity Information Sharing" 的专门规定,就共享主体、共享范围、共享目的、共享性质、共享保护方式及共享权利限制等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我国还需要就"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做进一步细化的规定. 《保护条例》二十九条根据《网安法》的规定,进一步确认CIIO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在境内存储,仅在业务确有需要,并经过安全评估后才能向境外提供.此外,《保护条例》第三十四条还要求CII的运行维护应在境内实施,确有业务需要进行境外远程维护的,需报备国家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和国务院公安部门. 如我们在之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合规问题》文中所述,一方面,为了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少国家均要求网络运营者将在本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数据储存在境内,甚至对于成立地在本国以外的机构来说,只要其在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处理了本国/本司法辖区个体的个人数据,将需适用本国/本司法辖区的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规则.根据《网安法》第三十七条和《保护条例》第二十九条的规定,我国要求CIIO在中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我国关于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属地原则"和以欧盟为代表的 "属人原则"可能存在冲突. 另一方面,实践中,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机构还关注公民个人信息可能被中国政府获悉的风险.而根据《保护条例》第二十九、四十、四十一和四十二条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无论在跨境安全评估、抽查检测、安全检测评估中都有可能接触到CII中的个人信息.尽管《保护条例》在四十三条中明确安全检测评估中获取的信息仅能用于维护网络安全的需要,但国外执法机构是否会因为该限制而打消疑虑仍不确定,实践中企业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精准分类、设置防火墙和不同访问权限来进一步澄清. 可以预见,在《识别指南》及相应识别清单出台之前,CII的具体范围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明确.虽然尚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但至少目前明确列举的行业和领域之内的企业已存在极大的落入CII保护范围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尽快开始梳理其内部网络安全制度和体系,比照CIIO项下的义务进行内部调整和校准.除此之外,对于其他未予以明确列举的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可能面临着难以判断是否会落入CII保护范围内的困境,从而在履行相关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方面无法适从.我们建议在此过渡时期,企业应当谨慎处理相关问题.例如在拟向境外传输数据时,尽量首先自行进行安全评估;在采购网络设备或产品、服务时应当优先采购通过安全审查或经国家认证的产品;在搭建内部网络安全架构时,尽量按照较高的安全等级标准进行.另外,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应当尽快加强人员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训,为企业落实CII安全保护义务提供强有力的人员支持;考虑到有关CII安全保护制度的配套措施和细节仍在制定中,但据悉相关执法活动已开始逐步开展,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立法并提出建议,时时关注执法动态,确保合法合规运营.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发展,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稳定增长、市场功能进一步深化,各子市场运行差异加大,市场结构变化明显,金融市场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继续稳步推进,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了全面反映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情况及特点,深入分析过去一年金融市场发展中出现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2011)》.该报告共包括总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附录等九大部分.其中总论部分着重描述了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详细分析了过去一年中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复杂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从规模、结构、产品和制度等多个角度概况了2011年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特点.总论之后,报告用七个章节分别从市场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产品创新、制度建设及其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发展展望和专题等几个方面对各个金融子市场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为附录,收集了2011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大事记和2011年金融市场总体运行数据等内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的全面介绍中国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情况的年度报告.撰写和出版该报告是落实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两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中心"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工作,对宣传金融市场发展成就,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报告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七期.从历年看,该报告既有利于专业研究人员掌握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权威资料和数据,也有助于广大的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国内外公众详细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思路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指运用磁场转变生成电流的原理,针对特定区域产生微电流刺激大脑,又依据选定的刺激模式,包括输出强度、刺激间隔、刺激频率等,调控神经回路的活动;重复一词代表刺激以特定模式持续一段时间,并非单次刺激即结束.本国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于2018年核准使用重复式经颅刺激治疗忧郁症,截至今日(2022年7月12日)国内共有五种经颅磁刺激治疗系统,适应症范围并无改变 [1]. 治疗脑中风则在研究看到正面的效应,近期被加拿大的脑中风指引建议用于"辅助"上肢动作复健"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and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adjunct to upper extremity therapy." [2],即必须搭配其它的实证中风治疗,如任务导向为基础的职能治疗,并不建议单独使用,亦不宜单独宣称其疗效.一般而言,高频重复式经颅磁刺激产生兴奋区域神经的效果,以每秒击发5-20次的频率刺激中风侧脑半叶;低频重复式经颅磁刺激则会抑制神经冲动,每秒1次刺激没有发生中风的脑半叶 [3]. 台湾黄英儒教授研发出θ脉冲刺激(theta burst simulation TBS),又分为间歇性(intermittent TBS iTBS)和持续性的θ脉冲刺激(continuous TBS cTBS) [4],单独使用前项模式提升神经兴奋性,后者则抑制神经兴奋性,相较于传统高、低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有效缩短引发神经塑性的时间 [5].香港理工大学职能治疗团队根据前述生理基础,研究iTBS辅助上肢机器人复建的促发效应(priming effect),成果近日刊登在国际期刊《脑中风》(Stroke) [6].促发效应意思是先前的刺激经验改变了后续的行为表现,以及相关的神经反应 [7],属于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该试验招募42名脑中风半年以上,能移动偏瘫上肢但缺乏有效功能的慢性患者,接受其中一种疗程:促发式iTBS,无促发iTBS或者假刺激(见下图),脑刺激结束后所有人均进行上肢近端机器辅助治疗和机器手复健,各20分钟.类似本国的门诊复健频率每星期进行3次,疗程总共10次,第5次疗程结束时进行期中评估(T1),全部疗程结束时执行后测(T2),主要成效依据傅格-梅尔上肢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 FMA-UE) [6]. 经过10次治疗,三种疗程均改善了上肢动作复原,FMA-UE平均进步3.5至6.5分,具有统计显著意义.促发式iTBS则提升了上肢复健机器人的效应,动作复原的改善幅度大于假刺激,虽然无促发iTBS的平均进步分数略高于假刺激 (5.3 vs 3.5)且略低于促发式iTBS (5.3 vs 6.5),可是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再将参与个案依照治疗前FM-UE的中位数,细分成高功能和低功能两群,则发现促发式iTBS可能是锦上添花,促进高功能个案的动作复原效果优于无促发iTBS和假刺激 [6].最后,根据神经生理实验(人数剩21人),促发式iTBS组的事件去同步化(event-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 ERD)指数降低最多,代表促发式iTBS可能提高了刺激脑区周遭-患侧的主要感觉运动皮质的神经活性,然而个体反应差异大,应保守看待此项发现. 如同过去的统合分析,上肢机器人复健本身即可促进脑中风患者的上肢动作复原[8],然而额外神经调控(如经颅磁刺激)并不保证能够加强疗效 [9].由于经颅磁刺激的刺激模式众多,如何搭配组合以及产生多少治疗反应,适合的病人特征等议题,都等待更多研究指引临床应用.国内经颅磁刺激治疗脑中风的风气正盛,面对患者、家属询问相关问题时,应谨慎参佐实证,客观分析优劣以建立最佳之神经复健疗程.
由于骨折愈合的时间长,加上解剖、生理上的其它原因,骨折晚期并发症相当突出,患者及其家人应早有所防.这些并发症在医学界被称为跟在骨折后面的病症,常见的有:一、关节僵硬为了使骨折在正常的位置生长,常需固定而限制关节的活动.时间一长,关节囊孪缩,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发生粘连,关节变得僵硬,因而病人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在作石膏、夹板固定或牵引的同时,还要活动那些没有被限制的关节,以促使血脉畅通.固定在里面的肌肉要反复用劲(即静力收缩)以及做放松的动作.一旦解除固定,要抓紧活动.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外洗,或作超短波(有金属作为内固定者慎用),红外线理疗等.二、坠积性肺炎由于卧床不动,肺部膨胀受限,痰液排出不畅,可发生坠积性肺炎.骨折病人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感冒;经常翻身活动,进行深呼吸;有吸烟嗜好者应戒除;痰液咳不出时可轻轻拍背协助.三、生长障碍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又称软骨)不断骨化而增长,因而伤后可出现生长阻滞和畸形.比较常见的畸形是肘部骨折后可发生的肘内翻和肘外翻.外翻过度可并发尺神经炎,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发生这种畸形后,须采用手术矫正,轻微者可不治疗.四、创伤性关节炎骨折如果未加治疗或复位不佳,对位偏差超过一定限度者就会造成畸形愈合.畸形愈合后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由于负重、用力方向改变,导致有关的关节发生过度磨损、退化、增生、积水等病理改变,即为创伤性关节炎.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应早期正确治疗骨折,减少对立偏差.已经发生畸形的,可以考虑作手术矫正.病人要注意适当减少负重和活动,辅以理疗、封闭、推拿.服药等措施.必要时也可行手术治疗.五、缺血性坏死大腿的股骨颈、腕部的舟骨、足部的距骨,滋养的血管相对比较少.骨折时如发生断裂、闭塞,不但骨折难以愈合,而且会发生缺血性坏死.如老年人多发的股骨颈骨折,约有1/3~1/2发生股骨头坏死,出现疼痛、跛行的症状.早期应休息,避免负重,严重的可选用血管束植人、截骨、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六、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如果骨折迟迟不愈合,局部一直有疼痛和假关节活动,称为延迟愈合.延迟愈合也是一种晚期并发症.还有一种骨不连,程度上比延迟愈合更重,一般治疗难以奏效.预防延迟愈治和骨不连,要注意手术时保护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功能锻炼要适当.发生后则可采取延长固定时间、重新手术加压固定、植骨等措施."跟"在骨折后面的病症 作者 :未知 来源: 日期: 2005-7-30"跟"在骨折后面的病症 作者 :未知 来源: 日期: 2005-7-30"跟"在骨折后面的病症 作者 :未知 来源: 日期: 2005-7-30"跟"在骨折后面的病症这些并发症在医学界被称为跟在骨折后面的病症,常见的有: 一、关节僵硬 为了使骨折在正常的位置生长,常需固定而限制关节的活动..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 导读:在专家组中解决争端,或者如果上诉报告机构的成员不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世贸组织提议通过后几天内根据WTO协议,对争端、遵守报复行为提出合理的申诉. 马维瑞斯(Petros Mavroidis)就解决争端解决制度20周年表示,该系统"走强","没有减弱的迹象" . 1争议解决理解 2从投诉到最终报告 3合规 4赔偿和报复 5发展中国家 6注释 7参考文献 8另见 9外部链接 争端解决谅解 为了确保有效解决争端,使所有成员受益,必须及时遵守DSB的建议或裁决.  世界贸易组织,DSU第21.1条 1994年,世贸组织成员商定了1994年在马拉喀什签署的"解决争端解决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谅解协定"(DSU)("最后文件").根据DSU详细规定,成员国可以进行磋商,解决与"有约定的协议"有关的贸易争端,或者如果不成功,WTO专员小组将会审理此事.但是,优先考虑的是通过协商来解决争端.到2008年1月,近369例中只有136个达到了全面的审查程序. WTO争端解决程序的运作涉及案件的当事人和第三方,也可能涉及DSB小组,上诉机构,WTO秘书处,仲裁员,独立专家和几个专门机构.总理事会通过争端解决机构(DSB)履行DSU下的责任.像总理事会一样,DSB由所有WTO成员的代表组成.DSB负责管理DSU,即监督整个争端解决过程.它还有权建立小组,通过小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对执行裁决和建议进行监督,并授权中止所涵盖协议规定的义务. DSB在必要时举行会议,以遵守DSU规定的时间表. 从投诉到最终报告 如果一个成员国认为另一个成员国采取的措施已经剥夺了根据其中一个受保协议产生的利益,则可以要求与另一个成员国协商.如果磋商在收到协商请求后60天内未能解决争端,申诉国可以要求设立小组.答辩国不可能预防或推迟设立小组,除非DSB以协商一致方式另有决定.专家小组通常由三名委员组成专案组成由秘书处负责接受双方的书面和口头陈述,据此,预计会向DSB提交调查结果和结论.诉讼是保密的,即使私人当事方直接关心,也不允许他们与有关国家的出席人士分开参加或提交意见.在不利违法的利益要求无效的情况下也可能产生争议. 小组报告的最终版本首先分发给各方; 两周后,它分发给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与其他制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告须在发行后60天内在DSB的会议上通过,除非DSB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不通过报告,或者争议一方通知其意图上诉.一方可以向常设上诉机构提出小组报告,但只能针对专家小组制定的法律和法律解释问题.争议解决机构设立的永久性七人上诉机构的三名成员听取了上诉,并广泛代表了世贸组织成员的范围.上诉机构成员有四年任期.他们必须是在法律和国际贸易领域具有公认地位的个人,而不隶属于任何政府.上诉机构可以维护,修改或扭转小组的法律裁决和结论.通常上诉不应超过60天,绝对最多90天.上诉的可能性使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制度在国际普遍公法的争端解决司法程序中是独一无二的. 议员可以就上诉机构的报告发表意见,但不能破坏上诉机构的意见.DSU明确表示,DSB应通过上诉机构的报告,无条件接受双方的约定,除非DSB在通报后三十天内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不通过该报告.除非争议各方另有约定,否则由成立小组审议DSB报告的期间一般不得超过九个月,如果没有上诉,十二个月如果有上诉. DSU处理遵守和报复的问题.报告通过三十天后,有关成员将向DSB通报其关于落实建议和裁决的意图.如果该成员解释说,立即遵守这些建议和裁决是不切实可行的,那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来遵守.这个合理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5个月.如果在合理的合理期限内没有达成协议,则该问题将成为具有约束力的仲裁的主体; 仲裁员由双方同意委任.如果被告国遵守报告所采取的措施令人满意的性质存在分歧,那么这个意见分歧是由一个小组决定的,如果可能的话,听取原来争议的同一个小组,但显然没有可能的决定.DSU规定,即使答辩人声称已经在报告中遵守了建议,即使投诉方或小组接受了这一说法,DSB也应该将这些建议的执行情况保持在监视状态. 补偿和报复 如果其他所有失败,DSU中都会提供另外两种可能性: 如果一个议员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建议和裁决,可以与投诉国谈判双方可以接受的赔偿.补偿没有定义,但可能预计将由答辩国授予投诉人所关注的产品或服务的让步. 如果在"合理期限"届满后的二十天内没有达成赔偿协议,则现行国家可以要求DSB的授权,暂停向有关成员提出有关协议下的让步或其他义务的申请. DSU明确表示报复不受欢迎,并制定报复标准.与以前关贸总协定的做法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暂停让步的授权是半自动的,因为DSB"应在合理期限届满后三十天内批准,除非以协商一致的方式决定拒绝该请求.任何暂停或让步或其他义务是暂时的.如果被申请人反对提议的暂停程度或提议的暂停与DSU原则的一致性,则仍然可以由原来的小组成员或由总干事任命的仲裁员或仲裁员提供另一个仲裁在合理期限届满后六十天内完成. 虽然这种"报复性措施"是经济强国如美国或欧盟适用的强大机制,但在经济薄弱国家适用于强国的情况下,往往被忽视.申诉人是否采取了报复措施,DSB的监督是继续进行,看看小组或上诉机构的建议是否得到落实. 发展中国家 像乌拉圭回合中通过的大多数协议一样,DSU包含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几项规定.谅解指出,成员国应特别注意发展中国家成员的问题和利益.此外,如果争端的一方是发展中国家,该方有权至少有一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小组成员.如果对发展中国家提出投诉,可以延长磋商的时间(在召开小组会议之前),如果争议发生在专家小组,发展中国家作出提交的期限可能会放宽.此外,秘书处有权根据要求向任何发展中国家提供合格的法律专家.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正式投诉是不鼓励的,如果磋商失败,总干事和DSB主席随时准备在正式要求组阁之前进行斡旋.关于实质内容,DSU规定,专家组的报告应"明确说明"如何对已经提出投诉的协议的"差别和更有利待遇"规定采取了怎样的考虑.发展中国家是否是特定程序的缔约国,在执行小组建议和裁决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了协助发展中国家克服世贸组织法律方面有限的专门知识,协助发展中国家管理复杂的贸易纠纷,世贸组织法律咨询中心成立于2001年,目的是使世贸组织体系中这些国家和海关领域的竞争环境得到平衡,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其在"WTO协定"下的权利和义务. 1. 世贸组织"了解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2010年12月1日访问. trade-review/article/wto-dispute-settlement-in-2015-going-strong-after-two-decades/6D64F6E112E14F198F6E105E6EC573CD 2. 解决争端:独特贡献,世界贸易组织 3. Panitchpakdi,世贸组织在十, 4. Bown,乍得P .; Mavroidis,Petros C.(2017-04-01)."2015年WTO争端解决:两个十年后强劲".世界贸易评论.16(2):153-158.ISSN : 10.1017 / S1474745616000604. 5. 斯图尔特- Dawyer,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 6. DSU的附录1中列出了涵盖协议的列表 参与争端解决过程的WTO机构,世界贸易组织 7. Faunce TA,内维尔W和费用申报的安东·沃森A.非违规废止国会法令:机遇与困境在布雷M(ED)十年WTO争端解决的规则为基础的WTO争端解决机制:澳大利亚的观点.澳大利亚外交与贸易部贸易谈判办公室.123-140 8. 在世贸组织的法理学上M. Panizzon,Good Faith, 为什么要贴CE的标签?这件小事背后大有学问,千万不要盲目接受外方提供! 下一篇 查明细节马上解决国际贸易争端 国际贸易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21世纪亚洲的跨境建筑争议
短暂脑缺血性发作(TIA)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的供血不足,造成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为突发、短暂、局灶性的神经功能缺失,持续几秒钟至几小时不等,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本病的病因绝大多数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好发于50~70岁的老年人,多数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都具备起病急、持续时间短、常于24h内完全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及反复发作的特点.TIA头痛的发生率为4%~36%.一部分病人在TIA发作前出现无定位意义的先兆性头痛,多以眶部、前额部钝痛或麻木痛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头痛往往比颈内动脉系统TIA偏重.前者以后枕部疼痛为主,可为一侧,也可为两侧;后者多以前额部或全头部钝痛为主.头痛持续的时间与血压波动和血管痉挛的程度有关,头痛轻微时病人往往不以头痛为就诊时的主诉.TIA引起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表现因脑供血动脉的不同而异.颈内动脉系统TIA的症状主要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失语、一眼黑朦或同向偏盲.这些症状可以单独、也可以同时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症状为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偏盲或象限性盲,并有复视、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等.对于50~70岁的脑动脉硬化患者,突然起病,具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持续时间短、常于24h内完全恢复,同一症状反复发作,脑脊液、脑电图、CT扫描、MRI等检查无异常发现的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太困难.有时应与梅尼埃病、偏头痛、脑肿瘤及癔症等相鉴别..
有关"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的问题最清晰的解释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只作了基本的原则性指导,对一些操作过程的细节,没有作细化阐述,而这些细节都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正确使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中学实验条件,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相对容易,只要指导学生掌握血球计数板的正确使用便可.但学生对血球计数板结构的认识不够明确,教师也讲解不清晰.而在近年来的高考题或模拟题中多次出现相关的试题,而且不仅从如何计算酵母的数量的角度来考查学生,还从操作方法或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处理方法来考查学生.而教师在遇到这些问题往往让学生记答案,学生对这些问题仍是感到疑惑.笔者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师和学生在做该实验和相关命题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1 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计数原理 虽然不同版本的教材推荐使用的血球计数板的规格不同,人教版建议使用2mmx2mmx0.1mm方格,苏教版推荐使用1mmx1mmx0.1mm方格,但是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是相同的.以下以1mmx1mmx0.1mm方格的计数板为例分析结构和计数原理.每个血球计数板上有两个计数室(图1).血球计数板上的符号和数字(图1)的含义是:XB-K-25为计数板的型号和规格,表示此计数板中计数室分25个中格;0.1mm为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室的高;1/400mm 2 表示计数室面积是1mm 2 (计数室边长1mm),分400个小格,每小格面积是1/400mm 2 (图2),9个大方格中只有中间的有小方格的中央大方格才是计数室.不要认为9个大方格都是计数室.计数室通常也有两种规格:一种是16x25型,即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图2);另一种是25x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x25=25x16=400个小方格组成.计数时,若计数室是由16个中方格组成,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中方格(即100个小方格)的菌数.如果是由25个中方格组成的计数室,除数上述4个中方格外,还需数中央1个中方格(即80个小格方)的菌数(图3).计数时对压在中格四条线上的细胞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细胞(一般选左边和上边的线).以1minx1mmx0.1 mm方格的计数板为例,如果是25个中格的计数室,计数的5个中格菌数共N个,那么1mL培养液中菌数=N/5x25x10000x稀释倍数.如果是16个中格的计数室,计数的4个中格菌数共N个,那么1mL培养液中菌数=N/4x16x10000x稀释倍数.2 血球计数板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介绍血球计数板的操作方法时,往往是比较简略的.学生在操作中因为对操作要求不理解而造成操作不当,或者对操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的处理不知如何处理.而通过分析近几年的有关血球计数板的相关试题,更注重操作方面的考查,而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分析阐述得少.(1)在取样计数前,为什么要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振荡摇匀? 因为这样使酵母菌分布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减小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误差.(2)为什么要先在计数室上盖上盖玻片,再滴加菌液? 通常滴加菌液时,采用的是"渗入法":先将盖片盖住计数室,盖片的两端应搭放在计数室两侧的支持柱上.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滴入一小滴(不宜过多,一般将滴管口沿盖片边缘与计数平台之间的空隙轻轻靠一靠即可),让菌悬液渗入并充满计数室,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菌液.技巧: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时要迅速,保证计数室被培养液充满,以减少误差.但也可采用"压滴法":先将适量菌液滴加在计数平台上,再将盖片从一侧压到计数扳上,使盖片搭放在两则支持柱上,将菌液滴压平.不管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把握3个原则:加入待测菌液后,计数室内不能产生气泡;不能将菌悬液沾到盖玻片表面,以免污染显微镜的高倍镜头;不能将菌液沾到计数平台两侧的支持柱表面.比较而言,渗入法更容易操作.(3)如果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容易出现什么误差?怎么处理? 如果先滴加菌液,再加盖玻片(压滴法),容易使菌液沾到计数平台两侧的支持柱表面,在支持柱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而使盖片不能完全落在支持柱上.盖玻片由于液滴的表面张力作用而未能严密的盖到计数板表面上,使计数室内的体积增大,计数结果将偏高.应将血球计数板和盖玻片洗净、烘干重做.(4)如果计数室中出现气泡,会出现什么误差? 如果计数室中出现气泡,会使盖玻片下有部分空间没有充满菌液,是待计数的菌液体积减少,导致结果偏小.也就要重新制片.为什么不采用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菌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的"引流法"?这是因为通过引流法,将盖玻片下方的液体可以进行置换,可能会去除部分气泡,但很难除尽气泡.引出的菌液会带走部分细胞,造成误差.菌液也容易沾到盖玻片表面,污染显微镜的高倍镜头而看不到目标.(5)血球计数板应该如何正确清洗? 血球计数板使用结束后,应采用清水浸泡和冲洗的方式清洗,并进行烘干或自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不能使用试管刷等硬物进行擦洗.镜检每个小格中是否存有污物、残菌,如不清洁,需重新清洗直至洁净.这是因为血球计数板的方格线非常精细、脆弱,当用试管刷擦洗时会造成线条磨损.也不能用普通的餐巾纸等进行拭擦,可能磨损线条,也会在计数室中留下纸纤维等污物.要用专用的拭镜纸轻轻擦拭.另外在使用血球计数板前需要在显微镜下检查,不干净要清洗烘干再使用.(6)使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血球计数板加样后,需静置片刻再使用显微镜计数.这是因为计数室中的菌悬液有一定的高度(0.1mm).需要让细胞沉降到计数室底部的网格线中,避免细胞分布在不同液层深度,导致计数时被遗漏.②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网格,也就是要先找到计数室(有小网格的部分).将第一个计数中格移到视野中心,再换高倍镜逐小格观察并计数.观察时还应安排一个顺序,比如,依次按照左上中格、左下中格、右下中格、右上中格.若有第五中格时,当计数到右上中格时,先向左移动两个中格,再往下移动两个中格便是最中间的一个中格.小格的观察顺序最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逐格进行.计数时压线的细胞本着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以免重复计数.活酵母有芽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一个酵母细胞.③因为生活酵母细胞的折光率和培养液的折光率相近,所以观察时要减弱光照的强度,将视野调暗些.但不能太暗,否则也看不清.④每个样品计数应重复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取其平均值.(7)如果细胞数目过多,难以数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该进行稀释,然后再进行计数.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稀释时要注意:将1mL样液稀释10倍,不是加10mL无菌水,而是加9mL无菌水,即加水稀释后的体积是原来的10倍.这点不仔细就很容易分析错.例如将1mL样液稀释100倍,就应该加99mL水.而不是90mL水.(8)能不能区分活酵母细胞和死酵母细胞,避免计数出现较大误差?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理应为培养液中活菌体的数量变化,人教版教材中没有提出活菌和死菌的分开计数问题.易理解成用总的菌体数作计数结果;苏教版教材中虽建议用台酚蓝染液染色,但没有说明这是对活菌(无色)和死菌(蓝色)的区分,并且是将染液直接滴在血球计数板上,菌液浓度改变,造成误差.正确的做法应是另外制作装片,通过染色对活菌和死菌加以区分,算出两者比例,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由于台酚蓝染液配制相对复杂,且台酚蓝有一定致癌性,建议用吕氏碱性美蓝(亚甲蓝)染液对酵母菌染色,活的酵母细胞呈无色,死的或代谢衰弱的酵母细胞呈蓝色..
白细胞介素(IL)是一大类细胞因子,它们是抗原递呈细胞(APC)与T细胞受体(TCR)结合后,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并作为免疫调节因子,在免疫细胞的增殖、发育、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发现的白介素IL-24,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免疫刺激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白介素IL-24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其与银屑病的关系.1 白介素IL-24的发现 IL-24,原名黑素瘤分化相关抗原一7(MDA一7)01995年Jiang等利用消减杂交技术从人R一干扰素和密执毒素(一种蛋白激酶C激活剂)诱导分化的黑素瘤细胞H0,细胞中克隆的新基因,该基因在诱导分化的黑素瘤细胞中高表达,并能促进黑素瘤细胞分化.因此,其表达分子最初被命名为MDA一7'.因其分子结构、基因定位及其细胞因子样特性,2002年Caudel将其正式命名为EL一2;4,且认为它是EL-10家族的一个新成员z.2 IL-24与EL一10家族 IL-24是一个共价结合的二聚体,定位于人类I号染色体币2区,由20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23.8KD,N一端49个氨基酸为信号肤;在蛋白质水平上,白介素IL-24与白介素IL-10有20%-30%同源性3;两者3'UTR均有富含AU的序列,提示它们可能有相似的翻译调控机制a.在空间结构上,白介素IL-24与白介素IL-10有相似的螺旋结构,活体形式为同源二聚体,,EL一24的二级结构中有6个a一螺旋,且D-E环中缺少保守半胧氨酸,使它能形成稳定单体结构,白介素IL-10也形成6个a一螺旋状结构,所不同的是IL-10形成V一型二聚体而发挥作用,.白介素IL-24是白介素IL-10细胞因子家族中新的一员,其基因与白介素IL-10家族的其它成员(白介素IL-19,白介素IL-20,白介素IL-22)紧密连锁6,70 3 白介素IL-24受体及其信号转导 白介素IL-24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细胞及Th2细胞,属于白介素IL-10家族.白介素IL-10家族的受体亚单位包括3个I类受体(白介素IL-LORI,白介素IL-20R1和白介素IL-22R1),两个II类受体(白介素IL-10R2,白介素IL-20R2),Wang等通过受体结合检测试验表明:白介素IL-20R1/白介素IL-20R2和白介素IL-22R1/白介素IL-2082二对异源二聚体为白介素IL-24的受体,且两对受体与白介素IL-24的亲和力是相同的a0II.一20R1和IL-2082二聚体在非造血器官如皮肤、肺、肇丸及卵巢中表达量较高,同时在其它很多组织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进一步研究证实,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系细胞HacaT能同时表达白介素IL-20R1和白介素IL-20R2,白介素IL-22R1和IL-20828'9,提示白介素IL-24的一个可能的靶组织是皮肤,可能参与皮肤病(如银屑病,痣和黑素瘤)的发生和发展.IL-24信号转导是通过其受体一异源二聚体白介素IL-2081/白介素IL-2082及白介素IL-22RI/白介素IL-2082来进行的,受体复合物中的两条链都结合白介素IL-24时才能转导信号,当与其中一个受体结合时白介素IL-24不能激活STAT.IL-24与其受体复合物结合后激活蛋白酪氨酸激酶(JAK一STAT)信号转导途径:STAT一1及STAT一3信号通路,导致STAT的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由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再作为转录因子特异性地参与下游基因的表达而发挥作用.4 白介素IL-24的生物学功能 4.1抑制肿瘤作用起初,研究者把带有IL-24基因的质粒转染到人黑素瘤细胞中,发现它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后来研究者用带有IL-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到多种肿瘤细胞(人黑素瘤、神经胶质母细胞瘤、骨肉瘤、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中,发现白介素IL-24对它们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不依赖于户3,Rb,Plb等抑癌基因.究其机理白介素IL-24能诱导各种肿瘤细胞的凋亡.它能活化肿瘤细胞中的凋亡执行蛋白酶Caspase一3,一9使细胞发生凋亡13.此外,EL一24能使BCL一2和BCL一XL的转录水平降低.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EL-24能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一转化生长因子(TGF一团的表达水平.综上所述,EL一24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一140 4.2刺激免疫应答MDA一7被重命名为EL一24的原因之一是MDA-7mRNA是一种分泌蛋白,在白细胞中有较高的表达,可刺激细胞分泌二级细胞因子,.在培养带有IL-24纯化蛋白的细胞中,Grim=等发现它能刺激免疫系统.Caudel等z研究证明,经白介素IL-24刺激48h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ELISA检测显示,EL一6,TNF一a,IFN一7等细胞因子有高水平的表达,同时EL一lei,白介素IL-12和GM一CSF也有一定水平的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级联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5 白介素IL-24与银屑病的关系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确切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也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皮肤病,已经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IL-24与银屑病的关系是一种新的发现.白介素IL-10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具有抑制作用,EL一24对Thl型细胞因子的诱导分泌可被EL一10所抑制,说明EL一24能诱导银屑病的发生.EL一10和白介素IL-24具有相互拮抗作用,EL一10通过干扰EL一24信号转导和上述细胞因子的转录和翻译,抑制白介素IL-24与共同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Wang等根据白介素IL-24及其受体在活体中的表达模式,推测它的一个重要生理功能是对表皮的作用,如伤口愈合及皮肤病理状态下(如银屑病)的异常表达.根据受体表达及血管一配供体的激活发现,EL-24的主要靶细胞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在银屑病皮损中,浸润的单核细胞移行到表皮下,诱导白介素IL-24的产生,导致EL一24受体的持续激活及表皮下附近细胞因子(IL,一6,TNF一a,IFN一y,EL一1(3,白介素IL-12,GM一CSF)的产生,上述细胞因子可与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内角蛋白表达模式改变,促进角质细胞异常增生,导致银屑病的发生,,9,150但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白介素IL-24与其受体结合后信号转导的具体途径目前不太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SKoks等通过白介素IL-24基因连锁不平衡(LD)分析和单倍体分析,未发现白介素IL-24基因单倍体或者单核昔酸多态性与银屑病易感性有关,而是建立了对抗斑块状银屑病的白介素IL-20与EL一24的基因单倍体模型.在1号染色体q32区包含有两个单倍体区,第一个单倍体区(30kB)包含5个白介素IL-19的单核昔酸多态现象(SNP)和3个白介素IL-20的SNP,第二个单倍体区(31kB)包含1个白介素IL-20的SNP和4个白介素IL-24的SNP,此外上述两个区含有5个共同SNP(频率>1%).经研究进一步证实,一区CACCGGAA单倍体是银屑病的易感因素,而二区的CAAAC,T000T和CGAGT三个单倍体,通过白介素IL-24基因单核昔酸多态性分析认为:白介素IL-20AL一24单倍体CAAAC(OR0.154),TGGGT(OR0.59)和CGAGT(OR0.457)在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保护性作用肠.最近研究结果显示,在1号染色体q32区不同的基因位点在银屑病的发生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关于白介素IL-24与银屑病的关系我们还需在家族遗传基因水平上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基因位点在银屑病中不同的作用..
网络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一种崭新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是指借助于因特网(Internet)、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中国作为全球巨大的因特网市场,庞大的网民群体,构成了巨大的网络消费群体和网络营销空间.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是当前理论研究、企业实践的热点,也是各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贸易经济、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实训"和"岗位技能" 本书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本位的原则,围绕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职业技能要求,去除烦琐、深奥的理论知识,降低理论知识阐述的难度,突出每一个知识点的技能训练指导和技能操作,具有非常实用的特点.本书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中实用技能的训练,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在课时安排和内容安排上,技能训练的比例占50%以上.根据网络营销工作的具体内容,系统地取舍理论知识,解释尽量浅显易懂,侧重网络营销的操作实务知识的介绍与训练,利于学生掌握. 2.重视课程练习的编写,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本书重视课程练习的编写,章节目录与内容根据网络营销需求的知识面来组织与安排.每一个案例,都围绕着如何引导学生对实操的认识及如何开展本章节的实操来展开.通过大量的实训安排,让学生从实训中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全书的理论内容是为技能训练铺垫的,表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案例与主干学科融会贯通;每一章节的技能训练项目都有要求及具体安排,每一学习环节都有范例、小结、学习指导("关键术语"与"学习建议和学习重点")、思考讨论题("想一想,说一说")、练习与测试("测一测").教材每章的"推荐访问网站"提供足够的课外练习素材以供学生在课后练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3.本教材在教学实施中,要求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地运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使学生真正从本书中学习到网络营销技术的新概念、新技术.全书紧密结合当前网络营销的发展动态,详细介绍了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以及网络营销操作技能几大组成部分,既有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又密切联系企业网络营销推广应用的实际,教学内容能适应行业技术发展,体现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延续性.同时,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日后就业可能遇到的问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突出"学以致用". 4.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框架,采用模块化进行整合 本书分9章,各章知识点和能力点相对独立,没有固定的联系.这样,从理论教学到指导实践,先进行必要知识的讲授,再进行实训,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取我所需,有利于学生读我所用,也有利于在职员工培训和自学.教材中精选大量的案例("引例"和"案例示范"首尾呼应),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5.方便学生展开自我评价的教材体例,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 本书每章前后突出两部分环节:每一章的开始通过"知识要点"、"能力要点"画龙点睛,开头用通俗性语言("引例")将本章学到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进行概括性提示,使学生在学习每一章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每一章的结束,有该章知识点的案例应用介绍("案例示范")与内容小结("关键术语"、"学习建议和学习重点"、"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推荐访问网站"),便于学生归纳、吸收本章知识,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通过更多的感性接触来促进对知识的理性认识.教材体例新颖,如教材中的"牛刀小试"、"想一想"、"练一练"、"测一测",方便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6.全书紧扣"营销" 本书每一章、节都体现"营销".各章、节力求突出市场营销网络信息化的核心,又结合体现目前流行的计算机在传统经济领域所带来的革新趋势,以现代商务社会的网络经济为基础,通过案例介绍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进行市场营销的方法、技巧、步骤与过程,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创新性,贯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指导思想. 7.强调"新"和"独特" mail营销和虚拟社区营销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通过技能训练,使学员知道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关系、网络营销与客户关系、网络营销与公共关系、网络营销与物流营销关系、网络营销与商务信息智能化推广应用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编者在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出版多本相关书籍,这些书籍涉及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研究的主要方面和基本内容.为了满足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编者在经过挑选、提炼、升华并结合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最新发展与最新科研成果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本书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张劲珊老师担任主编和全书的总纂,并编写了第1章、第9章;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邓文安老师担任副主编和协助全书的总纂,编写了第2章、第3章、第6章;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陈春艳老师编写了第4章、第5章;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谭瑛老师编写了第7章、第8章.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借鉴、引用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书刊资料和业界的研究成果,浏览了许多相关网站,并得到编审委员会有关专家的具体指导,在此一并致谢,尤其感谢参考文献中提及的作者.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因此恳请专家、同行和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mail:hxedu@). 第1章 网络营销基础概述 知识要点 网络营销的含义及特征 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 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能力要点 正确认识网络营销对传统营销的冲击,让学生懂得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的内涵. 能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现代网络营销技术的能力,并应用到电子商务领域. 通过对网络营销发展与未来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迎接网络营销的挑战. 小企业的网络营销 生意淡时,通过网上询盘接一些网上订单;生意旺时,会更趋向于做好老客户的生意.如此一来,网络营销的作用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杭州康福塑料制品厂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杭州康福塑料制品厂是一家专业从事线性聚乙烯(LLDPE)拉伸缠绕包装膜的生产与经营的私营企业.自加入包装网成员后,收效显著.据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包装网做成了很多网上生意,而且由于网上业务需求量大,选择的余地多,所以他们很多网上生意都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更愿意偏重周边地市的业务,更保守地服务老客户的订单,更实际地接收量力而为的订单.该负责人说:"目前公司的经营状况供不应求,包装网的网络营销服务和效果功不可没." 1.1 营销的诞生 网络营销阶段. 人们早已熟知,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市场,而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虚拟市场有别于传统市场,其竞争游戏规则和竞争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已经不能简单地将传统的市场营销战略和市场营销策略搬入网络营销.传统市场营销中的一些具有优势的资源在网络市场营销中可能失去了优势.因此,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网络虚拟市场,调整旧的思路,树立新的观念,开创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方法. 网络营销不是市场营销的简单延续,它带给人们创造性和想象力,它带给社会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1.1.1 Internet的发展促成网络营销诞生 2007年我国上网人口的发展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2004—2007年我国上网人口的发展情况 因特网是一种集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时间技术为一体的网络系统.因特网上各种各样的服务,体现出连接、传输、互动、存取各类形式信息的功能,使得因特网具备了商业交易与互动沟通的能力.各网络服务商也只能采取低价策略.这些因素促使了因特网的蓬勃发展.企业利用因特网开展经营活动,显示出越来越多的区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优势,以Internet为技术基础的网络营销,其产生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与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无关. 许多研究报告了矛盾的发现,甚至以前的荟萃分析也未提供一致的结果,这进一步造成了混乱. 为了评估鸡蛋摄入量与CVD的关系,需要在长时间内重复测量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与其他动植物性食品相比,考虑鸡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也很重要. 因此,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从1980年开始的长达32年的重复饮食研究中,研究了鸡蛋摄入量与CVD病例之间的联系,包括非致命性心脏病,致命性冠心病和中风. 他们的发现基于美国三项大型队列研究的数据:护士健康研究(NHS),NHS II和卫生专业人员的后续研究(HPFS).其中包括83,349名30-55岁的女护士;90,214名年龄在25-44岁之间的女护士;在研究开始时,分别有42,055名40-75岁的男性健康专业人员,他们没有CVD,2型糖尿病和癌症. 在随访期间,有14806例CVD,包括9,010例冠心病和5,903例中风.大多数人每周吃一到五个鸡蛋,鸡蛋摄入量较高的人的BMI较高,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吃的红肉更多. 在调整了年龄,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之后,鸡蛋摄入量与CVD风险之间没有关联. 研究人员据统计每天用一个加工过的红肉(15%),未加工的肉类(10%)或全脂牛奶(11%)代替一份全蛋,但以鱼等食物代替,则有较高的CVD风险. ,家禽,豆类,奶酪和坚果代替鸡蛋与CVD风险无关. 来自对28项观察性研究的最新荟萃分析得出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鸡蛋摄入与CVD风险之间总体上缺乏关联的现象,但是在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的研究之间证据不一. 在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中,鸡蛋的摄入量与CVD风险之间没有整体关联,但是在亚洲人群中,适量的鸡蛋摄入与较低的CVD风险相关. 在亚洲文化中,鸡蛋通常包含在各种不同的菜肴中,而在西方人群中,鸡蛋往往与红色和经过加工的肉类以及精制谷物一起食用,这一事实可能解释了这一点.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原因.作者指出了一些局限性,包括这三个队列由卫生专业人员组成,因此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反映一般人群.而且,鸡蛋摄入量较高的人通常健康状况较差. 作者强调,较高的随访率和较大的样本量是关键优势,但他们说,需要在平均鸡蛋消费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解释其结果.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安德鲁·奥德加德教授在一篇相关社论中说,这项研究的结果令人信服,但"我们不应将所有卵子放在观察篮子中,以获取食用卵子的正式指导. 他说:"如果在已知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整体饮食模式下频繁食用鸡蛋,或者为了基本的营养需要而食用鸡蛋,那么就不用担心了." 他总结说:"单一食物可能与健康相关,但是营养和饮食研究的复杂而广泛的确确实支持当前对建议和指南中整体饮食模式的关注."
1.3 TMN的通信模型 通信模型主要描述TMN实体间信息交换的功能、协议和消息.CMIS(公共管理信息服务)支持管理者和代理之间的通信要求.该标准定义了一套服务原语,以CMISE(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元素)的形式提供服务.共有七种服务原语:M-Event-Report、M-Get、M-Cancel-Get、M-Set、M-Action、M-Create、M-Delete.CMIP(公共管理信息协议)是提供管理信息服务的应用层协议.它接收网管应用进程的服务原语,构造特定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DU),通过会话层及其它协议层传送到对端的CMIP协议实体,然后再发送给用户(管理者或代理).ACSE(联系控制服务单元)的任务是为开始和终结两个应用之间的连接提供服务,这种连接被用来传递对应于CMISE服务的管理消息.任何两个系统的管理应用进程在交换管理信息之前,都需要使用ACSE就本次联系所使用的应用环境取得一致.图3显示了Manager、Agent、OSI协议栈、信息模型以及实际资源之间的关系.4 TMN的信息模型 为了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兼容,需要将信息独立于具体实现方法抽象出来,即需要进行信息模型化.具体方法是采用一套正式的符号和语法对所描述的对象进行组织、分类和抽象概括,即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管理对象指被管理系统内资源的抽象代表,而资源可以泛指一切被管理的物理或逻辑对象.TMN中采用GDMO(管理目标定义指南)/ASN.1(抽象语法表示)进行管理目标信息的描述.5 TMN的标准接口 TMN的标准接口有:Q接口、F接口、X接口.其中Q接口又分为Qx和Q3接口.Qx接口应用于qx参考点;Q3接口应用于q3参考点;F接口应用于f参考点;X接口应用于x参考点.Qx接口互连MD和MD、NE和MD、QA和MD、以及NE和NE(其中至少有一个NE含MF功能).它一般支持较少的OA&M功能,所需协议栈也相对简单.Q3接口将MD、QA、NE和OS经DCN与OS互连.Q3协议栈应具备全部7层功能.解决方案查询 应用分类: 请选择 企业管理 软件应用 电子商务 接入技术 数据存储 数字通信 无线网络 网络基础 网络安全 客户服务 IT服务 多媒体 网络建设 网站建设 智能卡 地理信息 请先选大类 行业分类: 请选择行业 电信 互联网 移动通信 金融证券 广电 政府 新闻出版 农林牧渔 矿产开采 烟酒食品 服装纺织 石油化工 轻工 冶金 汽车工业 机械制造 电子仪表 邮政 建筑房产 铁路 民航 公路 水运 水利 仓储 批发零售 社会服务 宾馆旅游 餐饮娱乐 医药卫生 文化教育 科学研究 电力 环保 保险 工商税务 财会审计 海关 司法公安 外贸进出口 人事 其它行业 厂商分类: 用友软件 方正科技 3DNS 波若威(BROWAVE)光纤通讯 3Com Sybase JWebEcom 惠普 IBM 阿尔卡特 网通 东华诚信 康盟 华为 上海贝尔 中兴 四川广电 康柏 北大青鸟 开思 高阳圣思园 双威 Intel Cabletron Informix 清华紫光 汉王科技 神州数码 lotus 商网通 方圆在线 实达电脑 安奈特(ATI) 长天(瑞尊) 金蝶软件 enet 朗讯 IBM 普扬 Oracle SonicMQ 兆维晓通 思科 国信贝斯 金算盘 天网 奥盟电子 新图行天下软件 埃康软件 巨龙 太极公司 日立公司 沈阳创科 它山石科技 东讯达科技 慧点科技 你好万维网 Adico 菲奈特-融通 金仕达 APC 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凯创公司 联想 清华思路 网达 ChinaEB 中星在线 研华科技 高阳圣思园 高阳信安 北京强迅 海天软件 中保人寿 开目 东方龙马 万润公司 红帆通讯 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 惠康 创智泰克 CA 诺方在线 超星 摩托罗拉 艾派 诺基亚 热门技术专题 WinXP稳定性极限测试 Win2K服务器安全指南 IIS服务器安全构建指南 PowerBuilder7速成教程 网络数据库设计入门 用Java实现语音引擎 更多 >>.
土壤环境管理工作在国外已经开展多年,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有30多年的管理经验.而在我国,无论是土壤污染防治的认知水平,还是*经济实力,土壤环境管理都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那么,基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国外有哪些土壤环境管理的经验值得借鉴?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主任谷庆宝. 中国环境报:立法是土壤环境保护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许多*都进行了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这些*土壤环境保护立法有哪些特点? 谷庆宝:从世界范围来看,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各个*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背景和法律设计有所不同,从立法体例上看,既有专项立法模式,也有分散立法模式.专项立法模式将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相关内容作为单行法规进行立法.一些*虽然没有制定专门的土壤环境保护或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但多在其《环境保护法》中设专章规定土壤环境保护或土壤污染防治的问题. 日本是世界上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较早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痛痛病"等公害事件诉讼的胜利推动了日本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立法.为应对1968年发生的"痛痛病"事件所反映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问题,日本政府于1970年颁布了针对农用地保护的《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并分别于1971年、1978年、1993年、1999年、2005年和2011年进行了修订.随着日本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六价铬等重金属污染为特点的城市型土壤污染日益显现.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城市型土壤污染的防治要求,日本于2002年颁布了《土壤污染对策法》,弥补了城市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方面的,成为日本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依据.《土壤污染对策法》也分别于2005年、2006年、2009年、2011年和2014年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 美国zui主要的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1980年颁布的《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又名《超级基金法》).该法是受到拉夫运河填埋场污染事件的直接推动而出台的.该法实施后,被列入《*优先名录》中67%的污染地块得到了治理修复,130万英亩的土地恢复了生产功能,多数污染地块在修复后达到了商业交易之目的.此后,美国国会为缓解该法严厉的责任制度带来的影响,通过以下法案进行4次修订完善:1986年的《超级基金修正及再授权法》,1996年的《财产保存、贷方责任及抵押保险保护法》,2000年的《超级基金回收平衡法》和2002年的《小规模企业责任减免和综合地块振兴法》.虽然《超级基金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但该法对于快速有效地解决美国污染地块的治理与修复问题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震慑了土壤的可能污染者,也为其他*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借鉴. 荷兰1982年制订了《暂行土壤保护法》,1986年制订了《土壤保护法》.由于《暂行土壤保护法》是针对莱克尔克土壤污染事件而制订的暂行法律,它在土壤修复体制上存在着不能充分应对土壤污染的问题.1994年5月,荷兰将1986年的《土壤保护法》和《暂行土壤保护法》两部法律合并为新的《土壤保护法》.由于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该法又分别于1996年、1997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5年、2007年、2013年分别进行了修订,2013年《土壤保护法》修订后的zui大特点在于其整合了此前制定的各种零散的土壤保护法案、决议和判决等,形成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新的《土壤保护法》. 从各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的模式来看,专项立法已经成为世界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潮流.从立法的过程看,由于认识和经济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国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不追求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采用逐步修订的方式不断强化土壤污染控制,使法律始终与时代同步.在土壤环境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完善对土壤污染控制的具体环节,同时培育与立法进程相适应的土壤污染修复产业. 中国环境报:上土壤环境管理强调风险管控,具体有哪些做法? 谷庆宝: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对污染地块普遍采取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方法.针对不同污染地块的不同规划用地方式和功能,制定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用于初步筛查关注污染物,启动土壤污染调查和评估. 在北美洲,美国根据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用地方式颁布旨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还颁布了旨在保护生态受体安全的《土壤生态筛选导则》.对于污染地块的修复目标值,美国也是针对不同的用地方式,采用风险评估的模式,计算每一个地块的修复目标值,从而经济有效地控制污染地块的开发风险.加拿大考虑了农业、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用地方式下人群暴露情景,分别制订了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以保护人体健康土壤质量指导值和保护生态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两者中的zui低值作为zui终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 在欧洲,英国认为预防土壤风险与修复污染土壤同等重要,建立了污染土壤暴露风险评估导则.考虑住宅、租赁农地、工业用地等不同用地方式,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原则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指导值.荷兰于1983年制定的《土壤环境保护暂行法》,基于土壤背景值和专家经验提出了zui初的A、B和C土壤标准值体系.根据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商业用地等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土壤污染物的目标值和干涉值.只对超过干涉值的土壤进行修复,将受到污染但没有超过干涉值的土壤纳入可持续土地管理.荷兰所有污染土壤中,90%纳入了可持续管理. 在澳洲和亚洲地区,澳大利亚在制定保护人体健康的土壤调研值标准时,分别考虑了住宅(2类)、商业/工业等不同用地方式下的不同暴露情景.韩国在制定土壤污染预警标准值和土壤污染对策标准时,根据土壤污染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将土壤划分为3类:一类土壤区包括水稻田和学校所在地;二类土壤区为森林、仓储用地;三类土壤区包括工业、道路和铁路所在地. 发达*将风险意识贯穿土壤环境管理的全过程,指导污染土壤的环境调查、监测和修复.上对于特定污染地块,普遍的做法是结合具体地块条件、规划土地利用方式等,开展特定污染土壤的风险评估,以筛查特定地块是否存在环境风险,并依据用地方式,确定污染地块土壤的修复目标值. 中国环境报:我们知道,进行土壤污染治理*先要确定哪些土壤是污染的,哪些土壤应该优先治理,作为公众是否可以获得这些土壤污染的数据信息.国外在这些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谷庆宝:发达*在进行土壤环境管理时特别注重污染土壤的调查评估和信息公开,规范有序的调查评估和信息公开制度是实施土壤污染监管的前提和基础. 美国超级基金法规定的土壤污染调查制度包括一系列程序:地块发现后要经过筛选,然后录入"超级基金场地管理信息系统".接着进行初步评定和地块调查,通过运用"危险分级系统" 对地块进行评分,分值大于28.5分的经过公众评议后可以录入"*优先清单",至此完成调查阶段的工作.当某地块被录入"*优先清单",修复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也就随之展开.修复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可同时进行,地块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信息形成了"修复决定记录",并对外公开."修复决定记录"包含的信息有:地块使用历史、地块描述、地块特性、公众参与、执法活动、过去和现在的活动、受污染的介质、存在的污染物、响应行动的范围和作用、所选择的进行治理的修复措施等.公众可以在网上非常方便地查询到其居住地周边的污染地块信息,以及这些污染地块的治理进展. 日本针对可能存在污染的土壤开展调查与评估,调查中发现污染物质,且其浓度超过土壤质量标准时,则将这一地块划定为污染区,并登记在*污染区登记簿中.污染区登记簿可供公众自由查阅.日本根据公众健康危害风险存在与否将污染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需治理污染区,另一类是改变土地利用形态时需报告的污染区(简称"需报告区").在采取治理措施消除对公众健康危害的风险后,需治理污染区可以变更为需报告区.只有采取治理措施将污染降低到法定标准以下时才可以将污染区从登记簿中删除.日本的土壤调查与评估必须委托*的调查机构与公益法人,委任调查机构需具备履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业务必需的财务基础和技术能力,达到环境省规定的标准.委任调查机构名录由环境省大臣每5年更新. 通过调查评估筛选出污染程度不同的污染地块,建立污染地块管理信息档案系统,对污染地块实施分类和动态管理是上多个*的通行做法.发达*对污染地块的使用历史、受污染的介质、存在的污染物以及采取的修复措施等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强化了对污染地块的环境监督及其公众参与. 中国环境报:大家都知道,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比大气与水都困难,治理与修复需要投入的费用较高,发达*是如何筹集土壤污染治理资金的? 谷庆宝: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主要遵循"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对拒绝治理的污染者进行处罚.同时,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如政府拨款、政府补贴、借助市场机制等多渠道筹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资金. 美国规定责任主体对于土壤治理费用的承担实行严格责任和连带责任,且责任具有溯及力.严格责任即无过错责任,是指只要排放了危险物质,不论有无过失、不论是否符合标准,都要承担责任.连带责任即对于多个责任主体,实行无限连带责任,可向任何一个主体追偿全部治理费用.在无法确定责任人的情况下,修复资金由联邦"超级基金"或州一级政府来承担.后来,为了促进对具有商业价值的地块的开发,美国提出了"棕地开发"的土壤环境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为受到污染而没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土地提供各种补贴和政策优惠,鼓励企业进行土壤修复和土地开发.美国政府在税收等政策上对"棕地开发"的大力支持使得美国修复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在英国,污染地块修复费用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由污染者承担,在污染者无法找到的情况下,修复费用由纳税人承担.除政府用税收承担土壤修复成本外,地方授权机构和英国环境署还会获得其他资助,用于土壤调查和污染修复.在加大财政对土壤污染防治投入的同时,英国政府也重视借助市场机制修复污染土地.由于土地污染信息公开,许多土地所有者或开发商自愿修复污染土地,使其达到土地质量标准,以增加地块的市场价值.英国政府采取补贴等措施鼓励农民进行土地环境保护. 对于污染地块治理,德国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原则,对于无主土地,先由政府垫钱修复,然后调查污染到底是由谁造成的,zui终确定由谁来进行治理或者支付费用.如果污染企业无力治理,即使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仍要承担10%的费用,其余90%的费用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承担.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只有少数企业获得政府资助.针对历史的矿区环境问题,德国联邦政府成立矿山复垦公司专门从事矿山恢复工作,复垦所需资金按照联邦政府75%、州政府25%的比例分担.
为权利而斗争:民法的"精神教育" 作者: 王雷 著述中的诸多创见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法律的效力与实效、法律与权利的相互关系、权利的概念、法感情等基础理论问题的新视角,促使我们反思并完善既有的相关通说见解. 【关键词】为权利而斗争;法感情;权利心理学;精神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Der Kampf um's Recht)的演讲,这也是耶林的维也纳告别演说.[1]此告别演说是一篇震撼了全世界的、最畅销的、迄今为止流传最广的德语法学著作、[2]也是耶林最著名的、耶林最早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3] "可作为初习民法的'精神教育'".[6] 一文中的很多创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法律的产生、法律的效力、法律的实效、法律与权利的相互关系、权利的概念、法感情等基础理论问题均极有助益. 一文至少可以启发我们对以下问题展开思考:第一,为"什么"而斗争?第二,"为权利而斗争"的动机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要"为权利而斗争"?第四,为"谁的"权利而斗争?第五,为权利而"向谁"斗争?第六,"谁"为权利而斗争?第七,"如何"为权利而斗争?第八,现行法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支持为权利而斗争的法感情?上述八个问题可以大致整合归并为三个主要方面:一、为什么而斗争?二、为权利而斗争的原因?三、为权利而斗争的方式? 二、为什么而斗争? 人们为之斗争的对象是什么?人们不能空喊斗争的口号,而无为之斗争的对象或目的,斗争总存在一个为了什么、为了谁的首要问题. 人们既为具体主观的权利,又为抽象客观的法律而斗争.Recht的这种一词二义现象直接导致了中文等语种的译者在"为权利而斗争"、"法律的斗争"和"为法权而斗争"等不同译法上的摇摆不定.选择"为权利而斗争"的译法有两个理由:第一,此种译法已经约定俗成、深入人心,[8]这是一个弱理由.第二,作者在文中曾言"作为本书的最初考察对象,我选择了为第二个方向(权利)而斗争.但是也想证明我的权利本质在于斗争这一主张对第一个方向(客观的法)也是正确的",[9]在其演讲过程中,作者更是指出"在此贯彻诸如法必须斗争这类思想,不是我的使命.……相反,我将谈论权利的实现,……谈论为权利而斗争".[10]这是一个强理由,直接反应了作者的本意,而且这种主次轻重之分在文章的篇章布局上也能体现出来,谈论"为权利而斗争" 约占文章百分之八十的篇幅. 为之斗争的对象集中到主观权利之上后,还须进一步具体讨论,谁的权利?作者分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讲述此问题:私人权利、社会利益、全民族权利.为私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私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生存条件而斗争,主张权利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进行自我保护.私人通过主张自己的权利来维护法律,并通过法律来维护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易、生活之稳定秩序.[11]从为私权而斗争的过程中孕育出的健全法感情会推动私人在全民族的权利遭受外敌侵害时积极勇敢地为民族利益而斗争.由此,为之斗争的权利从私人的、社会的、自然扩展到国家的之上. 在从私人权利跳跃到社会利益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权利人通过自己权利来维护法律"乃至"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12]的论断,笔者认为这就涉及到客观法律和主观权利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说观点主张主观权利依附于客观法律,客观法律是主观权利的存在前提,却忽略了主观权利对客观法律的反作用.客观法律赋予主观权利以法律上之力,但是主观权利的实现也能赋予客观法律以实效.虽说从实证法学的角度看,法律的效力不同于法律的实效,当法律成为恶法或者当法律无法变为行动中的法时,法律的实效性固然受到毁丧,但并不影响其有效性的主张.[13]但是不得不承认,当法律权利得不到实现时,法律也只能沦为空文,实用性既是法律的特征也是对法律之为法律的要求.法律的效力由国家赋予,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实效则须由权利人权利的不断实现而达成.客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实效的程度,而该实效又取决于法律权利的实现,可见,为权利而斗争能反过来予法律以生命和力量.立法程序能够给予法律以效力,但这种效力仅仅是规范意义上的,是应然的;法律又能赋予权利以效力,但此时权利获得的仅仅是实现的可能性,要将这种可能变为现实,还须仰仗权利人的主张.权利主张不仅能使权利获得实现,还能够给予法律以实效,这种实效是事实意义上的,是实然的.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能够给予有效力的法律以实效(生命),因此,为权利而斗争也就可以说是为法律而斗争. 三、为权利而斗争的原因? 承接上文,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明白为之斗争的对象是主观的权利和客观的法律后,还须明白为这些对象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为什么斗争成为权利(法律)的本质? 先来谈为法律而斗争.有学者认为在耶林的心目中"法律的产生是为权利(内容是利益)而斗争的结果".[14]实际上,在耶林看来,为权利而斗争的结果是如上文所述给予法律以实效(生命),而法律要通过立法等程序胜出、取得法律效力,也必须经由为法律本身进行的斗争才能实现.正所谓"世界上的一切法都是经过斗争得来的".[15]在法律的产生和发展问题上,历史法学派秉持一种浪漫主义的理想态度,认为法律是某个特定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的法信念)或者习惯法的自动显现,法律同语言、艺术一样,既不是专断的意志,也不是理性刻意设计的产物,而是缓慢、渐进、有机发展的结果.[16]结合耶林的论述,笔者认为,法律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须要同以下对手做斗争:第一,一切相关认识上的谬误.小的比如很多具体法律制度的取舍和具体规定方式等.[17]大的比如,在法律产生和发展问题上,耶林就曾历史法学派上述浪漫主义的观点做斗争,以澄清法律并非"同原野上的草一样,无痛苦,无辛劳,无须雕琢,自然形成",[18]相反,却须不断地探索、角逐、斗争.约翰×密尔曾经指出:"我们首先要记住,政治制度(不管这个命题是怎样有时被忽视)是人的劳作;它们的根源和全部存在均有赖于人的意志.人们并不曾在一个夏天的清晨醒来发现它们已经长成了.它们也不像树木那样,一旦种下去就'永远成长',而人们却'在睡大觉'.在它们存在的每一阶段,它们的存在都是人的意志力作用的结果."[19]密尔的此论断对作为政治制度重要内容的法律制度同样适用.当然,真理可能往往不会仅掌握在论战一方手中,经过辩驳之后常常会发现真理是执两用中的,互相指责对方为谬误的各方观点中往往都含有一定的真理成分.萨维尼和蒂堡就"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问题的论战就是比较妥帖的例子.[20]第二,旧的不合理的法律传统、法律制度.斗争的幅度同样可能有大有小,清末修律就是在体制内的修补,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则是体制外的大的革命.直观地看这些现象表现为对(旧)法律的斗争,从法学理论上看涉及法律的阶级性、社会性和继承性等问题,从政治实践上看则表现为不同政治力量斗争博弈、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一些转折性的根本对立问题上,力量的逻辑往往胜过逻辑的力量,决断终止了讨论,"斗争中决定胜败的不是理由的强弱,而是相对抗势力的力量关系".[21]这些都是立法政治学上值得认真总结的经验.第三,既存权利和利益及其归属主体.笔者认为,法律不过是立法者对需要调整的生活关系中的利益冲突进行的规范化的、有强制力的利益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对利益的取舍、排序,结果就会自然产生某些既存权利和利益的败退,这就须要对这些权益及其主体的力量的斗争.立法的理想状态是逻辑和力量的一并胜利,或者说力量对胜出的逻辑予以最终确认,但是旧势力往往不会甘心退出,逻辑的力量穷尽时,力量的逻辑必然要走向前台. 废止,一个自1982年以来侵犯公民人身自由、迁徙自由的办法持续适用了20多年,最终因被收容者命丧收容站的孙志刚事件方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并在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批评呼吁下最终被废止.我国物权法的通过更是经历了空前的波折,从1993年开始考虑起草到2007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最终审议通过,历经14年的努力,7次常委会审议,成为全国人大立法史上迄今审议次数最多的立法.2005年7月10日到8月20日,物权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群众提出意见11543件.在此期间最轰动的意见莫过于2005年8月12日有学者以公开信的形式提出物权法违宪,并随后在学界引起了关于物权法是否违宪的大讨论.立法公开征求意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民主训练.而从艰苦曲折的立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转型时期社会群体出现利益分化,利益协调比较复杂,各群体都想在事关自身厉害的事项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民众的权利意识觉醒,立法对利益的协调机制必须更民主、更科学. 就为权利而斗争来说,存在斗争的动机和原因两个层次的问题,这里涉及到权利心理学的关键问题.耶林在著作中写到"我们沿着为权利而斗争个人动机的各个阶段来追寻这一斗争的足迹,其动机从单纯利害打算的最低阶段开始为权利而斗争,驶向主张人格其伦理生存条件的更理想阶段,最后到达实现正义理念的高峰".[22]可见,为权利而斗争的心理动机存在单纯利害计算、主张人格及精神生存条件、实现正义理念这三个从低到高的不同层次.通说主张权利的核心内容为法律上的自由,原则上权利人既有积极主张自己权利的自由,又有消极放弃自己权利的自由.而耶林则认为权利乃至法律的本质在于斗争,故意侵权行为属于无视权利、侮辱人格的行为,主张权利是人类精神上的生存条件之一,此时权利人不能忍气吞声,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是维护自己人格、法感情乃至精神生存条件的义务.通过主张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权利人间接地推动了法律的实现,并通过法律来维护了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易或者生活秩序,可见为权利而斗争也是对社会的义务.为权利而斗争还是对民族、对国家的义务,为权利而斗争过程中蕴育其的健全法感情就是一种民族力量,它能够推动人们在民族危难时奋起抗争,保家卫国.可见,在三个层次的动机之外,为权利而斗争还有三个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是对社会的义务、是对民族国家的义务. 贯穿在动机和原因中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法感情.[23]耶林通过为权利而斗争的著述创建了一种权利的心理学,法感情是权利心理学的立论基础,法感情也成为全文的核心,作者就曾特别指出"权利的心理源泉叫做法感情".[24]至于健康的法感情,作者指出两个标准:一是感受性,即感知权利侵害之痛苦的能力;二是实行力,即击退进攻的勇气和决断.[25]可见,法感情是精神痛苦感受力与对侵权行为做斗争的行动力的结合.人们也正是在法感情的推动下而挥起为权利而斗争的拳头的.而法感情又与权利的概念有关,如果民事权利仅仅是受法律保护的物质利益,那尚不足以激发强烈的法感情,权利心理学的视野下,耶林正是发现了权利不仅仅包括利益等物质价值,还包括人格等理念价值,简单地说,权利是利益等物质价值和人格等理念价值的结合,后者更是权利人人格的精神上的生存条件.(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何兆武:自然权利的观念与文化传统 程金华 张豪:虚实之界:元宇宙视野下的空 郭胜习:论我国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变革与重 童之伟:权利、权力、义务概念合理程度的衡 刘权: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化分歧及其化解 张涛:探寻个人信息保护的风险控制路径之维 刘馨宇:宪法社会权性质的教义学探析 谢鸿飞:财产的担保能力:限制与扩张 王雷: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8~2 中决议行为法律制度的力 王雷:论物权推定规范 王雷:见义勇为行为中的民法学问题研究 从农民集体决 王雷:情谊行为基础理论研究 王雷:案件事实形成与民法学方法论体系的完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首次实现了量子惠勒延迟选择实验,制备出了光的波-粒叠加状态.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光子学》上.现在对光的理解可归结为玻尔的互补原理,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两种属性既对立又互补,一个实验中具体展示哪种属性取决于实验装置.比如在由两块分束器构成的马赫-曾德干涉仪中,单个光子被第一个分束器分到两个路径上,传播一段距离后重合.如果在重合点加入第二个分束器,则构成干涉仪,观测到波动性;如果不加第二个分束器,观测到的是粒子性.马赫-曾德干涉实验可以用量子力学解释.然而有一种隐变量理论认为,光子有自由意志,在进入干涉仪之前光子就察觉到有没有第二个分束器,并根据观察结果决定经过第一个分束器的方式,从而展现粒子性或波动性.为了检验这种隐变量理论和量子力学谁是谁非,玻尔的学生惠勒于1978年提出了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即实验者等到光子已经完全经过第一个分束器之后,再选择加不加第二个分束器.在经典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中,加与不加第二个分束器不能同时进行,因此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能够同时展现出来.李传锋研究组设计出一种量子实验装置,巧妙地利用光子的偏振比特作为辅助,使测量装置处于量子叠加态,能同时探测光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从而实现了量子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该实验排除了光子有自由意志的假设,并首次观测到波与粒子的叠加状态,处于这种叠加态的光子,既不像粒子态那样没有干涉条纹,也不像波动态那样表现出正弦形干涉条纹,而是呈现出锯齿形条纹这样一种"非波非粒,亦波亦粒"的表现形式.光是什么——"非波非粒,亦波亦粒" 2012-09-06 00:00:00..
继英国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后,美国又针对自由放任造成的种种恶果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革.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美国的自由主义者在张旗鼓地进行改革,试图削除自由放任给美国社会带来的恶果.在有限国家与有限政府的框架内,新自由主义为美国带来了社会合作、国家干预、积极民主等一系列新观念,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的民主制度在这一时期经历了一段看起来十分不平凡的历程.民主制度在短短的时间经历了两次沉重的打击:19世纪未20世纪初进步主义时期的腐败盛行和大萧条.然而,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却没有在这两次劫难中发生颠覆,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特例.为什么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表现出如此强的张力,能够经历那场世界范围内宪政民主制度的大劫难呢?考察这一段时期美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大危机的压力下,以自由立宪为特征的美国自由主义通过自身的调整实现了一次自我超越,自由主义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形式到内容超越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成为继英国传统自由主义转型后的又一种形式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修正了有限国家的理论,为某种程度的国家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有限政府的理论亦发生变化,一个"帝王般的总统"得到了全社会的承认.这一超越集中体现在对传统自由主义"有限国家"理论的超越上.国家应否干预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权力在多大程度上进入市场成为这一时期传统自由主义同新自由主义的一个重要分野.进步主义为国家干预拉开了一个序幕,改革浪潮从城市到州开始漫延开来.到了二十年代,改革浪潮有所回落.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再次走上快车道,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表现出一定的活力.但是,这种情况很快为更加深入、持久的经济危机撕得粉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让大多数人感到绝望,市场的自发调整已经无力回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开始对自由主义政策进行检讨.罗斯福取代胡佛成为美国总统,开始了"新政"的历程,这种激进主义的调整使传统自由主义的有限国家观念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权力的触角伸向了以往所不曾到达的角落,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尽管新自由主义超越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有限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张扬了保理的国家干预的重要性,但是,传统自由主义"有限国家"的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在宪政与民主制度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均衡.在传统自由主义与当代民众的改革要求之间,宪政民主制始终充当一个仲裁者的身份,成为均衡的保持者.这次全球范围内自由主义的危机并没有彻底击跨自由主义,大难不死的自由主义反而在这次危机中变得更为成熟.传统自由主义中某些僵化的教条被有效地摒弃了,变革的时代将新的生机与活力注入到其中来,在传统自由主义日渐衰老的肌肤上焕发出青春与朝气.当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这一段时期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上的改革时,我们很难仅从民主制的动态性因素来发掘这一场改革的动力.政治文化研究的手段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文化心理角度的探讨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改革.在个人观上,新自由主义主张一种合作的个人而对传统自由主义的原子个人主义予以猛烈抨击;在价值观上,新自由主义在坚持自由的基础上更多强调平等的理念,对传统自由主义自由放任予以猛烈抨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实用主义又为美国政治发展的进道路提供了思想基础……宪政民主制度是丰富的政治心理与政治思想的外化形式.17世纪人们谈论民主,更多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据此建立起的民主制度就是这一理想的外化物.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期内,人们坚守民主,他们因这个词汇而形成的图景同17、18世纪则相去甚远了.因为事实是,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政治价值的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民主变得非民主了吗?不是这样的,正所谓此民主非彼民主.正是因为人们对民主的珍视和厚望,人们没有抛弃民主,相反,他们在不断地"再造民主".美国的宪政民主制自建立以来,并没有发生反复,而且一直处于一种发展之中.同那些发生过民主制建立和垮台的资本主义国家来比,这是一种顽强的宪政民主制.这一宪制的顽强性就体现在它的创新性上,而这一创新的实现却是建立于一种动态与均衡的机制上:一方面,它是均衡的,内部各要素矛盾、冲突、此消彼长,然而却一直保持着均衡;另一方面,这种均衡又不是静态的,它接受外部变化,调整自身,又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之中.美国自由主义的顽强生命力体现在宪政与民主的均衡上.民主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勇气才会抛弃以前民主的结果,宪政民主制的核心不在于宪政的至上性多一些还是民主对宪政的修改多一些,而在于这一对矛盾之间的均衡.那些能精确感应外界变化,并据此形成的均衡以适应外界变化的宪制就是一种顽强的宪政民主制.从整个美国的历史来看,美国的民主属于一种典型的自由民主模式.自由与平等是它一直在解决,却一直没有解决,如此矛盾,却又如此水乳交融的两个观念.自由与平等的理想、权威的力量存在着的对立统一决定了这一时期民主制度下不断变化的自由内涵.这一时期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由传统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的转变正源于此.宪政民主内部要素的均衡从另一个方面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那就是集权与分权的均衡.尽管政治与行政"两权分立"的理论没有形成象三权分立那样的影响,然而,行政权的不断膨胀却使权力的集中与分立走向一种新的均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严格限制的行政权力被放出笼,却没有出现专制的权力,威胁宪政民主制度,反而增加了宪制的效率.这使人们形成了一种共识:行政领域的集权是不是泛滥的洪水,取决于防范它的堤坝.一种有效的宪制,其建立的政治心理常是复杂而体现出多种多样的.在支持民主制度的价值取向上,常会区分为个体本位和群体本位.宪政民主制本身就决定了它能够正常运行的政治心理基础.一种既能够体现出个人的权利又能弘扬集体民主要求的新个人主义成为宪政民主的政治心理基础.实用主义哲学的出现开辟了美国哲学的新时代,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美国哲学的开始.从某种程度上说,实用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就在于它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学科的分界,成为美利坚民族政治心理的一种描述.它对宪政文化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正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说个人主义决定了宪政权利的存在,实用主义注定了美国宪制的顽强生命力.一、个人与集体的主体认知一、个人与集体的主体认知一、个人与集体的主体认知一、个人与集体的主体认知个人主义从一开始就是自由主义的基础,甚至有学者直接将个人主义同自由主义等同,视个人主义为自由主义的代名词.从基督教的个人主义(Christian Individualism )到禁欲的个人主义(Stoic Individualism)直到绝对的个人主义(Abstract 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不断发展历程揭橥了自由主义传统从形成到高峰的曲线.然而,随着自由放任政策的不断发展,个人主义不断膨胀,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公平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了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和民主制度.传统个人主义开始发生变化,并带动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自由主义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新个人主义者批判传统的个人主义,但却不想彻底改变它.他们的骨子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依然是实用的、多元的、自由演进的,他们仍然坚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挽救神圣的个人主义,对他们来讲,集体主义意味着尽头.大萧条使学者们更关心群体的目标、阶级、有组织的运动等等,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减弱了个人的努力,然而,事实是,他们珍视的仍是自由、实用和个人机会.个人主义在英美文化中受到的推崇远非任何一个民族所能比.改革时代,旧个人主义发展成为新个人主义,成为新自由主义的一个基础.作为新自由主义民主制度价值取向的基础,个人主义在这一时期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步运动、大萧条、"新政"、社会主义俄国的胜利都对个人主义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倔强的个人主义被渗入了更多的集体主义成份,被调和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个人观,这就是新个人主义.在这一价值观指导下,集体的、社会的、合作的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场张.这对美国改革时代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这一思想的一个基础性的组成部分.透过个人与主义与集体主义这两种价值观的此消彼长,我们看到了"顽强民主制"的张力,它的动态与均衡建构于政治心理之上,表现于政治思想之中.对宪政与民主的关系的争论集中体现于这一时期人们对于自由与平等之间关系的思考上.人们在不断国家干预过程中,不免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宪政规定的自由权利同民主的要求发生冲突时,谁能在自由权利与平等要求之间划一条令大家满意的界线呢?自由与平等这两者之间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而且在某个时期会变得格外激化,从而影响民主制的运行.事实上,在何种程度上定义自由与平等,直接界定了宪政民主制度的范围.早年托克维尔对美国进行考察时,就发现了自由与平等的矛盾,并且试图加以平衡,使其和谐、统一.到了改革时代,自由的观念同平等的理想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大萧条期间,这一矛盾形成了一次强烈的总爆发,旧的自由秩序千疮百孔,几于崩溃."人们能增进平等而不损害自由吗?"这个托克维尔论题成为半个世纪后美国自由立宪主义者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自由与平等的结合在"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学派那里是不相容的.这点杜威做了深入的论述:回顾平等要求与自由权利之间的此消彼长,我们发现,成熟的宪政民主实际上是各种对立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发展结果.强调社会整体进步、主张国家干预、呼吁积极自由等一系列主张都出于一个最原初的目标:通过国家干预达成社会公平.这种干预的界线构成了宪政民主制的范围.然而,这一范围就象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迷,人们依旧在不断的关注中不断地倾注思考.对结果的思索和思索的结果一次次地轮回,至今仍魅力无穷.同国家相比,这里的政府是在狭义上使用的.传统自由主义理论认为,不但国家权力的应用范围是有限的,而且,国家中各个部分的作用,尤其是最可能出现集权的行政部门的职能也是有限的.人民主权、宪政事业、分权与制衡,这些都是近代以来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成就.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后,以宪法的形式确立起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宪政民主.这一制度在较长的历史时间内表现出了惊人的稳定性.然而,分权与制衡无论如何也只是一个低水平上的稳定,随着国家职能的复杂化,它表现出了令人沮丧的局限性.围绕着这一宪政的核心问题,改革时代的政治思想家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正是在这些争论中,人们找到了宪政民主理论创新的源泉.主张权力既分立,又联合,强调权力运行的和谐成为这一时期人们的共识.这一时期宪法的批评者急剧增多.他们猛烈地攻击宪法的某些弊端,对宪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克罗利批评美国宪法中分权制度缺乏协调.[19] 比尔德在《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中将美国宪法视为经济利益集团利益争夺的产物;古德诺( Frank Johnson Goodnow)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对宪法也极为不敬,斥之为无意义的形式主义.改革时代的思想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三权分立的批评上,人们开始思考三权分立的替代物.在这种努力中,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两分论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对权力运行模式的设计中,"政治与行政两分论"脱颖而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继威尔逊之后,古德诺再一次对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最终形成了政治与行政两分论的思想.政治与行政两分论是继三权分立之后对宪制下权力运行模式的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学说,这种"两权分立"一方面将权力分为政治与行政;另一方面,还主张两种权力运行的协调.政治与行政两分论试图使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两种功能得到区分,从而为两种活动遵循不同的活动方式奠定了基础.但这种理论并没有认识到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所在,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后来才得到澄清.主张政治与行政分开,出于一种目的,那就是"行政权"的行使和"政治权"的行使应遵守不同的规则.行政事务同政治事务不一样,有着自身的特点.随着行政事务的增多,行政效率甚至成为行政管理的灵魂.因此,如果要面对千变万化的事务做出迅速反映,行政领域内某种程度的集权是不可或缺的.行政集权的理论并不是这一时期的创新.然而,从改革时代来看,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确立这一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适应了美国行政权不断膨胀产生的新情况.我们还是应该清楚地看到,它并没有动摇三权分立的基础,而是为这一体制引入了活力,从而提高了民主制运行的效率.宪制要求权力的行使达成某种程度的均衡.然而,这一均衡并非僵硬的比例关系.行政权力到底要发挥多大的功能,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制约,取决于宪政制度内其他权力的发展和成熟程度.在宪制所能驾驭的范围内,行政权力的集中常会带来效率;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往往形成专制的权力.改革时代的政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人们对权力的分立、集中、制约、平衡等观念的认识,对后来美国的宪政理论的发展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宪政与民主、自由与平等这两对既相矛盾又相一致的概念本身就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之中它们之间的此消彼长决定了国家权力所能触及的范围.改革时代对于民主、平等的要求增加成为国家干预合理性前提.国家干预使政府行政职能接连加,又引发了宪制下权力运行模式的创新,政治与行政两分论成为突出的代表.总之,改革时代美国的政治思想家围绕着国家、政府的权力范围、运行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推动了美国宪制的进一步发展,成为美国改革时代宪政文化引人注目的思想火光.改革时代美国民主运行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实用主义和民主理想融合,并且引入教育的柔性力量,使民主的运行更贴近于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演进的民主运作方式避免了大的社会动荡,缓和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危机,它代表了美利坚这个务实的民族对大危机时代政治变迁的一种审慎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治领域内,建国初期的民主制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变化如此之大的社会了.从进步运动开始直到罗斯福"新政",美国的民主政治伴随着社会的变化经历了沧海桑田,在沉重的负载下发着吱吱哑哑的响声缓缓而行,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演进.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过程中,垄断资本的无限膨胀引发了一系列尖锐的社会问题,在处理这一系列的问题时,资产阶级传统民主理论已远远不能适合要求,只有顺应时势、进行调整.演进主义的心理承认了社会的"共同利益",并更多地强调了个人对这种"共同利益"的依赖和国家的指导.社会变迁涉及到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发展、变化,政治制度的变迁或许是这一系列复杂的变迁中最为复杂的一个.这使探讨影响民主政治变迁的工作显得更为扑朔迷离.宪政理论创新的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取决于阶级矛盾的缓和以及行之有效的改革不断地为社会各阶级接受.演进的民主在很多方面取决于民主之外的因素,它同美国改革时代中产阶级的成长、进步主义的精神、个人主义的成长和实用主义在美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等联系在一起.演进主义适应了美国这一时期的国情,同时也是改革时代美国民主政治变迁的历史总结.它试图为陷入沉重危机的社会释放那些足以催毁民主的致命压力,为各种冲突的思想提供一块缓冲地带.本文提供的纲要链接为方便阅读而用,不代表作者原意.按ctrl+home键回到目录..
清光绪八年(1882年),海关对各口海关管辖的水上助航标志曾作过统一规定,内容包括8项,较简单,无江海之分.当时水上助航标志称警船浮、桩,这个系统指明航行船舶与水道两侧界线的关系,以由海上进口方向划分左侧标和右侧标,即左黑右红.所使用的海上浮标制式是单一的侧面系统. (二)海管理时期 1960年,海司令部航海保证部、交通部、水产部参照苏联有关海区水上助航标志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了《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制度(草案)》,同年9月由海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公布试行.该制度采用不同涂色和灯质区别标志的作用,明确了"左红右黑"原则,夜间红浮标闪红光,黑浮标闪白光.同时规定:侧面标志类为三种,即左侧标、右侧标、分支汇合标;方位标志类为五种,即北界标、东界标、南界标、西界标和孤立障碍标;标志类为四种,即沉船标、检疫标、测量标和鱼作业标;而中央标志作为单独一个种类,共四类、十三种. 1960年10月19日至24日,根据新《制度》规定,海北海舰队司令部航海保证处对青岛港及附近的14座水上助航标志进行改革,青岛港务监督对中沙灯浮标(5号)进行了改革. (三)交通部管理时期 1983年6月至10月,交通部与有关单位根据等效采用国际航标协会海上浮标系统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起草了《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国家标准(GB4696-84),报请国家标准局批准,于1984年10月1日发布.1985年8月1日起在中国海区实施改革.这次改革采用"左红右绿"原则,红浮标闪红光,绿浮标闪绿光,使海上水上助航标志进入国际统一浮标系统.2000年4月11日《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4696-1999)实施(原GB4696-84标准废止).该国家标准对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孤立危险物标志、安全水域标志、标志、新危险物标志等制式、特征都作出了新的规定.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的学校和广大的教师面临许多重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接受许多新的、严峻的挑战,诸如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评估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特别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落实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和与之相辅相成的教师培训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推进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我们倡导"校本研究",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引导教师学会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成果,应用成果、推广成果,就是要引导教师走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专业发展道路,就是要在广泛深入的教育研究及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理论.这是教科研的根基所在、重心所在,最终实现更新理念,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根本目标.我们倡导校本培训,就是要立足学校现有条件、盘活学校现有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使教师迅速更新理念,改进教法,适应新课改的发展形势与要求.校本培训与校本研究是相通的、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者知识结构重组的过程,是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是对教师进行实实在在的培训过程,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首先,研究者需要收集情报资料,而教育信息的掌握需要多次开发,以提供已有经验和理论准备,把握研究的前沿发展的动态;其次,研究者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需要学习新的教育、心理以及社会、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把已有的学科固有知识转化为多重的、复杂的研究型的知识结构;再次,研究者需要判断、决断、寻找关键,需要运用大量的定量、定性研究方法,需要开展大量的实验、观察活动,需要总结经验,提炼观点,形成成果,需要撰写科研报告.总之,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反思,学习、实践、总结的过程,是一次接受培训和自我培训的过程.另一方面,校本培训实际上是将已有的先进理论、经验、特别是校本研究的成果进一步加以推广、实践与应用.通过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特定的研究方法,解决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借助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促进教师观念更新和知识重组.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贵在以校为本,贵在结合校内的教育教学实际.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发挥教师潜能特别是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专家指点,骨干示范、同行听课、评课、议课,集体备课等实践活动.要动员教师全员参与课改研究,自觉接受课改培训,主动参与探讨如何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抓好校本教研、校本培训需要制度保证.要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课题组的作用,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的职责,建立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把以集体备课、教学等一体化、评课、议课、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落到实处,走出一条我市"研训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色之路.研训一体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作者:邵正祥 转贴自:局长室 点击数:89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的学校和广大的教师面临许多重大的、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接受许多新的、严峻的挑战,诸如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评估及教学质量的评价,特别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落实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在"保民生"和"调结构"成为热点议题的当下,一次分配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缩小一次分配差距,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确保一线员工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将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然而就目前常用的调控手段看,一次分配大多采用收入保障政策,比如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这些政策固然十分正确且必要,但笔者认为,收入保障政策属于托底政策,对于缩小收入差距仍治标不治本.缩小一次分配差距应着力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建设,在经济转型中重塑劳动力市场改革、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黄金三角".一是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企业和政府所得份额相对偏高,居民个人收入份额相对偏低,尤其是一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从全国范围看,劳动报酬的GDP占比从1996年的53.40%下降到2007年的39.74%.尽管2008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就业压力和提升劳动报酬占比,2009年劳动报酬占比回升到46.62%,相当于2003-2004年的水平,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分配格局并未得到根本改变,"资强劳弱"的劳动关系也未有所扭转.更为严重的是,这还未将垄断性国有企业瞒报的利润收入,以及地方政府的预算外土地财政收入计算在内.二是城乡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企业间的收入差距以及同一企业内部高管和普通职工的差距不断拉大.统计数据表明,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两者之比为3.13:1.尽管同2010年的3.23:1和2009年的3.3:1相比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位.在行业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方面,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为70146元,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仅为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远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1.5-2倍的水平.此外,企业间收入差距更大,比如同样是汽车制造企业,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相差就高达7-10倍左右.在企业高管薪酬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方面,2010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均值为66.8万元,是当年全国平均工资的18倍多,而部分私营企业和外来务工者的收入却不足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半.尤其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大量采用劳务派遣工,引发"同工不同酬"问题.据了解,全国目前有2000多万劳务派遣员工,其薪酬水平仅为企业正式员工的1/3-1/2,另外,社会福利待遇也不能同正式员工相提并论.引发上述种种失衡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这些原因都或多或少与滞后的劳动力要素市场建设有紧密联系.首先,劳动者缺乏同资本所有者平等对话的讨价还价机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与其说快速流动的国际资本在中国的土壤上找到了最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不如讲"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选择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作为释放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从而成就了30多年来以制造业快速崛起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增长奇迹.然而在此过程中,相对于资本在不同国家间的快速流动,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却是相对固化的,也正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激烈的资本之间的价格竞争,就不断转化为资本对劳动成本的压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时期,"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形成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城乡和城市内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纵观中国年均超1%的城市化过程,大量城乡人口流动非但没有消除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反而将这种二元分割的情形不断移植、复制并延伸到城市内部,形成了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的新二元结构.由于"身份差异",城市移民的主体——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后代由于没有城市户籍而被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行业中的非正规部门就业,工资收入低、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工作时间长、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环境恶劣、就业受歧视,以及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缺失等.此外,土地财政模式下,失地农民的"被城市化"和"相对贫困化"也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再次,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收入份额的增长,还受到垄断、腐败等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行政性垄断行业,凭借其市场垄断地位所带来的高收入是造成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社会反映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由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腐败问题等还在较大范围存在.这些因素都将扭曲劳动力的价格机制,给社会公平与公正带来损害.实际上,只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无限供给的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城乡间的户籍与福利差异、行政垄断、农村土地流转和民间信贷受阻等一系列体制性弊端,就会在制度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存在.然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将彻底改变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意味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力将内生于人口结构的调整,其中自然也包括一次分配结构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讲,缩小一次分配差距的重点在于尽快完善劳动力要素市场建设,以适应"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后人口结构的变化规律.所谓"刘易斯拐点",指的不是一个时点上的变化,而是一个时期内的变化,其显著标志是劳动力价格的抬升,以及劳动力从无限供给状态向有限供给状态的转化.从近些年中国经济实际情况看,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工资出现了较快增长,2005-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由821元提高到1221元,年均增长12.2%,2009年比2001年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也在不断下降,尽管下降的具体人数在学界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研究课题,但东部沿海地区周期性的"民工荒"现象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实际上为中国经济转型和调整分配结构带来了新契机,政府有关部门应从社会长远利益出发,因势利导,加快推进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缩小一次分配差距.第一,以深化社保、医疗、养老和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革为抓手,衔接、协调与扩大现有政策的执行力和受益面,努力建设城乡间和城市内部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消除对农民工群体的就业歧视,实现城市劳动力市场从分割向融合的转变,化解因户籍制度和不彻底的城市化而引发的城市"新二元结构".第二,通过体制改造和组织保障,在稳步提高劳动者报酬、促进劳动者福祉的同时,积极开展多方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增强劳动者与资本平等对话的权利,以扭转改变"资强劳弱"的分配格局,并在"同工同酬"原则下,将外来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就业和培训服务体系,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的监察机制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工和劳务工的合法权益.第三,缩小因所有制差异和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形成的收入差距,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同时,加强对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监管,既确保收入来源多元化,又要使收入渠道规范化和透明化,特别要消除一切不合理、不规范、不透明的收入.第四,为制造业企业合理利用劳动力成本的空间落差提供制度环境,实现东部制造业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产业承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过渡与升级..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现代养殖高效、优质、安全做贡献.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养殖领域)获得者应掌握养殖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 3、基本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每学分对应于理论授课、实验或实践16学时. 该课程主要讲授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新品种(系)和配套系培育技术、动物遗传资源发掘与利用技术,动物繁殖的基本规律、生殖生理现象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繁殖领域中的应用等. 2、《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 该课程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养殖领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涉及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和加工工艺学等多门学科.它主要以养殖动物为研究对象,重点讲述养殖动物对所需营养物质的营养生理、生化和营养需要等营养理论知识,同时综合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以及饲料的加工与质量管理等饲养相关技术.通过学习,了解营养与饲养技术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并掌握动物营养与饲养技术的基本原理. 该课程主要讲授近年来国内外畜禽养殖领域的最新案例,以产业化的脉络讲述本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发展方向;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分析,以产业化的思维掌握行业发展规律;深入剖析案例背后影响事件进程的技术、政策、市场、人力等相关原因,培养学生对行业发展的判断力和掌控能力. 4、《现代牧业经济与管理》 该课程主要讲述现代牧业生产中的经济学原理与技术,涉及现代畜牧业的生产模式、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安全卫生、劳动力投入和环保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学技术,深入分析畜牧业中的经济形式、价格形成机制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实现畜牧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经济管理技术.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畜牧生产过程的经济学内涵,并能将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畜牧业实际生产中. (1)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 (2)由各学科负责组织,成立考核小组,并公开进行.考核小组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 (3)考核小组通过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实践技能的考核,结合审阅材料等全面了解研究生综合能力,评议后做出中期考核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4)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一般应在半年后重新进行考核,再次考核不合格者,按规定可终止培养,取消学籍. 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针对畜牧业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明显的生产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应有一定的工作量,能体现作者较为全面地掌握论文选题所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综合运用现代先进养殖方法和关键技术手段解决养殖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必须是基于一定工作量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综述性论文不得作为学位论文.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的工作时间一般应在1学年左右. 论文工作应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与他人合作的课题,学位论文必须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部分. 实践目的:培养研究生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场所:校内外实践基地、企业. 实践时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考核要求: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末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实践研究期间,每学期进行综合表现考核1次,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学位论文应达到本学科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取得学籍满二年不足三年者,还需达到本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申请毕业.
伴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明年走势又将如何等,引起各方关注.2005年中国经济呈五个特点:一是经济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约9.4%;二是物价涨幅明显降低,预计全年涨幅将低于2%,与上年上涨3.9%的幅度比较,下降比较明显;三是消费需求继续保持比较旺盛的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一直在13%左右,消费结构升级活动仍较活跃;四是投资继续较快增长,但增幅趋稳,全年增速预计为25%左右.投资增长在如此高水平保持稳定状态,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五是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顺差继续扩大,预计全年顺差将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也就是说,经过宏观调控,始自2002年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至此已进入稳定期,明年经济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在9.2%左右.首先从需求看,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因素趋于稳定.新一轮经济增长主要受三类因素拉动,一是居民住、行消费的扩大;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的扩大;三是国际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这些因素首先带动了住房、汽车、轻纺、家电、电子通讯、数码产品等下游产品发展,并间接带动了重化工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和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发展.目前家庭买车的需求已渐趋稳定和理性;买房需求经过调控,预计也将趋于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开始趋稳;国际新经济、新技术发展也渐趋稳定.因此,从源头上看,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因素趋于稳定.其次从供给看,我国基础产品的供给能力在快速提高.新一轮经济增长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结构性供求缺口表现突出.包括粮食、重化工原材料、能源和交通运输能力等.在市场调节和政策支持下,这些短缺的供给能力迅速发展.据有关统计,粗钢生产能力已达3亿多吨,今年还要新增加5000万吨;在建发电装机去年底为3.9亿千瓦,今年新投产发电装机预计达6000万千瓦;干法水泥生产能力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中小水泥企业的压力加大,行业内结构性淘汰已经开始;单纯生产电解铝的企业开始出现亏损情况,发展速度明显减缓;考虑必需的进口因素,粮食产量已接近供求平衡点.第三,随着相关政策和规则的完善,经济活动的有序性逐步提高.2005年以来,政府重新完善了土地管理制度,并针对城镇拆迁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了对城市征地开发活动的管理;同时,政府也针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采取了措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作用,相关方面的活动开始得到约束.首先,高增长和低通胀是经济增长稳定期的基本特征.进入稳定期以后,经济运行在总量关系方面的特征是供求大体平衡,总供求总是围绕平衡点附近运动.其重要原因是:需求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引起的源头性需求拉动仍然比较强劲,这就决定了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另一方面,供给增长能力强劲,市场对供给总量和结构的调节能力很强,使得供给能够及时跟随需求变化而变化,这就保证了供求关系的大体平衡.在这一格局下,一方面市场空间很大,市场需求对产业和企业的拉动比较强劲;另一方面要求进入这一市场的产业和企业众多,增加的速度非常快.这样必然出现高增长和比较激烈的竞争相伴随的格局.这是我国经济增长以往没有的特点,也为深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其次,努力扩大消费,促进居民家庭买车、买房活动的稳定活跃,持续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活动,是保持经济较高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轿车产量,2002年增长55.1%,2003年增长89.7%,2004年增长11.7%,2005年上半年则仅增长4%.这表明居民购车已由初期的爆发式增长转入调整稳定的过程.房地产市场经过调控,目前也已进入调整稳定过程.经过调整的车房市场,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由于车、房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头性因素,因而调控过程中要避免其持续偏冷,否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过早进入萧条状态.所以,稳定期的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是积极培养、引导居民家庭的买车买房活动,稳定提高经济增长的源头性拉动因素.由需求结构升级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极大地拉动了重化工业增长.通过调控,一方面重化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重化工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善,局部的产能过剩也开始显露,并由此导致价格下降,竞争趋于激烈,企业效益降低.这一格局必然带来重化工业的调整升级.必然使其由数量扩张型转入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型.近年来,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第一,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第二,国内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向国际市场,例如轻纺、服装、家电等,依靠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及民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推动了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增长.预计这些因素将继续支持出口高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的环境,又必然约束进口增长.这样必然导致贸易顺差扩大,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在此背景下,我国以数量扩张为主的贸易增长方式面临一系列压力,必然会向结构优化和质量、效益型方面转换,通过这些变化来提高出口竞争能力,缓解贸易摩擦.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较好: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水平预计较2005年提高.同时,国际石油价格的不稳定性、国际局部冲突以及恐怖主义活动、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等也对经济增长存在不确定影响.从国内条件看,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比较扎实,特别是通过近年来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可持续性也相应增强.特别要指出的,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一个积极动向.从三大需求方面分析,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近年来,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提高;市场物价稳中趋降,供给丰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保、医疗、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居民的消费预期不断改善.从未来看,这些因素仍然会继续发挥作用.车、房市场经过调整后,会逐步转向稳定,增长水平会有所提高,可持续性会增强.与此相伴随,居民家庭在旅游、文化娱乐、通讯、互联网等方面的消费也会继续较快增长.因此,未来国内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综合模型预测认为,明年消费增幅在12%左右.当前总量矛盾缓和,市场价格走低,投资,特别是过热行业发展受到的市场需求约束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市场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下降,这一因素可能会使投资出现下降态势,并会有效抑制投资反弹苗头.但投资增长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也不大.理由是:第一,房地产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仍然有很大空间.在收入和家庭财产增长的基础上,广大城市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潜力巨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很快,也蕴含着很大的住房需求.总体看,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空间仍然十分广阔.与住房开发和人口向城市转移联系,对城市建设的需求十分旺盛,城市建设的需求空间也十分广阔.目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逐步增加;特别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方政府建设城市的热情将比较高.这些仍然会推动房地产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第二,设备更新投资仍有较大潜力.在需求约束下,当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食品、轻纺、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产品更新、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在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发展很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进行了一定转变的基础上,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主动进行更新改造的能力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设备更新性投资,包括建设新的生产线的投资比较活跃,增长潜力很大.第三,能源运输、社会公共事业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由于这些方面的能力仍然短缺,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因此这些方面的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在以上几方面因素支持下,未来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综合分析,明年投资增长仍然会保持在20%左右.支持出口高增长的主要是一些中长期因素,预计在明年将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出口高增长;另一方面,国内竞争加剧的格局,必将继续抑制进口增长.综合分析,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预计出口增幅会平稳降低;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进口增幅会平稳提高.预计明年出口增长仍会保持在20%以上,进口增长会接近20%.贸易顺差比今年减少,但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综合三项需求的分析可知,明年经济增长的需求支持还是比较稳定的,综合模型预测结果,预计明年GDP增长率为9.2%左右.(信息来源:中经网).
一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推进教育数字化"要求,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高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引领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支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起点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充分整合前期慕课与在线教育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简称"智慧高教平台"),提供了2.7万门优质慕课、虚拟仿真实验,以及6.5万余件教材、视频等各类学习资源.慕课板块可以"一站搜索全网好课",虚拟仿真实验板块实现"网上做实验"和"虚拟做真实验",智慧高教平台已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内外教育横向联通、本研教育纵向贯通、覆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综合资源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智慧高教平台用户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 二、高标准加强在线课程"建用学管".一是深入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2.0."慕课西部行计划"实现西部高校基本全覆盖,仅2022年一年,为西部高校提供的慕课及订制课程服务4.5万门,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176.9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2.5亿人次,培训西部教师35.5万人次.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新常态".我国高校不仅已经能够从容应对疫情变化,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一键切换",而且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育形态和新的人才培养范式快速涌现.三是进一步强化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重点从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加强平台监督管理、开展联合治理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关举措,保障线上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助力在线教育行稳致远. 三、高水平开展高等教育数字化理论研究.组织来自全球72所高校、机构的200余位专家共同编写世界首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并在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正式发布.立足国际视野,报告全面搜集梳理了五大洲50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教育数字化战略举措、主要经验成就和发展趋势,提出未来10—15年教育数字化发展倡议.体现中国特色,报告40余处介绍中国教育数字化系列宏观政策、战略举措和经验成就,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经验.拓展发展理论,开创性提出了教育数字化发展转化、转型、智慧三阶段论,契合了当前数字化浪潮下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大势.研制发展指数,发布了《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多维评价技术方法直观呈现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发展报告、发展指数的研究和发布对于探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规律、考察各国发展状况、制定未来发展策略等具有重要价值. 四、高层次推动慕课与在线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成功举办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会上,中国教育部介绍了中国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成就,提出了四点倡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美国、英国、法国等近2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平台、企业的50余位嘉宾和教育数字化专家发表演讲.二是持续推动"慕课出海".推动 "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建设,为全球学习者开设超过千门英语等多语种国际课程,并提供配套学习服务.指导和支持我国34所知名高校为印尼提供104门高水平慕课,支持印尼高校学生的在线学习.持续开展世界著名大学校长高端对话活动,开设全球融合式课堂,举办系列"全球公开课". 2月14日,主题为"数字变革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高等教育平行论坛将在京举办,这将是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的一次盛会,将广泛宣传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经验成就,巩固和彰显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的引领力、影响力.论坛将充分体现"国际范、中国味",届时将邀请来自亚洲、美洲、非洲等国内外的12位政府代表、知名大学校长、著名数字化专家和教育专家、顶尖科技企业高管、教育平台负责人等围绕会议主题作主题报告.论坛嘉宾规格高,研讨内容丰富,涵盖了高等教育数字化各个领域,必将对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广东珠海: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为家长送"良方" 河北曲周:筑牢新学期校园安全"防护墙"
天文学家利用深度学习预测日冕软X射线辐射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论文链接:点击这里. free emission).这一物理过程是日冕极紫外波段和软X射线波段辐射的主要来源.人们因此可在极紫外波段和软X射线波段对日冕等离子体结构进行成像探测. 近十年,全日面日冕的探测主要来源于极紫外波段的成像观测,由空间卫星SDO的太阳大气成像仪AIA每12秒在6个极紫外波段(171,193,211,335,131,94 埃)同时进行全日面成像.而另外一台卫星Hinode的软X射线望远镜XRT每天只在几个固定的时刻对日冕进行少量的全日面软X射线波段成像. 图1:流程图展示了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输入多波段极紫外观测数据预测软X射线日冕成像. 射线虚拟数据和实际观测的日冕极紫外数据,可以对日冕DEM作更为精确的反演,尤其是针对具有较高温度等离子体(五百万度以上)的日冕特征.未来,由机器学习虚拟的多波段观测可能为某些具体的太阳物理分析(如日冕结构热分布)提供数据辅助. 图2:左上方为AI预测的全日面软X射线Al_mesh图;右上方为XRT观测的全日面Al_mesh 图;左下方是两者的相减像,反映预测图与观察图的不同,箭头所指特征为典型的日冕耀斑环;右下方是两者图中像素强度值的相关图,反映两者探测日冕软X射线强度的高度一致性. 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以及科技部重大项目的支持.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为天文观测设备和研究计划提供数据与技术服务.
(一)指示的含义及特点.指示,是上级领导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令以及有关决定、命令等,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提出基本要求,指出方法步骤的指导性下行公文.指示同命令、指令的不同之处是:命令、指令一般由国家行政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发布.指示,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亦可使用;命令、指令一经发布,即产生法律效力,必须坚决执行,没有变通余地.而指示,下级可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象命令那样严格.指示,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向下级发布指示,阐明指导原则、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另一种是针对某项工作、局部性的问题,向下级机关布置任务,说明意义,提出办法.指示是指导性的公文,其特点主要有: 1.内容具有原则性.指示布置工作任务,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不像通知那样对工作作具体、详尽的安排.受文单位可按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加以贯彻落实,指示的内容都是原则性的.指示是针对全局或局部的重要工作而发,其中有些问题按以往的政策措施不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上级机关为了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以期取得好的效果,便在指示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原则.指示不仅体现上级机关的意图,还明显地体现其政策性和指导性.理论上说,凡有下级机关的机关,都可发指示.但实际上,基层单位一般不用,市以上的机关才用得较多.这一点,同内容有关,高级领导机关居高临下,才能较好地提出指导原则问题.另外,指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决定了指示的严肃性,切忌滥发,既不能对任何问题都发指示,也不能对任何机关和个人都发指示.除了高中级党政机关及其主要领导人外,县以下的基层机关及其领导人,不宜直接发指示.一般情况下,县以下的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日常具体工作,多用"通知"行文.为解决当前工作中一些全局性、普遍性问题而发的指示,叫全局性指示.针对当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局部问题而发的指示,叫局部性指示.指示不论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的,都是由标题、发文字号、正文和发文日期等部分组成.指示的标题,多用全称(完整式),即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都俱全的标题.发文紧迫的指示,其标题可在文种前加"紧急"字样.指示的标题如果省略了发文机关和文种,应该在题解中加以必要的说明.指示的内容如果比较简单,正文可以是一段到底.有的指示涉及的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结构上就要适当安排.这种指示的正文,一般分指示依据、指示事项和执行要求等三个部分.当前,许多地方再次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的歪风,并且,这股歪风还在继续蔓延扩大.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有关的党、政领导机关,对违法毁林事件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打击不力,有的甚至不抓不管,听之任之.必须使同志们明白,当前,森林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增拨抚育基金、控制采伐计划、调整购销价格等问题,有的还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林区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实际困难等等,这些都必须有准备、有步骤地一一加以解决.但是,这需要相当的时间.而对当前的违法毁林事件,决不可借口工作中存在缺点就可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国家制定的有关森林的法律、法令,体现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甘愿犯法毁林只是极少数,姑息放纵这些极少数犯法者,是对人民的犯罪.只有对少数犯法者坚决给以打击,才能有效地刹住这股歪风,鼓励更多的人保护森林,发展林业,否则,百年树木,毁于一旦,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为此,特紧急指示如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责成凡有森林地方的县委和县人民政府,负责监督护林法令的执行.望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限期制止乱砍滥伐森林事件,无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国有的和集体新有的山林,都必须彻底追查,依法惩办.对这些犯法者制止不力,就是失职,上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追究县委书记和县长的领导责任..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工厂的厂长、公司的董事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法定代表人有权直接代表本单位向人民法院起诉和应诉,其所进行的诉讼行为,就是本单位(或法人)的诉讼行为,直?#20323;?#26412;单位(或法人)发生法律效力.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代表是有一定区别的,代表人的行为不是被代表人本身的行为,只是?#21592;?#20195;理人发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就是企业、事业单位等本身的行为.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是指法定代表人成立后,其组织、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重要事项发生的变化,这些事项的变更,可依法定代表人意思自主决定,法定代表人只要作相应的变更登记,即可发生变更效力.惟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分立或合并,因涉及法定代表人与相对交易人的债权债务关系,为了维护交易秩序和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法律对分立或合并后法定代表人的债权债务移转,做?#39282;?#21046;性规定.民法通则第44条第1款规定,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项变更,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登记并公告.公司法等法律也有相应的规定. 1、?#35910;?#21496;变更(改制)登记申请书(公司备案申请书)?#32602;?#20855;体填写要求请详见表格注释); 2、《指定(委?#26657;?#20070;?#32602;?/span>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副本; 4、根据章程规定,同意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的股东会决议或者董事会决议(应符合章程规定的表决比例). 1、企业召开股东会或者董事会,制定股东会决议或者董事会决议,有符合章程规定的人数签字盖章; 2、按照资料清单的要求准备好材料,并?#21307;?#26448;料提交到公司注册地所管辖的工商部门; 3、资料审核受理后,5-10个工作日后领取新法人代表的执照; 4、带齐资料到质量监督管理局办理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变更,受理后2-3个工作日后领取; 5、到税务部门变更登记证,这里涉及到一个股权转让的个人所得税的问题,需要向地?#23433;?#38376;申报和缴纳所得到股权的股东的个人所得税,还有必须出具新股东和法人的新验?#26102;?#21578;; 6、最后变更公司基本户,变更公司法人的预留在银行的印鉴和公司资料. 企业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的预计完成时间是:20-30个工作日. 关于法定代表人变更的收费?#24471;鰨?/span> 1、知企网的报价为咨询服务费的报价,不包含官费; 2、咨询服务费的报价,只包含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的报价,也就?#21069;?#21161;企业取得新的营业执照.不包含:变更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明、股权和基本户变更等的收费. 提醒申请办理的企业注意,我们的咨询服务费的收费,只包含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的费用,也就是?#35805;?#23458;户取得新的营业执照.如果企业要求一并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和基本户的变更,要加收?#23454;?#30340;咨询服务费. 问:法人变更所需证件都有哪些? 答:1、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 2、新旧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3、公章; 4、新法人简历一份、以及新法人签字; 5、原公司章程; 6、税务登记证正副本; 7、代码证正副本.
摘要:"3+3"新高考给高中地理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带来许多新的变化,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和地理教师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上海的高中应对首次地理等级性考试出现选考组织管理不合理、师资紧张、课时紧张、教学反馈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应采取合理引导选课、引进师资和各校合作选课、地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灵活应对新高考等措施. 关键词:"3+3"新高考方案;地理等级性考试; 2016年是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过渡的一年,高三学生迎接最后一次"3+1"模式的高考,高二选考地理的学生按照2017年"3+3"高考模式,迎接的是地理学科的第一次等级性考试.新高考方案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高中地理的教学环境、师生心理面临哪些变化,需要采取哪些应对策略?本文就几个问题略做探讨. 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的成绩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两部分组成: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即可获得40分基础分(未参加等级性考试则不能获得此项基础分);学生再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照考生总体划分为5等11级,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见表1). 2016年地理学科成为高二年级率先实行等级性考试的科目,这是因为按照新高考方案,学生只有在取得学业水平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该学科的等级性考试.学生在高一结束时已经完成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而其它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需要在高二结束时进行,这些学科的等级性考试要到高三进行.所以,2016年只有地理一门学科可以参加等级性考试. 2016年5月,上海市有34 417名学生选择参加了地理等级性考试,占该届学生总人数的63%(上海市教委公布的数据).考试卷面满分100分,试题结构是选择题40分(单项选择题20题)和综合分析题60分,考试时间1小时.考试难度最终与事前上海市教委宣布的难度系数0.75非常吻合,卷面满分100分的试卷,平均得分约75分,但最后学生得到的成绩只是一个等第,无法知晓个人的原始分数. 按照等第划分比例和计分,全体学生平均等级得分为15分,加上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获得的40分基础分,全体学生地理高考的平均得分是55分. 可以看出,各校选择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的学生比例有许多差异,从69%到100%各有不同.考试结果的等第分布有明显差异,学校X1是一所市示范性高中,A、B等第人数比例较高;学校X2是比较接近总体平均得分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X5是一所生源较弱的普通高中,D、E等第人数比例较高(见图1). 等级性考试科目的选择,除了与学生个人兴趣特长有关,也与报考高校的专业限制有一定关系.以上海高校公布的招生信息为例,1 096个专业(类)的选考科目来看,学生选考物理的覆盖率为97.63%;化学为90.51%;生物为80.02%;地理为64.05%、历史为63.5%、政治为62.14%.从想报考的专业来看,地理学科似乎并不占特别大的优势,但高校招生时完全限制选考三门的专业不多,多数专业只要1门或者2门满足要求即可. 这种情况让许多学生在"3+3"科目的选择上趋向于选择地理学科,绝大多数学校选地理学科的学生比例占总数的60%以上,一些学校更是在家长和学生中动员,让学生全体参加高二的地理等级性考试,所以出现了表2中X2学校100%选考的情况.但是,动员全体学生参加高二的地理等级性考试,这很大程度上是方便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学校的日常教学可以维持原来的行政班级,但是这恐怕违背了高考"3+3"给学生更多选择权的本义.因为这样,有部分学生属于被迫选择地理,学习比较消极被动、没有紧迫感,教师要保障教学质量则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则高二的地理上课时间需要安排走班,给学校的教学排课和班级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一些硬件好、场地富余的学校,在高二年级就按照学生3门学科的选择意愿,完全实行走班教学,因为学生选择的组合较多,几乎需要每天拿出下午半天的时间安排等级考试科目的走班教学,排课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教研、校本研修等许多常规工作的时间都受到挤占.大多数学校因场地条件限制只能做统一动员,或者做出几种有限的组合给学生选择,以控制走班教学的课时数. 上海原来"3+1"时地理高考考生一般只有几千人,有的学校没有地理高考班,或者高考地理只有1个班,这样以目前地理教师的师资储备迎接3万多人的等级考试,显然师资力量相差很大.而且2016年是原有的"3+1"高考模式最后一年,有高三的学校地理学科面临高一学业考、高二等级考、高三高考等多重压力,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特别繁重,师资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3+1"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周课时一般8节,但高二阶段同时开设的科目较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都还没有结束学业合格考试,所以对于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周课时,多数学校只能安排3~4节,个别学校因为师资严重不足的原因甚至仅仅安排2节,而等级考试与原来高考相比,学习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大体相当,能够安排训练和反馈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普遍感到课时紧张,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障.加上学生人数较多,作业和日常检测难以做到及时批阅,教学反馈不及时,甚至很少安排阶段性检测,教学效果的提升可望不可及,学生、教师和家长都有许多焦虑情绪. 习惯于以往的"3+1"高考有非常明确的考试说明,教师对于本次没有明确的考试说明和题型结构显示出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教师只能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等级性考试应有较大区分度的预测来组织教学,日常检测也是延用高考能力立意的思路,试题情境的阅读文字量往往偏大,而1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常常导致学生答题时间紧张,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教学时间少、检测频率低是普遍现象.参加高二地理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其地理素养、能力和地理思维水平与以往参加"3+1"高考的学生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延续以往"3+1"高考的教学经验,拔高教学和日常检测难度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到考前报名阶段最终放弃了参加今年的等级性考试.按规定缺考学生可以在明年继续参加地理学科的等级性考试(不能改考其它学科),但这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麻烦. 目前出现的师资紧缺问题,主要是学校层面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积极挖潜,寻找师资.许多学校临时招聘地理教师、实习生和代课教师;二是做课时的加减法.削减高一地理课时,优先保证高二、高三的地理教学;同时高二的课时安排量各校差异也很大,周课时从2课时到5课时不等.即使有的区有统一的课时安排要求,也由于师资问题无法保证.三是高二地理课延迟到高三开.个别学校因为师资不足导致高二没有正常开设地理课,学生只能等到高三再同时面对"3+3"的三门学科的等级考试,原有的时间优势就丧失了. 这种师资不足的困难,某种程度上对地理教师就业是一件好事,因为不少学校积极引进地理教师.但另一方面,每年不定人数的选考,对学校管理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储备的地理教师多,如果选考的学生少,面临教师可能课时不足的矛盾;如果教师少,又面临开不出足额课时量的问题.这将是选考学科都会面临的问题. 除了学校自身想办法,上级管理部门还应该有哪些应对措施?能否以市(区)为单位,借鉴美国学区管理的一些做法,一些教师可以在学区范围内共用.如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实现一个市(区)的部分教师实现按照课程安排的各校灵活流动.当然,这些问题的真正可操作性确实会遇到管理和编制等诸多实际困难.但在这种选课背景下,完全让学校来承担师资压力确实有困难,流动不失为长远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种办法就是实现校际之间的课程互选.比较近的一些学校组成校际,实现师资共享、课程互选,这样可以使学生选课和学校师资的矛盾得以缓解. 上海许多学校从2015年的高一年级开设生物课程,并在高一结束完成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这样以后参加高二等级性考试时学生就多了一种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地理、生物中的1门或同时选择这2门学科参加等级性考试.据推测,这样可能会分流一部分选考地理的学生,师资不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 (1)立足学科教学整体设计."3+3"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学科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思考、规划整个高中学段的学科教学设计.如高一地理合格考试的难度与以往相比有所降低,但合格要求低并不等同于低水平的教学,一些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思维训练还需加强,如果随意缩减课时、删减教学内容,起始年级的教学基础不扎实,后续参加等级考试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储备接近零起点,给后期教学将带来许多困难. (2)渗透学科素养和能力培养.即便在起始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也要认真按照课程标准,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渗透学科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多引入时事热点、生活实际和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培养学生面对图表等非文本材料的阅读能力、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平时教学一定要做到讲练结合.对于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相互渗透、区域专题地图的补充、地理原理的领悟、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新高考方案下等级性考试的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安排时间对区域地理进行系统的补充学习,需将区域地理的知识分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应对学业合格考试阶段的学习也是如此,地理教学应始终做到:以区域地理特征为背景,阐述系统地理的要义,以系统地理为灵魂,统领区域地理的探索. (3)重视学生元认知水平提升.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即便是参加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习,教学的课时安排、学生投入学习的有效时间、学校组织安排的教学检测时间,与以往参加"3+1"高考科目的学习相比都有明显减少;加上学生等级性考试科目选择的差异,教学管理必然需要采取走班形式,学科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条件都大大削弱.如何加强学生在自主选择上的自觉学习意识,基于任务下的自主学习、反思及重建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元认知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4)养成简明扼要表达习惯.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总分,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同样遵循能力立意的考试命题宗旨,试题也大都围绕新颖的情境组织设问.1小时考试的应答策略有哪些?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平时养成对学习材料进行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简明扼要地表达,这种有针对性的应答策略训练,还需在平时适当加强.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以从细胞形态、增殖能力、细胞表面标记及基因表达、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免疫特性和组织修复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的干细胞拥有不同细胞形态,例如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胎盘亚全能干细胞也具有类似的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 不同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差异显著,例如胚胎干细胞可以无限增殖,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多次增殖,而胎盘造血干细胞则不能增殖.间充质干细胞经过多次增殖以后,其纯度非常高,在扩增3代、7代和15代以后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记没有任何变化. 干细胞表面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表面标记,主要有黏附分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等.例如胎盘亚全能干细胞表面高表达CD151.OCT-4低表达CD184.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90、CD73、CD105、CD166、CD54以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HLA-ABC)等,而低表达造血干细胞特异性标志CD14、CD34、CD45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H(HLA-DR)O胎盘造血干细胞则高表达CD133.CD45等. 胚胎干细胞拥有强的分化潜能,可以发育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在发育阶段与胚胎干细胞接近,其分化潜能仅次于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200多种组织器官细胞,例如间充质干细胞、上皮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肝干细胞、肌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也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等.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HLA-DR等,是一类低免疫原性的细胞气另外,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具有低免疫原性,而且可以抑制其他细胞引起的免疫反应,即具有免疫抑制性. 胎盘亚全能干细胞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重建受伤或病变的多种组织器官,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心肌损伤、烧烫伤等多种疾病的.
完整的钴超级合金原子探针层析成像的三维点云重构(左)和边缘检测方法(右)生成的界面.图片:阿贡国家实验室 通过使用机器学习作为图像处理技术,科学家可以极大地加速迄今为止繁琐的定量查找和查看界面的手动过程,而不必牺牲准确性. 在从电池到半导体的系统中,边缘和界面在确定材料的特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驱使科学家研究样品中两个或更多不同成分相遇的位置,以产生更坚固,更节能或更持久的材料. 在美国能源部(DOE)的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新技术,以揭示材料中掩埋的界面和边缘的秘密. 用于生成使用机器学习进行分析的数据的实验技术称为原子探针层析成像(atom probe tomography),研究人员从中挑选出小小的针状三维样本.然后从样品中剥离出单个原子.然后进行飞行时间测量(Time-of-flight measurement,通过离子飞行时间来反推离子所在的原始位置)和质谱分析,以识别特定原子起源于材料的何处. 这个过程产生了样品中原子位置的非常大的数据集.为了分析此数据集,研究人员将其分为二维切片.然后将每个切片表示为一幅图像,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在该图像上确定边缘和界面. 在训练识别界面的算法时,由阿贡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家和研究作者奥勒·海诺宁(Olle Heinonen)领导的团队使用了一种非常规方法.他们没有使用来自可能具有不明确边界的材料库的图像,而是从猫和狗的图片开始,以帮助机器学习算法学习图像中的边缘. 海诺宁说:"在训练算法时,这些形状对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对计算机来说却很复杂,这提供了有用的试验依据." 然后,海诺宁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一组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了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性.他们使用已完全了解了的样品的成分来生成数据集.再回到机器学习方法,他们提取构图并将其与真实的情况进行比较. 以前,尝试从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数据创建这些类型的浓度分布图的过程涉及劳动密集的手动过程.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与新开发的定量分析软件配对,海诺宁表示,他可以极大地加快对各种材料界面的分析速度. 他说:"我们的方法是可扩展的,您可以将其置于高性能计算上并使其完全自动化,而不必手动进行操作并查看不同的集中度.在这里,您发送代码并按一个按钮." 尽管该技术是为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技术开发的,但海诺宁解释说,它可以适用于任何种类的层析成像技术,即使X射线层析成像技术也不一定能揭示原子位置.他说:"只要具有一些结构信息和界面的3-D数据集,该技术就很有用." 促成该研究的合作以包括来自数学、人工智能、纳米科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而著称.海诺宁说:"我们汇集了各种各样的专业知识来解决材料表征方面的挑战性问题." 另一位研究作者,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计算机科学家普拉萨娜·巴拉普拉卡什(Prasanna Balaprakash)说:"从机器学习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克服的关键挑战是数据匮乏.在典型的机器学习环境中,训练和学习所需的标记数据非常丰富,但是在原子探针层析成像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每个实验并手动将等浓度表面识别为标记数据.这可以阻碍了我们直接应用深度学习方法." 根据阿贡国家实验室计算科学家桑德普·麦迪雷迪(Sandeep Madireddy)的说法,研究人员利用转移学习技术,包括使用在自然图像上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来自动识别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数据中的边缘. 原子探针层析成像是在西北大学原子探针层析成像中心进行的. 基于该研究的论文《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边缘检测的原子探针层析成像中的相位分割》发表在2019年12月27日的《科学报告》上.
开发西部,主要矛盾何在?我们应如何认识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力群研究员日前对记者阐述了他对开发西部过程中人、地、水三者关系的看法.刘力群指出,我国虽然国土辽阔,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山脉、丘陵和高原约占国土面积的 2/3,而平原、盆地和沙漠、戈壁及塬面完整的高原等平地型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 1/3.在这 1/3 的平坦土地上,温暖湿润、适宜人类耕作和定居的平原土地约 17 亿亩,还不到国土面积的 12%.不妨比较一下:美国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但平原面积占国土的 70%,适宜耕作的土地高达 90%.俄罗斯、加拿大平原面积更为广阔,就连自称国土狭小的日本,其平原面积亦占国土的 24%,而这些国家的人口之和比我国还少.适用土地十分短缺,人口总数却居世界第一,90% 的国民拥挤在不到国土面积 12% 的适用土地上,这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现有的荒漠化地区,在公元 10 世纪前的唐代时,大都还是气候暖湿、水源充沛的农牧业区.今日 400 毫米等雨线(农牧分界线)以北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及河西走廊、新疆三大盆地,近 300 万平方公里的平坦草原地区,当时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盛.秦汉唐千余年间,中原农耕民族北上西征垦荒,当时西北地区的人口甚至大大超过现代.刘力群指出,历史上的西部开发,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经济和文明高度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10 世纪后,由于气候向干燥和寒冷变化了一个气候带,加之开垦过度、水源利用不当等因素,大面积的土地逐步退化为荒漠,多数人口南迁,留在西北荒漠的居民为了生存,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立起以节水灌溉为主的抗逆性农业经营至今.今天中国荒漠化地区居住了 1.7 亿多人口,分布着中国 20% 的耕地和 85% 的草原,也是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主要产地和储藏地区.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中国对荒漠化地区的开发治理也必须相应加强.刘力群认为,从今后 20~30 年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对土地和能源的需求看,占国土 1/3 的荒漠化地区将是主要的新开发区域.中国在人口达到零增长之前,还将新增 4 亿人口.中国今后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从生产和消费对耕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需求看,至少还需增加 100 万平方公里.而西北荒漠地区至少要承担 80 万平方公里.这是由于中国暖湿的东南地区已经人满为患,既无荒地可耕,耕地也不能再占用.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在西南云贵川三省,平地仅为 3%(又被非农业用地占去大半),耕地的 70% 是山坡地,坡度在 25 度以上应退耕的就占 1/4.比较而言,西北荒漠化土地虽然干旱,但因地势平坦人口稀少,交通等基础设施造价低廉,日照充分,对农牧业有利,反而较西南山区易于开发.何况西北荒漠又是中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区和储藏地,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开发.否则,中国既不能持续发展,也无法实现现代化.中国因暖湿平原少,人地矛盾尖锐,对荒漠化土地的开发需求远比发达国家强烈.而中国调水改土历史悠久,半个世纪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对荒漠化土地的开发治理能力又比非洲国家强得多.因此,国际上目前流行的一种重防护而轻开发的观念对中国并不完全适用.首先,在世界荒漠化土地的防治范围中,有人把极干旱区排除在外.理由是,根据非洲的情况和经验,干旱区的防治已很困难,对极干旱区既无能力也无必要防治.如照此观点,就要将中国近 20 万平方公里的极干旱区排除在外.但在这近 20 万平方公里的极干旱土地上,不仅有十几个依靠当地人民千余年努力开发建设起来的有水利设施保障的县城和农牧区,而且有着中国未来最大的石油产地南疆油田开发区,修筑了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中国在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有效开发治理和防护,现在该地区的供水、油料、食品等油田补给基地和人工果菜基地等绿洲比比皆是.因此,无论是着眼于历史还是基于今天的现实,我国都不存在"不须开发"或"无力开发"的情况.刘力群指出,我国只能走在开发中加强保护和治理的路子.西部开发的是极干旱区,是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也是最需要防治的地区.刘力群认为,在我国的荒漠化地区中长期防治方案中,如果仅有环保、林业等部门,而没有国家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和资源与经济开发部门参加生态防治领导机构,防治行动和政策协调必然会遇到开发与防治相矛盾的困难.水资源是荒漠化土地开发治理的关键,也是荒漠化地区各利益主体矛盾的焦点.解决此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方针和缜密的计划.否则,则很可能出现防治计划与经济工作相抵触和冲突的情况,出现"你防你的,我干我的"的局面.要开发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就必须解决缺水问题.由于西北地区大气降水很少形成径流,主要靠雪山冰川融水补偿地下水,所以,大规模开发必须从外流域调入水资源.中国已搞了 40 年南水北调的规划和工程准备.东线调水工程已完成一半,中线调水已近开工,西线的调水规划和工程准备也在进行中.南方余水从东线和中线调,可以大大减少华北平原对黄河来水的需求.这样,黄河上游 300 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大部分,可供河西走廊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调用.西线南水北调是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产水区和西南地区江河的上游筑坝开河,是向西北荒漠直接调水的工程.这样,只要有数百亿立方米水资源调入西北地区,再加上黄河上游留给西北干旱地区的几百亿立方米水资源,西北地区的能源开发和农田整治,以及土地恢复植被等荒漠化土地的治理和开发工作就可以全面大规模展开了.刘力群认为,目前从防治的各区域看,在人口压力大、可利用水资源多的地区,应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中心进行防治,而在人口压力低、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应以植被的恢复为中心进行防护.本报记者 丁品 开发西部,主要矛盾何在?.
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大家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握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并基于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支持,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以人为核心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这是一种全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2000年以来,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不同卫生体制和医疗市场环境的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卫生信息共享能够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及降低医疗风险.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被公认是未来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2012年9月,中国卫生部发表了"健康中国 2020" 战略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促进卫生服务利用的均等化,大幅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同时,在卫生信息化方面,我国要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使用与管理制度.每个人,无论你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有个人健康档案,这个健康档案包含他一生的全部健康活动信息.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 "十二五"规划则确定了中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称为"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以及1个卫生专用网络建设.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行政区划多(共有300多个地市、2800多个县),各地差异很大,各地卫生局在规划能力、项目实施能力、业务运营能力上有很大差异.全国性的居民健康档案全面建成,很大程度上要考虑:如何让广大基层市县有能力建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首先,是处理好硬件设施选型及集成优化,特别是平台与健康档案的安全性管理部分,重点在于:区卫平台要防止网络攻击,平台上全体居民健康档案等敏感信息需要进行隐私保护.其次,区卫平台规划与实施水准.顶层设计方面,落实发布本地卫生业务数据规范,在满足国家业务规范的基础上,体现地方业务特点.第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后,如何开展长期经营,实现区卫平台的可持续性发展.世界其他国家在建设居民健康档案时,也可以从中国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复杂场景中获取经验、少走弯路.华为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华为提出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三个思路:面向区卫解决方案的区卫平台一体机,为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风险;独立于应用的区卫数据平台,保障平台建设水平,整体项目不会出现重大偏差;向社会开放区卫信息平台,经营健康档案数据及卫生信息产业.整个建设步骤分为如下图:图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步骤华为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有如下特点:1.区卫平台一体机一站式交付部署,硬件预集成,基础软件调优,3天完成交付;内置健康档案安全特性:防攻击,防泄密,防特权;云技术:支撑区域卫生应用的弹性扩展与资源复用,不同时段热点应用共享处理资源,节省投资.2.建设独立于应用的健康档案数据平台配置形成居民健康档案,配置健康档案数据模型,配置与医疗机构的数据对接,配置医疗文档共享交换策略;开放健康档案API,促进区域卫生应用开发.3.开放健康档案信息产业链向ISV发布应用开发接口,可以逐步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发:首先是传统区域卫生领域,其次是移动医疗领域,之后是更广阔的泛医疗领域(药品,保险保障,健康管理等);平台与应用分离独立,有利于建设好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利于快速开发区域卫生应用,充分利用卫生信息价值,形成本地卫生信息产业生态环境.为您提供最实惠的网络、电脑、电话、客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抢购热线:010-51283020 / 51288184 网站首页 产品大全 公司动态 公司简介 技术支持 联系我们 技术论坛 Home Products News About Us Support Contact Us BBS为您提供最实惠的网络、电脑、电话、客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抢购热线:010-51283020 / 51288184.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6)—函数与方程 一.课标要求: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第4讲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f(x)=0的解就是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函数y=f(x)也可以看作二元方程f(x)-y=0通过方程进行研究.就中学数学而言,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二章章未总结 教学目的: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体会如何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教学重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难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教学方法: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学法指导:多思、多想,动脑、动笔' 教学过程:第4讲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方程f(x)=0的解就是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函数y=f(x)也可以看作二元方程f(x)-y=0通过方程进行研究.就中学数学而言,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第十二节 函数与方程 教 材 面 面 观 1.一般地,如果函数y=f(x)在实数α处的值等于零,即________,则α叫做这个函数的________. 答案 f(α)=0 零点 2.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由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可知,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6)—函数与方程 一.课标要求: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6)—函数与方程 一.课标要求: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专题十 函数与方程思想 考点回顾 函数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有关初等函数的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讨论函数的有关性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函数教案29 函数与方程 一、课前检测 1.若函数有一个零点3,那么函数的零点是 .答案:0和 2.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一个近似解时,现在已经将一个根锁定在区间内,则下一步可断定该根所在的区间为 .答案: 3.已知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 二、知集体备课——函数 典例分析: 1、记函数f(x)=的定义域为A, g(x)=lg[(x-a-1)(2a-x)](a<1) 的定义域为B.(1) 求A; (2) 若BA,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难度:★) 解:(1)2-≥0, 得≥0, x<-1或x≥1 即A=(-∞,-1)∪[1第八节 函数与方程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2、理解并掌握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能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二、重难点:重点:函数零点的概念,掌握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近似值 难点:用二分法求函数第十一专题 函数与方程思想 考情动态分析: 本专题的内容主要是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及其应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是用联系变化的观点,将给定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通过研究函数的性质,得出所需的结论.高考中有关函数思想的试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具体的原始意义上的函数问题;(2)方程、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第29课时 函数与方程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能运用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利用函数的图象研究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教学过程: Ⅰ.复习引入 初中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有关的问题 Ⅱ.第8讲 函数与方程 【2013年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具体函数的零点的取值范围和零点个数. 2.利用函数零点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 3.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复习指导】 (1)准确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方程的根、函数与x轴的交点,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实现彼此之间的灵活转化,并能利用特殊点高三数学函数与方程专题复习 纵观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卷,函数的主干知识、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试卷上,与函数相关的试题所占比例始终在20%左右,且试题中既有灵活多变的客观性试题,又有一定能力要求的主观性试题.一、高考命题展望: 由于函数.
形状补间动画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运用它,你可以变幻出各种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变形效果.本节从形状补间动画基本概念入手,带你认识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帧上的表现,了解补间动画的创建方法,学会应用"形状提示"让图形的形变自然流畅,最后,提供了二个实例练手,帮助你更深地理解形状补间动画.在Flash的时间帧面板上,在一个时间点(关键帧)绘制一个形状,然后在另一个时间点(关键帧)更改该形状或绘制另一个形状,Flash 根据二者之间的帧的值或形状来创建的动画被称为"形状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可以实现两个图形之间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的相互变化,其变形的灵活性介于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二者之间,使用的元素多为用鼠标或压感笔绘制出的形状,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先"打散"再变形.(3)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帧面板上的表现形状补间动画建好后,时间帧面板的背景色变为淡绿色,在起始帧和结束帧之间有一个长长的箭头,如图3-3-1所示.图3-3-1 形状补间动画在时间帧面板上的标记在时间轴面板上动画开始播放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要开始变形的形状,一般一帧中以一个对象为好,在动画结束处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要变成的形状,再单击开始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形状】,此时,时间轴上的变化如图3-3-1所示,一个形状补间动画就创建完毕.Flash的面板随鼠标选定的对象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我们建立了一个形状补间动画后,点击时间帧,面板如图3-3-2所示.在"0"边有个滑动拉杆按钮 ,单击后上下拉动滑杆或填入具体的数值,形状补间动画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1 到 -100 的负值之间,动画运动的速度从慢到快,朝运动结束的方向加速度补间.的负值之间,动画运动的速度从慢到快,朝运动结束的方向加速度补间.1 到 100 的正值之间,动画运动的速度从快到慢,朝运动结束的方向减慢补间.的正值之间,动画运动的速度从快到慢,朝运动结束的方向减慢补间.至此,"形状补间动画"的相关知识大家都已经有所了解,下面动手个实例,体会一下形状补间动画的奇妙.国庆的夜空绚丽多彩,朵朵礼花在天空中绽放,远处传来礼炮的轰鸣声,让我们来给这美丽的夜晚增加点喜庆,挂几个大红灯笼来庆祝祖国的生日吧.实例播放效果如图 3-3-4所示.选项后,点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影片文档,在面板上设置文件大小为400*330执行【文件】|【导入到场景】命令,将本实例中名为"节日夜空.jpg"图片导入到场景中,在第80帧处按下F5,加普通帧.如图3-3-6所示.选择工具栏上的椭圆工具 ,去掉边线 ,在场景中画一个椭圆做灯笼的主体,大小为65*40象素.接着我们来画灯笼上下的边,打开【混色器】面板,按照如图3-3-8设置参数.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工具 ,去掉边线,画一个矩形,大小为30*10象素,复制这个矩形,分别放在灯笼的上下方,再画一个小的矩形,长宽为7*10象素,作为灯笼上面的提手.最后用直线工具 在灯笼的下面画几条黄色线条做灯笼穗,一个漂亮的灯笼就画好了.如图3-3-9所示(为了能清楚的显示灯笼,可暂时将背景色改为蓝色).复制刚画好的灯笼,新建三个图层,在每个图层中粘贴一个灯笼,调整灯笼的位置,使其错落有致的排列在场景中.在第20、40帧处为各图层添加关键帧,如图3-3-10所示..
项目初期粗略的成本估算是必要的,它往往用于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项目计划阶段还需对项目进行详细的成本估算,设定项目工作分解表中每项任务可能的成本,作为项目执行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的基准.并且,在项目执行阶段,当项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出现差异时,还需对项目后期的成本重新进行必要的估算.因此,项目成本估算在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软件项目中,由于在人员、开发周期、项目范围及技术难度等方面与其它项目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故准确估算其成本就显得特别困难.因而合理估算软件项目成本就尤其重要.现有的大多数软件成本估算模型适于预算、权衡分析、计划、控制和投资分析等范畴.成本估算模型技术多采用经验公式对软件项目进行成本估算.在大多数估算模型中,软件规模是决定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两种衡量软件规模的常规方法:基于代码行的估算方法和基于功能点的估算方法.许多成本估算模型中将代码行或功能点数作为主要的输入参数.代码行(lines of code,LOC)是衡量源代码长度的最常用的方法.NCLOC(non-comments source lines ofcode缩写)用于表达不含注解的源代码行数.NCLOC也常常被当作为有效的代码行数(effective lines of code,ELOC).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日后更清楚地阅读和理解程序,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在程序开发中往往要求在程序中附上详细的注解,在这种情况下,包含注解的源代码行数也是一个有效的度量标准.CLOC(commented source line of code缩写)用于表达含注解的源代码行数.综上所述,我们给出代码行的定义如公式1所示:总长度(LOC)=NCLOC+CLOC(1)面向功能点(Function points,FP)的成本估算模型是用系统的功能数量来测量软件规模的.该方法先评估产品所需功能,然后根据技术复杂度因子(权)对其成本进行量化和修正,估算出最终的软件成本.(1)计算未调整的功能点(UFC)数目这里所谈的功能点数并非最终软件中实际的功能数量,最终软件实际功能模块的个数在软件开发之前是不可能精确估算的.在此,我们首先将软件的所有功能分为外部输入、外部输出、外部查询、外部文件及内部文件五大类,并估算每类功能的数量(FPi),然后依据待开发软件的特点评估各类功能的复杂度权重(Wi),在依据公式2可得未调整的功能点数(UFC).UFC=SUM(FPi*Wi)(2)外部输入由用户提供的、描述面向应用的数据外部输出系统向用户提供的、面向用户的数据外部查询要求回答的交互式输入外部文件对其他系统可读的文件内部文件系统里的逻辑主文件权重因素(Wi)项简单一般复杂外部输入3 4 6外部输出4 5 7外部查询3 4 6外部文件7 10 15内部文件5 7 10(2)计算调整后的功能点数考虑到用户对系统性能的不同要求,我们还需从表3中反映的14个方面对UFC作进一步的调整,从而计算出待开发系统的技术复杂度因子(technical complexity factor,TCF).表3技术复杂度因子第12期舒小仙:软件项目管理的成本估算81F1可靠的备份和恢复F2数据通信F3分布式处理F4性能F5大量使用的配置F6联机数据输入F7操作简便性F8在线升级F9界面的复杂性F10数据处理的复杂性F11代码的复用性F12安装的简易性F12多重站点F14易修改性表3中的因子Fi(其中:i=1,2,……14)取值范围在0-5之间[1],值0表示该因子对系统无影响,值5表示该因子是对系统有强大的影响.技术复杂度因子的计算公式如公式3所示:TCF=0.65+0.01(SUM(Fi))(3)由UFC乘以技术复杂度因子(technical complexityfactor,TCF)得到调整后的功能点数FP,参见公式4.FP=UFC×TCF(4)成本模型提供工作量的直接估算,通常有一个主要的成本因素和若干个次要的调整因素.该模型是利用过去软件项目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导出待开发软件的成本模型.其整体结构如公式5所示:E=A+B×SC(5)ABC为经验性的导出常数,E为每个月的投入,S为主要输入(常用源代码行数LOC或功能点数FP)以LOG为主要输入参数来计算的成本模型的例子:E=5.2×(KLOC)0.91 Walston-Felix模型E=3.2×(KLOC)1.05 COCOMO基础模型以FP为主要输入参数来计算的成本模型的例子:E=-12.39+0.0545FP Albrecht and Gdffney模型E=585.7+15.12FP Matson,Barnett,和Mellichamp模型当一个模型有75%的准确性时,我们认为是可以接受.但目前大多数的模型无法达到这个标准从前面模型中不难看出,无论是模型结构、复杂度或软件项目规模,都是靠开发者的经验估计出来的,而这些参数在开发的早期很难预测.大多数模型在当初导出它们的工作范围内工作的很好,但应用于普通情况时表现很差.软件需求是复杂的,有差异的.虽许多模型包含解决差异的调整因素,评估员可依靠调整因素去解决当前问题的任何变动,然而这种方法常常是不适当的.实际上,许多因素会相互影响,有时会导致过度忽略了某个因素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方法也非常具有主观性,常常带有开发者的个人倾向.另外,调整因素的计算过程也过于复杂,不是一个容易确定的值.一般模型要求对软件规模进行估算,但项目初期很难预测.对规模的估计结果也很主观,并要求模型的规模度量与用于实际中的规模度量相同,否则不能给出准确的结果.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许多项目管理人凭借直觉对项目成本的进行估算.项目管理人利用多年的经验和能力预测项目成本,有时这种估算很准确.同时这种以真实经验为基础的人为的判断也有利于对特殊情况的调整.项目管理人员在成本估算时常会借鉴以往的相似的项目经验,但项目管理人员很少考虑到相似项目的风险,如先前项目的成本是什么?先前项目所用的专有技术是什么?先前项目是否按计划完成?先前项目有哪些地方出过错误?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估算时倾向于"软性"的经验,而忽视先前项目执行时的"硬性"证据.管理人员倾向依据少量的——大多数情况下仅一两次——以往经验作出决定.缺乏足够的经验,作出的估算是不可信的.另一个问题是倾向于依靠项目"专家"的定性阐述.项目管理者经常会过度乐观地看待项目的进展,会给出与事实偏离的现状报告,这很容易造成错误的分配或浪费掉不可缺少的资源.研究证明,大多情况下主观的判断甚至不如最简单的统计模型.这也表现出直觉思维的局限性——非逻辑思维是非必然的.试验表明系统的分析整合工具和项目管理技术能够改善项目的开发和管理.项目管理者不相信统计的结果是正常的,当统计分析的结果明显低于项目总成本时,项目管理人常常调高估算,这是一种对成本估算的有效调整措施.所以,关键是如何将项目管理者主观估算的能力和利用模型系统估算成本有机地结合起来.项目管理中的成本估算是非常困难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用数学模型去估算成本时,有时不总是有效.许多项目管理人依靠自己的直觉去作出最佳估测,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将数学模型与直观判定结合使用构造合理估算,可同时具备各技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软件项目成本估算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做初步估算,然后运用项目管理人的直觉调整结果.另外,在项目执行和控制中也可以对特殊情况进行人为的判断调整.现在将两种或多种技术结合来估算成本的合成技术估算方法应用较为广泛.
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与企业法律顾问在决策中的作用(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概念和内容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指企业针对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如产品的改进改型与更新换代、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产品生产组织、生产线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质量保证体系等.如经济效益和利税发展目标的确定、内部核算及经营责任制、成本控制等.如市场预测、产品价格、市场开发,市场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企业形象策划、产品的广告宣传等.如组织机构设置与调整,人员的招聘和裁撤,企业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的战略及管理和法律保护等.如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后发行股票并上市就是多目标决策,而其中公司总股本及上市筹资的规模的确定就属于单一目标决策.3、按决策依据和方法程序—02考不同,分为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和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或风险情况下的决策如在国内组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经营已研制投产的产品就属于确定清况下的决策,而在国外投资与外商开发新产品的决策就属于非确定清况下或风险清况下的决策.1,确保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避免和防范决策的法律风险2,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最大化3,保证决策在法律上是最佳的方案,有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4,从法律上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当获得的利益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2、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最直接和较常见的方式3、通过起草、修改、审核有关法律文件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最普遍和最多的方式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和法律上的可行性,应通过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予以保证.2、了解其资产负债情况,包括总资产、净资产、债权债务、银行贷款及对外担保情况.审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3、了解对方经营项目和经济效益,包括产品技术情况,市场占有的份额和发展前景,产品的销售收入、产销率、成本价格和赢利情况.3、向银行和对方的客户了解其信用情况.(五)为经营决策提供正确完整的法律意见和方案企业法律顾问为决策提出的意见和方案,其要求是:1准确、2严谨、3有较强的说服力、4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法律意见书是企业法律顾问在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就决策对象的有关问题,以书面形式正式提出意见和方案的文书.(3)正文:包括议题的简要陈述、法律依据及其分析、权利义务关系的分析、有关问题及对策、结论性意见、建议.第三讲 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和重大经济活动基本理论概述 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与企业法律顾问在决策中的作用 (一)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概念和内容 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是指企业针对经营活动中的重大事项,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所进行的决策.一般包括: (l)资本经营决策 如贷款、融资、担保、发行股票、债券,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对外合资、合作,向其他企业参股,收购、兼并,组建集团,资产重组等.(2)产品经营决策 如产品的改进改型与更新换代、新产品的科研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产品生产组织、生产线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质量保证体系等.(3)财务经营决策 如经济效益和利税发展目标的确定、内部核算及经营责任制、成本控制等.(4)市场营销决策 如市场预测、产品价格、市场开发,市场营销体系和销售网络,营销策略和售后服务,企业形象策划、产品的广告宣传等.(5)其他重大经营决策 如组织机构设置与调整,人员的招聘和裁撤,企业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的战略及管理和法律保护等.(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特点 第一,针对性 第二,预测性 第三,可行性 第四,选择性 第五,实施性 (三)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主体不同,分为个人决策与集体决策 董事长、总经理个人作出的决定属个人决策;董事会---03考、总经理办公室、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属于集体决策.2、按决策目标的不同,分为单一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如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后发行股票并上市就是多目标决策,而其中公司总股本及上市筹资的规模的确定就属于单一目标决策.4、按决策对象的不同,分为资本经营决策和产品经营决策等 (四)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作用—03考 1,确保决策有可靠的法律依据,避免和防范决策的法律风险 2,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最大化 3,保证决策在法律上是最佳的方案,有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 4,从法律上为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应当获得的利益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方式与制度保证 (一)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方式 1、参加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会议;---最重要和最佳的方式 2、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意见;---最直接和较常见的方式 3、通过起草、修改、审核有关法律文件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最普遍和最多的方式 4、企业法律顾问主动提出意见和方案,促请领导做出决策.---最高形式 (二)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制度保证 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和法律上的可行性,应通过制定企业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予以保证.三、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要求 (一)了解决策事项的有关背景 1、议题.2、目标.3、对象.4、初步方案.(二)了解有关当事人的资信情况 1、对方当事人的性质、规模、组织、人员、经营范围、经营者水平能力.4、对方诚实信用和是否严格履行合同的情况.了解资信情况的方法: 1、供有关文件 资料 ; 2、向有关部门查询或调查; 3、向银行和对方的客户了解其信用情况.(三)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四)协调好与企业有关业务部门的关系 (五)为经营决策提供正确完整的法律意见和方案 企业法律顾问为决策提出的意见和方案,其要求是: 1准确、2严谨、3有较强的说服力、4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四、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法律意见书和法律审核意见表 (一)法律意见书的概念 法律意见书是企业法律顾问在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就决策对象的有关问题,以书面形式正式提出意见和方案的文书.(二)法律意见书的基本内容、格式 (1)标题:如关于中外合作引进外资的法律意见书.(2)主送:即呈送的对象.(4)附件;如法律、法规的条文规定等.(5)落款:以法律事务机构或企业法律顾问个人的名义署名、送呈时间.(三)法律意见书的要求 (1)明确提出决策涉及的法律问题.(2)透彻分析问题.(3)系统论述解决问题的方案.(4)清楚表明建议.(5)形式规范、文字严谨.五、企业法律顾问参与重大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 (一)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活动概述 (二)企业法律顾问参与重大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有关经济活动的背景.2、了解熟悉有关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3、熟悉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三)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基本任务 1、参加有关会议、调查、考察和谈判.2、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要时向有关法律专业人士咨询.3、及时解答法律问题,为决策提供法律依据.4、起草、审核和修改有关法律文书.5、办理有关法律事务.上一页 1 2 下一页由于相关情况不断变化,本网站提供的 企业法律顾问 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 转载 企业法律顾问学习网 资料请务必注明出处和原始作者.资料版权归原始作者所有.如果本站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核心提示: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是指导全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纲领性文献.□王惠 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协商民主放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框架里面进行论述,为今后协商民主在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论述提升了协商民主的地位,拓宽了协商民主的渠道,为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不断完善协商制度,丰富工作形式,进一步提升工作效果,在协商民主中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作用.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增强人民政协协商主体的认识.不仅人民政协和政协委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增强认真履行职能、发展协商民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也要充分认识协商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增强执政能力、实现科学决策、实行依法行政的重要助推力,使决策机构、行政部门更加自觉地坚持协商民主,更加主动地将民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及决策执行过程中.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需要搭建能够有效推进协商民主的平台.以例会为主体,围绕大政方略商大事.充分发挥政协全委会、常委会、主席会、专题协商会的协商主渠道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大问题、"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议政.以专委会为基础,开展对口协商谋对策.不断深化协商层次,丰富协商形式,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围绕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党政专业部门对口协商,用专业的眼光和思维提出意见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政协统战联络组为延伸,通过联络组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各阶层群众,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公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关键是要提升协商民主质量,进一步增强协商成果的实效性.要围绕中心工作谋划协商议题,保证与党委、政府目标一致、工作合拍;发挥政协人才优势,善用委员之长,组织高素质的调研队伍,扎扎实实深入实际、做好视察调研工作,为协商建言奠定坚实基础;善于借助专家学者智慧,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拿出有见地、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使议政建言既有专业的深度,又有社会的广度,广泛集中民智,以协商建议的高水准推动协商民主的高质量,使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不断结出丰硕成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者系旬阳县政协主席) 学习十八大精神体会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随着太平洋阶段审理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头子、战争元凶东条英机被推向前台.由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已死,东条英机成为这次大战中仅存的最高责任者,也是惟一能说明挑起战争真相的人.1947年12月26日,法庭开始审理东条英机.日俄战争爆发后,东条随日军第15师团侵入中国东北,1928年任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课长.他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参加日军秘密法西斯组织"一夕会".26日,东条的辩护人清濑一郎作开头陈述,他完全否定大东亚战争的侵略性质,气焰十分嚣张.接着,东条开始朗读长达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和日本军国主义辩护.季南把重点引向日本和美国在开战前的谈判上.日本人为和美国人周旋,制定了两套谈判方案:甲案和乙案.《甲案》主要内容是:日军有条件地从中国华南地区撤军,但至少25年内不会从中国华北、内蒙古以及海南岛撤军;日本坚持履行三国同盟条约.《乙案》作为替代方案,只允诺不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实行武力扩张.11月7日,日本大使向美国递交甲案.14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式拒绝甲案.6天后,日本递交乙案,同样遭美国拒绝.但为取得偷袭的最佳效果,谈判仍旧继续进行.在法庭上,东条英机极力想摆脱他下令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责任,但他11月5日发出的电报等铁证证明东条正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东条英机的辩护律师布列尼克认为,日本对珍珠港的攻击"并非偷袭".对此检察官进行反击:日本向美国递交最后通牒电报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个小时20分钟以后.而且,偷袭后日本才播发了天皇裕仁的宣战诏书.人们疑惑的是,东条有这么大的力量发动战争吗?他背后的支持者是谁?1月7日,卫勃亲自讯问东条.他问道:是谁最后就开战问题向天皇进言的?除了你还有谁?东条说出两个人,但均是死无对证.然而,卫勃讯问东条的第二天,便正式宣布法庭对日本天皇裕仁不起诉.至于上一晚发生了什么,迄今仍是个谜.东条英机一直不惜一切代价掩护天皇,这也是战后日本政府一开始就确定的最高辩护方针.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判决.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开头这样写着:侵略是人类最大的罪行,是一切战争罪行的总和和根源.而此前各国法官之间的争论也达到高潮.庭长卫勃主张把所有被告流放到荒岛上;美国法官同意死刑,但注意力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战犯身上;印度法官主张全体被告无罪……中国法官梅汝璈则坚决要求严惩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人.经过斗争,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6票比5票的微弱优势判处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7名被告绞刑,另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名被判处20年徒刑,1名被判处7年徒刑.然而,风波再起.7名被告的律师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释放被告.12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决定接受上诉.消息传出,世界舆论为之大哗,反对之声铺天盖地.面对国际压力,12月20日,美国最高法院否决了日本战犯的上诉申请.丧钟在1948年圣诞前夕,终于为战犯鸣响,7名战犯被处决.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进行中,南京、上海、马尼拉等地也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乙级、丙级战犯,受审战犯共5416人,其中937名战犯被处以死刑.小鬼子,我等着你! 你第一次到我这里, 那时我叫大唐, 威震世界我强盛无比.你赤著双脚、衣衫褴凇 诚惶诚恐你走进我的光辉大殿里.我记得我叫秦的时候曾让徐福, 带领三千童男童女, 远渡东海, 扎根到你那里.因此我认定: 有我的血液流到你的血管里.对於你的潦倒, 我没有嫌弃.我给了你锦衣朝服, 我盛唐全部礼仪、 和那双你穿到现在的木屐.你千恩万谢, 满口"哈依、哈依".你藏不住那贪婪的目光, 我告诫自己-- 这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夥, 就象在图上: 它的形状象一只可恶的虫蚁.仁至义尽我送你回去, 还教给你我盛世的全部礼仪.你走之後我轻声自语:" 它还会回来"-- 我等著你.当我叫明的时候我等到了你.你手拿倭刀, 穿著我教你做的唐衣.你说你并不得已, 因爲後面有驱赶你的丰臣秀吉.杀人放火你奸淫掠虏, 戚家儿郎把你赶下海去.用东海水我洗著伤口, 贼心不死的禽兽-- 我等著你! 日月如梭我身染重疾, 东方的巨人渐渐不能自己.围攻撕咬我的兽群中, 我又看见了你: 强盗火拼你咬走了俄国熊罴, 独占我北方要地.贪心不足你膨胀的恶欲.终於到了"九.一八"那是一九三一, 血肉从我身上分离, 於是有了僞满供你驱骑.欲壑难平你得寸进尺, 疯狂的野兽你竞妄想把世界归己.一九三七的七月七, 我的胸膛上你印上了铁蹄.作威作福你那麽得意, 心在淌血我把仇恨铭记.多行不义你必自毙, 自作自受-- 蘑菇云中你看见了自己的广岛和长崎.夹著尾巴你滚了回去, 还有那面沾满血腥的膏药旗.跟在霸强後面, 你又觉得有势可倚.投机取巧你开始发迹, 一夜之间你觉得富得无人可比.不改的本性让你又暗藏杀人的利器, 打著自卫的幌子想把世人蒙弊.爲富不仁你开始觉得自己家里挤, 又妄想到我的岛上来"钓鱼"! 伤疤犹在你就忘了痛, 参拜亡灵的政客们啊, 在靖国神社你们是否看见了东条英机? 往日的屈辱我怎能忘记? 昨天的病夫现在已有了强壮的身躯! 睁大眼睛我看你要向何处去? 还想再来吗? --世世代代我等著你! --我等著你!!向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军将领致敬!向所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战士致敬! 张自忠 上将 李家钰 上将 郝梦龄 上将 唐淮源 上将 陈安宝 上将 王甲本 中将 武士敏 上将 冯安邦 上将 佟麟阁 上将 吴克仁 上将 黄梅兴 中将 蔡炳兴 中将 张本禹 少将 梁鉴堂 少将 姜玉贞 中将 杨 杰 少将 刘家麒 中将 郑廷珍 中将 庞汉木贞 中将 秦 霖 中将 官惠民 少将 刘眉生 少将 吴继光 少将 夏国璋 中将 饶国华 上将 萧山令 中将 朱 赤 少将 高致嵩 中将 姚中英 少将 李兰池 少将 易安华 少将 司徒非 少将 刘震东 中将 王铭章 上将 范廷兰 少将 杨 怀 少将 刘桂五 中将 陈钟书 中将 扈先梅 少将 周 元 少将 李必蕃 中将 杨家骝 少将 范筑先 少将 徐积璋 少将 李国良 中将 张胥行 中将 王禹九 少将 唐聚五 少将 马玉仁 中将 钟 毅 中将 燕鼎九 少将 张雅韵 少将 蒋志英 少将 谢晋元 少将 王竣 中将 梁希贤 少将 陈文木已 少将 寸性奇 中将 陈忠柱 少将 金崇印 少将 石作衡 中将 赖传湘 中将 李翰卿 中将 朱世勤 中将 戴安澜 中将 王风山 少将 胡义宾 少将 周 复 中将 彭士量 中将 许国璋 中将 孙明瑾 中将 卢广伟 少将 王剑岳 少将 陈济恒 中将 史蔚香复 少将 齐学启 少将 高志航 少将 张数桢 少将 尉迟凤岗 少将 吴国璋少将 庞泰峰 少将 赵锡章 中将 方叔洪 中将 萨师俊 上校 毛岱钧 少将 胡文臣 少将 赵渭冰 少将 邹慕陶 少将 黄启东,少将 林英灿 少将 郑做民 中将 张 敬 少将 刘世焱 少将 朱实夫 少将 吕旋蒙 少将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 —— 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小日本 我警告你: 沉睡的巨人想休养生息,耳边的狼嚎却逼得我只能坐起,摊上这样的邻居我没有选择的余地,而你贪婪的本性让我时刻警惕.你口口声声为联合国贡献了多少日币,但你曾欠下的血债又如何算得清晰?若不是我一时宽容没有追究到底,你恐怕到现在还吃不起大米.你念念不忘你的广岛和长崎,流着虚伪的眼泪诉说"委屈",全不提你当年如何祸害乡里,全不提南京城那三十万被你惨杀的冤屈!恶贯满盈必遭报应,蘑菇云在你家升起完全是咎由自取!夹紧尾巴你滚回了窝里,刚从病床上爬起又出来抢东西,强占了钓鱼岛你胃口大开,还把爪子伸进我家里.恩将仇报处处与我为敌,遏制中国你比谁都卖力,围追堵截到处都有你的身影,连我们兄弟不和你都要从中渔利.自以为傍上老美可以横行无忌,别忘了他曾在朝鲜扔下几十万尸体.前几年你到我家享受贵宾礼遇,接见和宴请把你捧到云山雾里,打着日中友好的幌子你骗人不骗己,总以为政府软弱人民好欺.有几个中国人对你奴颜婢膝,你就认定我家里只有汉奸和贪官污吏.告诉你我手中有一剑封喉的利器,告诉你我中华儿女一腔热血足能淹死你!羊儿被逼还会咬你一口,何况是沉睡的巨人曾经力大无比,小日本,我警告你: 如果胆敢在巨人身上吸血撕皮,我站起来第一个掐死的就是你! 虽非己作,是己所想,望各位支持!(转载) 倭寇,你听着———世世代代我等著你!中国终有一天收拾你!抗战已经过去60年了,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在对日作战中也有许多的国民党军队的士兵,难道他们所作的贡献就应该被遗忘吗?我们不要片面夸大共产党的作用.我们现在已宣传好象八路军和新四军就挡住了整个日本的进攻这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不应还在计较当时谁的贡献大,而应该向前看.现在日本正在蠢蠢欲动我们中国人应该一致对外,不要窝里反让人有可乘之机,抗战的教训已经够深刻的了.不要让历史再次重演!二哥的本本上的确写了抗战中他和大哥的种种表现,但你细细读来会发现俨然二哥是积极的,主动的,大哥好象很无能; 事实是二哥吹嘘了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我们何曾明白事实却只是像网友说的:"扔了个小石头砸了日本人的脚而已" 正面战场决定性的战役却是由大哥发起的,大哥的牺牲远比二哥大的多的多,高级将领的阵亡数目就是证据.二哥像个小丑借助抗日名义壮大自己,谋求内战.是日本人成全了二哥,否则早被大哥集中精力结果了.特别提及的是:哪些所谓自己学过近代史的网友,你们太幼稚了!你好好看看,你读的是"人民出版社发行的教科书",是"二哥"写的.千万别以为你懂得那段历史,很可笑的! 当然写这段话没别的意义,只是希望大家了解真实客观的历 史,我向所有抗击过日本人的中国人致敬!愿你们在天堂天天好心情!近闻倭贼无道,竞否昔日兽行.置远东庭议不顾,开脱战犯罪责,公抗天下.此贼性未改,而贼心未死也! 庚辰以来,寇首小泉行无耻之道,数参鬼社;招魂厉鬼,倒行逆施.于此太平之世,独恶于天下.更有甚者,假山姆之威,数欺邻国,谋篡历史,欲掩其罪.岂知天日昭昭,人心所向,非邪言可蔽焉! 昔日始皇临世,遣徐福东渡而居;贞观盛世,太宗怜其愚氓无知,乃行仁义,教化倭人.又遣鉴真, 广施佛法.后有天骄铁木真,发蔽日之师伐寇,几欲屠城矣!孰料倭人奸恶,不思悔过,竟螳臂当车,屡犯天威.遂有戚帅用兵, 九公出塞.御边逐寇,威加四海.贼人颤颤,遂远遁而隐匿百年.及至甲午,天朝疲敝,贼兵乃入.更甚辛未,占我东北,奴我百姓,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天道不容,国人震怒,遂有两党齐心,三军用命.至丁丑卢沟,伐贼之势成矣!历八载苦战,逐贼海外,收我故土,复我疆域,四海之士,齐称快哉! 我天朝仁德,怜其困苦,乃免赔款重负;岂知倭贼不感圣恩, 却复行恶.及至今日,愈发狂妄,增兵造舰,拒认恶行,强欲入常,几复当年之势.其行可憎,其心可诛! 夜郎之国,妄自尊大;井底之蛙,不见长天.岂知天下广阔,众生芸芸,实非孤岛狭地小国寡民可揣测也.来日天朝震怒,四方云变.雄狮怒吼,神龙出海.倭人必陈尸遍地,流血千里,形神俱灭而万劫不复矣!若贼寇即刻忏悔,谢罪天下,永不为恶,我天朝仁德,或可宽恕;若贼心不改,一意孤行,必遭祸焉.待祸临头,求饶称臣亦为晚矣!今出此文,望贼自知.我认为,南京大屠杀应该从另一方面去思考.为什么日本人能杀中国人?为什么日本那个弹丸之地就能侵略强大的中国?这些固然要责究于旧时的中国,那是因为旧中国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变的真理;当初,日本人侵略中国,看似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可是,日本人也付出了很多,但是日本人能在战后这么快就挤身世界列强,这不能不说人家的民族之优良;而今我们呢?我们今天又如何?今天我们除了为死去的人狸狸然地掉几滴眼泪,我们又在怎样?我们仍然在延续着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我们仍然落后,我们仍然要挨打的.我们不能仅仅只去沉痛在过去的不幸,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未来,而这一切都将取决于我们国家的政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但是生产关系也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生产力的发展了,同志们,我们应该怎样?民族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了先人巨大牺牲和贡献,中华民族也不例外.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从1937年7月,日本"卢沟桥事变" 开始,中国军队进行了"松沪战役", "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太原保卫战、忻口保卫战、"徐州会战(台儿庄)"衡阳战役、贵阳战役、百团大战(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南昌会战、昆仑关战役、远征军征缅、中条山战役、常德保卫战等较大规模的战役.为此,我国军队(国民党)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其中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8名上将;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等32名中将;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等32名少将..共产党方面只有左权、杨靖宇将军.任何一个抗击过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人,不管是属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他们都是中国的民族英雄.牢记昨天.注重今天.放眼明天.为民族做出牺牲的人我们都不会忘记!向所有的抗战军人致敬!该死的日本鬼子,他们残害了我们的同胞.侮辱我们的同胞,我狠不得剥他们的皮,抽他们的经拜托这位大哥,请继续写啊,我好喜欢你这篇文章啊!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永远记住这些仇和恨!家是我们的家,国是我们的国,日本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很清楚,也永远不会忘记,象一个人所说:记住昨天,立足今天,才能走向明天,如果真的想我们的家国强盛,就用一己之力来奉献,而不是用看似理直气壮的言语来混淆视听家是我们的家,国是我们的国,日本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们很清楚,也永远不会忘记,象一个人所说:记住昨天,立足今天,才能走向明天,如果真的想我们的家国强盛,就用一己之力来奉献,而不是用看似理直气壮的言语来混淆视听是中国人就不应该忘记历史,缅怀抗日先烈们,牢记日本人的血腥罪行,勿忘国耻,我们要日本人血债血还!起来,起来我们万重一心!中华民族有民族魂--不屈; 中国人有怔怔傲骨--不倒;日本的精神和我们的精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总被欺负?
基于资产价值的评 (一)现金流贴现模型(DCF法) 中所提出的资本预算理论,并建立了Fisher模型.随后在此基础上,Modigliani和Miller针对Fisher模型的不足――忽视了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在MM理论中,他们在考虑了风险的同时还增加了税收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William F Sharp通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法)解决了Fisher模型中的另一个问题――对采用何种折现率不甚明确,从而为企业价值评估中折现率的计量指明了道路.因此,可以说,现金流量折现法就是在上述三种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具体来说,所谓的现金流量折现法,就是在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的前提下,将企业预测的未来现金流量作为资本收益,并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进而求得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企业的价值基础是现金流量,当现金流量与利润不一致时,企业价值的变化与现金流量的变化更为一致,而与利润的变化无关.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会计利润就为企业提供了更多人为操作的空间,而现金流量比起利润更能客观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也就更能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价值.此外,现金流量折现法还涉及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同时,现金流量折现法既可以运用于上市公司的评估,同样也适用于非上市公司,并且对于企业所处行业、规模等方面现金流量折现法也没有太多的限制. 然而,现金流量折现法对财务数据的依赖性过强.首先,对于现金流量来说,其本身就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加之现金流量计算口径的问题,使得对现金流量的计量很不完整.其次,折现率的选取也遭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实际操作中折现率的计算要比理论上复杂得多.第三,四个变量中,无论哪个变量,只要有细微的变动,由于放大效应都会对最终的计算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产生一定的偏差.此外,还忽视了企业具有的各种机会与经营灵活性的价值. (二)经济利润法(EVA法) EVA是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Stern&Stewant咨询公司引入的.EVA最初是一项企业业绩评估指标,日益发展为一个全面的财务管理框架,一种管理理念,现在EVA又被引入到了企业价值评估领域. EVA的前身是剩余价值RI,不同的是EVA以税后利润为基础而RI以税前利润为基础.因此,简单来说,EVA就是指经过调整的税后经营利润(NOPAT)减去该企业现在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即: EVA=NOPAT-NA×Kw 其中,NOPAT税后经营利润,NA资本投入额,Kw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O,即表示税后经营利润在扣除所有成本费用后仍有剩余,剩余的这一部分利润为股东所得,EVA越大,股东价值越大,反之亦然.可见,EVA追求的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而股东价值又是企业价值的核心部分,进而EVA追求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将EVA模型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中是有理论依据可循的.即: 企业价值=投资资本+预期EVA的现值 EVA模型与DCF法相比,二者的评估结果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从理论上来讲,EVA法是优于DCF法的.DCF法是一个多期的评估方法,对期间价值的评估显得无能为力,因而在现实中往往会造成一种假象,即有正的现金流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就是好的,一旦出现了负的现金流量,则说明企业的经营陷入了困境.但实际情况却是一个期初现金流量较少的项目并不代表其在整个投资期间不具有盈利性,充裕的现金流量往往意味着其投资不善,是经营恶化的表现.而EVA法准确地反映了每个期间的价值创造情况,所以对企业价值的衡量更为科学和真实可靠. (三)成本法 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或成本加成法,是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方法,其理论基础是"替代原则".成本法是一种静态的估价方法,其评估的对象为企业现有的资产,而对于企业的资产价格变动、获利能力、发展潜力和成长性等不予考虑.根据计算口径和选取的角度不同,成本法又可分为账面价值法和重置成本法. 1、账面价值.这种方法既没有考虑资产的市价,也没有考虑资产的收益,完全忽略了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因此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比较简单的并购,尤其是目标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偏差不大的非上市公司. 企业价值=企业净资产价值×(1+调整系数) 2、重置价值.这种方法适用于并购者以获得资产为动机的并购行为,其基本理论假设是理性投资者在购置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不会超过重置该资产或与该资产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所需的成本. 无形折旧 综合来说,简单易行是成本法的最大优势.作为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其大部分数据均可以直接从财务报表中获得,无需假设和模型,同时也更能让使用者理解.但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有致命的缺陷.首先,成本法将企业人为地分割,进行分项评估,这与企业有效配置的有机整体这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悖.其次,成本法对于无形资产显得无能为力,这就对价值评估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尤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缺失无疑是致命的.此外,成本法只重视历史,而忽视未来收益使得成本法所评估出来的企业价值显然不能作为其未来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类比模型 评估的目标在于尽可能地估算一个公司的公正市场价值.公正的市场价值是某项资产在有意向的卖者之间易手的价格.类比模型是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一种方法.市场法是基于类似资产应该具有类似价格的理论推断,其理论依据也是"替代原则". 在类比模型中拥有一个完善活跃的市场是首要前提.另外,能够搜集到足够多的备选企业及其相关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由于我国市场尚不够活跃,所以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既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常识,又要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导向,在教学上要求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而政治课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仅在于其学科知识的正确性、科学性、完整性、逻辑性,更重要的在于其学科价值目标的时代性、针对性,政治课绝不能脱离现实而空洞说教,绝不能仅仅为传授学科知识而孤立存在. 就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来看,"经济学常识"是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的最佳内容.高一经济学常识潜含着大量的诚信道德教育的因素与素材:"货币的产生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对金、银金属货币真假的鉴别理由;在"商品的二因素"中存在商品使用价值即商品质量优劣与价值的实现的关系理由;在"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中存在着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守法与违法的后果与影响理由;在"市场经济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存在着是否诚实信用与经济利益的实现的关系理由;在"企业经营者素质"中存在着是否守法、是否诚实信用与企业的发展的关系理由;在"公民与税收"中存在着违反税法的行为与其后果的关系理由;在"银行与储蓄"中存在着信用卡的使用中透支与还贷的关系理由;在"世界市场与我国的对外贸易"中存在着与国内商品交易相似的诸多与诚信有关联的理由.高二哲学常识教学和高三政治学常识教学也可以渗透诚信道德教育.因为在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中也含着诚信道德教育的一些因素与素材.例如,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任何事情都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弄虚作假;选举权利与被选举权利的实现与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贿赂选民、甚至确保当选什么地方官而雇佣杀手刺杀竞争对手等现象…… 2.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 搜集与诚信道德相关的正反两方面的时政热点材料,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认知与行为的引导,能够起到直接的德育效果与教化功能. 如笔者搜集对汕头市因整体性弄虚作假而导致全市经济下滑的时政热点材料,对学生进行"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的专题讲座,起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谈合作学习的实效应用 马艳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老庄子镇魏庄子小学) 合作学习过程策略实效应用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团体 1.精心组织小组.合作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教师要精心搭配,考虑到小组成员精心组织小组在学业成绩、性别、个性特征诸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各小组成员尽量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即在同一组内之间具有异质性,在不同组之间又具有同质性.学生合作时要注意背对教师的一面不坐人,使学生的脸都全部面对教师. 2.实行成员分工.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每位学生应在组内有不同的分工并有相应的职责:如组长负责合作时协调分工与综合小组意见,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的发言或发现,发言人负责表述汇报全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3.明确合作目标.合作目标既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向指针,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
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工作,专责前进涉及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建设,为应急管理、应急救援、防灾救灾减灾等工作获取法治确保. 二是要完备应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针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如意、部门职责未知、边界不明、指挥官体系通畅等问题,更进一步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分析考核标准,保证责任明晰,赴任做到;创建交流机制,增强工作交流、信息分享,统合资源和重复建设问题;彰显省以下应急管理部门对消防救援队伍的人事任免权,贯彻理顺关系,强化应急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三是要大力普及应急救护科学知识. 欧美、日韩等经济繁盛的国家,将医学救护科学知识列为学校常规教学课程,规定多达18岁的公民必需自学救护科学知识,警员、司机、大学生都必需拒绝接受心肺复苏术和现场救护的培训;美国仅有拒绝接受心脏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日本的防震救灾宣传普及程度和效果举世公认;有的国家甚至规定受聘人员必需持有人急救员格证.而我国应急急救科学知识的普及率却严重不足1%,公民市府互救能力相当严重缺少,安全性挂钩意识不强劲.因此,我国亟需强化应急、救护常识培训,推展市府互救技能,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把应急教育培训划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筹设综合性公共安全挂钩和应急急救科学知识教育基地;将应急救援基础知识划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引人注目民政、城建、交通、公安、公共卫生、供电、教师等重点人群,积极开展公益性安全性挂钩应急急救培训,的组织市府互救演练;将应急管理、救援科学知识划入公职人员入职、晋升、党政领导干部党校培训内容;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积极开展应急科学知识宣传,提升公众防治、挂钩、市府、互救和减灾能力. 四是要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全面统合现有消防救援队伍、安全性生产应急救援国家队和企业专业救援队,以及社会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力量,构成协同应急,建构应急体系;实施政策,希望和引领社会力量、志愿者、退役军人参予应急救援,构成民间自发性的组织、政府有效地管理的机制;实施应急管理经济政策,调动科研部门和企业研发先进设备装备,以提高民众应急能力和应急救援确保水平.
"在地区间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较大的现阶段,区域一体化应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当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开始较大幅度增加时,全面推进公共福利制度就成为主要任务."当前,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需要上马许多项目与制度完善,诸如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项目,但是,哪些项目优先发展,哪些项目依序展开,并不十分清楚.对一个地区来说,全面铺开经济一体化的所有项目既不经济也不必要,关键要理解这些建设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搞清楚这种因果联系的发生机制与连带影响,有助于减少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盲目性.这里我从因果互动的角度设计一下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路线.地区经济一体化是靠政府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率先启动的.在许多国家,各种公路、铁路、地铁、港口、机场以及通讯设施的完善等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公共产品主要是靠政府投资的.通过跨地区、跨城市等基础设施项目的统一规划与建设,使运输成本与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这时资本、劳动、商品与服务等要素成本对其流动的影响就变得更加重要了.这会引起生产资源从定价相对较高的地区向较低的地区流动.目前在规划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配套项目中大约有40%~50%属于基础设施或相关项目,这些项目需要在统一规划与协调的基础上率先启动.当珠三角地区内的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后,资本、劳务、商品、贸易与服务等市场化流动就有可能增加.然而,关注要素流动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除了考察资源流动的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解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与方式.这里所说的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是指生产要素跨行业与跨地区流动.当然,决定这种流动的因素很多,诸如个人技能、行业机会、生产成本以及经济距离等,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土地成本是引起地区间产业转移与变动的主要因素.比如说,农村的土地成本低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低于大城市,因此,大城市会配置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最高的行业,中小城镇次之,农村则会配置使用土地集约程度较低的行业.由此可知,随着土地成本的不断上涨,大城市将倾向于以服务业为主,多元化发展:创新、发明、培育新公司,将成熟的产业转移出去.中小城镇接受和安置大城市转移出来的制造业,由于农业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单位土地上的农业产出效率不断提高.通过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转移,城市之间形成了经济联系越来越多的、相互分工的体系.搞清楚政府与市场之间互动关系的发生机制与连带影响,有助于减少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盲目性.从方式上看,由要素流动引起的产业转移大约有三种方式,一是行业性转移,诸如国际性造船行业的重心从19世纪中期的荷兰转移到了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转到了日本,20世纪80年代后移到了韩国,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转到了我国.二是集群性转移,诸如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台湾地区电子行业中的大量中小供应商围绕着核心企业向东莞转移就属于这种方式.三是环节性转移,根据产业链上的生产环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成本结构不同,先把使用土地数量较高、单位产出较低的环节转移到低成本地区,这就形成了一个行业的跨地区配置与分布,土地密度较高的大城市保留了企业的研发、营销与信息等环节,而生产环节转移到了周边地区.目前跨国公司的总部在大城市,生产制造活动分布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全球性配置与外包活动集中地反映了这个转移与变化过程.相对于珠三角地区来说,在诸如广州与深圳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中,制造业公司会先把生产环节逐步向外转移,公司总部以及各种设计、营销与信息中心等仍然会留在城市.当前,珠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其根源在于城市间缺乏深化的产业分工.把三种方式联系起来看,环节性转移是产业转移的起点,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引起行业性转移,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实上,随着大城市制造业中的生产环节向周边地区转移,基于研发与服务所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与总部也会向大城市集聚,因为总部设在服务业集中的大城市,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服务业的产出运输成本,实现规模收益.这就是功能不断强化与规模扩大的大城市与专业化集聚能力不断提升的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有机的地区经济体系的内在机制.由于要素流动是在人均收入水平、社会福利标准以及公共服务不完全均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当制造业资本从生产成本较高地区转移到较低地区时,劳动力会从收入较低、福利待遇较少、公共服务较欠缺地区向收入水平较高、福利待遇较好与公共服务较完善的地区流动.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不足以更大范围地推动要素流动时,公共制度变迁就变成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任务.这种公共制度涉及司法管理、公共安全、土地、劳务与资本市场的管理、教育与健康、水电及卫生等基本福利设施的提供.在现阶段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较大条件下,全面地推进普适性福利制度,不如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有效.但是,当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开始较大幅度增加时,解决公共福利问题就成为主要任务.我认为,这个时期大约在2012年以后.随着基础设施与公共制度的完善,生产要素会出现相向的流动,制造业资源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高素质人力资本会向大城市集聚.这样,一方面整个地区内的产业分工会得到强化,大城市发展服务业、中小城镇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会日益明显.另一方面产业分工会使地区间的贸易、投资等经济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事实上,这是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一个地区的分工越细,对外的联系就越强,反之也是如此.一个地区的对外联系越紧密,分工越细,整个地区之间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就发展得越快.比如说,在城市的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就会在整个地区甚至更大范围调动市场与资源,由此会带动仓储、物流、配送以及批发与零售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这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把大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活动有机地联系了起来.缺乏这种扩展的服务业需求,就城市的生产与消费来讨论服务业的发展是缺乏市场支撑力的.根据政府与市场的互动逻辑,我认为,以地方政府推动作为划分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标志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当前以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与建设为主,第二个阶段则是以公共福利的基本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制度变革为主.(编辑:林湄)南方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益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南方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南方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对话式互动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对话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发展.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动手、动脑、动口.教师的重要任务是营造物理情景,启发和指导学生产生问题或问题串,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给予学生物理学探究和研究范式方面的指导,带领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探索知识.例如,笔者在讲授《回旋加速器》时,按照"物理情景"、"问题或问题串"、"讨论"、"探究范式理解"、"解决问题"等的思路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施.首先介绍在现代科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深入探讨物质的微观结构,要用能量很高的带电粒子去轰击各种原子核,接着提问:获取这种作为"炮弹"的高能粒子的物理方法是什么?学生马上就想到利用加速电场,并且知道可以使用提高电场两极电压的方法来获得高能量的粒子.此时笔者指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特别是装置的耐压程度有一定的限度,电压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那又怎么解决?学生提出可以采用多次加速的办法.笔者进一步指出这就是直线加速器的原理.然后笔者又提出问题,直线加速器尽管可以获得高能粒子,可占有的空间范围大,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制造直线加速器受到一定的限制,那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如果带电粒子在一次加速后又转回来被第二次加速,如此往复"转圈圈"式地被加速,加速器装置所占的空间不就会大大缩小了吗?学生根据磁场对运动电荷作用的特点就会想到用磁场控制轨道,用电场进行加速.笔者进而指出:这就是回旋加速器.采取这种对话式互动教学,既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民主、平等意识.当然,对话式互动教学并不完全反对教师的讲解,相反,对话式互动教学要求物理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就是要抓住物理学最基本的主干知识,抓住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应用最广泛、最活跃的物理学知识,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误区进行师生互动的讨论、辨析,使学生把最重要、最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作为提问、对话、互动、实验、探究的基础.但是,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两种不良倾向应该避免:一是突出重点突过了头,突到无边无际的难题中去;二是过分拔高重点知识的作用,误以为只要掌握了重点的实质和精髓,别的什么也不需要知道,遇到一切复杂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关于高中物理课堂对话式互动教学的思考 作者:栾爱民 文章来源:物理教师 2007年第6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5 2 实施对话式互动教学的关键 对话式互动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对话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发展.上一页 [1] [2][3][4][5][6] 下一页 4 相关文章 西安市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的几大特色 实现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模式 王珍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远程实验的探讨 孙宝英: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胡秀霞: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刘兵:STS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以普通高中物理新课标为例 戴海涛: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 我来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姓名: E-mail: 评分: 一分 二分 三分 四分 五分 内容:关于高中物理课堂对话式互动教学的思考 作者:栾爱民 文章来源:物理教师 2007年第6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25 2 实施对话式互动教学的关键 对话式互动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对话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发展.) 4 我来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姓名: E-mail: 评分: 一分 二分 三分 四分 五分 内容: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5条.)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5条.).
松动既可能导致机器的其他故障也可能因其它故障所引起,机械部件的磨损变形、轴系的不对中、不平衡等与松动相互影响.因为松动引发的振动多为中低频振动,一般在1000Hz以下,振动频率通常为转频或转频的分数谐波及高次谐波.引起设备振动故障最常见的四大故障有:不平衡、不对中、机械松动和轴承故障.1、质量不平衡 所谓不平衡即是质量和几何中心线不重合所导致的一种故障状态.当转子旋转时,其"重心"产生一个离心力作用在轴承上,该力的大小随着转子的旋转而稳定的变化.不平衡的类型有三种:静不平衡或力不平衡、力矩不平衡或偶不平衡和动不平衡.不平衡时频谱的表象:波形为正弦波;轴心轨迹为圆或椭圆;1X频率为主;径向(水平和垂直)振动为主;振幅随转速升高而增大;过临界转速有共振峰;悬臂转子不平衡水平和垂直轴向振动都很大.另外,如果滑轮、齿轮、轴承或转子的旋转中心偏离几何中心线就会出现偏心.2、不对中 不对中的现象较为普遍,且非常重要,因为它而增加的旋转力会对轴承和密封件施加异常的应力.不对中的类型有:平行不对中、角度不对中、平行和角度不对中.典型的不对中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原部件的不精确装配,如电机、泵等;安装后原部件间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因为管道系统的压力而造成的扭曲变形;由于扭矩而引起的柔性支撑扭曲变形;温度变化引起的机器变形;耦合面与轴线不垂直;由于地基柔性太大,在旋紧固定螺栓时机器发生移动.实际上大多数不对中案例都是轴线角度不对中和平行不对中的组合.一般原则是:诊断应该根据轴向和垂直(或水平)方向上随着1X转速的增加,对应的2X处的振动级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对于齿轮联轴器,一般认为存在以下振动特征: 1)对中不良引起转子2倍频振动分量,不对中越严重,2倍频分量所占比例越大; 2)不对中量和联轴器内阻尼越大,倍频振动的幅值越大; 3)不对中产生的振动幅值,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增大; 4)对中不良引起的弯曲振动中有工频的2,4,6,8…等偶数倍频振动分量,且靠近联轴器处的轴承的弯曲振动振幅大于远离联轴器处的轴承振幅;扭转振动有工频的1,3,5,7…等奇数倍频振动分量,靠近联轴器处的轴承的弯曲振动振幅小于远离联轴器处的轴承振幅.3、机械松动 由于松动会产生非常明显的1X基频波峰.在实际中存在有两种类型的松动:旋转松动和非旋转松动.轴承磨损可能会导致出现旋转松动,此故障在检测时首先会测到轴承磨损的迹象,然后才能出现轴承松动.当滑动轴承出现间隙问题时,它的频谱上会显示出与旋转松动非常相似的特征:出现很强的1X谐波.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垂直方向上的振动要高于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对于结构松动(弹性地基)非旋转松动,机器与地基之间的松动会使其最小刚性方向上的1X振动升高,通常在水平方向上,同时还取决于机器的安装和布局方式..
由于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稀缺属性,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遵循的都是非均衡式发展模式,即通过扶优扶强扶特的方式,遴选办学定位准确、产教深度融合、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职院校优先资助.2006—2015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支撑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点.但其目的远不止此,在让部分高职院校率先发展起来之后,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他高职院校的发展.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5.5亿元,拉动地方财政投入89.7亿元,行业企业投入28.3亿元,中央财政的杠杆效应巨大,形成了共同支撑、共同推进高职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示范(骨干)校建设周期结束以后,高职院校该如何发展曾一度引起热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支撑一批职业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接着,教育部在2015年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设200所左右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引领高职院校的发展.然而,由于在政策出台以后并没有配套的中央财政支撑,导致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缺乏项目载体.而且,由于地方财力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支撑程度的不同,各省在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标准、支撑力度、项目进度等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尚有多个省份未能确定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名单,影响了优质高职院校的建设进程.本次《方案》提出,到2022年,要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但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要配套相应的中央财政支撑,发挥中央财政的杠杆效应,否则,将很难保证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建设效果,进而也难起到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作用.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世纪之交,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曾经陷入短暂危机.但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之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却在不断扩张.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 388所,基本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诚然,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张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的"弱势群体"形象,也未能真正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质量而言,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高等职业教育仍旧是发展短板.《方案》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但前提仍旧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教育类型,这也是国家推进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初衷.此外,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也是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强国战略.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的基本原则,鼓励和支撑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际上,上述政策的出台也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普通高等教育大力推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的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更应该以实际行动来深化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推进,必须把建设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院校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落实.可见,适时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事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理应给予极大重视.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大大总书记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学问自信.对高职院校建设而言,其自信则主要来自办学类型特色的确立.《方案》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1.服务区域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密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会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办学方向也会受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影响.正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那样,要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对此,《方案》也提出了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设目标,即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且,为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对职业院校也提出要求,即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学问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 3.多元主体育人.作为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跨越了工作与学习,一句话,它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疆域,因此,职业教育不能只在"围城"中办学.在传统的学校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下,政府与学校实际上承担着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责任,行业、企业等其他社会合作伙伴的参与度明显不高.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方案》提出,2020年初步建成30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带动中小企业参与,支撑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同时,《方案》尤其强调要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要求企业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常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提出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1.高目标.高水平高职院校首先体现在建设的高目标上.与以往相比,本次《方案》的出台,改革力度之大颇为少见,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视和决心.《方案》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鼓励和支撑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撑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3.高质量.只有当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上去了,才能使其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对此,《方案》提出,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为核心,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工作进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从2019年起,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和职业院校培训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报告向社会公开.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撑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撑、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大大总书记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际上,从国家层面已经释放出改革信号,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应该是一个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追求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一体化,也一直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对此,《方案》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方案》提出,自2019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职业院校在10个左右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其目的就在于,大力开发职业教育的培训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而且,《方案》对1+X证书的面向人群与社会效力也做出界定,即院校内培训可面向社会人群,院校外培训也可面向在校学生,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招生、培养、就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均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然而,长期以来,管理体制上的二元分离,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条块分割,是造成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未能形成一个整体的重要原因.为保证1+X证书制度的成功试点,《方案》也在管理体制层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进一步明确了二者的职责分工.即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技工院校内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国务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问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对高职院校而言,这四大功能也同样不可缺少.然而,与其他三大功能相比,科学研究功能一直被看作是高职院校的短板.这个弱主要是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的,与211、985高校的差距更是巨大.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弱的标准是什么呢?如果从每年的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来看的话,包括科技经费、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等,确实如此.然而,这套标准基本上遵循的是默顿的科学研究范式,即学院科学的范式,强调普遍主义、公有主义、祛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在制度层面强调成果的发表、同行评议,科学共同体内部存在社会分层、马太效应.在这套体制下,高职科研无疑处于绝对的劣势.如果硬是参与,也只能是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主要是指高职属于高等教育一部分,边缘性参与主要是指高职永远处于边缘,很难达到充分参与的中心.实际上,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研究出现了新的特征,开始由"学院科学"朝着所谓的"后学院科学"转型.基于这种范式,科研评价的主要导向是看有没有解决教学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再只是对某个问题认识的加深,更强调不同学科的、拥有不同背景的、来自不同单位的成员,临时组成一个科研团队,解决某个具有情境化特征的问题.研究结果不一定发表,但一定是解决了教知识题,或者生产问题,这是评价的主要标准.如果是生产方面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如果是教学方面的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或政府.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高职院校,有必要重新对高职院校科研进行功能定位,即技能创新与技术研发服务.如《方案》所言,高职院校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方案》还提出,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以依托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科研.
摘要:为了系统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不同氢气流量、氧气流量和负载等情况下的电池性能及其规律,设计并搭建了用于测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的实验系统.介绍了整个实验系统,包括阴阳极供气系统、加湿器、超温检测和氢气检测报警系统等,给出了实验系统的调试和实验方法.搭建的测试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进行适当改动来实现大量程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由于具有功率密度高、结构紧凑、能量转换效率高、低温启动性能好、启动迅速和无污染等优点[1],是目前最有希望应用于便携式电源、小型固定发电站、电动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动力电源,市场前景相当可观.对于PEMFC来说,如何能让PEMFC在最佳工作状态稳定工作,就需要考虑不同氢气流量、氢气尾气排放频率、氧气流量、进气温湿度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设计并搭建了PEMFC测试系统,系统的设计参考了国内一些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搭建[2-6]. 1测试系统 图1为测试系统设备连接图,系统主要包括阳极供气排气系统、阴极供气排气系统、电池反应堆温度测控、氢气检测报警以及电子负载等部分.本系统中PEMFC的氢气、氧气供气系统的气路均由聚氨酯气管、快接口连接而成,具有密封性好,安装拆卸快速方便,易于后期的改动、检查气密性,并且具有较大灵活性,可根据不同实验要求改变其气路满足变化的流量等. 1.1阳极供气及排放系统 阳极供气系统主要由氢气气瓶、氮气气瓶、减压阀、LZB-10氢气流量计、加湿器、计时器、电磁阀等部分组成.系统运行时,调节减压阀至合适压力(0.5MPa左右),关闭氮气进气阀,打开氢气气瓶,通过调节流量计旋钮使氢气流量(0.4m3/h左右)适中.氢气通过加湿器加湿之后,以一定的湿度、流量流向PEMFC的阳极.计时器和防暴电磁阀组合成脉冲放气控制器,以一定频率打开、闭合电磁阀,使氢气能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一段时间而后排出,这样能大大提高氢气的利用率,此外,使燃料电池流道内的氢气保持一定的压力,让氢气更有效进入到催化反应层. 实验完成后,切断负载,将氢气气瓶及进气阀关闭,调节计时器使电磁阀处于常开状态.实验结束后,燃料电池中仍有残留氢气,为保护燃料电池和实验室安全,采用氮气进行吹扫,使氢气完全排出燃料电池,吹扫至电压表显示为0V后,关闭氮气气瓶. 1.2阴极供气及排放系统 阴极使用空气或氧气作为反应气体,空气通过时空气中的氧气与催化剂层反应.此外,空气流通可以对燃料电池起到冷却的作用.为了让空气稳定通过电池,本系统将空气进气管分成两道平行吹扫,使空气能均匀吹扫整个电池,避免局部反应不完全、局部温度过高而降低电池效率.燃料电池阴极供气系统主要由空压机、LZB-15流量计、褶型空气滤清器等部分构成.系统运行时,打开空压机,待空压机达到一定压力时,打开空气进气阀,调节流量计旋钮使空气流量稳定到一定值(4.45m3/h),在其通过褶型空气滤清器滤清后吹入燃料电池,该空气滤清器对空气的压力损失非常小,实验中可以忽略不计[7].实验结束后,应先关闭氢气气瓶,让空气对燃料电池冷却一段时间后再关闭进气阀、空压机. 1.3加湿器设计 实验系统的加湿器是自行设计的,基于冒泡法工作,其工作原理和系统设计如图2所示,在注水孔注入去离子水,将加湿器连接电源,电热带工作,气体从进气口进入,进入到加湿器底部.而后气体在向上的过程中,由去离子水加热加湿,后从气体出口排出.外接温控器、湿度传感器分别显示内部温湿度,并通过温度的控制来实现湿度的控制. 1.4外电路负载 外电路负载用于测量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电子负载采用的是KUNKIN系列KL284,该负载使用简单、调整方便,是一款高精度双通道直流电子负载,可应用于电源适配器、移动电源、充电器、蓄电池等产品的测试和老化,可使用电子负载搭配台架上的电流表、电压表来对电池的性能进行测试. 2实验系统的调试 实验系统搭建完成后,首先要进行调试,调试包括热敏电阻温控仪的标定,电压表、电流表的标定,气密性检测以及实验安全性检验等过程.调试完成后需试运行一段时间,经调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后,才能进行实验研究测试. 2.1热敏电阻的标定 燃料电池中温度传感器采用MarutaP/NNCP15WF104-F03RC型热敏电阻,将其置于阳极质子交换膜上.该热敏电阻输入信号很大,只要分辨率为1Ω的数字欧姆表,就能达到0.02℃以上的测量精度,且引线只需要一般导线即可,长度不受限制,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8].试用前对该热敏电阻进行标定,测得其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如图3所示.将图3中曲线输入FC-308数显温控仪中,温控仪可测量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并在显示屏上显示其实时温度[9]. 2.2电压表、电流表检定 本实验系统使用DHC3P数字电压表、电流表,在其接入电路测量时,先对其进行标定.由于DHC3P电流表量程为50mA,大大小于电池堆检测需要的电流,因此在表头上接上分流器放大1000倍到50A.将电流表与10Ω纯电阻串联,接到直流稳压电源上,读出稳压电源的电压U,通过I=U/R计算其电流,与电流表显示的读数比较.电压表的标定方法与电流表相似.实验测得其电流表的误差为±0.01A,电压表的测量误差为±0.01V. 2.3气密性实验 测试系统在搭建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密封措施不当等原因,使气路中在管道、快接口、电磁阀、气阀等部位发生泄露,因此,气密性检测必不可少.气密性检验采用局部检测法,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部分,逐个检查.在管路上接入压力表,并封闭管路,通入一定气体后使其保持一定压力.一段时间后,若压力不发生变化,则该段管路气密性良好;若压力变小,则这段管路中有漏气点,可通过涂抹肥皂水的方法进一步找出具体位置[10].局部检验完毕后将管路连接好,进行整个系统的气密性实验,检测方法与局部检测相同,一段时间后整个系统管路的压力值若不发生变化,则可认为测试系统完全密封. 2.4实验安全性检验 因实验中氢气属易燃易爆气体,泄露具有危险性,必须进行有效检测并报警.因此本系统接入了RBK-6000-6型可燃/有毒气体报警器,该报警器共有三个探头,分别置于台架中端、上端和实验室顶部.若氢气浓度超过设定值时,该报警器会发出警报声,并发出一个电信号到氢气入口的电磁阀切断氢气,以确保实验安全. 由于PEMFC的工作温度为10~80℃,采用FC-308数显温控仪进行温度检测和控制.当测量的温度不在这个区间中时会发出警报,并给出电信号由电磁阀切断氢气,同时切断电子负载,以保护燃料电池. 实验前需要对氢气报警器和温控仪这两个装置进行检验,将一定浓度的氢气通到氢气传感器上,观察电磁阀是否有切断气路的效果.同样将热敏电阻加热至70℃以上,观察是否有切断气路与电子负载效果.若两个装置均有切断效果,则可认为本测试系统通过实验安全性检验. 3测试系统试运行 测试系统在通过了气密性实验以及安全性检验后,必须要进行实验系统的试运行,观察该实验系统是否能稳定运行.运行时,燃料电池两端不接负载,先打开空压机通空气,再打开氢气气瓶通氢气,观察燃料电池两端的电压是否稳定且达到预期值.待电池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则可认为该系统通过试运行,方可进行实验.具体实验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电池的启动和关闭要严格按照流程图进行,首先开启空气,而后开启氢气,待其系统使用结束后必须先关闭氢气,使用氮气对电池进行一定时间的扫气,而后才能结束实验. 4结语 本文设计和搭建了PEMFC实验测试系统,这套实验系统具有较大灵活性,可根据不同的实验工况等要求,对系统进行调整和改装.系统可对温度、气体浓度、压力和流量等运行参数进行检测和控制,通过实验可得到燃料电池的最佳工作状态,如氢气流量、氢气尾气排放频率和通断比、氧气流量、进气温湿度等.实验系统在使用之前,需通过严格的标定、气密性检验、安全性检验,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